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 2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詠霍將軍北伐
虞羲
擁旄為漢將,汗馬出長城。
長城地勢險,萬裡與雲平。
涼秋八九月,虜騎入幽并。
飛狐白日晚,瀚海愁陰生。
羽書時斷絕,刁鬥晝夜驚。
乘墉揮寶劍,蔽日引高旍。
雲屯七萃士,魚麗六郡兵。
胡笳關下思,羌笛隴頭鳴。
骨都先自讋,日逐次亡精。
玉門罷斥候,甲第始修營。
位登萬庾積,功立百行成。
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
未窮《激楚》樂,已見高臺傾。
當令麟閣上,千載有雄名!
——《文選》卷二一
榮耀地受封為漢將,揮鞭奮馬踏出長城之外。長城地勢險峻,綿亙萬裡與雲相接。在秋高氣爽的八九月,匈奴起兵侵入幽州、并州。飛狐塞白日如黃昏,瀚海一帶陰雲密布。羽檄不時地被割斷,軍中刁鬥晝夜不息。登上城頭揮動寶劍,旌旗高揚遮天蔽日。精幹的七支軍隊如雲般屯紮,出身於六郡良家的士兵按魚麗陣法排布。胡笳奏出邊關軍人的思念,軍中羌笛也吹出隴頭流水的樂音。匈奴高官骨都先自懾服,日逐王也緊跟著嚇掉魂魄。玉門關外撤銷哨卡,長安城中官宅剛剛修成。爵位登上萬庾之高,建功立業成世人典範。時光天長地久,人世卻興衰無常。還未來及好好享受《激楚》舞曲,高高的樓臺就已坍塌了。應該將霍將軍圖像於麒麟閣,千秋萬代傳揚其美名。
虞羲出身於會稽虞氏。虞氏為「會稽四姓」之首(虞、魏、孔、謝),與「吳郡四姓」朱、張、顧、陸同為江東望族,綿延六朝。不過,相比起著名僑姓王、謝、袁、蕭而言,江東望族還是遜色不少。因此,虞氏雖代有名人,但其知名度和成就都比不上四大僑姓。虞羲生平信息相對較少,史書無傳,我們僅知道,其人頗有詩才,與鍾嶸交好,今存詩文14篇。
虞羲世居江南,在南北對峙的形勢下,他幾乎沒親歷北方山河的可能,更不可能親歷塞外環境,同時,他主要履職幕府參議、記室參軍之類的文官,應該沒有征戰生涯,但這都不妨礙他神馳軍旅,期待建立戰功,渴望國家統一,他也有著文人壯烈的英雄夢。於是,他將這份夢想寄托在漢代名將霍去病的身上,通過歌詠霍去病北伐,來馳騁自己的英雄情懷。
在漢代徵伐匈奴的戰爭中,霍去病是斬獲最多的將領。這位僅僅享年23歲的軍事天才,像一道耀眼的閃電,擊穿了河西走廊和漠北草原。其兩次河西之戰,將河西走廊納入漢帝國的版圖,為鑿通西域打下了基礎;其漠北之戰大獲全勝,封狼居胥,禪姑衍山,使得「漠南無王庭」。在軍事上,霍去病擅長大兵團的騎兵作戰,尤其以迅疾穿插、破襲、迂迴包抄為特點,敢於集中兵力剛猛打擊,而且還減輕輜重、「取食於敵」,這些戰術,完全不守古法,具有極強的創新性,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軍事思想。所以,漢武帝極為重視這位20出頭的將星,封之為大司馬,與衛青同列。可天不假年,霍去病不滿24歲即去世,給漢武帝的北伐、西徵都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虞羲生活於武功較弱的南朝。在南北對峙之下,北方的軍事優勢是相對明顯的,這對於南方士大夫來說一直都是沉重的心理壓力。重壓之下欲一思奮,霍去病就成了他馳騁情懷、抒發英雄抱負的範例。他極力地歌詠霍去病的英勇無畏,讚美其不世戰功。為了烘託霍去病的勇敢形象,他寫絕塞之險,「長城地勢險,萬裡與雲平」,這高與雲齊的長城,是霍去病北伐必須跨出的第一道關塞;接著,虞羲寫匈奴的秋季入侵,「飛狐白日晚,瀚海愁雲生」,飛狐塞和蒼茫瀚海,都因為匈奴入侵而白晝欲昏,暗無天日;當霍去病揮動大軍進攻時,赫赫威名的「六郡良家子」英勇善戰,匈奴高官左右骨都、日逐王都魂飛魄散;大捷之後,邊塞始寧,玉門關外都撤銷哨卡,霍去病也功業彪炳,甲第始成。在虞羲看來,如霍去病這樣的顯赫戰功,就應該圖像於麒麟閣,顯揚百代。
從詩中可以看出,虞羲是那樣盡情地讚美霍去病的戰功,歌頌其英雄氣概!他是多麼渴望南朝也有霍去病這樣的英雄,能為國家的安寧和統一一往無前地衝鋒陷陣!在他眼裡,像霍去病這樣的英雄將領,無論怎樣的封賞似乎都不為過,甲第也好,圖像麒麟閣也罷,都讓人心服口服,而且還頂禮膜拜!在我們看來,虞羲的感慨和渴望,是我們任何時代的士人們都共有的。每當國家受到威脅時,每一個有責任心的中國人,都會產生希望霍去病再生的渴望。這渴望,不一定就是好戰,骨子裡反映的更多是家國天下的情懷。
對虞羲而言,對每一個士人而言,他們渴望霍去病的呼聲,不一定要像戰略家那樣去審視和與戰的利與弊,而只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和情感的宣洩。當然,這樣的寄託和宣洩,會感染和鼓舞人心,對於促進形成民族持久的凝聚力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蕭寒)
▲五味子:
乾燥果實略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毫米。外皮鮮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果肉氣微弱而特殊,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而苦。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主產東北地區。
來源:啄木鳥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原標題:《清風典歷|人生留得丹青在 縱死猶聞俠骨香》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