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2021-01-10 曉楓說歷史

趙元任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生於1892年,江蘇常州人,趙元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被大家視為語言天才。

趙元任小時候家庭條件還算不錯,父親曾中過舉人,母親也擅長詩詞,而且擅長崑曲,趙元任自幼居住在北京,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保姆學會了保定話和北京話,5歲時候趙元任回到老家江蘇常州,在江蘇常州他又學會了常州話,再後來又和大姨媽學會了常熟話,不久又和自己的伯母學會了福州話。據說當趙元任15歲的時候進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學習,那個時候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有兩百七十多名師生,這些人都來自於不同的地方,而此時的趙元任能夠利用七八種方言和學校的師生交談。不僅如此,據說在1920年趙元任前往湖南給羅素做翻譯的時候在路上又學會了長沙話,可見其語言天賦。

趙元任不僅在語言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文學成就也很高,他結合自己的語言天賦開創了同音文,留下了不少佳作。據說趙元任會33種方言。

什麼是同音文?

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這樣的文章要求高,對於創作者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沒有足夠的文學積累、沒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的。

趙元任創作的這篇文章題為《季姬擊雞記》,全文如下: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全文78個字,全都是一個讀音。

而這篇文章的意思是;一名叫季姬的女子,養了群雞,而這群雞餓了,季姬於是就拿米來餵這群雞。最後這群雞中有一隻雞搗亂,於是季姬一氣之下就把這隻雞給打死了,回想養雞的經過就寫下了這首《季姬擊雞記》的同音文。

這篇文章看起來挺有意思,不過讀起來,估計很少能有人不被繞暈。

趙元任是一代語言大師,被稱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曾在清華大學及國外著名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後來在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長期任教,直至退休。

此外,趙元任還是一位音樂家,曾為劉半農廣為流傳的詩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作曲,在這首詩中劉半農第一次用「她」字,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用「她」字,創造「她」字的人。趙元任和劉半農的合作可謂是天作之合。

文中提到的這篇趙元任的同音文《季姬擊雞記》,大家可以讀來一試,看能否順利流利地讀出來。歡迎大家關注並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讓人頭疼的奇文,全篇78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讀完直呼難受!
    正所謂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一個擁有數千年文化傳承的國家,可以說文學早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傑出文人,當然每個朝代的文人也有著特別的文學造詣長項,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僅僅一句話就涵蓋各個朝代文學主打模式,而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篇奇文,全篇78個字的文章卻讀音一致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都一樣,讀完實在太爽了!
    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初看起來,是不是感覺很茫然,再讀起來,是不是感覺很奇特?這篇叫做《季姬擊雞記》的文言文,全文78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都是同一個音,稱為同音文。
  • 瞿秋白主張廢除漢字,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很多外國人都認為漢字就像是在畫符,非常難以辨認;音調不同字義也不一樣,有的詞語讀音一樣但是意思卻完全不同,例如意義、譯意與異議,有些字還有多個讀音;他們更加無法理解我國的古詩和古文中的優美語句。在出國留學接觸新思想之後再回到國內,很多的文豪都發現了民國不如其他國家的原因:民國時期雖然出現了非常多的大文豪,但是在民間絕大部分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曾經做過調查,當時國民的文盲率高達90%以上。
  • 這篇古文共78個字,卻全部讀一個音,舌頭捋不直的建議多讀幾遍
    合理利用音韻的技巧,可以使詩句讀起來如音樂一樣優美。假如我們將雙聲在句子中的比例無限升高,直到整個句子全部變成同聲,那麼這首詩便成了著名的趣味作品:結巴詩。它又叫口吃詩,即每行每句皆採用聲母相同的字,讀起來像讀同一個字,像有口吃的人在讀一樣。再說淺顯些,也就相當於現代的繞口令。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一個讀音
    漢字一直都是中國所特有的文字,這些方塊字也正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不過後期卻有人提出了廢除漢字的提議,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而他則寫了2篇奇文諷刺,全文一個讀音。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由於有人對專家所持有的的觀點表示極度不贊同,也無法用字母來代替,故而寫出了兩篇奇文,這兩篇文章中通篇都使用的是同一個讀音,但是卻清楚地表達出了文章的含義,故而這兩篇文章一出現之後,世人關於廢除漢字的浪潮和呼聲也漸漸消除,漢字真正成為了國人心中的中國標誌。民國時期,這段時期的人們被外來文化所衝擊,加上當時的國家此前經歷了眾多的戰爭,皆以大敗而告終。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
    然而就是這樣的文化瑰寶,曾經還一度面臨著被淘汰的尷尬境地,當時不少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有一愛國人士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從而打消了他們的念頭。 兩派專家對此爭執不休,最終在語言天才趙元任的奇文中停歇了。
  • 讀音一樣的七十八個字就組成了一首詩?這怎麼可能翻譯出來!
    詩詞也是比較有講究的,其中四聲,平仄,對仗,押韻這四個都是詩詞中比較重要的四大要素。在還沒有白話文的古時候,詩詞和書籍都是用文言文來敘述,雖然到如今有些很難翻譯,但是文言文又是顯得那麼有韻味,讓詩詞也是更加生動。而再到了民國之後,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詩詞,那就是同音文,但是這種方式並沒有得到大家的青睞,所以到如今也沒有普及,知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 英文版季姬擊雞記?
    前段時間突然火起來的季姬擊雞記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季姬擊雞記》作者:佚名原文: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 奇人寫下三篇奇文,每一篇都只有一個讀音,讀完頭都大了一圈
    最常見的就是詩詞遊戲,比如魏晉才女蘇蕙的《璇璣圖》,雖然只有八百多個字,但卻隱藏著數千首詩,精美絕倫,令人擊節讚嘆。比如文人們愛玩的數字詩,最精彩的要數卓文君的「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從一到萬,從萬到一,寫盡了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和哀怨,也使得她那個不靠譜的丈夫司馬相如,見到此詩後,立刻回心轉意。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畢業證書,上面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名字,即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毫無疑問,清華四大導師是真正的大師,他們個個都是天縱奇才。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
  • 趙元任曾用同音奇文反對漢字拼音化,讓其他學者無話可說
    看到一個漢字即使不認識,也不曉得讀音,但是,根據字體結構和偏旁部首,完全能推斷出這個字表達的意思,甚至猜出讀音,這是漢字最大的優勢。 另一種是「字母文字」,也叫拼音文字,主要代表有拉丁文和阿拉伯文。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表示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1930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
  • 瞿秋白呼籲漢字拉丁化,趙元任不作聲,寫同一讀音的96字奇文反對
    今天,中國已在全世界88個國家,設立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課堂,可見漢字的傳播之遠、影響之深。在這之前,南京國民政府在1928年還頒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以支持用拼音取代漢字。拼音已得到了政府和一批思想先驅者的支持,這時,即使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也無足輕重,可見,漢字當時的狀況已危如累卵。如果漢字被改寫,就意味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將全部喪失殆盡,也意味著我們今天要花比現在更長的時間才能重振文化實力。然後,有一個人,不聲不響地阻止了這一切的發生。他就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
  • 專家提議用拼音代替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就在兩方的學者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現代語言學父」趙元任對漢字拉丁化這種想法進行強烈的反駁,並寫下了全文只有一個讀音的《施氏食獅史》和《季姬擊雞記》進行強烈的反駁,字字鏗鏘有力。趙元任之所以這樣做,也就是用漢字的實力告訴國人,要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中華民族經歷千年的歷史積澱,其留下來的文化也必定是璀璨而耀眼的,不必因為一時的落後而否定自己的全部。而且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兩篇文章,自此再也沒有人敢說要廢除漢字了,因為這兩篇文章至今還沒有好的英文翻譯。而他的這一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國的文化,並且加強了國人的文化自信。
  • 這是一篇「奇怪」的文章,全文78字讀音皆一致,讀完讓人甘暢淋漓
    這是一篇「奇怪」的文章,全文78字讀音皆一致,讀完讓人甘暢淋漓中國的文化可以說的上是博大精深,畢竟上下已經傳承了幾千年的時間,不管是在思想的沉澱還是創新追求上面都是得到了非常大地提升,在歷史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當中醞釀與沉澱出了非常多的作品。
  • 全文101個字同一個讀音,這樣的「神文」你見過嗎?
    (後附譯文) 這篇文字,標題加原文一共101個字,全部是用「shi」這個音,這樣的文字被稱為「同音文」。 創作這篇奇文的,是我國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梁啓超美國的麥克高希在創作《世界文明史》的時候,提出了我們都很熟悉的「五大文明的概念」的概念,即世界文明史上,人類文明有五個古老的起源地: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還有中國。1900年,梁啓超在《二十世紀太平洋歌》歌中,導入了文明古國的概念,被世界各地的人們一直認可並沿用至今。
  • 瞿秋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但是,語文學家趙元佑,默默地寫下一段只有96字的故事,讓所有人看過後都不說話了。一、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
  • 淺談趙元任的語言學研究
    後來留學美國,本科專修數學,畢業後進入哈佛的研究院,專修哲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學期間,除了主修的數學哲學課程,還選修了物理、機械工程、語言學、音樂等多種課程。畢業後,先是在康奈爾大學任物理學講師,後又回國在清華教數學、哲學、歷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