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推出了大型原創文化類電視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一經播出便廣受關注,不少人認為這樣的節目意義深遠,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他不僅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了中國漢字的魅力,也傳遞了愛漢字,愛漢語的價值觀。
從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甲骨文的出現到如今,漢字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不可否認,漢字的傳承也是文化的傳承,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漢字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名叫《買條街》的流行歌曲,這首歌發行於2018年,其中有一句歌詞就是「只要你乖給你買條街。」
而在這句歌詞裡的,街字的讀音就是gai,那麼街到底是念jie還是gai呢?其實這就是漢字讀音在歷史發展中的變化。在很多地方,比如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包括客家話、粵語、湘語在內的很多方言都是把「街」讀成gai的。
既然這麼多地區都保留有gai的讀音,那是不是古代街的讀音也是gai呢?答案是:對的,從一些古詩詞的押韻情況就可以看出來,比如唐代李白《春感詩》中的街就與「諧」、「釵」、「齋」押韻,這樣看來,如果發jie 的音,明顯不押韻,但是如果讀作gai ,那麼平仄、韻腳都完美無缺,所以說,在古代街字的讀音多半是「gai」。
其實在保留「gai」讀音的地區有很多都在南方,其實這也是歷史遺留問題,大家也都知道北方地形平坦,多平原,所以人們之間的交往更加密切,文字的發音即便有變化,往往也是統一的,但是南方由於地勢險峻,各地區交流困難,所以南方的發音大多都是保留古音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南方地區都把街讀作「gai」。
既然如此,街字的讀音是怎麼演變成「jie」的呢?據了解,在清朝中期以前,我國大多數地區還是把街讀作「gai」的,但隨著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特別是山西客商去北京做生意,由於山西人讀「jie」,所以慢慢地就帶得許多北京人也開始念「jie」,後來,越來越多的北京人開始念「jie」,而後,1956年確定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街字的發音也就正式被確定為「jie」了。
其實不管是念「jie」還是「gai」,字的含義都是沒有變化的,僅僅是讀音發生了變化,而且除了「街」字,還有很多的漢字也都經歷了讀音變化這一歷程,但這並不妨礙字義的表達,所以,漢字可能還會隨著歷史的前進有著或多或少的變化,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以求同存異的眼光,正確看待漢字的不同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