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首奇詩平仄無誤似五律,卻無一處對仗,道盡了落寞失意

2020-12-03 國風美詩文

古典詩詞,就像夜晚璀璨的星空,雖然我們無法觸及那片星河,但只遠遠的望去,便心醉神迷。

詩詞同樣如此,儘管那些文字描繪的時空,已經遠去千百年,那些潑墨揮毫的詩人也早已作古。可唐詩宋詞,依舊是無比美妙的風景,令人流連忘返。而那些寫下千古名篇的詩人,更令我們無比尊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是張九齡何等的氣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又是王維無比的愜意。萬事幹戈裡,空悲清夜徂。這是杜甫對家國天下的憂患。

一、真實的李白,只有杜甫讀懂了

不過,更多的人,還是喜歡那個仗劍去國的李白。

他好任俠,經常扶危救困。好飲酒,總是醉後狂歌。好交友,從來都是一擲千金。同時,他愛自由,放蕩不羈,天子呼來不上船,這樣的李白誰不愛?

可是,這樣的李白,並非真正的李白。他的心中,也和杜甫一樣,裝著家國天下,有儒者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

「談笑安黎元」。他想和魯仲聯一樣,在天下危困之際,他出來力挽狂瀾,解黎民倒懸,然後功成身退。

「終與安社稷」。他想和謝安一樣,懷舉國之期盼,救萬民於水火,解家國之急難。

李白從來不想做酒中之謫仙,他只想做輔弼之臣。可是這個理想,卻遙不可及。當年唐玄宗徵召,他意氣風發,仰天大笑來到長安。

然而等來的,卻是三年御用文人的生涯,每日替唐玄宗楊貴妃寫詩填詞。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才迷上了酒,因為醉了,就不會露出挫敗的愁容,不會失去狂放的眉角。

沒人懂他,所以三年後,他領著唐玄宗的御賜的金銀,說是要去尋仙問道。大家都稱李太白果然非凡俗之人。

李太白在眾人欽慕的眼光中,仰著頭,又離開了長安了。他的淚水只會在心中低落。

只有杜甫讀懂了李白,他們在洛陽相見,之後攜手同遊梁宋。儘管李白同樣好任俠,好飲酒,好狂歌。可是杜甫卻憐惜地寫下「痛飲狂歌空度日」這樣的句子。他看出了李白的傷痛。

其實,李白早就將未曾與他人訴說過的失意,寫在詩中。

二、青年的李白,同樣失意落寞

雖然李白辭官還山是在中年,但是他的失意,從青年開始就有了。因為不能參加科舉,李白只能走舉薦之路,但他生性孤傲,學不來低聲下氣,諂媚求官。所以多年來,他奔走無門。

一日,李白乘船至西江牛渚山附近,忽然心有所感,寫下一首詩: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這首詩題目為《夜泊牛渚山懷古》。此詩格式非常奇特,若說是五古吧,但從押韻和平仄來看,它是一首非常合格的五律。然而,若說是五律的話,卻又沒有一處對仗。

1.奇特的格式

其實,古體詩雖然平仄比較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規律。《聲調四譜圖說》曾記載,唐朝的五古,以王維、孟浩然的新式五古為代表,並被視為正體。

這種新式五古,主要以第三字的平仄為主,並且句與句之間,也有粘對的方式。因為這裡面涉及的基礎知識較多,就不展開討論。

而李白杜甫寫的五古,則和王維他們不一樣,並被後世稱為「仿古五古」。李杜寫的五古,沒那麼多規則,但有一點比較突出,就是句式不像律詩。

可是,這首沒有對仗的五言詩,句句合律,按理來說,不是李白寫五古的風格,或許,這種形式,李白是想表達什麼含義吧。

不過,古人也注意到了這種格式,《古唐詩合解》稱之為「古行律」,也有稱之為「古律」的。《滄浪詩話》認為,也有律詩通篇不對仗的,除了李白這首,孟浩然也寫過不對仗的律詩。

2.詩的含義

再來看這首詩的整體含義。

首聯上句寫的是時間和地點,夜晚乘舟在西江之上,看到牛渚山,當時青天沒有片雲。之所以看到這座山感懷,是因為這裡曾發生過一樁慧眼識才的故事。

東晉的謝尚,當時任鎮西將軍,就鎮守在牛渚。在一個美好的秋夜,他泛舟於江上賞月。

當時有一個叫做袁宏的詩人,非常有才華,但是因為東晉九品中正制,寒門很難做官,所以他只能以運租船為生。

那夜,他正巧在船上吟誦自己的《詠史》詩,結果被謝尚聽到了。

後面的故事,想必大家也能猜到,袁宏由此受到謝尚的邀請,徹夜長談,之後名聲大震,官至太守,守護一方百姓。

知道這個典故,也不難理解李白後面的詩句了。

頷聯,李白因為泛舟賞月,不由得想起了當年的謝尚也是這樣泛舟江上的,不過一個「空」,足以說明這份憶,只是單方面的追憶,不能重現的,下一聯便做了說明。

李白感嘆自己也能像袁宏那樣寫得好詩,但是沒有賞識人才的謝尚。不能科舉的李白,和寒門的袁宏一樣,沒有舉薦,很難做官。但是袁宏的高詠,被謝尚聽到了,而李白的高詠,謝尚聽不到了。

懷著知音難遇的落寞,李白寫出了最後一聯:明天就要揚帆啟程,這西江牛渚,只有漫天的楓葉。

以景作結,含蓄曲婉,含有不盡的餘韻,李白的感嘆,仿佛和那楓葉一般,漫天飛舞,留在了牛渚山下,落在了西江的碧波中,落在了那片月光之下。

所以說,李白有出世的道家思想,又有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如果單單只看李白的詩,很難讀懂李白,只有結合李白的一生,才能更透徹了解李白。

下面這本書,以李白的詩作為線索,講述他時而落寞,時而狂放的一生,想要了解李白的故事與酒,可以點擊橫幅購買看一看:

這座牛渚山,在當塗縣,年輕的李白那夜感慨之後,從這裡離開。晚年,他又駕著船回到了當塗,懷著滿心的失意,他寫下了《臨終歌》,最後把詩稿交給族叔,在這裡長眠於世。這宿命,唯有嘆息。

相關焦點

  • 李白的詩: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送友人》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作品賞析  【注釋】:  蕭蕭:馬鳴聲。班馬:臨別的馬。
  • 李賀寫了23首馬詩,唯有這一首歡快振奮,開篇唯美壯麗令人稱絕!
    我想,在唐代的詩人裡,除了李白以外,應該沒有哪個詩人能像李賀一樣有一身傲骨。他一直以皇室宗族後裔自居。他和杜甫一樣有著強烈的渴求知遇之心。但不幸的是,只因父親名字中有「晉肅」二字,犯了天子之諱,他的科舉求仕之路便從此斷絕了。
  • 【詩詞微塾】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仄韻詩?仄韻詩:是指平仄與正常格律相反的詩。即一二四六八為仄韻,三五七為平韻的律與絕。 仄韻詩著名的有《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李白極具想像力的一首詩,用筆如風檣陣馬,頷聯更是氣象壯闊
    李白二十出頭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下面這首詩就是他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之作。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非常注意鍊字,用一個「隨」字,描繪出山脈的走向與趨勢,非常富有動感。而一個「入」字,更突出了江水衝擊荒原的爆發力,顯示了青年詩人的一腔豪情。頸聯充滿奇思妙想,寫江中所見,「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太白以天鏡喻月之光明,以海樓喻雲之奇特。正因為江天高曠,才能看見如此神奇的景象。
  • 李白這些詩我是跪著看的,看完我確信他是天才!李白經典欣賞
    平常人,平常事,再李白手中就會煥發別樣魅力,究其原因:手法巧妙,體悟入微,移情於物,不拘一格而已。所以和尚說李白是天才。白詩之不可及處,在乎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 然而去,不屑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橫江詞六首 其四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 劉禹錫被貶朗州,寫下一首詩,僅開篇7字便道盡身世悽涼!
    古代文人講究不平則鳴,生活的坎坷、官場的失意,這些苦難都成了他們創作的絕佳素材。在遭受貶謫後,他們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只是因個性、遭遇及時代的不同,詩歌中流露出的貶謫情懷自然也就不同。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壽城春望》,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之手,是他被貶朗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雖然在這首詩的開篇7字中,劉禹錫便道盡身世的無限悽涼,但是它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劉禹錫堅持高尚操守、心繫國計民生的貶謫情懷。並且在詩的最後兩句,劉禹錫還道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發人深思。
  • 一首詩寫盡入獄的悲哀和憤懣!駱賓王《在獄詠蟬》深度翻譯和賞析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二句,喻自己處境艱難,冤不能伸,當時眾口一詞,自己有口難辯,切題而不粘滯,是全詩警策之語。【全詩】《在獄詠蟬》.[唐].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
  • 李白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詩,用詞簡單質樸,道盡人生無常
    李白在遊覽大好河山時寫過很多懷古詩,其中當他遊覽越中時看到了滿地的蕭條,聯想起歷史上曾經的輝煌之景,思索中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詩——《越中覽古》。這位浪漫主義詩人在看到古蹟時腦海裡在想什麼,寫下的經典詩歌表達出了怎樣的思想,我們一起來跟隨李白的詩歌感受這番人生況味。
  • 陳子昂的一首五律,細膩生動,開篇充滿遐想,尾聯更顯出疏狂
    一首詩既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觀念,也彰顯了個人的性格特點。比如李白性格豪放,他的作品也充滿了浪漫情懷。李商隱個性內斂,其詩歌也含流露出含蓄晦澀。再如杜甫頗具儒家情懷,於是詩聖的作品就盡顯無疆的大愛。而蘇軾則是儒釋道融於一身的文學家,所以其詩詞不僅超凡脫塵,也更顯意境深沉。初唐時也有一位才子,年少時就表現離奇,他的早期作品更顯得有些不羈。
  • 李白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最後5字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
    最為膾炙人口的有賈島的僧「敲」月下門,齊己的昨夜「一」枝開,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包括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李白的蕭蕭「班」馬鳴。首先,這句詩出自於李白的五律名篇《送友人》。顧名思義,它是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所以詩中內容便旨在表達李白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 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你最喜歡哪一首?
    李白月下獨酌有四首,這是最有名的一首。李白的筆下的月亮是清新飄逸的,雖然此時的李白正是官場失意之時,心情是那麼的落寞孤寂。李白一壺酒自斟自酌,於是舉杯邀明月,對著自己的影子,變成了三人,李白怏怏不樂,孤獨的只有月亮和影子陪伴,於是他對著月亮吟詩,看著影子起舞,希望與他們結下永遠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孤獨悽涼的詩仙依然瀟灑,有花堪折,及時行樂。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但是很多人會好奇地尋找這句話的出處,如果尋根問底,其實這句話是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李白,唐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風格俊朗豪邁,影響了詩歌文壇幾千年的歷史走向,開闢了詩詞的新天地。根據清代的黃錫珪《李太白年譜》記載,李白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還在戴天山讀書學習,在此期間,李白訪問戴天山的道士,卻並未見到,於是他曾寫下一首詩,名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的第三句正是此句的源出處,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 李白一首28字七言詩,寫盡了人世間的變幻無常,讀懂的人甚少!
    李白一首28字七言詩,寫盡了人世間的變幻無常,讀懂的人甚少!李白是我國唐朝時期的著名的大詩人,可以說如果大唐盛世有十分,那麼李白獨佔三分一點都不為過。酒入豪腸,三分嘯成劍氣,餘下的七分釀成詩篇,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可以說是當時文人裡面最厲害的一個人物,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這樣的待遇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 李白寫給王昌齡的一首詩,情真意切,真摯感人!
    公元753年,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當時李白人在揚州,聽說好友被貶後寫下的這首詩,表達了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同情之心,也寄託了自己對王昌齡的思念之情。《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其中的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寫明月詩最多也最好的詩人,為我們留下許多佳篇名句。一、《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酒、友是李白詩中最常見的元素,而且三者經常出現在一首詩中。
  • 「李白鬥酒詩百篇」當如何解釋?
    如果說它符合杜詩的原意,為什麼杜詩不直接說「李白鬥酒詩百篇」,卻說「李白一鬥詩百篇」呢?  《飲中八仙歌》寫李白的四句詩中,第二句「長安市上酒家眠」和第四句「自稱臣是酒中仙」,都有「酒」字。如果第一句說「李白鬥酒詩百篇」,在一首詩中「酒」字就用得太多,犯重複之病。
  • 怎樣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附例)?
    所以,才會有這種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的想法。能嗎?當然能。我們找一本詞譜,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字數合適的詞牌,將文字按照詞譜規定的平仄填進去,就行了——如果意思還能完整,略帶修辭,這就是一首不錯的詞牌作品。這種做法是沒問題的,就好像我們去攝影工作室,租一套戲服穿上拍照,一樣的多彩多姿,風韻流轉——可是你會唱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