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應改讀音:還沒最終確定;改讀音,不如換詞形

2020-12-04 偶爾也遠行

文/作業幫家長版App

近日,網上熱議「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改讀「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改讀「qí」,網友質疑改讀音破壞傳統文化。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的確,「挾」過去有xié、jiā兩讀,語文教科書某些課文中的「挾」字該怎麼讀,可真讓語文教師有點兒犯難:

(1)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最後一課》,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一冊)(2)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藤野先生》,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六冊)(3)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沒有什麼事可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別了,司徒雷登》,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4)羅文應把紙包一挾,想要跟媽媽說一聲就走。(《羅文應的故事》,人教版中師《閱讀和寫作》第六冊)

上面四篇語體文中的「挾」,仍舊念jiā吧,不合審音規範;改讀xié吧,又不合現代漢語口語實際。查查權威的現代漢語字典詞典吧,處理得還不一致:《現代漢語規範字典》「挾」只注xié音,並特別提示:「統讀xié,不讀xiá或jiā。」《現代漢語詞典》又念xié。

口語是第一性的,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是第二性的。既然前引四例中的「挾」念jiā符合普通話口語實際,而該字形已經成為異體字,那麼,用規範的現代漢字印成的語文教科書能不能從這一實際出發,將異體「挾」換作正體「夾」呢?我認為是應當的。

與其改讀音,不如換詞形。這樣做是不是不尊重=原作原譯?不是。因為過去常把「夾」異寫為「挾」。《集韻·洽韻》:「夾,《說文》:`持也。'或從手。」古書裡不限於拿胳膊、手指夾,用腿或箸等物夾也有寫作「挾」的,如:「武松……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水滸全傳》第27回)

又如:「旭旦以挾之,首得文紀之名。」(《舊五代史·盧文紀傳》)過去可以用「挾」字記jiā音,表夾持、夾義,如今審定「挾」字取消jiā音,那麼把它承擔的「夾」字的部分功能還給「夾」,這是物歸原主、順理成章的事。教科書的編者如果非要保留經典著作用字原貌的話,那也應該加注,註明「挾」同「夾」,免得師生讀解時無所適從。

類似情況除了上面提出的「挾」字外,還有一些,筆者以為宜類推處理,如:徊,取消huí音後,「低徊」可改作「低回」;摸,取消mó音後,「摸稜」可改作「模稜」;嘔,取消òu音後,「嘔氣」可改作「慪氣」;忘,取消wáng音後,「忘八」可改作「王八」;萎,取消wēi音後,「氣萎」可改作「氣微」。

這樣處理,不但減少了異讀音,而且精簡了異形詞,無妨於語言文字的運用而有利於現代漢語的規範化,不更好嗎?

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應以原讀音為準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應以原讀音為準原標題: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應以原讀音為準近日,網上熱議「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改讀「xié」,「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 這些字的讀音變了?教育部回應:還沒確定改!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網絡熱帖刷屏各大社交媒體。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在文章中,許多念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隨後,這一事件也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對此,很多網友表示看不懂,紛紛表示,這麼多年的學白上了!
  • 小學古詩改讀音,網友沸騰:改的太沒文化,官方回應:未通過
    小學古詩改讀音,網友沸騰:改的太沒文化,官方回應:未通過 我國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發展至今演變出來各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古詩詞作為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更是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糧。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你讀對了嗎?
    「粳」字在北京話中原有文白異讀,文讀音gēng,白讀音jīng,根據北京話的語音發展趨勢,「粳」的白讀音日趨消亡,而文讀音與全國其他方言的對應性更強,更方便普通話學習,因此修訂中將「粳」字統讀音從白讀音修訂為文讀音。此外網文中還提到,原本讀作「說(shuì)客」和「說(shuì)服」的兩個詞中的「說」改為了「shuō」。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提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一批字的拼音改了?錯誤讀音「轉正」了?網友大喊:我不同意!教育部...
    周到上海記者專門跑了趟書店,在2016年9月最新修訂的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裡,發現網上流傳的確實有真有假,有些字的讀音是在之前的版本就改了,有些到目前還沒改。   有些字,還維持原音   比如jing並沒有改成geng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   還未通過審議   據@時間視頻報導,19日,
  • 古詩文改讀音如此折騰沒必要
    對於這一改變,網友紛紛質疑讀音改變會破壞韻律,且不尊重傳統文化。近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就此回應稱,讀音改變主要是考慮便於推廣應用,也考慮了多數人的意見,但目前改編後審音表尚未正式公布,對於古漢語生僻音,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 「拼音被改」引質疑,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熱傳,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小學時費盡全力才記下的讀音,這一次被證明自己又一次做錯了。除了上述內容,還有一些讀音如,「說服」的「說」原讀「shui」,現讀「shuo」。「粳米」的「粳」由「jing」改為「geng」。記者就此發函致教育部新聞辦提出採訪,其回應稱,有消息會公布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的網頁上。
  • 古詩裡的「衰、斜、騎」讀音真改了嗎?標準答案來了!
    《新華字典》中有些讀音改了,有些沒改。" 衰 " 是多音字,有一種讀音是 shu ā i,還有一種讀音是 cu ī。"△《現代漢語詞典》" 呆板 " 注音《現代漢語詞典》也是如此,有些詞的讀音改了,有些沒改。比如 " 確鑿 " 已經由 zuò 改成了 záo 、唯(w ě i)唯(w ě i)諾諾改為唯(wéi)唯(wéi)諾諾。
  • 改讀音網文引發關注:賡續漢字音韻之美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引發廣泛關注。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如今卻得到「認證」。對此,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說服到底念shuō fú還是shuì fú,鐵騎究竟是tiě qí還是tiě jì?事實上,這些讀音出現爭議,並非首次。
  • 這些字詞的讀音被改!權威回應:還沒定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絡。不少網友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如今竟變成了「錯誤讀音」。對此,《咬文嚼字》主編表示,文章中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徵求意見稿》,而該意見稿尚未正式發布。 如果真改了,那姐當年可能「上了個假學」。
  • 還記得這兩天熱傳部分字詞讀音要改的消息嗎?根本還沒定!
    難道這些字詞的拼音都改了?近日,《注意了:這些字新華字典裡讀音都改了!別讓孩子再讀錯了!》一文引起了網友熱議,有網民借古代詩人的口吻質疑:「我老人家費勁心思完成的押韻,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這麼被改了?」最新消息:別緊張,還沒定!
  • 讀音到底由誰定?
    圖/視覺中國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這些字詞的拼音要從原來的正確讀音改成錯誤讀音,學渣表示改晚了
    近期很多網友查字典發現,那些曾經勤學苦背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然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那些學生時期扣掉的拼音分數,現在還能追回嗎?」當然了,詩句都難逃一改,更別說那些改得更加口頭話的字詞了。改來改去,字都不會讀了,想著我寒窗苦讀數十載,到頭來,竟白白讓沒念過書的人嘲笑了去,真真是天大的笑話
  • 漢字讀音改來改去,是為了遷就文盲嗎?
    近日,部分字詞讀音即將修改的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騷動。儘管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的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最終版本的審音表尚在定奪,但審音標準製造的困惑卻是不爭的事實。網友們紛紛表示,寒窗苦讀十幾載,好不容易把規範發音記住了,又得再學一遍,「怕不是上了個假學」。分歧由來:異讀字難讀其實,字怎麼讀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
  • 這些字的拼音改了? 《咬文嚼字》主編:還沒定
    這些讀音真的都要改過來嗎?這些字的讀音改了嗎?《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一文中,到底羅列了哪些字讀音的修改?「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為迎合大眾,古詩改讀音?
    古詩改讀音原因是不久前微博一則熱搜引發了熱議。不少網友翻閱字典時發現,以前學過的古詩詞讀音竟然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斜」的讀音由「xia」變成了「xie」;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騎」由「ji」變「qi」;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因經常有人讀錯,這些字詞已經特意改了讀音!元芳,你怎麼看?
    很多人都會將詩詞中的讀音念錯,對於這種情況,因為多次的糾正沒有太大效果,於是為了順應人們的習慣,連以前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騎(jì)」,現在已經是念(qí)了,有多少字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更改了讀音呢?
  • 這些字的讀音被改後,我們如何讀那些年學過的古詩?
    聽說一些早已熟悉的讀音被更改,不少網友炸開了鍋,有人驚呼「上了個假學」。不過,「部分字詞讀音更改」已是舊聞,早在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發布時就曾引發熱議。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2月19日告訴澎湃新聞,有些引起議論的讀音早已體現在詞典和教材中,比如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如果這些讀音確定更改,我們該怎麼讀哪些年學過的古詩?
  • 這些字的拼音改了? 今年內就有正確答案
    昨日,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採訪發現,引發網友熱議的這些字詞拼音修改,教育部還未最終確定,正確答案將在今年內正式公布。教育部回應:未過審議,以原讀音為準記者了解到,帖子中大部分案例都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