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記錄幸福的一首詩,環境優美,自然溫馨,讀完讓人陶醉不已

2021-01-13 每天讀文史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大家尊稱為"詩聖"。杜甫的一生都處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這也導致詩人的仕途不順,公元759年杜甫放棄官職回到家鄉,雖然這樣的做法使他躲避了戰亂,生活上安定了許多,但是詩人依然心繫百姓,想著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在他之後創作的詩篇中包含了民生憂國之情。

歷經坎坷的杜甫終於找到了一處相對安靜的棲息場所,這首詩也是創作於詩人安定後生活相對幸福的時候,從詩中我們不難看出此時的詩人正處在一片寧靜的環境中,詩中也是對周圍的景色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寫,這首詩只不過是詩人隨手敘述了自己溫馨的生活環境,也突出表現了詩人對此時安定生活的滿足和欣慰,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下這首來自著名詩人杜甫筆下的《江村》。

《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這是一首風景優美的借景抒情詩,整首詩也是開篇就對美麗的景色進行了描寫。遠遠望去浣花溪的江水清澈見底,彎彎曲曲地繞滿了整個村子,在這漫長的夏日當中,一切都顯得那麼安靜、祥和。抬頭望去燕子正繞著房梁飛來飛去,水中的白鷗也是成雙成對、相親相愛。陪伴我多年的妻子正在紙上畫這棋盤,年幼的兒子也是將鋼針敲彎,準備做成魚鉤。此時此刻的我只要有朋友們給予的那點錢米,我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值得奢求的呢?這首詩對詩人所處的環境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詩人也是因此抒發了自己對這一切的滿足。

這是一首語言樸實無華的七言律詩,詩人以最為普通的創作風格,渲染了浣花溪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美麗祥和的居住環境,更是寫出了詩人棲居鄉村的閒情逸緻,將夏天最為常見的景象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此時一個美麗富饒、安定祥和的小江村就成現在我們的眼前。

這首詩的前兩句主要是對景色的描寫,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面,自然的居住環境令人賞心悅目,整首詩都洋溢著幸福與快樂。清澈的江水流經了整座村莊,房梁之上的燕子也是自由自在的飛翔著,水中的白鷗無憂無慮的嘻嘻玩耍著,這樣美麗的景象依然已經使得詩人如醉如痴,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使得詩人對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倍感珍惜。

詩的後兩句則注重描寫了詩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最愛的妻子正為自己畫著棋盤,可愛的兒子正在製作魚鉤,面對這樣幸福的一家三口,詩人也不由得發出感慨:只要吃得飽穿得暖,我又何欲何求呢?這也是詩人對美好生活的滿足和欣慰。這首詩雖然描寫了一幅閒情雅致的幸福畫面,但是詩人寫著寫著,在本詩結束的時候,也不免抒發自己寂寞之情,自己雖然滿腔熱血,無奈再多的才能也無法施展開來,心中的惆悵也是油然而生,在美麗的風景此時也黯然失色。

相關焦點

  • 周敦頤很清新的一首詩,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
    宋代詞人趙長卿曾慨嘆,「過盡徵鴻來盡燕,一春憔悴有誰憐」;宋代的另一位才子也寫了一首詩,卻帶給我們另一番體驗,清新恬淡,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題春晚宋代:周敦頤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 杜甫寫三國的詩篇,看似歌頌諸葛亮,實則映射自己,讀完令人感慨
    時至今日歌頌諸葛亮的詩篇數不勝數,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首歌頌諸葛亮的詩篇,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首偉大的詩篇。 這首詩也是出自唐朝著名詩人杜甫的手中,可想而知一個偉大的詩人能夠歌頌一個前朝的丞相,我們應該就能夠知道諸葛亮給後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中國傳統觀念裡,自始便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相協相助,季節的流變是植物、動物等自然之物告訴我們的,即便如今,這樣的觀念和認知方式還有餘存。春天,是鳥鳴的季節,是燕子的季節。寫燕的詩詞自是很多,杜甫卻可不落俗套(好詩人似乎總可不落俗套)。俗套是陳舊的、重複的、理念化的,而人的真誠、生命和真實境遇則永遠新鮮。
  • 杜甫一首特別的自嘲詩,將自己比作動物,很搞笑,讀懂卻受用一生
    杜甫一首特別的自嘲詩,將自己比作動物,很搞笑,讀懂卻受用一生在公眾的印象中,杜甫是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不是帶著「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地寒士俱歡顏」的萬丈豪情,就是具有「士卒何草草, 築城潼關道」的悲憫。
  • 吃下杜甫的詩(河洛拾珠)
    古人寫過無數望月詩,這一首家喻戶曉。唐朝號稱「詩國」,而洛陽乃唐之東都,稱其為「詩都」實非過譽。李白是「詩都」最耀眼的明星,擁有不少粉絲。古人寫過無數望月詩,這一首家喻戶曉。唐朝號稱「詩國」,而洛陽乃唐之東都,稱其為「詩都」實非過譽。李白是「詩都」最耀眼的明星,擁有不少粉絲。  杜甫也是李白的粉絲之一,有詩歌為證。據不完全統計,杜甫先後給李白寫過十多首詩。  後人將杜甫稱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當時沒有人把杜甫當偶像嗎?有!中唐詩人張籍可謂杜甫的「迷弟」。
  • 古代最詭異的一首詩:正著讀倒著讀都很優美,意思卻完全相反
    一提到古代詩歌,咱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唐詩,甚至誤以為從唐朝開始才有詩的出現。任何一種文化都必須經歷三個階段,即起源、發展和鼎盛,詩歌當然也不例外。其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時期,就已經有了詩的雛形,《詩經》裡的很多佳作足以證明,只不過是在唐朝達到頂峰,李太白、杜甫及白居易等大批詩人很空出世。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催人淚目
    人們都說杜甫一生愁,這位盛唐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後世留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留給自己的卻只有窮困、孤獨和愁悶。古人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杜甫當然盼望顯達,可是他科考不通過,又不願幹農活,更不懂經營之道,一生只好窮困潦倒。
  • 蘇軾被誤解最深的一首詩,「春宵一刻值千金」到底是什麼意思?
    就比如說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詩人所描寫的明明是一個普通的春天的夜晚,然而在他筆下,這個夜晚卻美的讓人沉迷、讓人陶醉,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蘇軾的這首《春宵》。《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眾所周知,蘇軾是宋朝時期最為出名的一位文學家,現在的人們都非常喜歡給人貼標籤,如果我們認真的要給他貼標籤的話,那他身上的標籤可真是五花八門,比如說詩人、詞人、書法家、畫家、美食家。很難想像他花了多長時間去寫詩,才能將詩寫得這般優美,也許當別的詩人在為寫一首詩撓頭苦想之際,他可能在家畫畫也或者是在做菜。
  • 哪種詩,杜甫寫不過王維?
    僚友們自然紛紛賡和,但這些續寫唱和的詩作中,只有岑參、杜甫和王維的流傳了下來。岑參的和詩《奉和中書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云: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岑參當時為右補闕,官階是從七品上,屬中書省。賈至為中書舍人,官階是正五品上,是岑參的頂頭上司。
  • 杜甫凝結心血的一首詩,寫盡50年的滄桑與執念,僅4句流傳千年
    真正關心民間疾苦的人,都在農民身邊。【臨其詩境】今天我們來看杜甫的詩,杜甫被後人尊為詩聖,憑什麼?憑的就是他以自己的漂泊流浪經驗,站在了下層人民的視角上,從他們的視角看世界,講述亂世之中他們所遭受的苦難,所以人們愛戴他,尊崇他。
  • 蘇軾酒宴應酬,歌女求詩,提筆揮就一首七言絕句,誇人不著痕跡
    但因為他的才華,遠遠勝於普通人,甚至相比於同為文人的人而言,同樣魅力更勝。所以,走到哪兒都成焦點的蘇軾,也被當年不少人追著「求詩」。每每參加酒宴時,總有不少官員、歌妓等地蜂擁求詩求詞。就好比當下遇到明星偶像是,不少人會爭著上前求籤名一般。於是,在這情況之下,蘇軾也便作成了不少詩詞,為文壇增添了不少光彩。而在這其中,就有這樣的一首詩,尤為受人稱讚。
  • 錢起的一首名作,塵心洗盡,境界極高,讀完令人忘憂
    李白喜歡喝酒,無酒不歡,鬥酒詩百篇;而白居易愛好喝茶,還親自開闢過一片茶園。他經常悠遊山林,品飲清涼山泉,可謂人生至樂。冬日閒暇時,沏一杯馨香清冽的綠茶,一邊細品,一邊回味,不僅聞到茶香,而且見到了詩意。黃庭堅喝完一杯茶,就曾痛快地說,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 李商隱的一首詩,以麗句寫荒涼,以綺語寓感慨,尾聯更是水到渠成
    杜甫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更是對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得李商隱的詩歌情採深得杜詩神韻。李商隱有時感懷時事,並以無題詩的形式悲嘆自己不堪的境遇;有時又借古喻今,表明對歷史和現實的態度。下面這首詩就是借曲江的描寫,抒發心中的無限感慨。
  • 「白雲蒼狗」這麼文藝,但你可知杜甫原詩有多現實嗎?男人不容易
    這本是好事,但就怕很多人並不能真正理解這些古風句的意思。先說經常被用作表白的「春風十裡不如你」,這個話很多人經常掛在嘴邊,但卻不知其實並不是很適合表達愛意。這話是從杜牧的《贈別》中化用而來,原句是「春風十裡揚州路」,當年杜牧這是送給一個風塵姑娘的。同樣的,李白的「樹深時見鹿」,也經常被很多人用來表白,還寫成了「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
  • 李商隱很迷茫一首詩,滿腹心酸,全部融入文字中,令人同情不已
    他出生清貧,無依無靠,只能將所有的希望寄託於讀書之上,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謀取一番前途,可惜在那個社會環境之下,仕途之路卻前途渺茫,好在他得到了令狐楚的欣賞。有人欣賞,前途自然有了希望,在又一次科考之後,他終於成功中舉。可就在他躊躇滿志之際,命運卻偏偏和他開了玩笑,他捲入了"牛李黨爭"之中,弱小如他,成為了夾縫中謀求生存的存在。
  • 李白和杜甫各寫了一首詠月名詩,千百年來難分高下,蘇軾力捧杜甫
    今天,我們選兩人各自一首詠月名詩來一探究竟。我們都知道李白這人比較狂傲,整天牛氣哄哄,覺得天下沒有自己搞不定的事,一生都渴望功業,匡時濟世。實際上,李白在政治上非常幼稚。雖然才華橫溢,但是在現實的鬥爭中,經常搞不清狀況。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逃出長安,並派他的四個兒子領兵四處平叛。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 杜甫在成都寫下一詩,本是寫景抒情,卻被用來批判女子作風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首形容女子作風不佳的詩,而且這首詩還是出自於憂國憂民的杜甫。當然,杜甫一般不會寫這類型的詩,這首詩實際上也是杜甫寓居成都時,寫下的一篇借景抒情之作。但因為詩中的兩個詞,這首詩就常常被後人用來批判女子的生活作風問題。公元759年,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拖家帶口來到四川。
  • 杜甫這首描寫桃花的絕句,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相信對於任何一個喜愛詩詞的朋友來說,只要一說起杜甫的詩,那都是能夠說出一兩首,他比較著名的詩作來。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他一首非常特別的詩作,同時也是一首描寫春天,以及桃花盛開的唯美詩作,那便是他的《絕句漫興九首·其五》,這首詩雖然不如他其它的詩作那麼出名,但是同樣的不失為一首傑作,也是很值得一讀。《絕句漫興九首·其五》唐代:杜甫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 李白特別唯美一首詩,短短4句,讓人陶醉其中,結尾更是流傳千年
    縱觀李白所留下的經典名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用來抒發內心的種種感想以及描寫山水之美,所以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的一篇山水詩。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的暮春,是他前往廣陵遊歷時所做的一首五言絕句。整首詩的風格非常輕快明朗,用極為優美的文筆為我們描繪了他這一路上所見到的廣陵一帶的美景,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祖國這片土地的那種深厚的愛。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但是,他的浪漫與李白不太一樣,李賀常用些險韻奇字,以鬼仙為題材,想像力極其豐富,給人一種詭異華麗之感。如果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那麼李賀就是鬼才,所以他被稱為「詩鬼」。根據史書記載,李賀屬於皇室宗親,先祖李亮是李淵的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