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有消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難道我這麼多年讀的是假書?話題一出來網友都炸鍋了,紛紛表示拒絕:我!不!同!意!這是真的嗎?
全文共2369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
錯誤讀音「轉正」了?
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稱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
比如
道別常說的「拜拜」,不少人發音為bái,但實際上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它的正確讀音是bài。然而在第6版,「拜」增加了注音bái。
另一個經常被讀成què záo的詞語「確鑿」,在詞典中原本的正確注音是què zuò,但新版的詞典表示,這個詞語的讀音從俗改為què záo。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如果用這種讀音朗誦古詩,語文老師往往會把「衰」糾正為cuī,「斜」應讀作xiá,而「騎」應讀作jì。但現在按照注音,它們都不再需要糾正。
人教版語文課本2001年版二年級上冊中對「斜」注音為xié。來源:新京報受訪者供圖
「說服」到底讀作shuō fú 還是shuì fú?「鐵騎」到底讀作tiě jì還是tiě qí?
越來越多的字詞讀法開始引發困惑。
周到上海記者專門跑了趟書店,在2016年9月最新修訂的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裡,發現網上流傳的確實有真有假,有些字的讀音是在之前的版本就改了,有些到目前還沒改。
有些字,舊音已經取消了
有些字,則是發音發生了變化
有些字,多音字還保留著
有些字,還維持原音
比如jing並沒有改成geng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
還未通過審議
據@時間視頻報導,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詳情視頻:
另據新聞晨報報導,教育部語用所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漢字與漢語拼音辦公室(隸屬於國家語委)的何副研究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16年,教育部就《(修訂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修訂稿》中很多異讀詞的拼音打破了大眾原本認知,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時隔三年尚未正式發布。
何副研究員說,審音委已經對當初做的審音表的修訂工作做了提交,語委相關部門正在進行相關部門的審核,(審核結果)還沒有出來,所以還沒有正式對外發布。這個審音表徵求意見稿裡有些讀音還在調整,「有一些老師可能認為2016年的《修訂稿》是定稿,所以寫文章指向《修訂稿》,據此做出的引用和討論都不是特別準確。」
有爭議的字詞到底怎麼讀?正確答案可能在2019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據界面報導,2019年1月10日,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發布《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19年工作要點》。《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作為重要的普通話語音標準,列入了2019年的工作要點,計劃在2019年內正式發布。
其實這個話題是「舊事重提」
去年就有網友發現從小學習的一些字的讀音,在如今的字典裡,已經不知不覺地改了。
去年也有媒體對此進行過報導,文中提到第三次普通話審音後修訂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公開徵求意見。
最近這事兒又被翻了出來,
網友又一次炸了。
熱門評論裡,大多是反對的聲音
據錢江晚報報導,對於這些字詞的拼音改動,語文老師並不完全贊同。
馮老師說,雖然語言發音會隨著社會發展變化,但會不會變得太快了?
杭州師範大學教授、浙江省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的看法是:「確實有不夠慎重的地方。比如『石徑斜』『一騎』等,把古詩的押韻和平仄都搞沒了。」
當然,也有部分老師看到了漢字讀音修改的另外一面——對小學生來說,其實是降低了學習難度。
「由簡到繁很難,但由繁到簡就容易很多。」杭州賣魚橋小學語文老師江敏說。對小朋友來說,多音字是很大難題,讀音修改讓很多讀法簡化,小朋友學習難度也隨之降低。「以『騎』為例,小朋友最先接觸的就是『騎馬』的qí,以前還有個多音字念法jì,學生會混淆,理解起來也有難度,統一讀音後這類混淆就比較少。」
專家觀點:
語音變化要符合其發展規律
那麼要不要改?怎麼改好?古詩詞的讀音改了,不押韻了,怎麼辦?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差異實際上是由古音和今音的不同造成的。舉個例子: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把「斜」讀為「xiá」似乎就押韻了。但西安人杜牧真的會把「斜」讀xiá嗎?這就又需要一番嚴格的學術考察了。
黃安靖說,從古音到今音(普通話)的變化原因和規律十分複雜,「很多古音都已經發生變化了,為何只改韻腳?實際上是改不勝改的」。從語言的統一規範來說,「從古不從今」的原則更為合理。
他同時也認為,語言也是約定俗成的,對於一些字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發生的讀音變化,語言文字也要相對地作出適應與調整。比如,「說服」的「說」,中國大陸大部分人讀為shuō,「因為都這樣讀,就應該以它為標準音。而且原先shuì這個讀音的含義『勸說別人使聽從自己』,和shuō這個讀音中『解釋,解說』的含義是有聯繫的,因而這個字統讀為shuō,是符合語音發展規律的。」
你覺得該改嗎?
歡迎在評論區參與討論!
重點推薦
來源:南方日報(ID:NF_Daily)
綜合中國青年報(ID:zqbcyol)、自界面(ID:wowjiemian 戴夢馨)、錢江晚報「升學寶」(ID:shengxuebao001 沈蒙和 戴欣怡 楊希林)、新聞晨報(ID:shxwcb)、周到上海 (王丹 徐穎)、@時間視頻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責編:李 峰
審核:段君凱、小 翟、董 姝、史國立
監製:楊河山、陳小鋼
總監製:劉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