李白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最後5字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

2021-01-08 網易

2020-05-19 12:15:26 來源: 百家文化

舉報

  眾所周知,語言美是詩歌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詩歌的語言美,主要體現在鍊字上。所謂鍊字,就是為了表達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使其獲得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表達效果。因此古人作詩,常常會出現「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情形。杜甫亦曾說過「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鍊字效果傑出的作品不在少數。最為膾炙人口的有賈島的僧「敲」月下門,齊己的昨夜「一」枝開,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包括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李白的蕭蕭「班」馬鳴。首先,這句詩出自於李白的五律名篇《送友人》。顧名思義,它是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所以詩中內容便旨在表達李白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而蕭蕭「班」馬鳴這一句,便是最能集中體現李白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的地方。不過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的時候,都很難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意。並且還會產生疑問,這裡的「班」馬是什麼馬?它和今天我們知道的「斑」馬是一種馬嗎?其實要想準確理解「班」馬的意思,就必須要先了解它的鍊字之美。據《說文解字》載:「班,分瑞玉」。

  

  即「班」的含義,是將一塊美玉用刀從中切開。而「瑞玉」,是古代諸侯或藩國朝見天子時手中所拿的玉制信物。於是「班」,便有了分離的意思。因此李白詩中的「班」馬,不是特指哪一種馬,而是泛指離群的馬。也就是說,當李白與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的時候,兩匹馬仿佛也懂得主人心情,不願脫離同伴,從而蕭蕭長鳴。

  所以李白這裡用一個「班」字,翻出新意,烘託出無限離情,正是他鍊字所達到的效果。可謂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而當我們清楚理解「蕭蕭班馬鳴」中「班馬」的意思後,再來讀這首《送友人》,便能很好理解它所體現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了。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即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顯然,李白先是寫了離別的地點。一般來說,在送別詩中出現的景象,多少有些悽清、傷感。但李白這裡卻新穎別致,勾勒了一幅遼闊秀麗的圖景。在「青山」、「白水」間,流蕩著的是一種無限溫馨的情意。

  

  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主要是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即我們在此地相互道別後,你就要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裡之外遠行去了。雖然這裡李白說得很輕鬆,但是漂泊生涯的苦是可以想像得出的。所以這兩句詩其實是表達了李白對友人的深切關心。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即浮雲似乎也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一定是對它有所留戀。其實「浮雲」、「落日」本無情,只不過是李白賦予了其情感,所以才會讓人感覺「落日」對「浮雲」的難捨難分。因此這裡實際上是隱喻了李白對友人依依惜別的心情,是情景交融手法運用的典範。

  

  尾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便如同前面所說,即在我們揮揮手分離的時候,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卻忽然蕭蕭長鳴了起來,似乎也不忍離去。知道了「班馬」的準確意思後,這兩句詩無疑寫得情意更切,讀來字字扣人心弦。

  縱觀李白的這首詩,從其創作技巧來看,無疑水平很高,尤其最後5字「蕭蕭班馬鳴」,堪稱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而我們品讀這首詩的時候,則需要重點理解「班」馬的意思。最後,值得注意的是,「班」字引申的含義有很多,分離之意正始於李白的「蕭蕭班馬鳴」。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很經典的一首詩,最後10字一語雙關,令人拍案叫絕!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因為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李商隱備受排擠而一生困頓不得志。所以李商隱的詩歌作品多抒發對身世坎坷的感慨,格調悽婉。比如,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詩歌作品《落花》。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最後兩句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著「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李杜」,是我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其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我們往往能看到雄奇的意象,以及詩中毫不掩飾的感情,如《塞下曲六首·其一》。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韻味悠長,深遠動人,可謂鬼斧神工
    時間是一條歡快流淌的小河,生活卻是一首歷經滄桑的老歌。從相遇到成為知己,需要經過漫長的磨練,而分離卻只是在最痛苦的剎那。遇見是人生最好的點綴,陪伴也是最長情的友誼。很多時候分別雖然是情不得已,卻也見證了最真摯的情感。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催人淚目
    下面就分享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催人淚目。秋雨嘆唐代:杜甫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唐玄宗天寶13載,秋雨綿綿,一下就是60多天。京師中不僅莊稼歉收,糧食匱乏,而且房屋毀壞,民不聊生。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可謂是字字經典,讀來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雖然可能現在一提起李賀很多人並不是太熟悉,其實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描寫的極為抒情,也充滿了無限高遠的意境,往往可能只是寥寥的數語,同樣是營造出了一種美輪美奐的意境,這就是李賀的偉大之處,而且他的一些詩作,描寫的極為詭異,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 李白臨死前寫下一首詩,僅用14字概括生平,讀完震撼人心!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臨路歌》,便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李白臨死前寫下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李白僅用開頭14字便概括了生平,浩嘆了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愴,讀來震撼人心,直擊心靈。同時,這首詩也流露了李白對人生的無比眷念之情。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 李白一首有趣的誇人詩,前幾句還鳥語花香,最後一句畫風變得太快
    遇到不喜歡的人,他嗤之以鼻;但真要讓他誇起來人,那水平也是相當了得的。當年為楊貴妃寫的那首《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至今讀來,仍令人讚嘆不已。如果說李白當年誇楊貴妃的詩是迫於皇權,是不得不寫的「馬屁詩」,那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題東溪公幽居》,則完全是出自詩仙的真心。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很多作品,用典較多,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有些看似描寫閨怨,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愁情。而杜牧的作品貌似曠達不羈,其實又暗喻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下面介紹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貧女唐代: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詞,最後七個字,令人嘆為觀止!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人詩人。與劉禹錫並稱「劉白」,與元稹並稱「元白」,又與李白、杜甫合稱「唐代三大詩人」。其詩語言通俗,音調和諧,形象鮮明,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 李白極具想像力的一首詩,用筆如風檣陣馬,頷聯更是氣象壯闊
    李白二十出頭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下面這首詩就是他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之作。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非常注意鍊字,用一個「隨」字,描繪出山脈的走向與趨勢,非常富有動感。而一個「入」字,更突出了江水衝擊荒原的爆發力,顯示了青年詩人的一腔豪情。頸聯充滿奇思妙想,寫江中所見,「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太白以天鏡喻月之光明,以海樓喻雲之奇特。正因為江天高曠,才能看見如此神奇的景象。
  • 李白寫了首詠雪詞,千年來備受推崇,近年卻被一首打油詩搶了風頭
    當年唐代詩人徐凝寫了首《廬山瀑布》,其實都不算對李白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模仿,但蘇軾就坐不住了,直指徐凝這是「惡詩」。可見,在不少文人心中,李白詩是不能仿,也仿不好的。這古人沒做好的事,不代表今人就沒膽量做。李白曾寫過一首詠雪詞,名叫《清平樂·畫堂晨起》。詩仙是詞之鼻祖,這首詞也是其代表作。我們來讀一讀:《清平樂》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
  • 李白很美的一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卻是寫出了勝似春光的秋景
    李白和杜甫那都可以稱為偉大的詩人,無論是他們的才華,還是才情,那都是無人能及,不過兩個人的風格卻是完全不一樣;李白是屬於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則又是現實主義詩人;讀李白的詩讓人能夠感受到獨特的美,然而杜甫的作品又是極為真誠,不過所傳遞出來的文學價值,還有那種感動卻是相同,畢竟文學它是相通
  • 李白的詩: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送友人》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作品賞析  【注釋】:  蕭蕭:馬鳴聲。班馬:臨別的馬。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作為唐朝最為重要的詩人之一,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他的喜愛,已經是超過了他的作品本身,作為唐朝最有才華,也最具才情的一位詩人,他的一生那就是傳奇,放蕩不羈,給人的印象,他好像一輩子都是在行走,一會是在黃山,一會是在廬山,一會又到了長江邊上。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杜牧,字牧之,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李商隱還一起並稱為「小李杜」,意思是兩人的文學成就,完全可以媲美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牧。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李白一首28字七言詩,寫盡了人世間的變幻無常,讀懂的人甚少!
    李白一首28字七言詩,寫盡了人世間的變幻無常,讀懂的人甚少!李白是我國唐朝時期的著名的大詩人,可以說如果大唐盛世有十分,那麼李白獨佔三分一點都不為過。酒入豪腸,三分嘯成劍氣,餘下的七分釀成詩篇,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可以說是當時文人裡面最厲害的一個人物,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這樣的待遇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 李白一首奇詩平仄無誤似五律,卻無一處對仗,道盡了落寞失意
    一日,李白乘船至西江牛渚山附近,忽然心有所感,寫下一首詩: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這首詩題目為《夜泊牛渚山懷古》。此詩格式非常奇特,若說是五古吧,但從押韻和平仄來看,它是一首非常合格的五律。然而,若說是五律的話,卻又沒有一處對仗。1.奇特的格式其實,古體詩雖然平仄比較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規律。
  • 王維懷念友人,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
    如李白《三五七言》中的「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中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等。相信你也發現了,絕大多數的相思詩詞,都與男女情愛有關。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它並不限於男女情愛。譬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相思》,就是懷念友人而作的一首詩。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但是很多人會好奇地尋找這句話的出處,如果尋根問底,其實這句話是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李白,唐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風格俊朗豪邁,影響了詩歌文壇幾千年的歷史走向,開闢了詩詞的新天地。根據清代的黃錫珪《李太白年譜》記載,李白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還在戴天山讀書學習,在此期間,李白訪問戴天山的道士,卻並未見到,於是他曾寫下一首詩,名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的第三句正是此句的源出處,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