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陶淵明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裡餘。
目倦修塗異,心念山澤居。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遊魚。
真想初在衿,誰謂形跡拘。
聊且憑化遷,終反班生廬。
——《文選》卷二六
年輕時就寄情俗事之外,心思都集中在彈琴讀書上。雖然穿著粗布衣服,食器常空,但心情卻欣然自得,安然無憂。時運來臨了,我也打馬於大道之上(出任鎮軍參軍)。棄置手杖備好晨裝,踏上前往京口的旅程,暫時地離開田園。飄飄孤舟漸行漸遠,綿綿歸思卻一直縈繞在心頭。這行程怎能說不遠呢?需要跋涉千裡之遙啊。他鄉的山水讓人目倦,山澤中的故居才是心中最大的眷戀。看見雲端的飛鳥、水中的遊魚,便心生愧意。我真樸在懷,誰說官場就能拘束我的行跡呢?姑且隨著形勢變改自己的出處,最終還是要像班固嚮往的那樣返回故園的。
本詩作於陶淵明赴任京口的途中。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在我們的印象中,他似乎只是一個隱者,其實他也是官場中的人物,只不過他徘徊於仕隱之間,是官場中的一個特立獨行者而已。
陶淵明一生有五次任職:江州祭酒、桓玄僚屬、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彭澤令,每次任職時間都很短,如任江州祭酒「少日自解歸」,任彭澤令僅八十餘日。由於他任職時間短而反覆,所以,每次他為何出仕、因何罷官(或辭官),均耐人尋味。如果說他任江州祭酒是因「親老家貧」、罷官是因「不堪吏職」,任彭澤令是為了爭取「三徑之資」、罷官是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晉書•陶潛傳》),那麼,他任荊州刺史桓玄僚屬、鎮軍將軍劉裕參軍、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其目的又為何?為何還匆匆罷官?他罷官桓玄僚屬是因為母親守喪而致,那其他兩次呢?難道陶淵明的每次出仕,都是為了掙點隱居的生活費,每次罷官都是為了歸隱田園的夢想嗎?我們想以本詩為例來分析。
本詩是陶淵明第三次出仕時,即出任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時所寫。劉裕於元興三年(公元404年)任鎮軍將軍、徐州刺史、都督八州軍事,坐鎮京口,大權在握,以對衡已經自號稱帝的桓玄。從詩題「始作鎮軍參軍」來看,應該是在陶淵明為母親守喪剛期滿,赴京口任職的途中,或許,他都沒有見過劉裕這位赫赫威名的將領。此前,他任桓玄僚屬,可是桓玄野心勃勃,起兵向闕,陶淵明恰好以母喪為藉口返鄉。按理說,守喪結束後,他應該首先赴桓玄幕府(也是短暫的皇宮),而不是劉裕帳下,但顯然陶淵明沒有這麼做。這情形,極有可能就是陶淵明看不慣桓玄的自號稱帝,而是看重劉裕中興東晉的能力。此時的劉裕,是正在崛起的一代將星,陶淵明可能是期望在劉裕幕府能有所作為、自我實現,如他所說「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吧。
但令人困惑的地方是,劉裕用陶淵明為「參軍」,陶淵明有著怎樣的軍事才華呢?他又能為劉裕怎樣出謀劃策呢?我們以為,對於一個時時都「心念山澤居」的人來說,他的軍事謀略應該是嚴重欠缺的。也就是說,劉裕任陶淵明為參軍,並不需要陶淵明為他出謀劃策,而只是安排一個可供陶淵明立足士林的平臺而已,畢竟陶淵明出身名門(已經頗為衰落的將門),有鮮亮的文才,任用陶淵明,也可以為劉裕贏來得人的政聲。
接下來的問題是,陶淵明在劉裕帳下僅僅一年左右,又轉而任建威參軍了,這又是為何?是劉裕辭退了陶淵明,還是陶淵明告別了劉裕?對此,有人推理說,這是因為陶淵明看不慣劉裕的所作所為,所以才離開了劉裕。可問題是,劉敬宣、劉裕都是北府系將領,只不過劉裕是北府一代,劉敬宣是北府二代而已,從劉敬宣生平來看,他是忠誠地奉劉裕之命徵戰,他們是「一丘之壑」,這麼看來,陶淵明看不慣劉裕,又怎能看得慣劉敬宣呢?我以為,陶淵明棄劉裕而投奔劉敬宣,關鍵是地理位置的因素。劉敬宣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而陶淵明的故鄉就在江州潯陽郡柴桑縣,任職於江州(府治潯陽),與故鄉最近,也最符合他「田園日夢想」的初衷。
就在任建威參軍的本年八月,陶淵明出任彭澤令。這說明,陶淵明任建威參軍大致就半年時間,他費盡心思求職於江州,不過是求為官於家鄉附近而已,彭澤也距柴桑不遠。由此,再來回溯陶淵明的仕履,我們的認識是,他任職桓玄、劉裕幕府時,或許是想有所作為,希冀自我實現,他也有著維護東晉正統的鮮明意識;而他任職於江州、彭澤時,很可能是已經明白,自己心系田園,不堪吏職,四處碰壁,根本就不是官場的那塊料,他得為罷官後的生活留點積蓄,以為「三徑之資」(作幕僚收入有限,當縣令俸祿相對豐厚一些)。不過,即便這個在士大夫看來極為卑微的願望,他也未能很好地實現,因為做彭澤令僅僅八十餘日而已。
功名,是陶淵明不能輕易放下的牽掛;田園,是他的終極關懷;官場,是他的碰壁之地;農村,是他自我疏放、自由舒心的樂園。他曾為功名而追求過,但小試牛刀,碰壁輒返,碰壁之後的堅定選擇,就是回歸田園。所以他說:「望雲慚高鳥,臨水愧遊魚。真想初在衿,誰謂形跡拘。」魚翔潭底,雁排長空,那是自由舒放的性靈,陶淵明由衷地羨慕著,也為拘禁於官場而慚愧,但念頭一轉,他還是能想得通:只要我心存真樸,官場就只能拘禁我的形體,而拘禁不了我的心靈,何況,終有一天,我會返回故廬,逍遙自在呢!
(蕭寒)
▲豬苓:
豬苓呈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長5~25釐米,直徑2~6釐米。體輕,質硬,略呈顆粒狀。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皺縮或有瘤狀突起,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氣微,味淡。利水滲溼。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淋濁、帶下。主產於陝西、山西、河南、雲南等地。
編校:席娟娟 審核: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