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良好的薰陶。中小學生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發生微妙變化的關鍵時期,作為他們的帶頭人——班主任,只有付出情感,給予愛,才會諦聽到一份又一份的感動。
尤其是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更需要我們的教育智慧,班主任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善於將一件壞事通過巧妙引導和處理,讓它變成一件好事,使學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得到最美的啟迪,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無可奈何班級事,似曾相識常常來
案例一
痴迷手機偷抽菸,多次教育無成效
學校例行的違禁物品檢查中,A老師看到後面的垃圾桶有點不穩,就想把它放穩,可是桶下面有東西,就把桶子提開,下面一個棕色筆記本,彎腰撿起,感覺沉甸甸的,打開一看,裡面掏空了,居然放著兩部手機。A老師的心中怒火熊熊。一猜就知道是哪兩位同學的。這兩位同學關係密切,沉溺網絡難以自拔,平時還在宿舍、廁所偷偷摸摸抽菸,多次教育沒有成效。
案例二
不交作業成習慣,眾說紛紜有理由
又到周一,課代表將作業本抱到辦公室,數了一下,差了13本,B老師不由得怒火頓起。把沒有交作業的同學叫到辦公室來,詢問原因,有的說是請假了,有的說是不知道何時收作業,有的說是作業本傳給別人忘交了,有的說是作業未完成。眾說紛紜,各個理由十足,且沒有一點作業不交的慚愧和羞恥。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總有幾個同學遲交作業,簡單批評,補做了事,但這次是人數最多的,真的讓人心生怒氣。
案例三
衛生區域被調換,心生抱怨不想幹
班級衛生區域突然被調換,滿地槐樹葉和鳥糞讓學生們眉頭緊鎖,抱怨聲不斷:「老師,咱們不會一早上都在這兒掃落葉吧?」「一定是其他班嫌這兒的衛生不好搞,換給我們班的。」「憑什麼不好搞的衛生就是我們班的,我們也不要幹!」C老師面對情緒激動的孩子們,如何處理,才會有最佳的教育效果?
案例四
班級信箱起風波,出言無禮傷師心
D老師在班級設置了一個班主任信箱,便於學生反饋、吐槽或傾訴等,卻收到了一封意想不到的批評信,封面寫著「致最差的班主任」。信裡面列出了八條「控訴」:信箱就是個擺設;班級管理給班幹部幹了,班主任啥也不管;班級活動不指導,同學忙得要死……信裡還夾雜著些MD,傻x等等。最後還撂下一句,不要知道我是誰,40位同學看著你的態度!
身為班主任,見慣了學生打架、抽菸、不交作業、做不好衛生等種種現象,三年一屆,不一樣的學生,相同的情況,真有一種「無可奈何班級事,似曾相識常常來」的感覺。
探究問題成因,準確地捕捉學生「錯誤」之中閃耀的思想火花,在包容「錯誤」之中尋找有價值的教育時機,因勢利導把「有價值的錯誤」加以發掘和開拓,使之成長為一個「美麗的傳奇」。這是一個班主任的修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好奇心理作怪
好奇心是促使學生產生各種行為的動力。引導到位,恰當利用,可以促使學生活躍思維,探究未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如果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好奇心理作怪,就會產生一系列不良行為。學生抽菸、有時搞點小破壞、做點違紀事,與此有密切關係。
社會環境影響
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所處的家庭關係、社會潮流、親友關係等社會因素的影響。智慧型手機普及,人人依賴手機,男女老少,機不離手,再加上網絡交友、遊戲、小說具有的誘惑性,讓許多學生沉溺其中,難以自拔。學生想方設法帶手機,和老師鬥智鬥勇,就是為了滿足對手機的依賴感。
家庭教育不夠
每個學生都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或工作忙碌疏於教育,或只關注成績忽略過程,或不拘小節行為散漫,或外出打工難以關注,或認識不夠管控不嚴,忽視對孩子的教育,這些都容易造成學生自我放縱、個性壓抑、行為散漫,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習慣,出現違紀行為。
自我管理失控
學生已經形成的意志、性格特點,制約著他們的行為。執拗、任性、叛逆、集體意識缺乏、爭強好勝等性格特點,往往與教師所提的紀律要求背道而馳,常常在新奇事物或別人言行引誘下,不能控制自己而違反紀律。
發洩不滿情緒
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受到委屈,或者對教師某些做法產生不滿,或者因某種誘因積聚不良情緒,或者因年齡特徵而產生的叛逆性,就會利用某種方式進行宣洩,不考慮後果,出現違紀行為。
山重水複需理智,柳暗花明有奇景
一、集思廣益找良策
中學生攜帶手機沉迷網絡,偷著抽菸是班級管理中的一大難題。如何解決,令人焦頭爛額。抓住班級中這類「典型學生」,恰當處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前面出現的情況,A老師召開主題班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們先討論,再用小紙條的方式寫出解決辦法。
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有:1.允許帶手機,周一上交,周末取回;2.發現玩手機一次,由老師保管手機,在一周內當做班級公用電話;3.成立小組共同體。
二、自我檢討促反思
學生不交作業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學生改變這一不良習慣,用常規的批評、懲罰、說服顯然是不夠的。事過之後,心情平靜,細思熟慮,B老師決定給學生寫一份檢討書。以往都是學生寫,這次要反其道行之,看看有何效果。B老師從批評學生、追要作業、嚴格要求、不理解他們、自己用心良苦飽含期望等方面寫了一封1000多字的檢討書,下課時故意忘記放在講桌上,讓他們自己去讀。第二天上課,學生起立,讓坐下,但都低著頭,站著不動,B老師心中竊喜,有效果了。故意問怎麼了,結果全班同學在班長的帶領下,如同宣誓一般,齊聲給B老師表態,要按時交作業。B老師當時真有點感動,孩子們是多麼可愛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作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謹慎從事,根據實際情況抓住學生「犯錯」的時機,巧妙地進行引導,促其認識錯誤,在糾錯中進步,終將「壞事」變好事。
三、因勢利導消抱怨
升入初三,室外衛生包幹區域兩邊長滿槐樹,風景優美,但適逢深秋,落葉紛飛,難以打掃,同學們心生抱怨。C老師看著情緒激動的孩子們,聽著抱怨聲,便靈機一動,假裝生氣地說:「走,不幹了,太欺負人了,我們這就去找德育處,好好講講道理!」看著怒氣衝衝的C老師,孩子們面面相覷,愣了一會兒,紛紛圍過來安慰C老師:「老師,您先別生氣。」「氣死了,我必須得和德育處老師談談!」「老師,其實也不是太難搞,我們再想想辦法。」「有辦法嗎?」「我們把兩個小組合在一起,每天早上多下來六個人,速度就會快很多。」「要不大課間我們再來幾個人掃一遍?」聽著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C老師知道教育的機會到了。「其實打掃槐樹葉也不錯,這麼美的風景,只有我們班可以近距離欣賞,別的班說不定有多羨慕呢。」聽了C老師的話,同學們又提著掃帚大幹起來。
四、巧設情景解誤會
打開教室裡的班主任信箱,一封寫著「致最差的班主任」的信出現眼前,信中八條罪狀,讀來讓人憤憤不平。自問對學生用心良苦,為何惹來如此爭議。D老師強壓心中怒火,慢慢思考解決良策。記得李鎮西老師用「信任投票」的方式來應對此類問題,D老師精心設計了《因為熱愛,所以付出》的班會課,播放班級「美篇」,展示點點滴滴;作了「述職報告」,講了帶班理念;展示「班主任日誌」,讓學生看到D老師的忙碌。隨後,D老師放慢速度,讀了批評信,表明原則:提意見可以,說髒話違規。最後,D老師讓同學們進行「信任投票」,結果絕大多數同學投了信任票。D老師用如此方式解決了信箱風波問題,也獲得了同學們更多地鼓勵。
五、換位思考尊同學
一學生上講臺介紹夢想,記錯數字,念錯生字,磕磕絆絆,引來同學議論紛紛,臺上同學面紅耳赤,羞愧不已。面對班級產生的不良的嘲笑風氣,E老師找來一則小斑馬奔跑撞壞花紋的小視頻,小班馬為無法恢復花紋苦惱不已,一群斑馬則圍在小斑馬身旁投去欣賞的目光,教師隨著視頻播放相機提問,讓學生學會了換位思考,學會鼓勵,懂得了尊重學生的重要性。
六、身體力行做模範
班級衛生總是做不好,經常會出現隨意扔下的垃圾,又無人承認。溫情引導、嚴厲懲罰不奏效。F老師利用學生早讀時間,在門上貼上「禁止入內」,親自打掃教室衛生,學生站在樓道,看到老師的行為,心生內疚,F老師適時引導,「我也是班級的一員,要當班級的主人,打掃好教室衛生從我開始」。小小的舉動,解決了一大難題,可見,老師做模範的力量是無窮的。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需要時間、專注、沉浸、體驗、頓悟。當學生出現問題時,越急切,越浮躁,就越難以解決。希望我們能夠沉下來,靜下來,從根本處著手,運用豐富的學識、智慧的教育藝術,守護學生成長,靜待花開!
作者:江蘇省崑山市葛江中學-於潔、甘肅省古浪縣第五中學-李興武、甘肅省古浪縣大靖初級中學-朱學蘭、浙江省溫州外國語學校-胡繼東、江蘇省蘇州大學附屬尹山湖中學-俞楚寒、崑山市張浦鎮第二小學-管思源。以上均為「於潔沙龍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