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2020-12-06 史書上的那些事

普通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確定的,中國通用的標準現代漢語。現如今,只要你在中國,你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走到哪都不怕有其它交流障礙。在普通話普及之前,各地都有各自的語言體系,這個就叫各地的方言。

方言是各個地區都存在的普遍現象,不僅僅是中國,國外也區分。就像日本的關東和關西說話方式就不一樣,英國的愛爾蘭地區和英格蘭地區也有不同的說辭。但都沒像中國一樣方言的分布如此之廣。中國方言有一句古話,叫「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因為社會、地理和歷史方面因素的不同,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如今說到方言的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江浙一帶,那裡的方言分布及其密集,可以說隔一個村就是有不同的語言偏差。在此誕生了最難聽懂的方言,那就是溫州話,如果溫州話稱第二,那沒有方言敢稱第一。曾經有人為了打趣,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這個字就是「街」。在如今的詞典上,這個字有且只有一個讀音,便是「jiē 」,但是在查閱中國上下三千年的歷史中,「街」這個字有非常大的可能並不是如今的讀音。那他到底該怎麼讀呢?

據調查,「街」這個字在各地的方言裡的讀音竟驚人的相似,都是「gāi」,本意為思路相通的大道,在中國一般是東西為街,南北為路。通過古書對「街」這個字的研究,這個字是二等字,古代讀kre,在北方r變j,所以按照常理來說,應該讀ie韻,南方方言基本上r脫落,這樣讀法又變了,變成了gai。

到了18世紀,北京話裡面也開始把街讀成「giai」,後面受到了晉語的影響,晉語是不分尖團音的,於是讀音變成了「jiai」,然後因為某種影響,讀音突然變化成了「jie」。「街」本來就是一個團音,但是在普通話裡有一種現象叫「尖團合流」這種現象十分嚴重,才出現了「jie」這樣完全不符合規律的音,其實在普通話裡這種例子還有比較多的。

那麼在古代,這個字的讀音又是不是「gai」呢?這得從押韻說起,在古代,非常講究「押韻」。凡是優秀的、能流傳千古的文章,他必定要讀起來朗朗上口,才能被世人所流傳。就像《天淨沙·秋思》裡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段詩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鴉、家、馬和涯」都押了「a」這個韻。

又比如說,《國風·周南·關雎》裡面也有押韻的部分,其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鳩、洲、逑 」為互相押韻的文字。接下來我們來說「gai」,在黃庭堅的《九日對菊有懷粹老在河上 》中,就有關於「街」這個字,他寫道:「月邀棋約屢登臺,學省公廳只對街 」,其中「tai」和「gai」押了「ai」韻。

直到今天,我國還有很多地區的方言仍然把「街」這個這個字讀成「gai」,比如廣西、湖南、廣東、福建、山東和浙江等等。

對於方言的討論,自從統一普通話後就沒有停止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孩子和年輕人都已經不會說方言了。但方言作為傳承如此之久的一樣東西,早已成為文化的「活化石」,是民間文化土壤中富有生機的一塊。

「街」這個字,三千多年前就已經存在了,而如今卻被人們改變了讀音,這到底是一種更正還是一種遺忘呢?推廣普通話,是為了要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利於交際,並不是要人們忘卻方言,與人們傳承方言並不存在矛盾的地方。普通話和方言要通過怎樣的方式共存,註定是個難題。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化的國家,中國也同樣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家,尤其是時間進入現代化社會之後,我國就更加推崇包容開放,只有不斷的借鑑其他國家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保持一種開放共享的態度,國家才能夠發展得更好。這一點在古代也同樣如此,我們經常感慨於古人的智慧,關於開放與包容這個方面,古人做得並不比今天的人差多少。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秦始皇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12年,為阻止和防範北國匈奴貴族的侵擾,始皇帝命令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用兩年時間修築了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今內蒙古包頭九原郡的一條南北長達700多公裡的一條軍事通道,這是一條由鹹陽通往北境陰山間最捷近的道路,大體南北相直,故稱「直道」。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而這個漢字則更為特殊,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中國漢字的存在時間也有數千年了,從起初的結繩記事,再到文字的出現,期間也經歷過了許久的演變。而在資料中記載顯示,黃帝出生在山西,此後當他打敗蚩尤以及炎帝的部落以後,便開始對漢字進行了改革。
  • 我國有一個字十分「獨特」,3000年來全是這個讀音,估計你也讀錯了
    這個獨特文字3000年都是一個讀音我國文字多種多樣,叫法也是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個字,在同一個省內,叫法都不相同,而我國的文字更是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所表達的意思也是各不相同叫法更是不一樣,然而現在卻是有一個漢字從古至今卻一直是一個讀音,這個字就是"街",這個字大家都知道叫"jie"但是這只是在普通話中叫"jie",那麼方言則是叫"gai"而從古代到現代這個字在方言中卻一直是叫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不信你試試
    中國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290個地級市,1636個縣,374個縣級市,852個市轄區19531個鎮,14677個鄉。我們都清楚中國56個民族,但是我國的方言卻遠不止56種。
  • 這幾個容易「讀錯」的漢字,有些人讀錯也不知道,你知道讀音嗎?
    不僅一詞多意,還經常有一字多音,不同的讀音就有不同的意思,因此生活中面對多音字我們難免會有讀錯的尷尬事件發生。曾經有一副對聯因為都是多音字組成,因此讀錯的人很多,而成了千古的經典名句。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聊幾個易讀錯的漢子,希望大家會喜歡。
  • 《我的世界》最容易讀錯的十個字,這些年的學算是白上了!
    這些字你都讀對了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文字也是歷史悠久,當Minecraft碰上了中國的文字,我們一起來看看,玩家們都這些年都讀錯了哪些字吧!一、流髑[dú] or 流骨[gǔ]在MinecraftPC1.10版本中加入的生物,因為稀少,所有鮮有人知,當然認識這個字的也是非常少的。讀錯的小夥伴記得舉個爪,我就不信在不查資料的情況下你能讀對。二、哞[mōu]菇 or 蘑[mó]菇
  • 鴻鵠讀錯了沒有?如何用古詩詞判斷漢字的讀音
    這幾天關於北大校長讀錯「鴻鵠」的新聞刷了屏,老街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某問答提的一個問題,有人問在唐詩宋詞裡,「還」這個字什麼時候讀hai,什麼時候讀huan?我們判斷一個字的讀音除了查字典以外,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古詩詞的押韻來作為旁證。下面先說一下「還「這個字應該讀什麼?
  • 這些最容易被小學生讀錯的字,你讀對了嗎
    愛上學語文,老師拒絕照本宣科,學生拒絕按部就班,讓我們的語文學習總比別人好一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總有一些看似簡單的字,常常被一些同學讀錯,鬧出笑話,出了洋相,被人取笑,實在太不應該。這些經常被讀錯字的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漢字是十分有趣的,其千變萬化的字義和讀音,常常讓遠渡重洋的外國學子頭痛不已,因理解不了中國文化與用語習慣,常常鬧出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除開這個,漢字本身也是十分特別的,許多字來源於象形文,而象形文來既源於日常生活,又來源於所見所聞,皆是圖畫所得,屬於表意文字,易被學習與掌握。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尼赫魯曾經說過:「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漢字與漢語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為複雜的語言文字系統之一,它的複雜取決於發展歷程十分久遠以及文字之間的融會貫通和不斷演變。
  • 最新、最虐常用詞測試:90%的人都讀錯了!
    最新、最虐常用詞測試:90%的人都讀錯了!不服進來看!12月20日,澳門回歸二十周年。提到澳門,你首先想到什麼?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澳門蛋撻」,但你知道「蛋撻」的正確讀音是「蛋撻(tà)」而不是「蛋撻(tǎ)」嗎?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多年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而且更讓人感到驚奇的是,中國古代雖然地域遼闊,方言眾多。但是在各個方言裡,「街」這個字的讀音竟然都是相同的。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活躍在前53—18年的漢代學者揚雄首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方言」這個概念。這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它指的是不同地區之間所使用的語言的總稱。也就是說,它和「白話」、「土話」是一個意思。
  • 5個最容易讀錯的機場名,你讀對了嗎
    80%的人一看就會一讀就錯的機場名,你讀對了嗎No.1 庫車龜茲機場 庫車ku che——庫車ku ju龜茲qiu ci——龜茲gui zi 該讀哪個音? 雖說名字裡沒有生僻字,但還是有好多人會讀錯。 而在歷史上,庫車的讀音是ku che,龜茲的讀音是qiu ci 。
  • 最容易讀錯的四個地名,字人人都認得,但讀音很奇怪!
    生活中有很多字,我們看起來習慣性覺得應該這樣讀,因為它的字就是那樣的,但是因為中國很多文字都是一字多音,一字多意,所以在生活中還真的不能憑感覺去讀,特別是在一些地區,本來那個地名是要用揚音去讀的,你卻用平音去讀,這讓本土的當地人聽到,還不鬧了笑話?
  • 最新常用詞測試:90%的人都讀錯了,不服進來看
    提到澳門,你首先想到什麼?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澳門蛋撻」,但你知道「蛋撻」的正確讀音是「蛋撻(tà)」而不是「蛋撻(tǎ)」嗎?「撻」是英文「tart」的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撻」不是多音字,它只有一個讀音:tà。其實,還有下面這些常用語,也是一讀就錯,來看看你讀對了幾個!
  • 連老福州人都會讀錯的地名!看看你認識嗎?
    生活在福州的你,你真的了解福州嗎?以地名為例,福州有很多地方連本地人都會叫錯名字!不信,那你來讀讀看!01、三坊(fāng)七巷作為福州人最熟的地方,你讀對它的名字了嗎?「坊」字是個多音字,外地遊客容易將「坊」念作「fǎng」,其實fāng才是正確讀音。它的兩種讀音是「fāng」「fáng」(沒有「fǎng」的讀音哦),其中,fāng用來指街巷、裡巷,fáng則表示小手工業者的工作場所,如作坊。
  • 最容易讀錯的5個姓氏,有些姓氏有3個讀音,能全部讀對的不簡單!
    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每一個姓氏的都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每一個姓氏的來源都是那樣獨特,不僅僅如此,有些姓氏在讀音和讀法上都有別於漢字發音,這些姓氏在上千年的演變中,有著特別的讀音,比如下面要講的這幾個姓氏,都是讀音容易讀錯的姓氏,而且這些姓氏並不是很常見,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
  • 中國有一個神奇的漢字,所有方言讀音都一樣,大多數人都讀錯了
    這個獨特文字3000年都是一個讀音我國文字多種多樣,叫法也是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個字,在同一個省內,叫法都不相同,而我國的文字更是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所表達的意思也是各不相同叫法更是不一樣,然而現在卻是有一個漢字從古至今卻一直是一個讀音,這個字就是"街",這個字大家都知道叫"jie"但是這只是在普通話中叫"jie",那麼方言則是叫"gai"而從古代到現代這個字在方言中卻一直是叫
  • 最生僻的一個姓氏,僅短短三筆,很多人卻張口就讀錯,你能念對嗎
    這些姓氏更是千奇百怪,幾乎什麼字都有,而最為複雜的姓,莫過於爨字了,讀音作cuàn,一共有著30筆。關於爨姓的起源,出自於周王朝時期官吏爨官,這是周朝時期在宮廷當中為王室成員烹製食物的灶官,也就是俗稱的火頭倌,負責掌管炊火,因此一些爨官的後代,隨即以此為姓氏,同樣,東漢時期班固也有叫做爨的封地,有後人憑此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