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一樣的七十八個字就組成了一首詩?這怎麼可能翻譯出來!

2020-12-05 舊書卷裡的長安

如果說到詩詞,作為我們的國粹,大家應該從小就在學校開始學習了吧,而歷代著名的詩人也是數不勝數,李白,杜甫,王維等等都是比較非常厲害的詩人代表。詩詞也是比較有講究的,其中四聲,平仄,對仗,押韻這四個都是詩詞中比較重要的四大要素。

在還沒有白話文的古時候,詩詞和書籍都是用文言文來敘述,雖然到如今有些很難翻譯,但是文言文又是顯得那麼有韻味,讓詩詞也是更加生動。而再到了民國之後,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詩詞,那就是同音文,但是這種方式並沒有得到大家的青睞,所以到如今也沒有普及,知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同音文的意思也是非常有趣,整篇詩詞下來,只有一個音,不管是多少個字,都只有一個音,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說的可能是其中最有名,而且難度最大的一篇了。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這就是《季姬擊雞記》的全篇了,小編看到的第一眼就不禁發出感嘆,這是什麼神仙東西,別說看懂了,就算全部讀出來那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呀。但是整篇詩如果理解意思了,那又會覺得非常有趣。

這篇詩詞主要說的是有一名叫季姬的女子,因為生活太枯燥,所以養了一群雞,而這群雞還是從野外撿回來的,這群雞很久沒有吃過東西了,所以季姬便用簸箕去餵他們食物。但是這群雞仔並不是很聽話,吃著吃著就跳上了桌子,於是季姬用簸箕去趕他們,但是把桌上的兵馬俑給打碎了,所以季姬非常生氣便用自己穿的木履鞋追打他們,但是沒想到竟然把雞都給打死了。隨後季姬便把這段故事寫成了這篇讓人無法相信的詩詞。

小夥伴們是不是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整篇文章都是一個音,但是卻翻譯出了這麼複雜的意思,如果說翻譯文言文已經很難了的話,那麼同音文那就是難上加難了。這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個讀音竟然能創造出這麼多有意思的東西,也難為了一些外國人來學習中國文化。

相關焦點

  • 一首小詩40個字,從字到尾一個音,中國的語言文字太神奇了
    筆者這裡僅以趙元任的《熙戲犀》為例,即可看出漢語言文字的奇妙之處:一首小詩40個字,但是,從字到尾只有一個音,太奇妙了。趙元任先生是江蘇武進人,生於1892年,1982年去世。他是國際上知名的語言學大師,也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者之一。趙元任從小就天資聰慧,尤其是在語言方面的天賦,很早就顯露了出來。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漢字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象形上,也體現在讀音上,比如多音字。所謂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用以區分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詞性、不同詞意或者不同用法。(常見多音字)情況一:不同讀音,詞性或詞意不同。這種情況又被稱為「破音異讀」,是多音字的主流用法,佔比在80%以上。
  • 王維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1000個人讀就有1000種解釋
    世上最難懂的文字,不是那些長篇大論,而是那些看似簡單的寥寥幾句,卻有著讀不盡的餘味,這正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言盡意未盡。古代佳作那麼多,無奈今人沒有文言基礎,小編每每翻譯古文都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煩惱,而我平生最怕譯的就是詩佛王維的詩了。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不過這的確如噎在喉,因為本詩中的騎是名詞,特指一人一馬,沒有複數的性質,如果讀作qí含義就產生了變化,詩意也就產生了變化,而詩意是詩的靈魂,因此我們不能輕率地把jì讀作qí。其實,筆者也不想當古板的人,也是主張漢字儘可能讀現代讀音,因此如果騎作動詞或類動名詞,或者說和現在的意思一樣時,我們就可以讀qí,比如下面兩首詩中的騎就可以讀為qí了: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不僅如此,據說在1920年趙元任前往湖南給羅素做翻譯的時候在路上又學會了長沙話,可見其語言天賦。趙元任不僅在語言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文學成就也很高,他結合自己的語言天賦開創了同音文,留下了不少佳作。據說趙元任會33種方言。什麼是同音文?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
  • 三個牛、馬、羊、魚、犬組合的字 要怎麼讀音如何念?
    三頭牛—犇字最近一則新聞是習大大給新入黨的老一代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寫信,勉勵他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繼續在從藝做人上為廣大文藝工作者作表率。那看到這裡,文化水平低的華哥就迷糊了,這個三頭牛組成的犇字,要怎麼念、怎麼讀音呢?
  • 一首詩訓練孩子的數學敏感度,這比「聰明」更重要
    黃磊家小朋友是個滿腦子都在想著吃的機靈小可愛,她隔三差五就會在家裡說「我必須要吃點啥~」。以至於她在學數數的時候,忘記了自己數到第幾了,最後竟然躺下睡著了。嬌嬌媽猜測她可能是沒吃飽,所以才忘記了數數這回事。
  • 庹字怎麼讀 庹的讀音是什麼?
    庹字怎麼讀 庹的讀音是什麼?時間:2018-01-07 23: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庹字怎麼讀 庹的讀音是什麼? 一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庹讀什麼?這個問題一下子連老師都搞懵了。
  • 沒有拼音的時代,漢字讀音如何傳承?
    漢字是方塊字,是音意行的結合體。但是也有可能簡化到今天,音,意,形完全不具備聯想性,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一個生字,既不了解他的意思,也不了解他的發音。不像英文,你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卻能夠勉強拼出他的讀音,因為英文字母組成有一定的音律規範性,掌握音標就可以在不懂意思的情況下讀出來。
  • 一首不起眼的英文詩,被網友用中文譯出5個版本,每版都秒殺原作
    或許很多人會說,漢字這麼難,為什麼不跟很多文字一樣阿拉伯化呢?這是因為漢字的講究本身就是它的魅力之一。為了讓大家對這個問題有更深的認識,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一首英文詩。這首詩的名字叫「I Am Afraid」,是詩土耳其詩人Qyazzirah Syeikh寫的一首詩。這位詩人大家不認識不重要,這首英文詩哪怕看不懂也不重要。
  • 英國文豪向辜鴻銘求字,辜隨手給了一首詩,翻譯出來笑掉大牙
    辜鴻銘的話像把刀子一樣,毛姆一時語塞。辜鴻銘接著說道:所以你們以為只需招招手,我們就得過來。這話一出,毛姆立刻向辜鴻銘連連道歉。面對這位早已在歐洲揚名立萬的學者,毛姆一時不知所措。臨別之際,毛姆向辜鴻銘求字,辜鴻銘隨便找到一張字條就遞給了毛姆。回到英國後,毛姆請人把字條上的漢字翻譯了出來,意思是:你不愛我時,聲音甜甜,眼波含笑,素手纖纖;待你愛上我,聲音……這原來是寫給女人的一首情詩!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讀音。這種現象只有在漢語當中存在,在其他的任何語言當中可能都找不到。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多音字一般都只有兩個讀音。比如說長,一般有很長(cháng)、長(zhǎng)大兩個讀音。又比如說降,一般有降(jiàng)落,投降(xiáng)兩個讀音。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多年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這是名為《長安路》的古詩中的一句詩,描寫了九城路繁華的場景。事實上,只要是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道路兩旁,隨著時間的發展會自然而然的形成街市。而且更讓人感到驚奇的是,中國古代雖然地域遼闊,方言眾多。但是在各個方言裡,「街」這個字的讀音竟然都是相同的。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活躍在前53—18年的漢代學者揚雄首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方言」這個概念。
  • 《詩經》:這首詩一共6行,每一行卻只有一個字不一樣,絕世少見
    但是像這首詩這般厲害的,還真不是很多。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國風·周南·芣(fú)苢(yǐ)》,《詩經》中的這一首古詩一共6行,每一行只有一個字不一樣,絕世少見。不要說《詩經》中絕無僅有,在後世成熟的詩詞中,能重複到這個程度的,也是比較罕見的。
  • 1961年,郭沫若因何翻譯魯迅的這首詩?與毛澤東的指示有關
    循著這條思路毛澤東起身,親筆書寫了魯迅當年贈日本友人的一首詩作《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詩作錄畢,毛澤東還說:「這一首詩,是魯迅在中國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裡寫的。」
  •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怎麼念?是「shuai」還是「cui」?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怎麼念?是「shuai」還是「cui」?賀知章有一首詩特別有意思,歷來教材也是為之大動幹戈,這邊是小學課本中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一首詩有趣點就是在於「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字怎麼念?
  • 李商隱最難解的一首詩,短短56個字卻運用了四個典故!
    李商隱是唐文宗時的進士,因為出生於中晚唐,當時宦官弄權、藩鎮割據,他雖然有報國之心但卻不被重用,這從他的詩詞《賈生》中可以看出端倪,從文學作品上來看,他的詩篇構思新奇,風格穠麗,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解其意,而他所有的詩中最難解的應該就是這一首《錦瑟》了。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很多的詩人會把這種自然現象,再結合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而把這種普通的雨描繪的如歌如泣,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雨帶給了詩人們靈感,而詩人們又重新賦予了雨新的生命,這兩者之間的這種融入,從而也是成就了無數的經典名篇。
  • 虞世南被譽為唐代「詠蟬」三絕之一,全唐詩卻只有他一首詩
    但是在《全唐詩》中卻只留下了這一首,這首詩也是唐代文壇上的「詠蟬」詩三絕之一,也是託物言志的經典之作,他的這首《蟬》可以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相媲美。毫不誇張地說,虞世南的這首詩把蟬的顏值、氣質、品行寫到了極致。很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蟬雖然只有一個夏天,但是不僅會讓我們感嘆到,蟬在它有限的時間裡究竟驚豔了多少個夏天。
  • 「街」字原本讀音是「gai」,為何普通話卻成了「ji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名叫《買條街》的流行歌曲,這首歌發行於2018年,其中有一句歌詞就是「只要你乖給你買條街。」 而在這句歌詞裡的,街字的讀音就是gai,那麼街到底是念jie還是gai呢?其實這就是漢字讀音在歷史發展中的變化。在很多地方,比如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包括客家話、粵語、湘語在內的很多方言都是把「街」讀成gai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