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告別子由,獨騎瘦馬踏殘月,這首詩發自肺腑,更令人浮想聯翩

2020-12-04 品詩賞詞

蘇氏一門三士,而且都被後世評為唐宋八大家。蘇軾和蘇轍從小在一起讀書,又一起赴京趕考,並同時進士及第。此後蘇軾遭遇貶謫,弟弟雖也受到牽連,可是不僅沒有讓兄弟感情冷漠,彼此間卻反而更加惦記對方。

蘇軾在密州時就曾寫下名作《水調歌頭》,就是因為非常懷念子由而創作的。詩人中秋望月懷人,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

兄弟倆每次都是聚散匆匆,又各自牽掛對方,雖然詩書往來,卻總是無緣見面。下面介紹的是蘇軾告別子由,獨騎瘦馬踏殘月,這首詩發自肺腑,更令人浮想聯翩。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北宋:蘇軾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幃,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壠隔,但見烏帽出復沒。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童僕怪我苦悽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嘉祐六年(辛丑年),蘇軾被任命鳳翔籤判,前去赴職。弟弟被任命為商州推官,而其父則留京編修《禮書》,蘇轍將哥哥送至鄭州後,便回京侍父。開篇就顯得突兀,蘇軾說自己未飲已醉,昏昏沉沉,仿佛已隨弟弟馳返汴京。

寂寞的歸途,你尚且可以繫念和陪伴家中的老父,而我奔波在異鄉,何以安慰心中的孤寂?詩人用「念庭幃、慰寂寞」進行對比,深情地表達了兄弟倆對老父親的牽掛,也含蓄地道出了詩人對前途不確定性的擔憂。

這樣想著,子由早已走出很遠,詩人趕緊登高遠望,好像自己動作只要稍慢一點,就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可是由於「坡壠隔」,只能看見弟弟的「烏帽出復」,最後弟弟的背影終於徹底消失在視線之中。

蘇軾只好泱泱不樂地走下小山崗,心中忽然又開始擔心,天氣嚴寒,子由卻衣衫單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詩人恨不得重新追上去,然後陪他一起去照顧老父親。

可是重任在肩,不可懈怠,縱然含悲帶淚,也只能讓眼淚往肚子裡流。薄裘、瘦馬、殘月,這些意象共同渲染出別離的悽冷氣氛,也為後文的進一步拓展蓄勢。

東坡正想收拾心情,重新踏上徵程,忽然發現路人逐漸地多了起來,並且還是踏歌而行。也許是詩人剛才一直都在注意弟弟的背影,沒有在意周圍還有很多路人,此時卻發現只有自己悲悲切切,就連跟隨的童僕也有些責怪。

先生不禁感慨,「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人生常有分別,詩人只是唯恐時光流逝太快。詩人此時又回憶起童年的往事,父親蘇洵鑑於自己少年不學、老大無成的教訓,對蘇軾兄弟進行了進行的培養。

自己8歲讀私塾,在家中就以父親為師。父親非常清楚兄弟倆的性格特點,哥哥豪放不羈、鋒芒畢露,所以給他起名為蘇軾。因為「軾」就是車上用作扶手的橫木,是露在外面的。而弟弟性格淡泊平和、深沉不露,所以起名為蘇轍。因為「轍」就是車子碾過的痕跡,既無車之功,也無翻車之禍。

蘇軾真想回到那童真歡樂的年代。可惜歲月匆匆,人生易老,轉眼間父親已經年老體衰,禁不住折騰,自己卻一直宦海沉浮。

想到這裡,詩人又對未來寄予期望,「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今夜寒燈相對,卻想起懷遠驛中相約的誓言,何時才能再次共同聽夜雨蕭瑟?

最後詩人也不忘叮囑幾句,「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也許是蘇軾在仕途中栽的跟頭太多,所以才不願自己的親弟弟重蹈覆轍。早退閒居、不戀仕途,看似簡單的叮囑之言,其實卻充滿了千愁萬緒,也是作者經歷過無數坎坷後的忠言。

縱覽蘇軾的這首傳世之作,娓娓道來,卻情深意切,抒寫了手足之情和離愁別恨。作者先寫臨別時的心境,再寫對蘇轍的顧望關念,詩人感慨情懷悽苦、歲月易逝。最後又回首往事、期盼未來。讀完全篇,令人浮想聯翩,更感動不已!

相關焦點

  • 抖音撐傘接落花看那西風騎瘦馬是什麼歌 這首歌的歌名叫什麼?
    抖音撐傘接落花看那西風騎瘦馬是什麼歌 這首歌的歌名叫什麼?時間:2020-11-22 22: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撐傘接落花看那西風騎瘦馬是什麼歌 這首歌的歌名叫什麼?
  • 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形容人生是「應似飛鴻踏雪泥」,寫得妙
    1061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與弟弟蘇轍一起參加「制科」考試,連名並中。仁宗皇帝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給子孫找了兩位好宰相。歐陽修也感嘆:「自前未有,盛事,盛事。」這一年,蘇軾被授予大理評事、鳳翔府籤判,十一月赴任。在赴任途中寫了給弟弟子由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原詩如下: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蘇軾詩詞中的25首名篇佳作,每一首都有千古名句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清新豪健,詞豪放恣意。今天來拜讀一下蘇軾的古詩和宋詞。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代: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 蘇軾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於是寫下了這樣一首詩贈給親兄弟
    這是東坡最著名的哲理詩,成語「雪泥鴻爪」就來自此篇。詩表達的是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感嘆、漂泊不定的惆悵和崎嶇路上的樂觀精神。同時這也是子瞻和子由的唱和詩,先是子由給哥哥寫了一首:《懷澠池寄子瞻兄》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剛入行的文人墨客都會聽到這句話「天下文章一大抄,就你看你會抄不會抄」,這話說的是話糙理不糙。我們從熟讀經典中能夠讀出遣詞造句的巧妙,收集妙語佳詞,將熟悉各種語感之後,或許就能發揮出一篇令人驚豔的絕佳作品。
  •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生活中,我們身邊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時話不多,做任何事時永遠從容鎮定。和這種人相處時,我們總會覺得特別心安,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發現一種從容的力量。而與他們相反,我們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總會因為各種煩心事,耐不住性子,靜不下來。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從題目可以得知,本次展覽有意涵蓋蘇軾的詩畫、書法、交友、生活等各方面,讓觀眾相對全面地了解蘇軾。而另一條可以進入蘇軾精神核心的途徑,自然是品讀其詩詞,用開放、敏感的姿態經驗其留存在文字中的情感與思緒。本期周末讀詩,我們與你分享蘇軾的兩首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看蘇軾對親情和思念之情的極致演繹。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幾句是純人間的視角,以月的圓缺觀照人的離合。下片是懷念弟弟子由的詩,是有感而發的方便說法,達者蘇軾並非不懂月亮的本質是「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赤壁賦》)。本次特展展出作品:宋人赤壁圖頁「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最後這兩句,差不多已成為我們的口頭禪。
  • 蘇軾把詞上升到與詩同等的至高地位,而這首就是最好的見證
    古詩詞在我國文化廣宇中可以說是光芒萬丈,佔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就詩而言:天才李白,地才杜甫,人才王維是世上三大才人;那麼在詞壇最有影響力的大神之一就是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瀟灑曾被多少人所敬仰——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年輕的蘇軾24歲寫下一詩,開頭14字成千古名句,誕生一個成語
    這句詩出自蘇軾的作品《和子由澠(miǎn)池懷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首宋詩。 和子由澠(miǎn)池懷舊 宋代: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蘇軾將杜牧的詩,變成自己的詞,意境大變,豁達通透,成千古佳作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這是杜牧作於某年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一首詩。這首詩的首聯,採用白描的手法,將眼前的秋景刻畫的淋漓盡致。一片白茫茫的江面,點綴著幾隻南飛的大雁;幾位文人雅士,攜著酒壺登上鬱鬱蔥蔥的青山。
  • 黃州大雪蘇軾高興得像個孩子,隨手寫下這首詩,其中14字神來之筆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則是蘇軾的一首詠雪名篇,詩名叫《雪後到乾明寺遂宿》,與以上詩作相比蘇軾這首七律最大的特點是夠率真、夠可愛。這首詩寫於元豐四年冬天,當時蘇軾被貶至黃州。一日天降大雪,他高興得像個孩子,趕忙來到附近的乾明寺準備賞雪,並隨手寫下了這首詩。
  • 蘇軾的這首詞無人能及,寫得感人肺腑,通篇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縱觀整個北宋還真沒有這麼一位全才,他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了超人的智慧,這也正是蘇軾最令人佩服的一個地方。這首詞也正是蘇軾寫給愛妻王弗最經典的一首,而且寫這首詞時王弗正正是逝世了十年,在這十年裡世事滄桑,很多的事物都發生了變化,然而自己的命運同樣的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從原本的高高在上,掉落到了地獄。
  • 這88首詩,每首我竟只知一句……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34 洗兒宋·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萬紫千紅總是春: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37 湖上雜詩袁枚葛嶺花開二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
  • 五首白衣少年李長吉詩:東家蝴蝶西家飛,白騎少年今日歸
    死去的人,活著的人,到底誰更幸運?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五首白衣少年李長吉詩。1.《夢天》唐.李賀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就像孤身在黑暗的海面泅渡,遙遠的地方沒有彼岸,令人沉淪,使人絕望。也許只有在那個瑰麗奇絕、神怪荒誕的幻想世界,才能找到片刻安慰,遺忘曾經的心懷君國、仗劍天涯。2.
  •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蘇軾愛寫的詞牌名《定風波》,這定風波最早來自唐代教坊曲,最初是文官和武官的對詞,也能叫互懟詞,武官寫了一首詞,主要是彰顯功夫和武器裝備精良,結尾是: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最近,70歲的譚詠麟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中一首國粵語歌曲《定風波》火了,網絡上難得一致的一片好評聲,成為2021年火了的第一首歌,很多人呼籲這首歌要上春晚。確實,這首歌從填詞作曲到演唱都非常棒,年過古稀的校長用粵語將這首經典宋詞演繹得恰到好處,更用一生的經歷將蘇軾的豪邁與樂觀表現得淋漓盡致。
  • 蘇軾這首千古奇詩,一般人僅讀懂3句,能讀懂4句者堪稱高手!
    有的詩則特別在內涵意蘊方面,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一首。詩的作者大家都比較熟悉,他就是蘇軾,號東坡。蘇軾的生平大部分人都很了解,但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下這首詩創作的背景:蘇軾先後娶了王弗、王閏之為妻,生下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另外三個分別是蘇邁、蘇迨、蘇過。其中,蘇過出生於1072年,當時他父親蘇軾35歲,中年得子,本來應該開心。
  • 蘇軾在黃州:打不敗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李定等人奉旨查辦,立即派太常博士皇甫遵才前往湖州逮捕蘇軾。八月十八日,蘇軾被解到京城,投入御史臺獄。兩個多月的「根勘」審理,蘇軾受盡非人的折磨。御史臺嚴刑拷打,晝夜逼供,真是「詬辱通宵不忍聞」。最後,李定等人強加給蘇軾「四大罪狀」,請求宋神宗處死蘇軾,由於當時當朝多人為蘇軾求情,蘇軾終免一死,貶謫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 烏臺詩案與蘇軾詩風的轉變
    過了月餘,一日,蘇邁因錢糧用盡而到陳留去告貸,委託一親戚為蘇軾送飯,卻忘記了告知約定,那親戚偶得一條魚,做好後便給蘇軾送去。蘇軾以為必死無疑,即賦絕命詩兩首,託獄卒梁成轉交弟弟蘇轍,詩題為《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