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0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
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裡,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文選》卷四三 丘遲《與陳伯之書》
丘遲叩拜:得知將軍您別來無恙,深感幸運!
將軍您勇冠三軍,才華為世罕見,拋棄燕雀般的小志,嚮慕鴻鵠般地翱翔。您以前曾不失時機,棄齊歸梁,得到梁武帝的恩遇,建立功勳,受封高位,爵同王侯,乘華車,擁旌旄,號令一方,何等威武雄壯!為何一旦成了奔亡北魏的降將,聽到響箭便兩腿戰慄,對著氈帳雙膝跪拜,又是何等卑微!
……
晚春三月,江南碧草蔓發,百樹花開,群鶯飛舞。您見故國的旌旗、戰鼓,回顧往日的江南生涯,手握弓弦登上城牆,能不感到悲愴哀傷嗎?所以,廉頗身在魏國,心裡卻想做趙國的將領;吳起離別其戍守的河西之地,淚下潸然。這是人之常情啊,難道獨有將軍您這麼無情嗎?希望您早思良策,以自求多福。
《與陳伯之書》是梁代作家丘遲的一封著名書信。其著名,首先是信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數語之佳麗,寥寥幾筆,點綴出了江南春景的爛漫,其次是書信起到了巨大的現實作用,因為這封勸降書,陳伯之背棄北魏,率軍八千回歸了梁朝。當然,真正能說動陳伯之歸降的,絕不止「暮春三月」數語,而是信中入情入理的分析,和義正辭嚴的家國大道。
陳伯之少年時以盜劫為生,以勇武而入軍,以軍功而升遷。在梁武帝起兵代齊的過程中,陳伯之有過反覆,但梁武帝還是以之為江州刺史。陳伯之識字不多,文書全靠心腹轉讀,因此,其心腹朱龍符等攛掇其事,慫恿陳伯之以江州十萬之師起兵造反,失敗後奔亡北魏。天監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派臨川王蕭宏進行了一次規模盛大的北伐,當時陳伯之為北魏都督淮南軍事,處於接戰的前沿,所以,丘遲奉蕭宏之命,寫了這封勸降書。
應該說,丘遲的書信非常成功。首先,丘遲對陳伯之表示了高度的讚譽,主要是立足於陳伯之在南方的立場和戰功;其次,對陳伯之奔亡北魏表示了鮮明的批判,要求他「迷途知返,往哲是與」;再次,丘遲介紹梁朝初年功臣名將「雁行有序」的良好狀態,並以中華正統的立場宣示主權,強調與中華正統相抗的可悲下場;最後,丘遲用故人之情、故鄉之景來感召陳伯之,希望他早定大計,早日歸來。
丘遲以駢文而為書信,充分發揮了駢對語句的強大功能,委婉處文辭秀髮,深情低回,高亮處鏗鏘作聲,義正辭嚴,使文章情理兼具,酣暢淋漓,文氣浩蕩中不乏一唱三嘆之功效,極為難得。
有意思的是,由於陳伯之不識多字,所以,錢鍾書先生就提出了質疑:「遲文藻徒佳,雖寶非用,不啻明珠投暗、明眸賣瞽,伯之初不能解。」(《管錐編》)錢先生意謂,丘遲文藻徒好,可惜陳伯之不識字,領會不來這文字的精妙,以如此精妙的文字而付之文盲,不啻明珠暗投。應該說,錢先生慧眼,議論警新,但如果陳伯之幕下文人能很好地朗誦、解釋本文,至少其對書信義理是完全能領會的,我們大致相信,信中情理能勾起陳伯之的回憶,更能讓陳伯之明白北魏、梁朝雙方的大體形勢。
末了,我們還想綴語數句。長期以來,我們形成了一種認識,即駢文是形式精美、藝術水準很高的文體,可也是實用性很弱的文體。其實,如果放在當時情境中來看,那這個看法只對了前一半。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駢文,基本是清一色的應用文體,書、箋、表、啟、序、 論之類(南朝賦也是駢賦),這說明,駢文當時是完完全全的應用文,實用性很高。只不過,限於特定的文化背景,當時人都能熟悉其中繁複的故實,今天的我們卻多所茫昧,因此,在我們眼中,駢文就成了華而不實的代表,而在當時,駢文本就是華實並茂、情用兼通、廣泛流行的文體。當然,駢文這樣的唯美特色,具有一定的貴族文化屬性。
(蕭寒)
▲丹參:
藥材多為帶根莖的根,根莖粗短,有莖基殘餘,下著生多數細長的根。氣微,味微苦、澀。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痺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主產山東、江蘇、安徽、四川等地。
原標題:《清風典歷|暮春三月,江南草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