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

2020-12-04 秒說書畫

近千年前,蘇軾曾在黃州城的赤壁懷古,遙想三國時期的「千古風流人物」,無限感慨中,揮筆寫就流傳百世的名篇。如今我們回看歷史,蘇軾也成了他自己口中所說的「千古風流人物」,且被喜愛的程度絲毫不曾因漫長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日益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推崇。9月1日在故宮開展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讓這位詩書畫全才再次成為文化熱點,正如他在世時一直是北宋文壇的焦點。

本次特展規模可觀,分四部分:「勝事傳說誇朋友」、「蘇子作詩如見畫」、「我書意造本無法」、「人間有味是清歡」。從題目可以得知,本次展覽有意涵蓋蘇軾的詩畫、書法、交友、生活等各方面,讓觀眾相對全面地了解蘇軾。而另一條可以進入蘇軾精神核心的途徑,自然是品讀其詩詞,用開放、敏感的姿態經驗其留存在文字中的情感與思緒。

本期周末讀詩,我們與你分享蘇軾的兩首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看蘇軾對親情和思念之情的極致演繹。

撰文 | 三書

公元1076年,丙辰中秋,中國密州的月亮很美,由於詩人蘇軾的演奏,它比任何別的時候都要美。那晚,蘇軾歡飲達旦,大醉而舞,作詞一首,兼懷其弟子由。

/ /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

《治平帖》卷首蘇軾像

1

看見日常的奇蹟

明月幾時有?

如果有人仰望明月,從不發此一問,那麼這個人就缺乏詩人的特質。即使天天看見月亮,但每次凝望仍然充滿好奇,甚至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這樣的人面對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面對每天圍繞自己的日常,乃至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也會驚覺是個奇蹟。我想這就是詩意。

蘇軾不是第一個問月的詩人,李白在《把酒問月》中已經問過:「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但李白也不是第一個。在他們之前,已經有屈原的《天問》,已經有莊子的「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所有過去、現在、未來的詩人們,有名無名的詩人們,都無不在問。

今天,有人會說科學研究已經測知了月球的年齡,而且「我欲乘風歸去」也不再是夢,人類已經可以登月了。還有人讀古詩十九首,對於「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也提出科學證據作為反駁,聲稱牽牛織女二星宿相去並不是一條清淺的河漢,事實上它們相隔幾億光年,時空上無窮遠,因此絕不可能相見。

這些證據看似言之鑿鑿,但我們不要忘了想像力比科學更重要。而即使是科學研究,問題的提出和深入,也離不開想像力,離不開詩意。詩和神話靠的想像力,科學證據今天正確明天可能就成謬誤,但想像力卻沒有正誤真偽,而且能夠千變萬化不可窮盡。地球引力和夢中的眼淚,對於我們的心靈體驗,何者更為真實呢?

有了詩的想像力,登月不用宇宙飛船,撬起地球也無需一個支點,一念之間即能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你可以用一個詞移動一座山,用幾行詩令宇宙的風景為之一變。

本次特展展出作品:蘇軾《治平帖》(局部)

2

今夕是何年?

時間是一個亙古之謎。我們不必在天上複製一個人間,但不妨問問月亮:今夕是何年?

仰望星空越久,我們內心的天問就會越多。一個問題帶來另一個問題,直至連這個提問的「我」都變得十分可疑。詩歌是比科學更古老的追問,而被我們稱為「現實」的東西,其實是在追問中不斷坍塌和重建的。

蘇軾開口即發兩問:明月幾時有?今夕是何年?這兩問都是關於時間。古人常說,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凡人以自己短暫無常的一生來觀照,山的穩定即是永恆。然而那只是凡人的時間和山的時間。明月幾時有,問的是宇宙的時間。今夕是何年,問的是月亮的時間。宇宙萬物的時間不一樣嗎?

《莊子·逍遙遊》認為時間有小大之別,且小年不知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芸芸眾生以為活了幾百歲的彭祖就是長壽,殊不知還有更大的生命,不知時間可以其小無內其大無外。

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即使登上月球也不會有答案。因為時間無量無相,它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我們的感覺。所謂年、月、日,不過是人類為了方便,而對時間加以粗暴的簡化。習慣成自然的我們,於是把時間當成某種客觀線性的存在,用心想想就會知道,時間並不在鐘錶和日曆上,那只是我們長久以來的錯覺。千年可以一瞬,一瞬也可千年。一滴水,一粒沙,一陣風,一個夢,都是不同的時間,甚至我們的頭和腳也有各自的時間。

既如此,我們又如何能度知月亮上的時間呢?詩人的追問,並不為了一個答案。為追問而追問,問即是答,以不答答之。

本次特展展出作品:蘇軾《題王詵詩詞貼》

3

作者已死

以上的討論,或許並非蘇軾當時的本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幾句明顯是他對月飲酒時的即興發問,但也不能說他沒有那樣的直覺,因為即興本身很可能來自深邃的潛意識。

無論如何,作者已死。就算作者還在世,文本一旦寫成,便獲得了其獨立的生命。文本自身構成一個世界,向我們敞開眾多的門。不管作者怎麼想,前人怎麼闡釋,文本始終等待現在的人進入,也期待我們賦予它新的生命和意義。

作為今人,我們閱讀古典,不為戀舊,更無需復古,古詩也不希望自己變成殭屍。古典想要活在我們身上,需要聽見心跳和呼吸,期待新的眼淚和意義。

對明月的痴望,對時間之謎的遐想,發酵於美酒的迷醉與芬芳,使詩人體驗到一種輕盈的飛翔,於是有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飛了一會兒,詞的下片,還是回到人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幾句是純人間的視角,以月的圓缺觀照人的離合。下片是懷念弟弟子由的詩,是有感而發的方便說法,達者蘇軾並非不懂月亮的本質是「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赤壁賦》)。

本次特展展出作品:宋人赤壁圖頁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最後這兩句,差不多已成為我們的口頭禪。若真能從心裡感覺到千裡共明月,便能感悟人與人之間沒有分別,也就會被這兩句詩深深感動。

眾所周知,蘇軾與其弟蘇轍感情很深。二人相差兩歲,自幼一起讀書,長大一起遊歷,一起進京考科舉,又一起中了進士。而後二人各在仕途漂泊轉徙,聚少離多,然感情上從未疏遠,死後同葬一處。他們身為兄弟,平生互贈詩詞,互稱「師友」。如此善緣,著實令人豔羨。

蘇軾此夜在密州賞月,想的也是子由。有趣的是,《水調歌頭》流傳之後,卻將子由撇在一邊,而成為中秋望月懷人的經典。特別對於現代人,兄弟情誼很少表白得如此纏綿,而「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以及「千裡共嬋娟」,這樣的文字在氣質上也未免過於女性的柔美,而少了男子的陽剛。

冥想也好,漫興也行,懷人也罷,都是這首詞向我們敞開的門。不論從哪道門進去,在想像力的感召下,我們都會遇見一個別有洞天。

本次特展展出作品:朱之蕃《臨李公麟蘇軾像軸》(局部)

4

要過多久才能寫一首悼亡詩?

這似乎不是個問題,但真實的經驗告訴我們,當至親至愛死去,人往往寫不出詩。而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人的狀態將陷入失語。

蘇軾在結髮妻子王弗死後十年,因為夢中相見,才為她寫出了一首悼亡詩。

/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

自《詩經》的「葛生」、「素冠」起,悼亡詩作為漢語詩歌的一個類型,歷來有大量的詩作。例如歷代廣為稱頌的,西晉潘嶽的《悼亡詩三首》。潘詩寫於妻亡一周年之後,三首皆洋洋灑灑十數韻,其情雖真,讀起來卻不太感人。例如第一首的前半部分: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對於最愛的人,我們往往不知怎麼表白,任何讚美說出來反而變成限制,聽起來也似乎不夠真誠了。而失去至愛之痛,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潘嶽的悼亡詩,說了很多話,在今天聽起來像套話,沒有多少新意,也就不能不讓人感到麻木。或許就是因為話說得太多,才衝淡了「真」。或許因為情還不夠深,話才能說那麼多。也或許,作者與讀者、古人與今人之間的隔閡,只是個詩歌表達方式和審美的差異。

同樣備受推崇的,還有唐代元稹的《遣悲懷三首》,同樣是悼念亡妻。試讀第三首: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與潘詩相比,此詩沒有「費詞」,也不做鋪墊渲染,一句一句砍在心上。疑點首先起於元詩的寫作時間,較為可信的是寫於其妻韋叢下葬的當天。而元稹則因新任監察御史分務外地無法脫身,本人並未到場。三首悲懷雖抒發得真切,愛是不是就像他說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呢?從元稹的情史來看,答案是否定的。情多,但並不深,故能輕易表達出來。對於中唐兩大詩人元稹和白居易,蘇軾的評價是「元輕白俗」,然也。

再來看蘇軾的悼亡詩(詞):不俗套,不費詞,更不咬牙切齒。語氣愈平靜,讀之愈覺沉痛。題為「記夢」,並不從夢寫起。因為這個夢,他才從忍了十年的失語中驚醒。

醒時最強烈的心情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根據詩義推測,這應是他十年來第一次夢見亡妻。並非不想,想不一定就能夢見。往往越想夢見,越是不能夢見。而此人卻會在某個時候,不期而遇地在夢裡出現。這樣的夢,使人醒後久久佇思,心裡感到驚奇,悵然若失。

不思量,自難忘。無需想起,從未忘記。亡者雖逝,卻無所不在,仿佛化為空氣,仿佛已成為他自己。難忘,卻無處話悽涼,一轉而悲。「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再一轉,又是多少輪迴。

下片寫夢。夜來幽夢忽還鄉,夢的意外以及夢中情景,即對鏡梳妝和淚流千行,都賦予這個夢以啟示和真切的意味。這也使得他醒後愕然,失亡妻於更遠。最後想到她的屍骨,沉埋在「明月夜,短松岡」,一年比一年更為荒寒,又將到哪裡覓她的幽魂?

《列子》一書對夢和時間頗多思考。「黃帝」篇講黃帝神遊華胥氏之國,舟車足力所不能到的所在,唯神遊可以剎那即到。「周穆王」篇講周穆王與西極之國的化人神遊天庭,居數十年而不思歸,及歸,穆王發現自己並未離席,且面前的酒菜都還是熱的,由此自失者三月。「周穆王」篇將覺分為八徵,將夢括為六侯,並稱「神遇為夢,形接為事」。夢若為神遇,又何必非真?

這首《江城子》,因夢而悼亡,也終將因夢而永別。生死相隔十年,不思量,自難忘,知道她走了,但感覺她還在身邊。這個忽然的夢見,反倒驚醒了他的茫然,讓他從失語症中轉過身來。夢中的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是神遇的相見,更是特地而來的告別。而這一別,便是真的走了。

相關焦點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蘇軾開口即發兩問:明月幾時有?今夕是何年?這兩問都是關於時間。古人常說,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凡人以自己短暫無常的一生來觀照,山的穩定即是永恆。然而那只是凡人的時間和山的時間。明月幾時有,問的是宇宙的時間。今夕是何年,問的是月亮的時間。宇宙萬物的時間不一樣嗎?
  • 月亮已不是那個月亮——蘇軾看到的月亮,有什麼不一樣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初唐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所發出的痴情追問,此時又在蘇軾的心中回想。這一輪皎潔的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懸掛在天際?那晶瑩剔透的月宮仙境今夜是個什麼日子?如此的光明澄澈,如此的超塵出俗,詩人不禁心馳神往,多麼希望能乘風而上,像羽化的仙人歸附其中。然而,「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在那瓊樓玉宇之中,該是怎樣的寂寞孤寒啊。仙界固然美好,人間又何嘗遜色?
  • 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首首催人淚下
    ——《離思》唐·元稹元稹有離思詩五首,這是其中的第四首,五首離思詩都是為了亡妻韋氏而作。韋氏當時作為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在她二十歲時下嫁給元稹,當時的元稹還是一介白身沒有什麼功名,在婚後元稹夫婦頗受貧困之苦,但是作為妻子的韋氏卻沒有半分怨言,元稹與韋氏恩愛有加。
  • 月亮,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究竟代表了什麼?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究竟代表了什麼呢?文/範師傅說到月亮和中國文化,我們能想起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團圓和故鄉。這其中少不了李白一首《靜夜思》的功勞。只要是在中國讀過書的人,沒有不會背這首詩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中秋探源:「嬋娟」僅指月亮嗎?蘇軾筆下的「嬋娟」來自何處?
    作者:陳二虎一、蘇軾的「嬋娟」表達了什麼中秋節漸近,不由想起蘇軾的那闕《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中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也成了民俗中中秋節最詩意最美好的祝福。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把這「嬋娟」解釋為月亮,這僅僅是最淺顯的解釋。那麼,這「嬋娟」兩字到底表達了什麼?
  • 今晚的月亮,刷屏了!
    今晚,你的朋友圈被月亮刷屏了嗎?
  • 「超級月亮」今晚升起!年度最大月亮!
    「超級粉月亮」今晚升起!,準備好迎接2020年最大的滿月了嗎?如果你人在紐約,今晚4月7日,如果你仰望夜空,你會看到「超級粉紅月亮」,一年中最大的超級月亮。不幸的是,這並不意味著月球實際上是粉紅色的。這個超級月亮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四月的滿月通常與北美東部粉紅色花朵的綻放相對應。為什麼稱之為超級月亮呢?滿月將在近地點會合,這意味著它將離地球最近,大約356907公裡,此時地球、月球和太陽都將排成一線。這意味著當月亮在近地點時,它會比平時看起來更大更亮,而這個特別的滿月還被另外起了個綽號「超級粉紅月亮」。
  • 讀詩|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關於月亮的詩詞,哪句最得你心?
    但在民間,又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俗語。賞過了昨晚的明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月色」吧。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丙辰中,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今晚的月亮
    那天吃過晚飯去院子裡刷碗,轉身抬頭看到了東邊天空剛升起的月亮,大概是剛升起的原因吧,又大又圓,泛著昏黃的顏色。
  • 今晚的月亮,刷屏了
    今晚,你的朋友圈被月亮刷屏了嗎?夜空中,雲彩邊,樹梢旁、高樓間、塔頂處……圓圓的月亮高懸,時而皓月當空,時而彩雲追月,人們紛紛拿出相機或手機,拍下圓月的最美模樣,在微博、朋友圈展開了一輪又一輪「曬月亮」比賽。
  • 月亮忘記了?慢讀古代詠月詩
    月亮,多麼美麗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們無不愛月、賞月、詠月。中國詩歌史上究竟有多少詠月詩作,如同「明月幾時有」一般令人難以作答。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便是自古詠月詩人多,詠月詩更多。從詠月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別名、代稱。
  • 今晚的月亮為什麼「又圓又藍」
    超級月亮、藍月亮、月全食各是什麼意思?月亮怎麼會同時呈現藍色和紅色?記者對此採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科普學者。 定好鬧鐘,21時29分是月亮的「至暗之時」。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告訴記者,只要天公作美,今晚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用肉眼直接觀賞這一罕見天象,中東部可見月食全過程,西藏西部和新疆西部部分地區看不到半影食始和初虧現象,但可看到初虧後面的過程。 根據預測,月食的半影食階段將從北京時間18:51開始,月亮從左下方開始發灰;初虧則發生在19:48,屆時月亮左下方將出現缺口。
  • 白天為什麼會出現月亮?月亮是怎麼追上太陽的?
    今天白天的時候,孩子們偶然抬頭看見晴朗的天空有一輪彎月,隨即興奮的大喊:「快來看,月亮、月亮。白天為什麼會出現月亮?月亮是怎麼追上太陽的?……。」我舉目望去,蔚藍的天空上不知什麼時候有一彎彎的月亮悄悄的露出頭兒,在燦爛的陽光下淡得不易察覺,卻又是那麼清晰,有一種虛無縹緲的美!心中隱隱有些動容,我在思考該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孩子理解出現在白天的月亮。在我們的認知中月亮一般隨著太陽落山而升起,月球和太陽是相對的。
  • 今晚有超級月亮!還是粉色的!
    今晚有超級月亮!還是粉色的!~為什麼這次超級月亮是粉色?「超級月亮」是指月亮在滿月的時候,剛好在近地點附近,因為比平時更靠近地球,按近大遠小的視覺效果,看上去比平時更大。
  • 描寫月亮的詩句 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
    導讀:月有陰晴圓缺,描寫月亮的句子有很多,方式也有很多種,那麼你知道描寫月亮的詩句有哪些嗎?古人對於月亮的描述寄託了很多情感,有親情有友情也有愛情,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對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感興趣的朋友快點來看看吧。
  • 不要錯過今晚的超級月亮!2019年最大和最亮的月亮來啦
    那麼超級月亮何時? 技術滿月發生在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53,不幸的是,這不是一天中看月亮的好時機。 因此,看到超級月亮的尖峰時間並不是月亮最充分的時刻。從肉眼看,今晚的月亮將看起來完全飽滿,捕捉它的最佳時間是月出時的早期黃昏。 觀看月球的能力取決於日落和月亮,對於美國大多數地方而言,在下午5:30至下午6:30之間的某個時間是捕捉月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理想選擇。
  • 超級月亮今晚亮相 最佳觀測時機是月亮剛升起或快落下時
    超級月亮今晚亮相 觀測時機是月亮剛升起或快落下時時間:2016-11-14 20:27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超級月亮今晚亮相 觀測時機是月亮剛升起或快落下時 11月14日晚,我們將迎來本世紀以來,月亮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滿月,看起來比平常大14%、亮30%
  • 瀋陽今晚能看大紅月亮了!
    ,今晚19:54在瀋陽能看大紅月亮了!夜幕降臨之時,高貴的月亮通體會變成神秘漂亮的紅銅色。
  • 今晚這月亮又大又圓!點開收穫XLLL號的超級月亮
    但是小編也知道, 除了優秀的熬夜小冠軍們之外, 應該沒有什麼人看到 凌晨1時48分的超級月亮, 不過, 今天晚上的月亮你一定不能錯過!
  • 2019年第三個超級月亮!今晚月亮將會變大14%,變亮12%
    今天春天來了,這是一個偶然發生在超級月亮上的天文現象。這裡是如何捕捉今晚的三月超級蠕蟲月亮。超級蠕蟲月亮:今年的第三個超級月亮與春分時間重合。春分預示著北半球2019年春季的天文開始。什麼是蟲月?三月的滿月得名於美洲土著部落觀察到蠕蟲如何在春季初大地開始解凍時重新出現。今天(美國東部時間3月20日星期三)格林尼治時間下午7點45分(美國東部時間3點45分),月球距離地球只有223,309英裡(359,380公裡),這是一個特別近的近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