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從簷下飄過,歲月從指間流過,一個低眉,一個回眸,一個轉身,秋天便成了逝去的風景。
朔風裹挾著絲絲飛雪,帶著凜凜寒意,撩開了冬的簾幕。
每到下雪的冬天,我都會想起白居易的一首詩,短短20字,便溫暖了整個冬天。
這首詩名為《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關於這首詩的背景,一直有些爭議。
有人說這首詩是白居易被貶江州時所作,也有人說這是白居易晚年閒居洛陽時所寫。
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說法。
白居易曾有詩云「唯共嵩陽劉處士,圍棋賭酒到天明」,也是他寫給劉十九的。
也就是說劉十九是隱居於嵩陽的一位處士,嵩陽在河南,江州位於江西,相距何止千裡。
加上古代交通不便,白居易不可能大老遠邀請友人來飲酒。
如果說這是他晚年在洛陽所寫,那麼便說得過去了,兩地距離不遠,兩人可以常來常往。
而且晚年的白居易,已不再執著於功名利祿,淡泊世事,常與三五好友詩酒唱和,這首小詩很符合他此時悠閒淡泊的心境。
「綠蟻新醅酒」,落筆便寫「酒」,順著詩人的筆觸,我們仿佛看到甚至聞到了那芳香四溢的美酒。
這裡比較費解的是「綠蟻」二字,記得詩詞大會也曾經考過這兩個字的解釋,當時百人團有不少人都答錯了。
古代文人都愛喝酒,但是他們喝的酒也是有區別的,一般有兩種,「清酒」和「濁酒」。
簡單來說,「清酒」是指過濾之後,除去雜質的高檔酒;「濁酒」就是指未過濾的酒。
而「綠蟻」就是浮在濁酒表面的泡沫,因顏色微綠,細小如螞蟻,故而得名。
白居易此時的生活並不困窘,那麼他為何用「濁酒」來招待友人呢?
當然,他不是吝嗇之人,之所以是「濁酒」是因為這酒剛剛釀好,還未來得及過濾,這也從側面突出了白居易想要和友人共飲的迫切心情。
「紅泥小火爐」,這一句是環境描寫。
「紅」字與前一句中「綠」相映成趣,使整個畫面顯得清新又明麗。
「火」是動態,營造出一種光影躍動的情景,既照亮了屋子,更溫暖了人心。
而且火爐已生,側面反映了天氣的寒冷,為後文的「天欲雪」埋下了伏筆。
這開頭兩句,從美酒寫到火爐,從綠色寫到紅色,看似很平常的10字,卻營造了一種很溫馨的氛圍,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很容易引發讀者的聯想,歷來為人所推崇。
「晚來天欲雪」,這一句點明了時間和背景。
「晚」說明天色已不早了,而「欲雪」則突出了天氣的暗沉。
屋內是熊熊燃燒的紅泥小火爐,芳香撲鼻的綠蟻新醅酒,而屋外卻是暮色蒼茫,陰沉悽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這樣陰冷的天氣裡,詩人想起了孤居的友人,於是便有了最後一句「能飲一杯無」。
這看似輕飄飄的一個問句,卻蘊含了極深的情意。
韋應物也曾在風雨夜裡想起山中的友人,「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寫得很直白。
而白居易這裡卻顯得很婉轉,仿佛是在對話,給人一種很親切溫暖的感覺。
這也是白居易詩歌的一大特點,以最簡單直白的語言,傳達出最深厚的情意。
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便溫暖了整個冬天。
大雪紛飛的冬日裡,邀上三五好友,圍爐煮酒,閒話漫談,就像《唐詩快》所言「豈非天下第一快活人」。
-END-
作者:解憂詩詞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