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之一,一首詩詞寫晚年終歸豁達,頗有幾分人生哲理

2021-01-21 老張侃詩詞

和唐詩宋詞相對的是,古典文學發展到了元朝呈現出另外的方式,那就是元曲。雖然說元曲的詩詞成就沒有辦法和唐詩宋詞相提並論,但是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題材和獨立朝代呈現出的文學特色,在文學史上還是很有地位的。

更為重要的是,元朝的時候元曲蓬勃發展,還出現了元曲四大家。分別是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和馬致遠。每個人都有精彩的代表作品。比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馬致遠的《漢宮秋》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不過對於這些文學創作者來說,在進行元曲創作的時候,並沒有放棄詩詞文化傳統。他們偶爾也有精彩的詩詞作品。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就是白樸的一首詩詞。寫其晚年終歸豁達。元曲四大家之一,一首詩詞寫晚年豁達生活態度,瀟灑可以給滿分,其中的詞句頗有幾分人生哲理。

朱顏漸老,白髮添多少?桃李春風渾過了,留得桑榆殘照。江南地迥無塵,老夫一片閒雲。戀殺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這首詩詞的題目是《清平樂·朱顏漸老》,寫於白樸的晚年。從詩詞內容也能夠看得出,此時的詞人已經是白髮蒼蒼。開篇「朱顏漸老,白髮添多少」,已經驗證了這一點。青春的容顏逐漸的衰老。時光的飛逝,一去不回。看看鏡子當中的自己,鬢角又增添了多少白髮?

接下來的詩句引用了《詩經》當中的經典名句。「華如桃李」出自《詩經》,比喻人的青春年華,白樸就用這句來寫自己青春年華的一去不回。「桃李春風渾過了,留得桑榆殘照」,所有的青春時光就隨著時間的流逝永遠遠去。雖然詩人的人生經歷足夠豐富,如今只留下夕陽餘暉。

畢竟桃李春風都只不過是一瞬間,而桑榆則代表生長年歲較長的作物。兩相對比,就能夠看得出詞人此時此刻的人生感悟。但畢竟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任何人也無力改變,所以不妨回歸豁達。

下片一開始就展現出這種豁達的心胸。「江南地迥無塵,老夫一片閒雲」,詩人再次來到江南,沒有一絲一毫的煙火之氣,而自己也因為人生閱歷的豐富,也因為參透了人生,就像是天地間一片飄逸的閒雲。這樣的一個比喻,也讓詞人的內心非常的豁達,也可以看得出詞人晚年的生活境界,瀟灑可以給滿分。

「戀殺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更是有幾分哲理韻味。詞人以自己短暫的生命對應青山的更古不變,更寫出了人生哲理的韻味。他喜歡的青山的連延不絕,久久不願離去,但是對於青山來說,並不見得一定要永遠留住欣賞的人。

兩相對比,就如同蘇軾筆下的《赤壁賦》中的名句: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畢竟相對大自然的長久,人的生命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既然如此,就把自己當做天邊的一片閒雲,自由自在度過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吧。

這樣的詩句在今天讀來依然百讀不厭,因為其中有對於人生哲理的思考,其中韻味依然可以帶給今天的我們感觸。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蘇軾《定風波》:詩詞中的四次掙扎與選擇,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年輕的時候喜歡華麗的詞藻,隨著年紀的越來越大,慢慢的就會很喜歡詩詞。尤其是特別喜歡蘇軾,在蘇軾的詩詞中,讀懂了人生,讀懂了情懷,也讀懂了在困難面前豁達樂觀的處事態度,我想這就是詩詞的力量,蘇軾的魅力!這首詩詞不僅體現了蘇軾樂觀豁達的精神,同時還表現出了內心掙扎的過程,正是因為有痛苦有掙扎,才使得蘇軾體現出了豁達精神更加的難得可貴。在這首《定風波》中蘇軾一共四次掙扎與選擇。掙扎一驟雨來臨怎麼辦?「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寫的是對於遭遇疾風驟雨,是不用在乎的,可以鎮定地邊走邊吟詠長嘯。
  • 柳永浪跡天涯時寫下一首千古詩詞,感慨人生悲歡,道盡生活的哲理
    人們似乎總在遇到磨難時便得到成長,無奈之時所發出的感慨更有哲理之意,北宋大詞人柳永曾寫過一首詞,在他浪跡天涯旅居他鄉時所作,多少見聞和感慨流淌在字裡行間,通過柳永的細膩筆法將這人生悲歡和生活哲理表達地淋漓盡致,讀來回味無窮,一起來品讀。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宋朝大詞人蘇軾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一直流傳千古,一度徵服了同樣是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歐陽修讀過後讚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蘇軾的文採不光在文採之上,字寫的也好,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並稱書法四大家。蘇軾先生還很懂得吃,真應了那句「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僅他一人就創建了有名的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餅等系列美食。
  • 40句富有哲理的詩詞名句,說盡人生哲理,總有一句觸動你!
    詩詞,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有一些詩詞富有哲理,能夠啟迪人生,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富有哲理的詩詞名句。1、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2、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杜甫《戲為六絕句》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其五》5、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滿江紅·寫懷》6、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蘇軾《西江月·平山堂》7、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 這首感慨人生的古體詩詞,大夢空空一場,道盡悲歡與豁達
    喜歡閒來無事時抬頭望一眼天空上潔白的雲,夏天的風帶著熱意撲向面頰,雲的樣貌和別的季節有些許不同,以前望雲時候的所思所考,和現在望雲時得到所思所考,似乎不大一樣,於是便寫下了一首古體詩詞,感慨三兩人生往事,感受人生悲歡離合,讀來有些悲歡,亦有些豁達。這是怎樣的一首詞呢,一起來品讀。
  • 這一首宋詞,抒發對人生的大徹大悟,其哲理意味,頗令人深思!
    詞人的成功之處,在於選擇了一種清麗而淡雅的筆調,去描述這種略帶感傷意味的人生體悟。《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宋代:章良能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餘風軟碎鳴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往事莫沉吟。身閒時序好,且登臨。舊遊無處不堪尋。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引子在盛世大唐,有一位著名的詩人,他對詩、書、畫、音樂都是非常的精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對他是非常的推崇,蘇軾評價他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對,他就是人稱「詩佛」的王維!一、豁達、灑脫的人生境界王維前半生努力在官場,中年以後參禪好道,晚年隱居終南山,性格閒逸灑脫,他所寫的詩很多,其中能代表他中晚年生活狀態的就是這首《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充滿了哲理,尤其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更是別具一格,而且還開創了豪放一派,成為了宋詞中最頂尖的高手,然而他在書法和繪畫方面,同樣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當然說起蘇軾除了他在詩詞,以及書畫方面之外,那麼還有就是他傳奇的一生,少年成名,可是後來由於「烏臺詩案」的原因,還差一點丟掉性命,也正是這個時候開始,他的一生也被徹底地改變了,從此流落江湖,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 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詩詞,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哲理
    李清照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跌宕之中留下了許多經典詩詞,這位女詞人有著細膩的思緒,細膩的筆法,將人生的愛恨悲歡詮釋地淋漓盡致。今天我們要來品讀的正是她的一首詞,這首詞中,李清照把愁寫得十分巧妙且深入人心,筆法婉約動人,讀來令人感慨和深思,一起來品讀這首千古詩詞。
  • 主人小氣不肯多加菜,客人各寫一首打油詩,主人聽後默默加菜
    說到詩詞,我們可以將其分為新詩和古體詩,今天我們就一邊講故事,一邊帶大家了解一下古體詩中的一類――打油詩何為打油詩?打油詩是俚俗詩體,要求要押韻。最早發明打油詩的是一位姓張、名叫打油的一位人。因為憑藉著自己的打油詩代表作《詠雪》一炮而紅,全詩短短20個字的寫雪詩,卻沒有一個雪字,卻能讓人讀後明白是在寫雪。
  • 這四首詩詞,你能看懂其中一首,便可看大徹大悟,領悟人生真諦
    在中國有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又有四首開篇詩,每一首詩,都是一部人生。這四首詩詞,每一篇,都可以說是一種人生境界,一種人生感悟。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道盡了人生真諦。道盡了歷史興衰,人生沉浮之感,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而已。第二首《水滸傳》的開篇詞: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評議前王並後帝,分真偽佔據中州,七雄擾擾亂春秋。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
  • 詩詞大會100人裡,只有9個人答對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就是這樣一首千古名作,卻成了5季詩詞大會中最難的題,因為百人團只有9個人答對了。蘇軾雖然在文學上的造詣頗深,但是在仕途上卻非常的坎坷。當年,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到了黃州,與家人分隔兩地,即使在中秋佳節,也無法與親人團聚。雖然他一生飽嘗憂患,但是好在他生性是一個樂觀豁達的人,善於苦中作樂。正是由於嘗遍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才能讓他活的如此通透。
  • 李清照新婚不久,便寫下一首詞向丈夫撒嬌,丈夫讀完害羞到臉紅
    蘇軾天生放蕩不羈,心胸豁達,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才女,其實假想兩個人在一起,就是兩類詩詞的碰撞,一個豪放,一個婉約,但是他們的詩詞中都蘊含豐富的人生。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家境不錯,少女時代自然是無憂無慮,過得美好、快樂。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除了他的文學成就,還有他高尚的品格,豐富的人生閱歷,那也是讓人感動不已,少年時代就出類拔萃,青年時代春風得意,中年又陷入了困境,一度被貶到偏遠的蠻荒之地,晚年依舊是顛沛流離,還被貶到了有著天涯海角之稱的儋州。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唐詩歷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三四時期,不僅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有很多經典的千古名篇,譬如中唐時期的劉禹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一生更是寫過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尤其是他的一首《烏衣巷》,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相信即使是一個三歲的小孩,那也是能夠咿咿呀呀地通篇背誦下來,而這首詩寫得也是極為憂愁,也很是傷感,詩人更是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為此還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
  •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比如她的一句「悽悽慘慘戚戚」,讓人只讀了這一句便感覺無限悽涼;她的「載不動許多愁」,更是將沒法衡量的愁思寫的好像有了實體;她的「人比黃花瘦」,更是說不出的讓人憐惜。但是李清照豪放起來,卻也是振聾發聵的吶喊。這首豪放的詩,便是李清照一首著名的詠項羽的詩《夏日絕句》,這首詩在歷代詠項羽作品中也是很有名的。
  • 蘇東坡臨死前給兒子留了一首詩,首尾相同,讀懂這幾句的堪稱高手
    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這份豁達和修養,讓我們這些後來人,不由得一贊三嘆。在晚年,蘇軾也是對人生有了不同於年輕時的感悟。所以作為父親,蘇軾寫下這首詩作,也是希望兒子能夠對人生有所領悟,少些挫折坎坷。
  • 蘇軾最奇怪的一首詩,首句和尾句相同,意思卻截然不同!
    這也是蘇軾寫的一首奇詩,奇就奇在,它的頭尾兩句完全一樣,均為「廬山煙雨浙江潮」。古詩詞和文章內容最大的區別就取決於重複度,文章內容講究開頭和結尾相對應,可是作詩卻不可以重複,不然一首古詩可就廢了。難道說是蘇軾犯了這種常識問題錯誤嗎?當然是不太可能的。這也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
  • 蘇軾最具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時讀幾遍,豁然開朗
    蘇軾最具有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的時候讀幾遍,豁然開朗臨江仙 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和尚半夜釣不到魚,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
    幾千年的詩壇文化中,有一種禪詩最為有趣,也最有意境,作者雖都是修行僧人,但他們的詩句中少了一絲功利心,更多的是豁達和通透。高僧對世間萬物的看法也別有洞天,與文人墨客大不相同,很多看似平常的事,在他們筆下,都會幻化成不一樣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