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杜甫一生愁,這位盛唐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後世留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留給自己的卻只有窮困、孤獨和愁悶。古人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杜甫當然盼望顯達,可是他科考不通過,又不願幹農活,更不懂經營之道,一生只好窮困潦倒。但是杜甫卻人窮志不窮,他不敢自比聖人,可後世卻稱其為詩聖,就是因為他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下面就分享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催人淚目。
秋雨嘆
唐代:杜甫
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
唐玄宗天寶13載,秋雨綿綿,一下就是60多天。京師中不僅莊稼歉收,糧食匱乏,而且房屋毀壞,民不聊生。可是當朝宰相楊國忠為了蒙蔽皇帝,居然找來一些長勢良好的禾苗,恬不知恥地向唐玄宗報告說:「雨雖多,不害稼也。」杜甫有感於此,便憤而題詩,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前兩句就採用對比手法,令人印象深刻,「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 決明,是一種植物,有羽狀複葉,秋日開黃花。秋天本來就是肅殺的季節,又恰逢多年不遇的連日陰雨,百草爛死,而「決明」仿佛是置身於外,竟然獨自燦爛地開放,而且顏色鮮豔奪目,似乎有意要挑戰秋雨的淫威。
為了突出「決明」的這種獨特性,三四句具體刻畫這種開著黃花的植物,「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 詩人又用了兩個比喻,將決明的綠葉和黃花比作「翠羽蓋」和「黃金錢」,不僅非常形象,而且烘託了它在陰雨連綿的環境下香遠益清、堅毅挺立。
讀者也應該看出來了,詩人仿佛就是決明的化身,動蕩、混亂的社會現實,無數人流離失所,正如秋雨中的「百草秋爛死」,即使僥倖躲在屋簷下,也能抵擋幾時,悽雨寒風就如兇神惡煞,發誓賭咒地要在溼潤和清冷中將一切帶走,這位多舛的君子豈能倖免於難。
果然,詩人在欣賞的同時也開始悲嘆,「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這兩句傳達出對於富有才華、卻遭受摧殘的君子的關愛與擔心,更是對他們難逃悲劇結局的同情與哀嘆。
詩人扼腕,植物越是鮮豔亮澤,就越是難久長;才子們有才華卻又任性,也很容易受到打擊和摧殘。
作者自身之悲漸起,最後兩句更是催人淚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詩人傷感自己徒然白首卻無所成就,整天無奈而憂慮,體現了他的憂世情懷。
決明的生命正如一介書生的生命,世道炎涼,自己卻獨居內心一隅,經營超然的詩書,可是又有幾人賞識作者,多少人只當其為迂腐與弱勢的代名詞。
窗外是混沌的世界,多年的寒窗苦雖然譜寫了一些膾炙人口的俊逸詩,卻並不能讓詩人感到非常寬慰,「臨風三嗅馨香泣」,那香氣瞬息、縹緲易逝的品質也正如他的作品和生命,詩人希望這一切不會在秋雨的衝刷下變成一片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