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語言美是詩歌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詩歌的語言美,主要體現在鍊字上。所謂鍊字,就是為了表達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使其獲得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表達效果。因此古人作詩,常常會出現「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情形。杜甫亦曾說過「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鍊字效果傑出的作品不在少數。最為膾炙人口的有賈島的僧「敲」月下門,齊己的昨夜「一」枝開,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包括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李白的蕭蕭「班」馬鳴。首先,這句詩出自於李白的五律名篇《送友人》。顧名思義,它是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所以詩中內容便旨在表達李白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而蕭蕭「班」馬鳴這一句,便是最能集中體現李白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的地方。不過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的時候,都很難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意。並且還會產生疑問,這裡的「班」馬是什麼馬?它和今天我們知道的「斑」馬是一種馬嗎?其實要想準確理解「班」馬的意思,就必須要先了解它的鍊字之美。據《說文解字》載:「班,分瑞玉」。
即「班」的含義,是將一塊美玉用刀從中切開。而「瑞玉」,是古代諸侯或藩國朝見天子時手中所拿的玉制信物。於是「班」,便有了分離的意思。因此李白詩中的「班」馬,不是特指哪一種馬,而是泛指離群的馬。也就是說,當李白與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的時候,兩匹馬仿佛也懂得主人心情,不願脫離同伴,從而蕭蕭長鳴。
所以李白這裡用一個「班」字,翻出新意,烘託出無限離情,正是他鍊字所達到的效果。可謂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而當我們清楚理解「蕭蕭班馬鳴」中「班馬」的意思後,再來讀這首《送友人》,便能很好理解它所體現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了。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即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顯然,李白先是寫了離別的地點。一般來說,在送別詩中出現的景象,多少有些悽清、傷感。但李白這裡卻新穎別致,勾勒了一幅遼闊秀麗的圖景。在「青山」、「白水」間,流蕩著的是一種無限溫馨的情意。
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主要是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即我們在此地相互道別後,你就要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裡之外遠行去了。雖然這裡李白說得很輕鬆,但是漂泊生涯的苦是可以想像得出的。所以這兩句詩其實是表達了李白對友人的深切關心。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即浮雲似乎也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一定是對它有所留戀。其實「浮雲」、「落日」本無情,只不過是李白賦予了其情感,所以才會讓人感覺「落日」對「浮雲」的難捨難分。因此這裡實際上是隱喻了李白對友人依依惜別的心情,是情景交融手法運用的典範。
尾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便如同前面所說,即在我們揮揮手分離的時候,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卻忽然蕭蕭長鳴了起來,似乎也不忍離去。知道了「班馬」的準確意思後,這兩句詩無疑寫得情意更切,讀來字字扣人心弦。
縱觀李白的這首詩,從其創作技巧來看,無疑水平很高,尤其最後5字「蕭蕭班馬鳴」,堪稱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而我們品讀這首詩的時候,則需要重點理解「班」馬的意思。最後,值得注意的是,「班」字引申的含義有很多,分離之意正始於李白的「蕭蕭班馬鳴」。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