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附例)?

2021-01-08 梧桐樹邊羽

怎樣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

除了在用韻方面寬鬆一些之外,詞牌是比格律詩更加嚴格的格律體。

初學者有個誤區,會認為格律詩要求嚴謹,字數限定,文思表達很難套入那些條條規規,所以對於新詩人來說,格律詩(近體詩)一直是他們反對「鐐銬」的首當其衝。相對而言,詞牌長短句雜糅,用韻寬鬆,看上去更加自由,所以並沒有像格律詩那樣被反對,反而覺得詞牌委婉幽深,情意綿綿,更適合個人情調的抒發,言辭修飾也更唯美,更加有意思。

所以,才會有這種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的想法。

能嗎?當然能。

我們找一本詞譜,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字數合適的詞牌,將文字按照詞譜規定的平仄填進去,就行了——如果意思還能完整,略帶修辭,這就是一首不錯的詞牌作品。

這種做法是沒問題的,就好像我們去攝影工作室,租一套戲服穿上拍照,一樣的多彩多姿,風韻流轉——可是你會唱戲了嗎?

你填的詞就是一套戲服寫真,看上去挺美,但是要唱上一句,可能會讓行家笑半天。

但是這並不影響你或其他人看你這套寫真,發出讚嘆,滿足虛榮心。

零基礎填詞就是這麼回事。

當然可以填,因為詞牌的平仄是定死了的。我們在填詞的時候,就好像選戲服搭配。詞譜中不同詞牌名的平仄劃定就好像戲服的制式,小生怎麼搭配,旦角怎麼搭配,這些都已經成為定式,我們直接往身上套就行——但是眉眼之間的氣質,是無法和臺下十年功的演員神似的。

古人的詞為什麼寫得那麼好?不是憑空打造的。

平仄、對仗、韻律對於古人來說屬於蒙學,小孩子就要學。學習格律的第一階段成果就是近體詩,因為近體詩字句整飭,平仄關係簡單、明朗。格律詩翻來覆去也不過就是四種基礎平仄關係組合變化,誠然在格式上被限定,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是再好不過的過渡方式。

平仄格律是基礎,是古體詩向詞牌過渡的一種方式,也提供了規則要求。

換句話說,詞牌其實講究平仄格律的古體詩。

古詩根據是否遵守平仄格律劃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當平仄格律出現之後,不僅僅推動了近體詩,同時也影響到了古體詩的創作。

劃分平仄、相對、相替這些格律規則是文言文詩詞的基本要素,或者說是詩詞高低起伏、清朗通順的必然要素,以前沒有格律這個概念並不代表我們的發音不遵守——平仄格律本身就是從大量的詩歌創作中提取總結,形成規則之後又反過來影響了我們古詩的創作——區分出近體詩、古體詩。

伴隨著平仄格律的出現,詞牌這種格式因為音樂的進步也產生了。詞牌從初唐起,而格律也是從初唐開始成型,因此詞牌天生就自帶格律規則。

我們單獨拎出來詞牌中稍長的句子,五七言之類的,基本上都是律句(遵守相替規則),至於句間相對、對仗之類的格律規則,也是隨處可見,不勝枚舉。

但是這並非詞牌獨有,而是平仄格律產生之後的所有詩歌類作品共有。

我們如果遵從音樂,在同一詞牌名下反覆填寫,那麼這就是詞。我們看到詞牌名的來源很雜,有古樂府詞,有唐教坊詞,有少數民族音樂詞,有文人創作之後,被後人繼續填寫的詞——注意有個共同特徵,就是在同一音樂下反覆填詞。

在律古產生之後,詞牌和律古的區別就在於是否重複填寫。律古是吟誦體,是個人情感自由抒發,並且沒有人按照這種體制(因為沒有音樂)去填寫。

即便是我們今天有些朋友創造了可以演唱的古風,我們也不能稱之為新詞牌。

因為不會再發生在這種音樂下,同一制式的填詞行為——在今天,這個會被稱為音樂抄襲。音樂的創作需要專業知識,遠比寫點歌詞更難。

古人的音樂沒有版權,所以才會有填詞這一行為的產生。

所以我們今天只能稱那些古裡古氣的歌詞為古風(古體詩),還是偽古風。明明是歌詞,卻只能稱為古體詩,就是因為重複填詞的這種行為如今已經不再有操作性。

同樣的,格律詩制式和詞牌詞譜也沒有版權,是全中國人的共有財富,因此我們才能不斷創作新的格律詩、新的詞牌作品。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格律詩創作,不也就是我們在填詞牌名是「七絕」、「七律」、「五絕」、「五律」、「七言排律」、「五言排律」這六種格式的詞牌嗎?

寫近體詩只需要熟記六種(把排律去掉,只有四種)格式,同時格式中有推理原則,甚至都不需要死記硬背。而填詞光詞牌名就有一千多種,每一種詞牌的平仄格式都是特定的,雖然基本上都遵守律句規則,但是句子之間並沒有固定規則,字數長短也是特定的——為什麼我們看很多詞人,翻來覆去只寫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詞牌名?

沒有人能記住那麼多的。

因為詞牌平仄的點對點特殊性,雖然用韻(詞林正韻)比格律詩(平水韻)寬鬆,但是在格式上因為不可變化、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這三個特性,普遍被認為是比近體詩更難的格律體。

但是從零開始填是可能的,因為一千多種詞牌名中,總有特別簡單的。

比如最短的詞牌,「十六字令」,或稱「蒼梧謠」,總共才十六個字,比五絕字數還少。要校準十六個字的平仄和用韻,我們都不需要有格律基礎——當然,字的平仄還是要區分的。

零基礎,不是沒基礎,你連平仄都不分的話,談什麼詩詞創作?至於是平水韻平仄,還是新韻平仄,對於初學者來說,當然是普通話的新韻平仄更合適。

「十六字令」雖然字少,但是也有兩體,一正一變,均為單調四句十六字。正體三平韻,第一、二、四句押韻。變體兩平韻,第二、四句押韻。

為什麼古人可以用變體,我們卻不能在這個基礎上改變呢?因為這是王八的屁股——規定。

古人在填寫這個詞的時候,音樂是存在的,我們都知道當在音樂下演唱歌詞的時候,字詞是會發生變調的,所以只要不影響聽感,適當的變化是允許的,甚至有加字、減字(如減字木蘭花)的現象,這些變化就被視為變體。

而到了今天,因為詞牌名的樂曲已經完全散佚,詞作品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吟誦體,我們已經不知道哪些地方能夠發生變調,只能遵從用平仄記錄下來的格式去填寫,以保證今天的作品符合昨天的格式,包括正體和變體——否則的話就出格,不是詞牌,變成了古風。

這些都是概念定義的問題,不是我們能夠突破的——因為突破了,定義就變了——就好像經常有人討論,為什麼我們不能突破格律詩的條條框框?因為突破了,這個東西的定義就改變了。突破了格律詩,就變成了古體詩、現代詩,與格律詩就沒有關係了,又何來突破格律?

詞牌也是一樣,不按平仄寫,就不是詞牌了。一旦作品格式定義屬性改變,二者就不再有關係,與作品本身的文字水平一毛錢關係沒有。

作品的好壞從來不是格式能夠決定的。

我們總是說這是一首「好近體詩」,這是一首「爛詞」,其實好、壞歸於水平,近體詩、詞歸于格式,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我們看「十六字令」的平仄關係——要創作的話,除了平仄不論的字,其他地方一概不能動,否則就是寫一首古體詩,不是填詞。

十六字令正格格律對照例詞:袁去華《十六字令·歸》歸,目斷吾廬小翠微。斜陽外,白鳥傍山飛。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變格格律對照例詞:曹貞吉《蒼梧謠·團扇舊》團扇舊,猶堪贈所歡。秋風起,戀戀故人難。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標「中」即平仄不論的字。

我們按照普通話把自己作品所用到的字分出平仄,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校對填入,一首十六字令的詞牌就完成了。

比如我現在要寫梅花香。

第一字點題,「香」,那麼按照十六字令正格三平韻,這首作品就得在第二句和第四句選用和「香」字同韻的字。

香,枝冷紅梅錯院牆。金黃蕊,傲骨託柔腸。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律句)。

從格式上來說,這就是一首合格的《十六字令·梅》。

至於內容上,就沒必要解釋了。小令,特別是這種最短小的詞,內容空間只有那麼大,沒有什麼彎彎繞繞,這只是臨時舉例作品而已。

從零開始學填詞學什麼?當然是在格式上如何先成為一首合格的詞,然後再談內容、再談意境。

詞牌就是這一點尤其重要,必須按照詞牌名的平仄規則來。說是局限,這是比格律詩更嚴的鐐銬,但也是一種初學者最好的,不用思考的模式。

最短的「十六字令」這麼填,最長的「九張機」,270字,你也得這麼去填。

有些事情,還真只有初學者用這種蠢辦法才去做。

你看270字的「九張機」,一千多年只有兩首,也就是只有一個人重新填了一首,還儘是出律,我們稱之為變體。

因為這種超字數的詞牌,本身就失去了宴樂演唱的意義,這都快成音樂劇了,但又是重複演唱一個小調,拖沓而乏味。

所以即使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引用了《九張機》,但也只是引用了其中的小段(三十字),「四張機」、「七張機」、「九張機」,還是放到不同的情節段落中——其實就是把這些小段當成單獨的詞牌來看待了。

真正要寫好詞牌,建議還是從格律詩開始。搞懂了平仄格律之後,會發現詞牌的好處(比如用韻更寬鬆,長短句表達更豐富),也會深刻了解詞牌的弊端(沒有音樂,只有死記平仄),然後再選用更適合表達自己心意、情境的作品方式來進行創作。

總的來說,詩、詞都是抒情、言志的節奏韻文,其最重要的目的是抒發自己的情感,加強和受眾的交流,引起大家的共鳴。

當然,如今還有一些可以滿足虛榮心的作用。詞牌長,更委婉,甚至寫得人家看不懂,就顯得自己有學問,能達到一種特有的裝文化逼的效果。

這雖然有點矯情,但也算有文化的虛榮。

就好像學了三五年的戲,然後穿了戲服來拍個照,這種文化自豪感就比攝影工作室純妝出來的照片要厚重——因為自己付出了辛苦和努力,真正體會到了演戲的精髓。

有文化的虛榮,還是比裝文化的虛榮有些不同。

詞牌高手的長調和我們這種從零開始、按平仄死扣填詞的水平也是肯定不同的。

學習後的詩詞作品展示帶來的文化虛榮感也更厚重,如果能夠一直研究下去,說不定就真成了高級詞牌文化人了呢?

相關焦點

  • 從零開始學電路基礎- -從零開始學電路基礎,初學者們看這裡~~~
    導讀:從零開始學電路基礎,這篇文章志在讓親們快速掌握電路基礎知識,為以後學習更深入的知識打下基礎,從零開始學電路基礎是專門針對初學者的,大神們請自覺飄過~~~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8472.htm  電路的概念
  • 我英語基礎很差,怎麼從零開始學英語?
    很多同學已經準備開始複習工作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收到很多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出現的頻率最多,那就是——我英語基礎很差,如何從零開始學好英語?本月,我們的Hero老師,為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們仔細解答這個問題,希望大家都可以輕鬆踏上自己的學習旅途。
  • 從零開始學電路基礎
    電路基礎是學習電子技術的起步知識。本書就是為使初學者從零開始,快速掌握電路基礎知識而編寫的。
  • 英語一竅不通從哪裡開始學 零基礎如何學英語
    英語一竅不通從哪裡開始學 零基礎如何學英語很多人說自己對英語一竅不通,英語上完全是零基礎,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學英語,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些零基礎學英語的方法,讓你迅速學好英語。
  • 從零開始怎麼學計算機編程?
    於是很多人想投身其中,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零基礎非科班的狀態。在學習者中有大學生,也初高中生,他們都有一個共性,沒什麼基礎。從零基礎開始學習編程成為了一種常態,可是,也正是因為我們在編程方面是零基礎,很容易導致我們選錯專業和行業。從零開始學習電腦如何才能保證學好呢?以下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希望我們能在學習時有所參考。
  • 這位溫州人被譽為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詞宗」!
    夏承燾先生開創詞人譜牒之學,一生治詞授業,在詩詞領域建樹頗多,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一代詞學宗師。他的《天風閣學詞日記》,被現當代著名學者、作家施蟄存稱為「半部當代詞史」。夏承燾先生夏承燾先生還是著名作家、散文家琦君的恩師,對她的人生和文學創作有很大影響。
  • 為美好而來,用一闋詞,一首詩創建湖畔新都孔雀城
    泡一壺茶,斟一壺酒,慢慢啜飲,平心靜氣,冷眼,冷骨,冷腸,靜觀天下。  天下,不過是手中的一幅畫,一闋詞,一首詩。如用佛眼看,地球不過是一粒細沙,大海不過是一滴水珠,宇宙不過是心頭飄過的一片雲,小,太小了,小得如一粒芥子,哈口氣,就不見了。但也可以放大了看,把它從心裡拉出來,描出大好河山,點出日月星辰,潑出世間萬物,加以風雨雷電,陽光月色,這樣,便有了世界。
  • 紅飛舞盡殘香,雨荷凝露雙(四字令/原創詞四闋)
    紅飛舞盡殘香,雨荷凝露雙(四字令/原創詞四闋)詞/v會飛的魚v四字令/秋思(步宋/劉過 韻)情痴念真。
  • 教你三步看懂電路圖 從零開始學電路基礎
    教你三步看懂電路圖 從零開始學電路基礎電路圖是很多同學在學習物理科目時比較頭疼的一個環節,想當年小編就是敗在了電路圖上才選擇了學文科!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電路圖的基礎學習方法,供參考!
  • 怎樣快速入門讀懂經濟學人?| 附最新經濟學人電子版+音頻
    原標題:怎樣快速入門讀懂經濟學人?| 附最新經濟學人電子版+音頻 學習英語,大量輸入是提升的基礎,今天為大家推薦學習英語的學習資料。文末可領取福利!我剛開始閱讀經濟學人時常常碰到這些詞,後來是通過一個一個生詞查詞典整理記憶後才逐漸解決了這個問題的。
  • 信息學奧賽太原市集訓隊零基礎選拔活動通知
    【信息學奧賽暑期一個月衝獎】 關於信息學奧賽太原市集訓隊、 預備隊隊員零基礎選拔活動的通知楊老師有豐富的信息學奧賽選材和培訓經驗,在短短的三個月中就讓零基礎的學員拿到一等獎。在青少年編程普及的工作中,採用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教學體系,讓零奧數、零編程基礎的孩子,在短時間內掌握C++語言,算法,數據結構知識和思維結構,衝擊信息學奧賽小學普及組、初高中提高組獎牌。
  • 菊開花繁秋欲暮,冬在寒風鄉裡住(菊花新/原創詞四闋)
    菊開花繁秋欲暮,冬在寒風鄉裡住(菊花新/原創詞四闋)詞/v會飛的魚v菊花新/菊開秋暮(步清/納蘭性德)菊開花繁秋欲暮,冬在寒風鄉裡住。
  • 納蘭性德一首詞描寫中秋,送給正思念遠方親人的您
    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納蘭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清代著名詩人。作為大學士明珠的長子,又是康熙的一等侍衛,本該知足享樂,可是他的詞中總是充滿了閒愁哀怨,他的出塞詞更是表現了蒼茫雄渾的格調。納蘭明珠善騎射、喜讀書,為人謹慎,避談世事,詞作多學後主李煜風格,描寫生動自然,不事雕飾。
  • 【由零開始學路亞】路亞釣法的對象魚種
    【由零開始學路亞】路亞釣法的對象魚種
  • 從零開始學英語口語可以嗎?怎麼開始比較好?
    對於零基礎開始學英語,尤其是口語,我想這應該算是我的老本行吧,也算是很多人想過的一個想法,我把我所知道的想到的說給你吧。我是成年人,快接近三十歲,對於英語也是心底的一個渴望,因為多會一門語言將會有更多的機會,也有能力去更多的國家旅行。
  • 小學生作文特好玩,以老婆一詞為例,麥田老師教你怎樣玩轉一個詞
    我們以「老婆」一詞為例,在作文中可以有不同的表達。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做個遊戲,看「老婆」一詞有多少種表達方式。「老婆」一詞是口語的一般表達方式,正式用語叫做「男方配偶」「妻子」,較為親暱的說成「愛人」「媳婦兒」,更親暱的說成「達令」「親愛的」「太太」,比較文藝的說法是「枕邊人」,比較古典的有「夫人」「拙荊」「娘子」書面語,比較謙虛的說法是「賤內」「內人」,比較尊敬的說法是「賢內助」,比較通俗的說法是「孩子媽」「孩他娘」「那口子」。各個地方的說法也不一樣,具有地域特色。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而「出人頭地」這個詞兒也就是這麼來的,就這樣,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雖然蘇軾在文學史上的成就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仕途上卻是一生曲折,可謂是飽經辛酸。熙寧4年,正是王安石當政掌權的時候,而蘇軾與王安石本就隸屬於不同的政黨,所以在朝廷上二人經常針鋒相對。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而「出人頭地」這個詞就是這樣產生的,就這樣,他一出現就震驚了整個大宋,從那時起,蘇軾的才華逐漸開始聞名於世。雖然蘇軾在文學史上的成就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仕途上卻是一生曲折,可謂是飽經辛酸。熙寧4年,正是王安石當政掌權的時候,而蘇軾和王安石分屬不同的政黨,所以兩人經常在朝廷上針鋒相對。
  • Protein & Cell回顧丨漢語「細胞」一詞的來源
    西方新概念的容受與造新字為譯詞——以日本蘭學家與來華傳教士為例. 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1), 121-134.)學術界對漢語「細胞」一詞來源於《植物學》這一首部西方近代植物學中文譯著,已基本達成共識,該書卷二開篇的「此細胞一胞為一體,相比附而成植物全體」常被認為是「cell」第一次被譯為漢語「細胞」的地方(下圖)。
  • 世衛:可能有不止一例「零號病人」
    在23日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確認新冠「零號病人」非常重要,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會有不止一例「零號病人」;如果新冠病毒存在於動物界,就有可能出現多次跨越物種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