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字原來的讀音是「gai」,為什麼現在變成「jie」了?

2020-12-06 小虎有話說

官方語言是新中國後來評普通話為官方,這也沒什麼?如果論證普通話是不是古代正宗漢語又不一樣,看大家怎麼看咯!

gai是土話方言讀音嗎,是標準的讀音。反而讀jie讓人很彆扭。實際就是中原話的發音,和京劇發音一致,簡化後就變jie了。而gai發音歷史更為複雜久遠。我們現在的普通話是原來的北京話,那邊就是讀jie,其他地方的方面該gai的還是gai,閩南語也是這樣讀。北京話並不是正宗的漢語。

普通話本身就不是以漢人發音為標準的語言,明朝滅亡後滿清就開始推立以滿人發音為標準的滿清官話(普通話),雖對比明朝官話讀音錯誤太多,但人家有武力呀!既使是錯誤讀音也要以滿人為標準。

據我所知,街字在上海及江浙的吳語區,福建的閩南語,四川話,廣西官話,貴州及雲南官話,廣東粵語,客家話,湖南話都讀gai。另即南方基本上都讀街。讀jie是哪裡的話,實不清楚。東北話的發音就是「原來」?一頭霧水。街,【唐韻】古膎切,【集韻】【韻會】居膎切。《韻會》是宋朝字典,那時街的讀音就是jie了,何來的「原來讀作gai」?是宋朝更加「原來」呢,還是近代的東北地區更加「原來」?

還誇大滿族文化對北京文化的影響,第一,東北文化並非滿族文化,近代形成的東北人大多數是闖關東的漢人,以山東河北人為主,他們的生活習俗與滿族人完全不同,基本是漢族人的風俗。東北文化與北京的皇城根文化差異巨大。還說這是因為北京離東北近,再近,還能近過河北嗎?這屬於生拉硬扯。說到普通話發音,河北承德灤平是普通話的基準音採集地之一。第二,北京成為首都是金代(之前做過遼代契丹的陪都),隨後是元代,北京有所謂胡同文化,胡同二字的來歷,主流說法是來自於蒙古語,是井的意思,因為每個街坊都會有井。文化研究是一件嚴肅的事,需要嚴謹,別僅憑自己想像。

關於普通話定義應該以東北話為基礎,北京音為標準推廣起來的!(新華詞典能很好的解釋給你聽,犄角旮旯,晌午…)普通話並不能正真代表國語,gai這個聲音本來就是屬於人家南方,關於國語,古詩詞可以好好參考高曉松老師解說資料。gai的讀法全國大多地方都用的,北東北,南廣東,都是讀該, 很多字都因為很多人並不完善的死板普通話而變了,用處變得單一了,就比如色sè,在某些領域應該讀sǎi的,比如色酒,就應該讀sǎ,色拉油 才應該讀sè,現在都是讀sè,血應該讀xiě的,也都讀雪了。

真正的明朝官話應該是北京到赤峰、遼西地區,請諸位細分析一下,1.為什麼東北村子不叫村叫屯子,無外是明朝前就屯兵,東北人有很多是明朝的兵戶,原籍很可能來自朱元璋的故鄉安徽,或南方各省。2.即使普通話是以滿族話做基礎,但,當時的滿人為了交流也必須學好明朝的官話,別忘了努爾哈赤和其父、其祖都是大明的「幹部」,不會官話怎麼與同僚溝通?不說好一口純正的官話豈不讓人恥笑?3.街gaⅰ的叫法安徽也這麼叫,還有其他東西叫法都相似。

南方跟北方發音區別太大,要真細究起來,還得研究古漢語發音。北方俗語讀jie的地方不少。南方有些語音我一直覺得聽不懂,比如福建(胡件)。這肯定不能代表古代中國的標準吧,只是某些省份的方言發音而已。同字不同音,在中國很正常,真要說古代哪個才是標準讀音,那個真不好說!古時候,南方的楚國(湖北、湖南一帶)統治了南方大半個中國,講楚語,後來北方人南遷,形成了西南官話,今天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北部都是講西官。雖然部分被北化,但是保留了不少古漢語發音。

我們這管拖鞋就叫sa(第四聲)子、我一直以為是土話,查了下字典,真的有(靸sa),就是拖鞋的意思!我有時候就在想,我們說的好多話其實不是土話,而是古話,只是我們說普通話說習慣了,很多發音和古字被大家遺忘了。沒有所謂的客家話,都是受普通話受當地方言侵蝕了的方言,江西所謂的客家話就是普通話與贛語的混合體,福建的客家話就是普通話與閩南話的混合體,廣東和廣西的客家話就是普通話與粵語的混合體。

自從宋王朝不斷萎縮南移,直至滅亡,真正的官方語言也南移,南宋政權的滅亡直接導致傳承千年的精英文化在元朝以後出現斷層和消散,官腔也就成了南蠻方言。其實唐詩宋詞元曲用粵語、閩南話,甚至一些地方的方言,可以非常押韻,且平仄和諧,或鏗鏘有力,或語韻豐滿。

因為g音流行的時候,j音還沒有產生。語音系統的發展不是在第一天就完全且整齊的,是由少到多到完善的過程,人類第一支歌,發音絕不會是一個完整的樂音系統,因此,語音系統是發展的結果,也許猿猴時人們喊出了g音,而直到猿猴變成人才有了j音,所以,讀g音的方言裡,幾乎到處都是語言化石,而在發j音的方言或普通話裡就很少見到語言化石。

各地各族方言,同字不同音。南方方言是南亞語族語法影響,南亞語族從南中國一直到印度。因為生理特徵限制,有些音有些人種發不出來。所以很多北方人,一輩子都說不了南方話,就是學不會,說不了。就像南方人也說不了彈舌音翹舌音捲舌音,清音濁音前鼻音後鼻音爆破音等等,基因決定論!

古代沒有jqx,現代有一部分hqx的讀音是gkh轉變過來的。重慶方言所屬的西南官話雖然屬於北方語系,但保留少量古語遺存。比如,街讀作gai,熊家婆讀成熊ga婆,解手讀成gai手,角落讀成go落,老窖讀成老gao,攪讀成gao等!

由於受到外來語言的影響,漢語語音由顎音向唇音發展。變化規律很複雜,各地也有例外。但總體來說,具體表現為:1.舌面後音演變為舌面前音,g、k、h→j、q、x,你舉的例子就屬於這一類;2.舌面中音演變為舌尖音,d、t、n、l→zh、ch、sh、r,如:上古田陳同音,五邑話「肉」讀lou等等;3.音調也由八聲九調簡化到三聲四調,四川話成渝片更是有兩聲三調的趨勢。不止三點,僅此舉例。

好多年前有個朋友(語言學專業)他說中國文化從宋代以後到元,少數名族進入中原,宋人南遷所以南方方言裡留存一些古漢語的發音,比較有典型性,古漢語裡沒有jqx的音,比如街讀gai,去讀ke,鞋讀hai,下讀ha。不知道是否真是這樣?

明朝朱元璋是安徽人,欽定官話也是江淮口音,這是江淮官話的由來,也是明朝最地道的「普通話」,後來還有西南官話、中原官話、西北官話和華北官話。官話顧名思義就是官方指定發音,也是官員在讀書和科舉階段必須要學習的發音,地位和今天的普通話一樣。官話保留了漢語的標準發音,是地道的漢語,而今天的普通則是脫胎於滿族這個「外國」人說中文的口音,就比如美國人學了幾年中文後說中文的腔調。

我覺得有些字的讀音比如:街、解、螃蟹的蟹、皆、鞋等等都要恢復它原來的讀法,因為這些字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在按照原來的讀法,而且現在一直是這樣讀的,普通話也要服從大多數地區的讀法!

相關焦點

  • 「街」這個字原來的讀音是「gai」,為什麼現在變成「jie」了?
    在現代漢語裡,存在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比如說「街道」的「街」字兒,其讀音是「jie」,但是很多地方的方言將其讀之為「gai」。類似的例子還有一個:抗戰期間,汪偽政權首腦汪精衛的錄音原聲中,汪精衛在宣稱為「東亞之解放而奮鬥」的時候,「解放」這個詞,被汪精衛讀作「gai fang」。
  • 「街」字原本讀音是「gai」,為何普通話卻成了「ji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名叫《買條街》的流行歌曲,這首歌發行於2018年,其中有一句歌詞就是「只要你乖給你買條街。」 而在這句歌詞裡的,街字的讀音就是gai,那麼街到底是念jie還是gai呢?其實這就是漢字讀音在歷史發展中的變化。在很多地方,比如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包括客家話、粵語、湘語在內的很多方言都是把「街」讀成gai的。
  • 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這個字就是「街」。在如今的詞典上,這個字有且只有一個讀音,便是「jiē 」,但是在查閱中國上下三千年的歷史中,「街」這個字有非常大的可能並不是如今的讀音。那他到底該怎麼讀呢?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今天所要提及的文字,不是最生僻的,也不是最有趣的,卻是最日常的,基本天天都會看見或聽見,這個字便是「街」,其含義指城市的道路,通常指有商場或者能閒逛的地方。這個字早在古代,便有文人注釋講解,如《康熙字典》中的「允街,地名」,含義一直沒多大變化,但讀音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發生變化。其字主要有兩種讀音,一種稱為「gai」,一種稱為「jie」。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而字體其實也在不斷的演變中,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再到現在的簡體字,漢字的變化其實有了很大改變。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而這個漢字則更為特殊,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中國漢字的存在時間也有數千年了,從起初的結繩記事,再到文字的出現,期間也經歷過了許久的演變。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多年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但是在各個方言裡,「街」這個字的讀音竟然都是相同的。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活躍在前53—18年的漢代學者揚雄首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方言」這個概念。這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它指的是不同地區之間所使用的語言的總稱。也就是說,它和「白話」、「土話」是一個意思。而在歐洲地區,「方言」則是語言學的概念。
  • 我國有一個字十分「獨特」,3000年來全是這個讀音,估計你也讀錯了
    這個獨特文字3000年都是一個讀音我國文字多種多樣,叫法也是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個字,在同一個省內,叫法都不相同,而我國的文字更是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所表達的意思也是各不相同叫法更是不一樣,然而現在卻是有一個漢字從古至今卻一直是一個讀音,這個字就是"街",這個字大家都知道叫"jie"但是這只是在普通話中叫"jie",那麼方言則是叫"gai"而從古代到現代這個字在方言中卻一直是叫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有了一個確定的規範性語言之後,對於不同的字也標註了拼音,通過這個讀音,人們才能夠認識越來越多的漢字。不過,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但可能你的讀法是錯的,而且說不定大多數人讀的都是錯的。這個神奇的字,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用到,甚至可以說是圍繞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個字就是「街」,我們的發音則是「jie」。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但是卻有一個字不僅僅在久遠的時間長河中未曾有過改變,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獨特呢?最奇特的一個字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獨特呢?既然我們知道方言之間存在那麼多的特徵性和隔離性,如果說全國各地方言對某一個字的讀音還是如此的相似那麼這個字是多麼的獨特和神奇。
  • 中國有一個神奇的漢字,所有方言讀音都一樣,大多數人都讀錯了
    這個獨特文字3000年都是一個讀音我國文字多種多樣,叫法也是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個字,在同一個省內,叫法都不相同,而我國的文字更是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所表達的意思也是各不相同叫法更是不一樣,然而現在卻是有一個漢字從古至今卻一直是一個讀音,這個字就是"街",這個字大家都知道叫"jie"但是這只是在普通話中叫"jie",那麼方言則是叫"gai"而從古代到現代這個字在方言中卻一直是叫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今天要講的這個神奇的字,就是「街」,它在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但跟多人卻都讀錯了。如果不相信,就一起來分析研究一下。 中國是一個大家庭,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傳承下來的「語言」,如今叫做「方言」。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不信你試試
    不過在如此多的方言中,我國也存在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它便是「街」字,普通話讀音為 「街」在古代讀kre,北方r變j,因此讀ie韻,南方r脫落,因此讀gai,句尾助詞乎古讀ghaa,方言讀成變嘎自然。 18世紀時北京話將「街」字讀為「giai」,後受晉語的影響變為了jiai,最終變為了「jie」。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各大方言都一個讀音,今天讀法可能有誤?
    但是,不管是什麼方言,有一點卻是驚人地一致,那就是對「街」這個字的發音,基本上是沒有變化的。大多數方言中,街都讀「gai」,廣東話、東北話都是這麼說的,「上街」是人們生活中常常用到的一個詞彙,但是在中國廣大的地域上,卻達成了驚人的一致,實在有些令人費解。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文章提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這些字詞的拼音要從原來的正確讀音改成錯誤讀音,學渣表示改晚了
    近期很多網友查字典發現,那些曾經勤學苦背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然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那些學生時期扣掉的拼音分數,現在還能追回嗎?」現在的你知道這些字應該怎麼讀嗎?↓↓↓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xié]】,白雲深處有人家。
  • 讀音調整體現時代變遷
    雖是舊聞,很多讀音的變化還是讓大家有點不適應,比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又比如「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  說是舊聞,因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早就對一些漢字重新作了正音。
  • 庹字怎麼讀 庹的讀音是什麼?
    庹字怎麼讀 庹的讀音是什麼?時間:2018-01-07 23: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庹字怎麼讀 庹的讀音是什麼? 一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庹讀什麼?這個問題一下子連老師都搞懵了。
  • 四川一路牌拼音平翹舌不分 將"字"標為"zhi"
    一位網友甩出評論:「沒把jie弄成gai就不錯啦,知足吧。」7月21日中午,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華西都市報記者在華陽鎮府河路與正東中街路口找到了這塊道路指示牌。正如上網的照片一樣,這塊指示左方是「丁字街」的指示牌上,藍底白字標註著有「Dingzhi Street」。指示牌在道路正中上方,十分醒目。隨後,記者繼續走訪附近幾個街口,尋找其他「丁字街」。
  • 四川一塊交通牌拼音平翹舌不分 將"字"標為"zhi"
    一位網友甩出評論:「沒把jie弄成gai就不錯啦,知足吧。」  7月21日中午,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華西都市報在華陽鎮府河路與正東中街路口找到了這塊道路指示牌。正如上網的照片一樣,這塊指示左方是「丁字街」的指示牌上,藍底白字標註著有「Dingzhi Street」。指示牌在道路正中上方,十分醒目。隨後,繼續走訪附近幾個街口,尋找其他「丁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