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首特別的自嘲詩,將自己比作動物,很搞笑,讀懂卻受用一生

2020-12-04 明說文史故事

杜甫一首特別的自嘲詩,將自己比作動物,很搞笑,讀懂卻受用一生

在公眾的印象中,杜甫是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不是帶著「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地寒士俱歡顏」的萬丈豪情,就是具有「士卒何草草, 築城潼關道」的悲憫。很少見到杜甫像李白一樣,對著廬山瀑布抒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想像,亦或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的自信。

杜甫之才若是在盛世,做到「沒有千金散去還復來」一點問題都沒有。他若是高興,可以輕易靠才華吃飯。但安史之亂的殘酷現實,卻逼得他走潼關,去新安,在石壕村遇到抓壯丁的士兵。 在現實的逼迫下,杜甫成長為一個體會世間疾苦,勸誡世人大師,很少寫些趣詩。 但是入蜀之後,杜甫卻反其道而行,寫下一首特別的自嘲詩,將自己比作動物,很搞笑,讀懂卻受用一生! 這首詩就是《花鴨》,我們先一睹為快! 花鴨 唐代:杜甫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直譯過來,這首花鴨是在說: 花鴨身上潔白無瑕一點泥渣都沒有,每天在階前散步。 花鴨的羽毛不同於其它鴨子,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花鴨一點都沒察覺眾鴨的驚猜與嫉妒,惹得眾眼受驚。 你既然吃了主人的稻粱,就是受了他的恩,就千萬不要先出聲。 要讀懂這首詩,我們要先了解一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當時杜甫被房琯提拔為左拾遺。何為拾遺?主要作用是撿起(皇上)遺漏的東西。言下之意就是一名言官。雖然官不大,但卻是杜甫做過的最高品級的官銜。 可惜好景不長,他的伯樂宰相房琯才華不能駕馭能力,居然不自量力要帶兵收復都城長安,竟然紙上談兵,傻乎乎的按照古書記載,學習古人擺車陣。 要知道,叛軍都是北方人,擅長騎射,而且兵士多是騎兵,機動靈活。對待紙上談兵、擺起車陣的房琯,豈不是用牛刀殺雞?所以,雙方一接觸,房琯立即被叛軍打得屁滾尿流,白白損失了四萬多人馬。

唐肅宗一怒之下,就要罷免房琯官職,杜甫出來上奏,幫房琯說話,結果被大怒的唐肅宗貶到蜀地當官。杜甫到四川之後,鬱郁不得志,忽一日,看見這隻花鴨在鴨群中卓爾不群,寫下這首詩。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描寫的是主人餵食時的情景。眾鴨你爭我趕,唯有這隻花鴨羽毛潔淨,不染泥滓,從容不迫地過來吃食。 作者通過寫花鴨舉止「鶴立鴨群」,表現了它不願同流合汙的精神,這也為後來的眾鴨妒忌,並招來不測之災。 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情形,一隻花鴨在鴨群中,為了乾淨緩步行走,卻受到群鴨的嘲諷,你說可笑不?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黑白兩字。刻畫出花鴨「黑白分明」的處世態度。其實,這裡的花鴨就是杜甫自己。他將自己比作動物花鴨,其實也是在向外宣誓自己的態度。 此外,這句中的「太」字用得甚妙。強化了語氣,表達了作者杜甫,態度特別分明、不容絲毫苟且。

其實強化語氣是杜甫詩歌的一個鮮明特徵。比如在《潼關吏》中,他就寫道:士卒何草草, 築城潼關道。一個「何」字,將他無限讚嘆的心情顯露無疑。與這首詩中的「太」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前一句仍是敘寫,但已側面展現了詩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狀,後一句則是直接勸誡了。花鴨啊,我剛遭受到與你一樣的境遇,趕緊把身上羽毛染黑,與眾鴨打成一片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這一句話進一步深入,其實是杜甫深刻的自我反思。 杜甫吃唐肅宗的俸祿,卻因為「先鳴」而丟掉諫官職位。以後流離四川蜀地,寄人籬下,以至於沒了「稻粱」。他是在警醒後來人,要把握好鳴與不鳴之間的尺度。 「先鳴」可能丟掉俸祿,「不鳴」心中又過意不去,也許從眾是最好的選擇。這其實是一種為官處事的態度,讀懂可能受用一生!

相關焦點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催人淚目
    人們都說杜甫一生愁,這位盛唐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後世留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留給自己的卻只有窮困、孤獨和愁悶。古人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杜甫當然盼望顯達,可是他科考不通過,又不願幹農活,更不懂經營之道,一生只好窮困潦倒。
  • 白居易自嘲為鵝,還以鵝的口吻寫詩送給天上的仙鶴,笑中有淚之作
    導語:"白居易自嘲為鵝,並用鵝的語氣,送給天上的仙鶴一首詩,寫盡了自古以來多數詩人們的處境"。自古詩人多數不得志,偉大的詩人屈原,博聞強識、志向遠大,卻遭貴族排擠誹謗幾經流放,最後以身殉楚自沉汨羅江。偉大詩人田園詩創始人陶淵明,蒙祖上蒙祖上之蔭也曾多次入仕,特別是在彭澤縣令的位置上僅幹了80天就辭職歸隱。李白一生中,想著要為國家社稷為黎明百姓做點什麼,但他奮鬥一生,卻只在連官都算不上的翰林待詔的崗位上廝混了兩年。偉大的詩人杜甫,奮鬥一生,連孩子的溫飽都解決不了活活餓死了。
  • 杜甫記錄幸福的一首詩,環境優美,自然溫馨,讀完讓人陶醉不已
    杜甫的一生都處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這也導致詩人的仕途不順,公元759年杜甫放棄官職回到家鄉,雖然這樣的做法使他躲避了戰亂,生活上安定了許多,但是詩人依然心繫百姓,想著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在他之後創作的詩篇中包含了民生憂國之情。
  • 蘇軾酒宴應酬,歌女求詩,提筆揮就一首七言絕句,誇人不著痕跡
    所以,走到哪兒都成焦點的蘇軾,也被當年不少人追著「求詩」。每每參加酒宴時,總有不少官員、歌妓等地蜂擁求詩求詞。就好比當下遇到明星偶像是,不少人會爭著上前求籤名一般。於是,在這情況之下,蘇軾也便作成了不少詩詞,為文壇增添了不少光彩。而在這其中,就有這樣的一首詩,尤為受人稱讚。這首詩,記錄在《春渚紀聞》中。
  • 吃下杜甫的詩(河洛拾珠)
    古人寫過無數望月詩,這一首家喻戶曉。唐朝號稱「詩國」,而洛陽乃唐之東都,稱其為「詩都」實非過譽。李白是「詩都」最耀眼的明星,擁有不少粉絲。古人寫過無數望月詩,這一首家喻戶曉。唐朝號稱「詩國」,而洛陽乃唐之東都,稱其為「詩都」實非過譽。李白是「詩都」最耀眼的明星,擁有不少粉絲。  杜甫也是李白的粉絲之一,有詩歌為證。據不完全統計,杜甫先後給李白寫過十多首詩。  後人將杜甫稱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當時沒有人把杜甫當偶像嗎?有!中唐詩人張籍可謂杜甫的「迷弟」。
  • 李白一首奇詩平仄無誤似五律,卻無一處對仗,道盡了落寞失意
    這是杜甫對家國天下的憂患。一、真實的李白,只有杜甫讀懂了不過,更多的人,還是喜歡那個仗劍去國的李白。他好任俠,經常扶危救困。好飲酒,總是醉後狂歌。好交友,從來都是一擲千金。同時,他愛自由,放蕩不羈,天子呼來不上船,這樣的李白誰不愛?
  • 蘇東坡臨死前給兒子留了一首詩,首尾相同,讀懂這幾句的堪稱高手
    蘇東坡一生屢遭貶謫,幾十年都在被放逐的路上。可他卻依舊泰然處之。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這份豁達和修養,讓我們這些後來人,不由得一贊三嘆。蘇軾臨死前擔心小兒子,給小兒子留下一首詩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崩逝,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蘇軾被赦免了流放海外之罪,北還途中於第二年六月突然病倒,在七月不幸離世,在這一個月中,蘇軾的小兒子蘇過每天照顧蘇軾,蘇軾臨終前非常擔心兒子,所以特意手書了一首《觀潮》提醒他。
  • 非遺冷知識丨少小離家老大回——賀知章用一生寫就的離別詩
    後人形容這是一場「中國文學史的偉大豔遇」,豔遇的兩位主角,是李白和杜甫。 兩顆巨星的相撞,讓公元744這個數字仿佛只為兩人而生,以至於後人似乎都忘記了,這一年,一位詩人悄然逝去。 這個人就是賀知章。壹今天我們來聊一首我們小時候都讀過的詩,這首詩叫做《回鄉偶書》。賀知章一生留下的詩並不多,最出名的恐怕也就是這一首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哪種詩,杜甫寫不過王維?
    玄宗回京後,賈至仍是中書舍人,但肅宗未必喜歡玄宗的舊臣留在自己身邊。因此,賈至作詩頌聖表露的是一種心跡,希望取得肅宗的信任,穩固自己的地位。岑參和詩稱揚上司又展示才華賈至不僅自己作詩頌聖,還呈給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僚友,以求形成一種群體效應,可見賈至是懂政治的。
  • 李白和杜甫各寫了一首詠月名詩,千百年來難分高下,蘇軾力捧杜甫
    今天,我們選兩人各自一首詠月名詩來一探究竟。我們都知道李白這人比較狂傲,整天牛氣哄哄,覺得天下沒有自己搞不定的事,一生都渴望功業,匡時濟世。實際上,李白在政治上非常幼稚。雖然才華橫溢,但是在現實的鬥爭中,經常搞不清狀況。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逃出長安,並派他的四個兒子領兵四處平叛。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中國傳統觀念裡,自始便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相協相助,季節的流變是植物、動物等自然之物告訴我們的,即便如今,這樣的觀念和認知方式還有餘存。春天,是鳥鳴的季節,是燕子的季節。寫燕的詩詞自是很多,杜甫卻可不落俗套(好詩人似乎總可不落俗套)。俗套是陳舊的、重複的、理念化的,而人的真誠、生命和真實境遇則永遠新鮮。
  • 古代文採出眾的詩人那麼多,為什麼杜甫被稱之為「詩聖」?
    杜甫眼看著疾苦的百姓卻無力幫助,憤怒當朝者的昏庸卻無處發洩,只好將感情寄託與家庭, 可當杜甫滿懷著期待,回故鄉探望妻兒時,卻發現自己年幼的兒子竟然已經被餓死在了家中,杜甫悲痛欲絕,發出了「吾寧舍一哀,裡巷亦嗚咽」的哀唱!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很多作品,用典較多,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有些看似描寫閨怨,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愁情。而杜牧的作品貌似曠達不羈,其實又暗喻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下面介紹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貧女唐代: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 「春風十裡揚州路」這句詩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被這麼多人用錯了
    晚唐時最傑出的兩位詩人絕對是杜牧與李商隱,還被人們稱之為「小李杜」,與盛唐時的李白杜甫相提並論。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這首作品則是出自於杜牧之手,杜牧的才華自然是不需要多說的,只可惜他的命運真的是非常坎坷,終其一生抑鬱不得志,空有滿腔才華卻無處施展,就如同他在詩文中自嘲的那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 陸遊這首經典詩詞千古流傳,用梅花比作自己,道出一顆赤子之心
    陸遊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飽讀詩書才華出眾,他的詩詞文章在古代文學中有著很好的讚譽,今天我們要來品讀他的一首絕句,這首詩表達出了他內心的那份赤城和真實,用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梅花來比作自己,這份滿腔的熱情和真誠著實讓人感慨。
  • 小詩大道理——十首哲理詩,讀懂了將受益終生!
    抒情詩字字皆情,情真意切; 敘事詩記敘往事,真實可感! 而哲理詩深沉渾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雖短小,內容卻深沉渾厚。
  • 魚玄機13歲寫的一首詩,溫庭筠假裝沒讀懂,你能讀懂嗎?
    垂柳1、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煙姿,輕盈美好的姿態。她努力地想把自己美好的姿態展現給遠處高樓上的人看。可見,她多麼盼望能得到外人的賞識,多麼希望有人能到這裡看到自己年輕的美貌。那麼她盼來了外人嗎?當然,溫庭筠不就是外地特意趕來的嘛。我們繼續讀頷聯和頸聯,看看溫庭筠到來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李賀,字長吉,唐朝著名的詩人,也可以說是天才詩人,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卻同樣的創造出了奇蹟,特別是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鬼詩」,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而且很多的作品裡,自有一種鬼魅飄飄的感覺,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人們往往把他的這一類詩稱為「鬼詩」,然而他本人,也是被後世稱為「詩鬼」。
  • 「白雲蒼狗」這麼文藝,但你可知杜甫原詩有多現實嗎?男人不容易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其實出自詩聖杜甫的一首詩,雖然這4個字如此文藝,但杜甫的原詩可是相當現實的。此詩名叫《可嘆》: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詩寫得比較長,以上節選了前一半。之所以會寫這首詩,是因為杜甫當年有個好友,名叫王季友。王季友家本是高門大戶,娶的也是河東柳家的千金。誰知後來家道中落,他只能以賣草鞋為生。老丈人一家聽說此事,便不願意女兒再跟著他受苦,最後柳氏在父母的要求下留下一紙休書後便離開了他。
  • 杜甫在成都寫下一詩,本是寫景抒情,卻被用來批判女子作風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首形容女子作風不佳的詩,而且這首詩還是出自於憂國憂民的杜甫。當然,杜甫一般不會寫這類型的詩,這首詩實際上也是杜甫寓居成都時,寫下的一篇借景抒情之作。但因為詩中的兩個詞,這首詩就常常被後人用來批判女子的生活作風問題。公元759年,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拖家帶口來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