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詩人罷官之後,回歸田園之時所作的詩

2021-01-13 秋深詩意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南宋·辛棄疾

【原文】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月亮升起來,將棲息於枝頭的喜鵲驚飛了;夜風清涼,好像將遠處的蟬鳴聲吹了過來。人們在稻花香味中談論著豐收的景象,耳邊聽到青蛙的陣陣叫聲,似乎在為豐收而喜悅。天空有幾顆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過去的茅店還坐落在土地廟邊的樹林中,轉過山路便看到溪流小橋突然出現在眼前了。

【創作賞析】

辛棄疾的作品題材非常廣泛,在早期他寫過很多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之詞,但因為當朝的政治混亂,他壯志難酬,所以漸漸在詞中多出了悲憤之情。除了愛國詞之外,田園詞風也是辛棄疾的特色之一,因為他在晚年時受到其他官員的排擠,最終失去了官位,所以退隱于田園,自然其犀利、沉鬱之風格又變得豪邁而不失細膩起來。

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正是辛棄疾被罷官之後,回歸田園之時所作的詩。當時他經過江西上饒的黃沙嶺,此地距他所去的上饒縣有四十裡路,嶺勢極高,而且深而寬敞,嶺下有兩個泉,能對周邊的田地進行澆灌。如此風景優美又有利於耕種的地方,對辛棄疾來說是上好的歸隱居所。所以,他居於上饒十多年,多次到這裡來觀景、遊覽。而這首詞便作於此段時間之內,當然其間辛棄疾還作出了其他《生查子》《浣溪沙》《鷓鴣天》等詞,都是表達自己對此處風景喜愛,對田園生活嚮往的作品。

此詞雖只是對日常風、月、鵲、蛙等平常之物的記敘,但因為自然而常見的緣故,更加突出田園之樂、之美。尤其是那句「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不但帶有撲面而來的田園之風,更有從田野轉向空間的聯想,將作者內心與人民同歡的情緒表達得恰到好處。

相關焦點

  • 今日詩詞賞析: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在此期間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即是其中一首,也是辛詞中難得的閒逸之作。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 胡維平草書作品 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譯文對照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草書辛棄疾《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胡維平:九三學社社員,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CAID研究所所長。藝術國際平臺負責人,昆明現代美術館館長。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豪放派的溫柔,上頭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如果不說作者是誰,你能想像到這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的嗎?有著豪邁之氣的詞人竟寫得如此「婉約」,也讓我們看到他溫柔的一面。這是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應該是他被貶之後,退隱山林時寫的一首詞。
  • 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有人愛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就有人愛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悲壯;有人愛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中的深情,就有人愛辛棄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絕美。本期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來自二人的《西江月》。都是在人生艱難時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都是半夜睡不著時所作,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
  • 夏雨清風來:看古代詩人如何度過下雨天
    今天,小編帶你穿越千年,看看古代詩人如何度過下雨天,品味一場藏在古詩中的雨。 1、辛棄疾《西江月 ·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 陸遊罷官後寫下的紀遊詩,山重水複、柳暗花明,治癒了後世一千年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印象裡這好像是小學時學到的第一首陸遊的詩。那時候,「愛國詩人」的名號對我們這些小孩子來說理解還不深刻,南宋的時代背景我們也搞不明白,只知道這首詩把一個村落正月裡的「年味兒」寫得淋漓盡致,那種淳樸熱情,那種敲鑼打鼓迎社火的熱鬧勁兒,就跟我們小時候正月裡的一模一樣。所以長大以後,每每到了年終歲尾,都會想起這首詩,想起記憶裡小時候過年的樣子。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雖說他們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生活環節卻截然不同。蘇軾與辛棄疾,一個生活在北宋,一個生活在南宋;一個科舉出身,文滿天下;一個行伍出身,壯志滿懷,卻報國無門。蘇軾在豪放中盡顯曠達,辛棄疾在豪放中傾盡悲壯。北宋的詞人作詞大多是為了應酬,消遣,還有時是逢場作戲。更多的是真性情的流露。南宋的詞作逐漸脫離音樂的羈絆,成為文人案頭的雅致文學。
  • 辛棄疾《西江月》入課本多年,有高手卻認為其中7字有錯,有理嗎
    這其中包括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質疑唐代詩人盧綸的《和張僕射塞下曲》,他認為大雪天沒有大雁,詩的首句「月黑雁飛高」和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相矛盾的。華羅庚雖然是數學家,但文學功底也是不差的,他都有這樣的質疑,那普通詩詞迷的質疑就更多了。比如質疑張繼的名句「夜半鐘聲到客船」,認為不可能有寺廟半夜還敲鐘。質疑王維的名句「人閒桂花落」,認為明明寫的是春景,哪來的桂花。
  • 數字入詩添佳趣,體會中華文字的無窮奧妙!
    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產生了許多的文字與文體,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詩歌,一首詩,就是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書,古詩總有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而古代的數字詩精巧有趣,才情縱逸。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何時所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的前半部分寫初聞喜訊的驚喜;後半部分寫詩人展開想像,做的美好憧憬與規劃,顯示出詩人急於返回家鄉洛陽的急切與歡快之情。全詩情感奔放,處處洋溢著詩人喜悅的心情。安史之亂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節點,詩人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經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那樣的生活,也讓詩人對現狀有了更深的了解。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孟浩然作為一位與「詩佛」王維,並稱為「王孟」的盛唐大詩人,他的詩歌多以描寫山水田園,以及隱居生活和羈旅行役時的所見所聞,並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深刻的體現於詩歌創作之中。相比較於其他唐朝大詩人來說,孟浩然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
  • 古詩文推薦|楊繼盛《就義詩》
    生平未報國, 留作忠魂補。 先是上疏朝廷,彈劾大將軍仇鸞誤國,後又上疏彈劾奸相嚴嵩,遭毒刑,被殺害,死時年僅四十歲。 楊繼盛捨身取義的高尚精神和氣節,感動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會審的途中,觀看的百姓充滿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們不僅齊聲嘆息,而且為之流下了熱淚。他死了以後,他的朋友王世貞、王遴冒死備下棺材裝殮了他, 京城百姓流著淚交相傳誦他的彈劾嚴嵩疏和就義詩。
  • 四大山水田園詩人,王孟韋柳,四種風格誰能打動你?
    在璀璨的中國詩歌史上,山水田園派詩歌,總是以一種小而美的清新淡雅,圈粉無數,像早期的陶淵明和謝靈運,陶淵明雖擅寫山水,但陶詩中無論是對田間野夫還是對稚子兒童,都飽含著一份儒者的仁愛,謝靈運則是純粹寫景,但在每一首詩的末尾,總不忘寫出一句哲理。
  • 清風典歷|時來淵明亦雄傑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在我們的印象中,他似乎只是一個隱者,其實他也是官場中的人物,只不過他徘徊於仕隱之間,是官場中的一個特立獨行者而已。 陶淵明一生有五次任職:江州祭酒、桓玄僚屬、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彭澤令,每次任職時間都很短,如任江州祭酒「少日自解歸」,任彭澤令僅八十餘日。由於他任職時間短而反覆,所以,每次他為何出仕、因何罷官(或辭官),均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