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讀與韓愈蘇軾相關的典籍字畫

2020-12-06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的主題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今天起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

此次展覽共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包括《宋刻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卷》、《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卷》、《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卷》《馬和之周頌清廟之什圖》《清代王原祁西湖十景圖》等均在展覽中展出。此外,展覽名錄也出現了一些當代作品。

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設置,有藝術界人士表示,這樣的展覽亮點確實不少,用文物或書畫釋讀「唐宋八大家」,很不容易,難度很大,從呈現的作品看,策劃用心,名跡較多,「不過感覺有部分展品用以釋讀這一主題還是有些牽強。」

展出現場 遼寧日報圖

展廳場景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

如何用文物展示這些文學家的成就與古文運動的成果?中國古代文學大家本身有不少便是書畫兼擅,如蘇軾等。而此次展覽策劃者想到的辦法是從圖像入手。通過書法、繪畫、古籍、碑刻拓片等各類文物,結合豐富的連結引申,充分運用數字影像技術,採用多元敘事的手法,結合時代和文化背景,分別述說「唐宋八大家」豐富的人生歷程,讓觀者近距離了解他們的文學、書法、繪畫造詣,體會他們的豐富人生和思想人格魅力。

此次展覽共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其中遼寧省博物館藏品84件(組)。另有31件(組)展品來自12家單位,分別為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9件、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等。此外,還有部分當代畫作。

12月2日展出現場  遼寧日報 圖

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設置,有藝術界人士表示,這樣展覽亮點確實不少,名跡多,「當然也有一些作品比較牽強,大概因為題目太大,展品太難徵集。」此外,也有業界人士對在這樣的展覽名錄中出現部分當代作品表示不解,「因為展覽的名稱裡就明確標註了是文物展」。

這一展覽的背景也在於遼寧博物館是收藏唐宋書畫的重要博物館,如在傳世的多幅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本中,遼博本是唯一畫卷中書寫有《洛神賦》賦文的,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與現藏在英國的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形制相同。宋代由於蘇軾等文人的推崇,文人畫開始興盛,趙佶作為皇帝不但自己痴迷於書畫藝術而且引領宋代繪畫藝術走向高峰,展覽中的蘇軾書法與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均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序廳呈現的是「唐宋八大家」的畫像,這是收藏於國家博物館的畫像是集自三套清代人物畫冊頁,也是首次集中展出。

清 唐宋八大家像 (從左到右依次而下為:韓退之像、柳宗元像、歐陽修像、蘇洵像、蘇軾像、蘇轍像、曾鞏像、王安石像)  國家博物館藏

以下為此次展出的20件重點文物:

宋刻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宋刻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唐)韓愈撰 (宋)朱熹考異 (宋)王伯大音釋 宋紹定六年(1233)臨江軍學刻本 存五十卷
框高21.3釐米 寬14.5釐米
遼寧省圖書館藏

此集是韓愈詩文集,為韓愈門人李漢所編,全書散文三十卷,詩賦十卷,又宋人輯《外集》十卷。朱熹校理本韓集是韓愈文集中最重要、最權威的版本,此臨江軍學本是宋代軍學本之上品,可勘明清傳本之訛誤。本集為清宮舊藏,經《天祿琳琅》著錄。

南宋高宗趙構章草書洛神賦

南宋高宗趙構章草書洛神賦,絹本 章草書 手卷,縱27.3釐米 橫277.8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卷為趙構退位隱居德壽殿時章草書曹植《洛神賦》全文,格調古樸,運筆沉穩圓厚,草法謹嚴又富於韻致。字間不互相連接各自成形,但筆意貫通,仍有渾然一氣之感。曾經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張醜《清河書畫舫》、汪珂玉《珊瑚網》,清顧復《平生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及《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

宋拓(舊題)蘇軾楷書歐陽修醉翁亭記

宋拓(舊題)蘇軾楷書歐陽修醉翁亭記   紙本 墨拓 楷書   遼寧省博物館藏

《醉翁亭記》初刻碑石字小刻淺,蘇軾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以大字楷法重書,刻石立碑於醉翁亭。蘇書亭記風骨峻朗,氣韻淳厚,是其楷書代表作品。崇寧黨禁,《醉翁亭記》原石被鏟毀,明宣德年間重刻,但氣格遜於原石。蘇書亭記原石拓本皆為宋拓,傳世極少。此拓本為羅振玉舊藏,缺字34個,以雙鉤法補全。羅氏將此認定為宋拓,有學者認為也可能是明拓。

南宋孝宗趙昚章草書後赤壁賦

南宋孝宗趙昚章草書後赤壁賦,絹本 章草書 手卷 縱26.1釐米 橫101.1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南宋孝宗趙昚章草書後赤壁賦

此卷章草書蘇軾《後赤壁賦》全文,筆畫秀勁勻整,行筆圓轉流暢,具有沉著遒勁的韻致。草法純熟、嚴謹,與趙構的草書同出一轍,字體與運筆的特點也極為相近。此卷元代經莫氏壽樸堂收藏,清初歸梁清標收藏,後入清內府。

趙昚(1127—1194),南宋孝宗皇帝。工書法,自雲一生別無他好,唯讀書寫字為娛。他的書法直接受趙構影響。

明仇英赤壁圖

明仇英赤壁圖,絹本 設色 手卷 縱26.5釐米 橫90.5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卷以石青、石綠為主色調,畫蘇軾攜友泛舟夜遊赤壁。本幅布局爽朗、明媚,用筆工細綿密,敷色淡雅清麗,技法純熟穩健,具有筆致墨韻,為仇英佳作。

仇英(約1497—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擅繪畫,尤工仕女,偶作花鳥,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

紙本 行書 手卷  縱27.5釐米 橫22.6釐米 旅順博物館藏

此帖行書68字,記載蘇軾與友人通信商量買田之事,字形結構雖鋒芒畢露,但又不失敦厚樸實,尚有《蘭亭》的筆意,又超越於刻意鍛鍊。略顯剛柔相濟之態,筆意婉轉,格調淡然,恰好能體現作者意欲歸退卻懷揣不安的心境。此帖經元郭畀、陸友,明沈周、崔深、項元汴等收藏,經《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元鮮于樞行書王安石詩

元鮮于樞行書王安石詩 紙本 行書 手卷 縱50.25釐米 橫1024.7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卷行書王安石《題侍郎山水》《招約之職方並示正甫書記》《示元度》《奉酬約之見招》4首古詩,是鮮于樞為方君錫所作,時年46歲。此卷字體結構嚴謹,筆力飽滿,筆法清爽勁利,行筆瀟灑自然,氣勢雄偉跌宕。原藏方君錫家中,後落入吳澄手,明初入藏興化府儒學等處,入清後進入內府,經《石渠寶笈》著錄。

鮮于樞(1246—1302),字伯機,號困學民,漁陽人,寓居揚州。官至太常寺典簿。能詩賦,精鑑賞,擅書法,行、草皆工,與趙孟頫齊名。

南宋佚名摹孝經圖 絹本 楷書 設色 手卷 縱19.7釐米 橫529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南宋佚名摹孝經圖 局部

本畫根據儒家經典《孝經》所繪,計十八章,內容主要論述封建道德,宣揚宗法思想。此卷經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石渠寶笈初編》等著錄。孫承澤及《石渠寶笈》皆以為褚遂良書、閻立本畫,鑑定組定為南宋人作。從避諱字來看,「敬」「讓」二字均未缺筆,而第十六章「慎」字缺筆,避南宋孝宗趙昚諱,第十七章「匡」字亦缺筆,可見此卷最早應為南宋孝宗時所作。

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周頌清廟之什圖》

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周頌清廟之什圖 絹本 設色 手卷 縱27.4釐米 橫74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幅作品是傳世的《毛詩圖》各卷中較好的一卷,其人物的畫法和形象特徵與《唐風圖》基本一致。每段高宗正書在前,馬和之補圖其後。由於卷中多以祭祀活動和場面為主,所以作者有意突出其莊嚴肅穆的氣氛。宋元時收藏不詳,元明之際曾入洪武內府,又先後歸朱棡和項子京收藏。入清經安歧和梁清標所收藏,後入清內府。曾著錄於明顧復《平生壯觀》、清吳升《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編》。

清代王原祁西湖十景圖

清王原祁西湖十景圖 絹本 設色 手卷 縱62釐米 橫656.5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卷繪「西湖十景」,畫面層巒疊嶂,蜿蜒盤結;山上林木繁密,翠嶺橫披;山下花團似錦,奼紫嫣紅;群山之中,穿插泉、池、溪澗,點綴亭榭樓閣、寶塔石窟;堤上翠柳低垂,倒映湖面;湖面如鏡,輕舟蕩漾。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臺,王時敏之孫,江蘇太倉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供奉內廷。此卷為其奉敕之作,曾經《石渠寶笈》著錄。

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毛詩唐風圖

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毛詩唐風圖 絹本 設色 手卷 縱28.6釐米 橫827.1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本卷以《毛詩•唐風》十二首詩為題材,趙構書詩,馬和之繪畫,各幅相間。書法端謹有致,筆法老勁。繪畫構圖洗鍊,線條簡潔。此卷南宋時為曾覿收藏,入明經嚴分宜、韓世能、項子京等遞藏。清代先後歸耿昭忠等收藏,後入內府,經《石渠寶笈》著錄。

趙構(1107—1187),即南宋高宗皇帝,字德基,在位三十六年,留心書畫,書法用功尤勤,對南宋君臣書法影響尤大。馬和之,錢塘人,南宋畫院畫家,擅畫人物、山水,有「小吳生」之譽。

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

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 絹本 設色 手卷 縱26.3釐米 橫646.1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  局部

圖繪人物、山水、龍魚、車馬、神物,小楷書賦文於畫面空白處,本卷是目前所知六卷《洛神賦圖》中唯一在畫面中書寫有賦文的宋摹本。人物細緻生動,衣紋秀逸,山石以勾染為主,樹木多夾葉,稍加點染,很大程度保留了顧愷之繪畫的藝術特點。南宋初藏於內府,明代經葉鈳、項元汴等遞藏,清初經王鐸、梁清標遞藏,後入內府,經《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顧愷之(約345—409),字長康,小字虎頭,無錫人,博學多才,擅繪畫,人物畫尤具點睛之妙。

北宋李成茂林遠岫圖

北宋李成茂林遠岫圖,絹本 水墨 手卷 縱45.5釐米 橫143.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繪夏日山林景色,峰巒疊翠,葉茂林森,奇峰崛起,山林清曠。繪畫技法以勾、擦、染為主,還未顯現出典型的皴法。據南宋向水在跋文中敘述,此卷曾為宋英宗時樞密副使呂公弼所藏,後歷賈似道、鮮于樞、吳用誠、項元汴、梁清標收藏,後入清內府,《石渠寶笈》著錄。

李成(919—967),字鹹熙,唐宗室後裔,其家五代之際輾轉遷至營丘(今山東臨淄),遂號「營丘」。世代業儒,磊落有大志而懷才不遇,於是放意詩酒,寄興於畫。

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

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絹本 設色 手卷 縱51釐米 橫138.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 局部

此卷為趙佶三十歲時所作,右圖左書,圖繪北宋汴梁的皇城端門之上雲氣浮動,群鶴盤旋飛鳴,姿態各異。還有兩隻白鶴分別站立於屋脊兩端的鴟尾之上,意態優雅閒適。建築以界畫方式繪出,法度謹嚴。畫後有趙佶瘦金書題記、詩文,並款署鈐印。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工書擅畫,並創「瘦金書」,促進了宋代畫院的建設和院體畫的發展,是歷史上藝術造詣超群的皇帝。

東晉佚名曹娥誄辭

東晉佚名曹娥誄辭 絹本 楷書 手卷 縱32.3釐米 橫54.3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曹娥誄辭卷》是東漢時上虞令度尚為孝女曹娥所立碑文,其事見於南朝宋範曄撰《後漢書·列女傳》,原碑已佚。因書寫於東晉昇平二年,故又名《昇平帖》,是現存署年最早的小楷書墨跡。此卷書心有韓愈行楷書題名一行,是存世的韓愈唯一墨跡。

北宋蘇軾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

北宋蘇軾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 紙本 行書 手卷 縱28釐米 橫306.3釐米 吉林省博物院藏

《洞庭春色》與《中山松醪》二賦,作於北宋紹聖元年(1094),是蘇軾晚年書法精品。前後總計680餘字,為其存世墨跡中字數最多的一件。正文單字大小約如古錢,結體略扁,呈左低右高之勢,下筆從容,行筆流暢中見穩重,通篇精氣內蘊,隱現汪洋浩蕩之象。卷後有元張孔孫,明黃養正、李東陽、王穉登、王世懋、王世貞,明末清初張孝思等諸人跋,《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傳)

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傳) 絹本 水墨 手卷 縱28釐米 橫105.6釐米 中國美術館藏

圖畫以極富層次感的筆墨表現了近景拳石疏竹的雅逸清雋,遠景山水的煙靄朦朧,讓人在咫尺畫幅內如閱千裡江山,是以竹石山水寄託文人精神情懷的典範之作。圖左下位置有元代楊元祥題跋,拖尾有葉湜、錢復等元明題跋凡26家,題跋文字三千餘言。1961年,鄧拓以《燕山夜話》所得稿費,加上變賣了手中24幅古畫所得的款項,從白堅夫手中購得,並寫《蘇東坡〈瀟湘竹石圖卷〉題跋》一文, 1964年,鄧拓將之捐獻給中國美術館。與此前拍賣場出現的蘇軾《木石圖》(傳)一樣,此圖也一直存在真贗爭論。

南宋朱熹行草書尺牘並大學或問手稿

南宋朱熹行草書尺牘並大學或問手稿,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卷由《復允夫糾掾書》手札和《大學或問誠意章》文稿組成,運筆迅疾,前後呼應,轉折自如,行筆中稍斂筆鋒,摻以隸意。卷前有佚名繪肖像,卷後有元朱公遷、明文徵明等11人題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人,寓居建陽。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官至煥章閣待制,為南宋理學的奠基人和發揚者。書法早年學鍾繇,善行草,尤善小字,書風沉著典雅。

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

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 紙本 行書 手卷 縱30.5釐米 橫66.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 局部

此卷行書《歐陽氏譜圖序》草稿後部和《夜宿中書東閣》。《譜圖序》稿是歐陽修所作族譜序文,敘述修譜因由和原則,約作於至和二年(1055)至嘉祐四年(1059)之間。《夜宿中書東閣》是作於嘉祐八年(1063)的一首七言律詩,對仗工整,格律清晰。此卷書法通篇隨意輕鬆,流暢自由,雖多有塗改、增刪,卻毫無故作之意。

南宋時為周必大所藏,元代為歐陽修六世孫歐陽耐軒、八世孫歐陽彥珍遞藏,清嘉慶年間進入內府收藏,經《石渠寶笈三編》著錄。

南宋馬麟荷鄉清夏圖

南宋馬麟荷鄉清夏圖 絹本 設色 手卷 縱41.7釐米 橫323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是馬麟的傳世名作之一,以傳神之筆再現了南宋時杭州西湖的夏日盛景。圖繪柳岸、橫橋、遊船,湖中荷花吐香,沁人心脾。橋上士人信步,碧波之上舟船穿梭,水鳥或飛翔或遊弋,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此圖對景西湖寫生,景物遠近和諧,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卷後有清高士奇跋,曾經《石渠寶笈》著錄。

馬麟(生卒年未詳),錢塘(今杭州)人,「南宋四家」中馬遠之子,畫承家學,用筆勁挺,畫風秀潤處過於乃父。

遼寧省博物館展廳場景

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展品目錄及《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展品數量115件(遼博84件組、□外借29件組、複製品2件)

遼博首展○53件

清宮散佚●31件

★重點推介作品10件

★★★重點推介作品10件

★★★★★重點推介作品10件

1清  佚名  韓愈像□

2清  佚名  柳宗元像□

3清  佚名  歐陽修像□

4清  佚名  蘇洵像□

5清  佚名  蘇軾像□

6清  佚名  蘇轍像□

7清  佚名  曾鞏像□

8清  佚名  王安石像□

第一部分:文垂千載

第一單元:文脈所系

9元  趙孟頫(傳)  洪範授受圖並楷書尚書洪範★●○

10南宋  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唐風圖★★★★★●

11北宋  李公麟(傳)  九歌圖★●

12南宋  高宗趙構  章草書洛神賦★★★●

13北宋  佚名  摹顧愷之洛神賦圖★★★★★●

14當代  葉露盈  洛神賦圖★□

15元  趙孟頫  行書歸去來兮辭●

16明  馬軾李在夏芷  歸去來兮辭圖★●

17明拓  大唐三藏聖教序

第二單元:古文生輝

18明刻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

19宋刻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20明刻  柳宗元《唐柳河東集》□

21清刻  歐陽修《廬陵歐陽文忠公全集》○

22明刻  蘇洵《蘇老泉文集》□

23明刻  蘇軾《類編蘇長公全集》○

24元刻  蘇轍《東萊標註潁濱先生文集》★●○

25民國鉛印  曾鞏《南豐先生元豐類稿》□

26明刻  王安石《王荊公文集》○

27清  阮玉鉉  行書臞翁詩評○

第三單元:雄唐雅宋

28明  祝允明  草書李白詩賦○

29明  董其昌  行草書杜甫高都護驄馬行○

30北宋  李成  茂林遠岫圖★★★★★●

31北宋  徽宗趙佶  瑞鶴圖★★★★★●

32北宋  定窯白瓷雕牡丹紋蓋罐○

33北宋  景德鎮窯影青瓷刻纏枝花紋執壺★

34北宋  定窯醬釉花式盞及盞託○

35宋  鈞窯三足爐○

36宋  綠釉劃詩瓷枕★○

37當代  馬鑫、吳大偉、楊蕙寧  汴梁繁盛圖(中國畫)□

第二部分:德行篤定

第一單元:豪健雄放——韓  愈

38北宋  徽宗趙佶(傳)王濟觀馬圖●

39遼  定光佛舍利□

40明  吳湘  韓湘子與藍採和圖○

41清  永瑢  藍關宦轍圖

42清  拓石鼓文

43東晉  佚名  小楷書曹娥誄辭★★★★★●

第二單元:枯淡崔嵬——柳宗元

44近代  陸儼少永州八記圖□

45當代拓  柳宗元行書龍城石刻□

46當代拓  北宋蘇軾楷書韓愈羅池廟碑□

第三單元:一代文宗——歐陽修

47元  趙孟頫(傳)  竹林七賢圖○

48元  趙孟頫  行書歐陽修秋聲賦★●

49南宋  劉松年  秋窗讀易圖●

50清拓  蔡襄楷書歐陽修晝錦堂記○

51宋拓  蘇軾楷書歐陽修豐樂亭記○

52宋拓  蘇軾楷書歐陽修醉翁亭記★★★○

53明  文徵明  行書歐陽修醉翁亭記□

54清  顧符稹  醉翁亭圖○

第四單元:語不徒發——蘇洵

55清刻  王相《三字經訓詁》○

56明刻  蘇洵《重鐫蘇老泉硃批孟子》○

57清拓  蘇洵尺牘(三希堂法帖)○

第五單元:觸處生春——蘇  軾

58清拓  蘇軾行書赤壁賦(景蘇園蘇帖)○

59清拓  蘇軾行書黃州寒食詩(景蘇園蘇帖)○

60清拓  蘇軾(傳)草書赤壁懷古○

61南宋  孝宗趙昚  章草書後赤壁賦★★★●

62明  仇英  赤壁圖★★★●

63清拓  趙孟頫(傳)蘇軾像董其昌行書蘇軾金山寺詩○

61清拓  元祐黨籍碑★○

65清  吳鼒  蘇軾像○

66明  祝允明  楷書蘇軾東坡記遊★●

67北宋  蘇軾  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2020.12.2——2020.12.22展出)★★★★★●□

68北宋  蘇軾  行書陽羨帖★★★●□

69北宋  蘇軾  瀟湘竹石圖(2021.2.2——2021.3.2展出)★★★★★□

70北宋  蘇軾、文同(傳)  古木怪石圖、墨竹圖★□

71元  趙孟頫  行書蘇軾煙江疊嶂圖詩沈周文徵明補圖★●

第六單元:汪洋淡泊——蘇  轍

72清拓  蘇轍行書題靈巖寺詩○

73北宋  蘇轍  跋懷素自敘帖(複製品)

第七單元:超軼群妍——曾  鞏

74現代拓  曾鞏墓誌並蓋□

75北宋「熙寧六年」銘文磚清制硯○

76清  仿宋玉兔朝元端硯○

77宋  樓鑰瀛海端硯○

78北宋  曾鞏  行書局事帖(複製品)

79清  梁詩正  行書曾鞏簡翁都官詩○

80清  曾國藩  行書曾鞏擬峴臺記○

第八單元:不世之傑——王安石

81元  鮮于樞  行書王安石詩★★★●

82元  趙雍  墨竹圖行書王安石鐘山即事詩●○

83明  佚名  耆英勝會圖★○

第三部分:家國情懷

第一單元:文以載道

84南宋  佚名  摹孝經圖★★★●

85南宋  朱熹  行草書尺牘並大學或問手稿★★★★★●

86清拓  唐開成石經○

87元拓  北宋嘉祐石經★○

88南宋  高宗書馬和之畫周頌清廟之什圖★★★●○

第二單元:修身以學

89明  仇英(傳)  孔子弟子從遊圖○

90清拓  永瑆楷書韓愈進學解○

91明拓  王羲之(傳)草書群鵝帖★○

92清拓  宋李寂篆書韓愈五箴○

93清  伊秉綬  行書禮義廉恥格言

94清  何紹基  楷書格言八則

第三單元:孝慈齊家

95清拓  趙孟頫(傳)楷書司馬光家訓○

96清拓  孫能寬行書朱用純治家格言○

97北宋  清素傳家銘文鏡

98明刻  司馬光《家範》□

99北宋  歐陽修  行書譜圖序稿並詩★★★★★●

100明刻  蘇洵、蘇軾、蘇轍《合諸名家評註三蘇文選》○

101元  趙雍  澄江寒月圖★●

102南宋  馬和之  月色秋聲圖★●

103清  許乃普  集二蘇詩○

第四單元:為政以德

104清刻  呂本中  《官箴》□

105明刻  包拯  《孝肅包公奏議集》★●○

106清  許乃普  行書侯鯖錄富弼與歐陽修語○

107清  顧蓴  楷書宋賢事匯語○

108清  林則徐  行書熊勉庵居官格言○

109南宋  馬麟  荷鄉清夏圖★★★★★●

110清  王原祁  西湖十景圖★★★●

111清拓  乾隆書蘇轍黃樓賦○

第五單元:心憂天下

112清朱拓  祁寯藻楷書韓愈平淮西碑並序★□

113清拓  張照行書範仲淹嶽陽樓記○

114當代  劉勐  文韻千古·唐宋八大家(油畫)□

115當代  陳鵬  北宋嘉祐二年科考(油畫)□

附:

外借文物明細:12個單位、三位個人、共計31件組

中國國家博物館  9件組

中國美術館  1件

上海博物館  1件

江西省博物館  1件組

吉林省博物院  1件組

遼寧省圖書館  6件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件組

遼寧省美術館  2件組

瀋陽故宮博物院  1件組

旅順博物館  1件組

柳宗元紀念館  1件組

深圳宋文治藝術研究中心  1件組

私人  3件組

《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卷》

(本文資料部分據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博物館及澎湃新聞此前報導整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解讀|「唐宋八大家」如何展陳:三大展廳,始於「文脈所系」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取材自明代仇英《赤壁圖》的大幅海報 遼寧博物館 圖步入遼寧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展廳,一張設計取材自明代仇英《赤壁圖》的大幅海報,猶如一紙巨大的書畫長卷緩緩鋪展開來,無論是片紙片金的清宮舊藏唐代韓愈詩文集《宋刻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還是在書跡中品賞蘇東坡與友人泛舟江上的詩畫天地,都讓觀眾一步步走近唐宋八大家質樸平實而又超逸的中國文化的境界
  • 「山高水長 唐宋八大家文物主題展」正式開展!北鬥融媒邀你雲端賞寶!
    「山高水長 唐宋八大家文物主題展」正式開展!北鬥融媒邀你雲端賞寶!>「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指的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位散文家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開幕
    12月2日,由國家文物局與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以中華傳統歷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唐宋八大家」為主題,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以遼寧省博物館為主體,匯聚國內12家文物機構的《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卷》《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卷》《明仇英赤壁圖卷》等國寶級文物均將在為期三個月的展覽中與公眾見面。
  • 首個「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終於來了,有哪些看點
    今日,遼博「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正式開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遼寧省博物館2020.12.02-2021.03.02從傳世精品的角度展示「唐宋八大家」的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這樣的主題文物展可是有史以來頭一個。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本文轉自【北鬥融媒】;今天開展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是「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的首次聚集,115件(組)珍貴文物充分展示了「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再現了唐宋時期的絕代風華。此次展覽是「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的首次聚集,展出了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其中遼寧省博物館藏品84件(組)。《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卷》《東晉佚名曹娥誄辭卷》《明仇英赤壁圖卷》《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卷》《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卷》等國寶級文物均在展覽中展出。
  • 國寶級文物首次展出!這個展別錯過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通過一件件珍貴文物,觀眾可領略「唐宋八大家」在文學、書法、繪畫方面爐火純青的造詣,感受他們登峰造極的藝術境界,品味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崇仰他們偉岸高潔的人格力量,沐浴他們光耀後世的精神光輝。
  • 他是唐宋八大家名氣最小的一位,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美得令人心醉
    現在只要提起唐宋八大家,相信很多人對於唐朝的韓愈、柳宗元,以及宋朝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等人,那都是非常的熟悉,唯獨對於曾鞏會相對陌生一些,這也使得沒有什麼存在感,人們自然而然就沒有什麼影響,其實他同樣鼎鼎大名,一部分的學者更是認為曾鞏完全是被低估了,無論是文章,還是詩歌,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 唐宋八大家的蘇軾與他的三位夫人
    說起蘇軾,除了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書畫家,美食家等一系列大V頭銜之外。蘇軾還是一個痴情男子,他和他三位夫人的故事也是在民間廣為流傳。 1079年,受烏臺詩案牽連,死裡逃生的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而這也是蘇軾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點。而來到黃州的蘇軾,也順利開啟人生的第二大樂趣-種田。
  • 「八大家」彰顯唐入宋的文藝思潮流變
    " 文學史意義上的唐宋八大家,不僅僅只是八位文學巨匠個人成就的體現,同時也彰顯出由唐入宋的宏大社會轉型,以及文藝思潮的深刻流變。" 文學史意義上的唐宋八大家,不僅僅只是八位文學巨匠個人成就的體現,同時也彰顯出由唐入宋的宏大社會轉型,以及文藝思潮的深刻流變,這種變化也深深地影響著唐宋藝術史的發展,尤其是宋代文人藝術思潮的產生 "。
  • 2021安徽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千古文章四大家
    2021安徽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千古文章四大家 清代張鵬翮撰蘇姓宗祠用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聯一門父子三詞客指蘇軾一家眉山三蘇祠,三蘇即蘇洵、蘇軾、蘇轍。下聯千古文章四大家是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蘇軾。
  • 控帶荊門遠,飄浮漢水長——「唐詩與襄陽」之韓愈
    韓愈文章寫得好,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詩歌獨具奇崛之風,開「韓孟詩派」。他有政治眼光,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軍閥割據,官也做得大。蘇軾說他內外兼修、文武俱備:「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 韓愈名篇《原人》傳承仁愛思想:讓愛充滿天地間
    省圖書館展出館藏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第十一卷。  《原人》的「人」也有寫作「仁」,韓愈作這篇文章講的主要意思就是為人需要「仁」,仁的核心是「愛人」。  韓愈通過三個層次闡明自己的觀點。第一層意思講的是人從何而來。
  • 蘇軾與壁虎,無奈之舉,知心朋友對人生的意義
    蘇軾,婦孺皆知,響噹噹的大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兩條腿的歷史名人,怎麼同四腳蛇放一塊兒了,雖說不上「大不敬」,也有點瞎搞笑吧!其實,取的就是壁虎的智慧——斷尾求生。人無論倒黴或走運、高貴或貧賤和動物一個樣兒,本能都是求生第一。
  •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都知道說的蘇軾家,但誰知道他們葬在哪
    無數的千古絕句,萬古流芳,嚴寒中讓我們觸摸北宋大文學家蘇軾三父子的悽美人生,穿越文化時空……三蘇園,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城西27公裡處的小峨嵋山東麓茨芭鄉蘇墳村東南隅。背嵩陽,面汝水,山川秀麗,風景宜人。這裡葬有一門三傑之稱的「唐宋八大家」中的蘇洵、蘇軾、蘇轍三位歷史名人。
  • 教師辦公室掛什麼字畫好 勵志名言書法字字珠璣
    所以,教師辦公室掛什麼字畫好?這裡給大家推薦具有勵志意義的名言書法,不僅有自勉的意義,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辦公室掛什麼字畫好?勵志名言書法推薦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蘇軾研究」不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最佳教學設計
    近來,媒體領域就清華大學附小學生用「大數據方法」研究蘇軾(下面簡稱「蘇軾研究」)一事討論熱烈。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宋朝大詞人蘇軾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一直流傳千古,一度徵服了同樣是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歐陽修讀過後讚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蘇軾的文採不光在文採之上,字寫的也好,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並稱書法四大家。蘇軾先生還很懂得吃,真應了那句「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僅他一人就創建了有名的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餅等系列美食。
  • 蘇軾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迴文詩不同於其他體裁古詩的地方在於他的讀法,譬如拿《茶壺迴文詩》這首迴文詩來說,他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不管你從哪一個字開始讀起,最終都能成為一首五言絕句。如果把所有可能的讀法全都讀一遍,那麼這首詩就可以演變出四十首詩,的確讓人嘆為觀止。這首詩的作者就是清朝的詩人黃伯權。
  • 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韓愈的經歷和2篇文章1個成語有關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倡「文從字順」「文道合一」的寫作理念,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有「百代文宗」之名。韓愈五十七歲的時候病逝,後來被追封為昌黎伯,從祀孔廟。唐憲宗時期,當時整個大唐都非常崇尚佛教。公元819年,唐憲宗聽說鳳翔的一個寺院裡供奉著一塊佛祖釋迦牟尼的遺骨,便想派人以隆重的禮節將這塊佛骨迎到宮中來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