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巍巍長城,綿延悠悠文脈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長城長,長城雄風萬古揚。

「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裡」,道出了長城穿越時空、勾連古今之長,也折射了長城修建工程之巨。從地理坐標來看,長城跨越北京、內蒙古、遼寧、甘肅、新疆等15個省區市,現存牆體、壕塹、關堡等各類遺存4.3萬餘處,牆壕遺存總長度2.1萬千米。站在時間刻度上回望,長城的營建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唐、明數代,2000多年的歲月濃縮其中,不計其數的故事傳唱至今。

習近平總書記說:「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的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蓬勃力量。」

然而,隨著時光推移,長城逐漸老矣。經過長期自然侵蝕風化、人類生產活動和歷史環境變遷等影響,保存至今的長城大多已坍塌或損毀,有的地面部分已全部消失。跨越區域廣、規模體量大、留存情況複雜,長城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考驗著文物工作者的智慧,更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參與。

長城保護,首先要摸清家底、留存檔案。2006年至2010年,國家文物局組織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全面、系統的長城資源調查工作。紮實、廣泛的田野調查,遙感影像、三維掃描、數字攝影測量等現代科技的運用,讓研究人員獲取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繪製出科學、精確的長城畫像。長城資源資料庫的建立,實現了資源信息的數位化管理,讓長城保護相關資源能夠與社會共享。

長城修繕,也是保護的重要環節。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投入大量資金,組織實施了一批長城保護維修項目。長城修繕工程師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在懸崖峭壁上揮灑心血和汗水。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結合,文保理念與工匠精神的融匯,在一次次長城修繕實踐中創造了成功案例,積累了寶貴經驗。價值優先、預防為主、因地制宜,長城修繕的理念不斷進步,管理愈加規範,操作更為精細,盡最大努力保護長城的真實性、完整性、安全性。

除了保護好長城的建築本體,還應重視長城文化的挖掘、傳承。「但覺秋來歸夢好,西南自有長城。」千百年來吟詠長城的詩詞歌賦,描繪長城的畫作、雕塑,蘊藏在長城雄偉之軀裡的建築藝術,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瑰寶,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宣傳推介長城的歷史文化內涵,多元展現長城的壯美文化景觀,是充分發揮長城文化價值的必要舉措。近期啟動的北京長城文化節,舉辦主題書畫展覽、長城修繕文獻數字展、華服節日文化市集、公益線上講堂等活動,還在夜幕降臨後點亮「夜遊模式」,讓公眾得以浸入式感知長城文化。此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長城研究、保護、監督、旅遊等各環節,將長城文化和紅色教育引入中小學課堂,一系列新的「打開方式」,讓人們對活在當下的長城有了更多期待。

萬裡長城,一頭連著秦時明月漢時關,一頭連著華夏兒女的心房,凝聚起中華民族的精氣神。讓歷史遺產綿延千年,讓文化記憶悠久傳承,讓愛國情懷有所寄託,讓民族精神生生不息,這就是今天我們保護長城的意義所在。(作者為本報評論員陳圓圓)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9月01日   第 07 版)

責編:張榮耀

31866697,.守護巍巍長城,綿延悠悠文脈,.2020-09-01 05:19:17,.204441,.張榮耀

相關焦點

  • 巍巍紫金山
    聞鍾記郵(3582)巍巍紫金山在百度中搜尋紫金山,就會跳出來很多個,河南、河北、山西、福建都有叫這個名字的山,而最著名的莫過於南京的紫金山。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座山上有一座天文臺,就是以紫金山為名的,這裡也被稱作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 山西、河北省交界處的固關長城
    倒M形的山路站在埡口,從觀景平臺向遠處眺望,遠處的巍巍太行山脈和近處的綿山山巒盡收眼底,雖然已過了中秋,山上的植被仍然鬱鬱蔥蔥綠意盎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壯闊美好。固關長城下保留的古驛道城門下面的古驛道車轍痕跡
  • 歷史文化街區:傳承城市文脈的原生性基因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歷史文化街區就是城市靈魂的載體,與城市文脈的生成、傳承、創新息息相通、休戚與共。,共同生成和構建出城市文脈的本土基因序列。 歷史文化街區是守護城市文脈的物質載體歷史文化街區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不僅包含物質層面的街道、建築和景觀,也涵蓋其承載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生活方式、民俗藝術等非物質層面的歷史記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種特定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城市文化的時代潮流,鑄造著城市精神的形式內涵,是城市文脈的另一種隱性成分。
  • 相逢山水惠州 詩意綿延千年
    或許大多數人未曾想到,當時有感而發,落筆寫就的竟是萬人爭誦的名篇,以及綿延千年的詩意。羅浮山常入詩文中。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詩意之境舊時惠州,是宋人汪應辰筆下的那種「天樣遠」,也是邊陲重地,國之門戶。這片雲渺水茫之地,與生俱來的飄渺、寧靜,加上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淳樸民風,雅致和親切,讓過往人們淡忘羈旅疲倦、宦海沉浮。
  • 入選「東亞文化之都」後 紹興梳文脈向海外展江南底色
    紹興古纖道 李典 攝  文脈綿延千年 書寫城市氣質  紹興文脈綿延數千年,時至今日,越文化、酒文化、戲曲文化、書法文化、陽明文化等璀璨星光依舊在中華文化長河中熠熠生輝。自古以來,鑑湖越臺多名士,孕育出書聖王羲之、愛國詩人陸遊、心學大儒王陽明、辛亥志士秋瑾、民族脊梁魯迅等。
  • 嘉峪關-黑山深處藏巖畫 懸臂長城鎖龍關
    走進長城歷史 考察長城現狀 梳理長城文化 挖掘邊堡藝術 踐行長城精神 關注訂閱號 跟隨我們的腳步 去感受不一樣的長城文化
  • 嘉峪關的關城、懸臂長城、長城第一墩,冬天時分它們最美
    懸臂長城南側山脊上的的長城你看了麼從嘉峪關關城往北約7.5公裡處,就是有名的穿越黑山的天然孔道石關峽,明代為守護峽口,在峽口南北的黑山上均建有長城。這裡的峭壁長城,史料上記載始建於明代嘉靖18年(1539年),是明代萬裡城牆關隘的西部起點。
  • 杳無人煙的長城
    北岔口長城垛牆仍然保存完整獨特的設計理念還體現在躲風避雨,北岔口長城不遠處就是賀蘭山,高大的山脈擋住了寒風,使得長城受到的風蝕較小。在長城底部,還留有寬80釐米、高1米、石板築成的涵洞。當時的中國交通部與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合作開發中國航線,漢莎飛行員卡斯特駕機飛越寧夏,拍下了一張長城照片,題目叫做寧夏西部的長城。
  • 守護千年敦煌,他只覺一生太短……
    訂江西手機報:電信、聯通用戶發簡訊JX到10626655,移動用戶發簡訊JXP到10658000,3元/月   在敦煌,時間既慷慨又奢侈  對穿越時光而來的莫高窟而言  千年只是一瞬  而對於守護它的人來說  要做成一件事,可能就是一生
  •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巍巍大壩保安瀾
    守護母親河建設幸福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媒體八省區採訪報導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巍巍大壩保安瀾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家治理黃河的重點工程。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張子恆朝著大河流經的方向,一路向東,一路奔波,11月19日下午,甘肅日報、甘肅新媒體集團「守護母親河建設幸福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媒體採訪報導組前往黃河幹流重要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採訪。從洛陽市吉利區出發,沿著通往庫區的快速公路向前,馬路兩旁法國梧桐樹筆直挺立,金黃的樹葉風姿綽約地迎接著遠方的來客。
  • 中國長城到底有多長?國家文物局:21196千米
    被抹平)、山西山陰「月亮門」長城坍塌等都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長城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曬出了長城的「家底兒」——牆壕遺存總長度21196.18千米,各時代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市、區)。
  • 守護千年敦煌,他只覺一生太短……-新聞中心-北方網
    在敦煌,時間既慷慨又奢侈對穿越時光而來的莫高窟而言千年只是一瞬而對於守護它的人來說要做成一件事,可能就是一生甚至是幾代人的傳承近日,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一家三代守護敦煌
  • 走近寧城漢長城「二」——漢長城•古堡
    契丹遼文化是寧城歷史文化的一部壯麗史書,然而在遼文化之前,在寧城的土地上尚有一筆鮮為人知的文化瑰寶———漢長城我們將連續推出三集文化記錄筆記,詳細介紹寧城漢長城遺址保護以及守望在漢長城邊上的人們,今天播出第二集【漢長城·古堡】。
  • 蓬溪奎塔:奎塔巍巍,卓然立世兩百年
    在蓬溪人的腦海中 這座已有218年歷史的古老建築 就是蓬溪文脈的象徵、嘉慶年間,黑柏溝更是走出了清文華殿大學士、「卓然一代完人」張鵬翮,「蜀中詩人之冠」張問陶…… 奎塔巍巍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年文脈潤萬州
    文脈興千年  萬寧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文物普查中,考古專家們在萬寧發現白溝新石器時代遺址,並在舊州文昌園村發現多件石斧、石錛,說明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萬寧繁衍,勞作生息。  萬寧第一次出現在史籍記載中,是在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命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等率兵平定南越之亂後,設置珠崖郡、儋耳郡管轄海南島。萬寧隸屬於珠崖郡管轄。
  • 六集大型紀錄片《巍巍吉大》第二集《山高水長》
    六集大型紀錄片《巍巍吉大》第二集《山高水長》 2021-01-04 0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南文脈」國際海報設計大賽結果揭曉
    陳菁菁 攝 陳亮 製圖作為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的系列活動,10月27日,由市委宣傳部、江南大學共同舉辦的「江南文脈」國際海報設計大賽,以及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共同舉辦的「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短視頻大賽評獎結果在江南大學揭曉。
  • 水脈文脈交融 文化經濟共生 古韻今風大運河
    連日來,記者進城門、走糧倉、探碼頭、過纖道、跨古橋、覽古鎮……大運河浙江段的沿途見聞,有水脈與文脈的交融,有文化與經濟的共榮,更有一曲人民幸福謠,款款吟誦,永續綿長。  歷史之河  閱不盡豐盛文化  大運河上文化豐饒,形制不拘一格。  大隱隱於市。
  • 安慶大學生用真菌畫出長城松鶴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16日,一幅大學生用真菌畫出松鶴和長城的作品在網上引發熱議,網友紛紛點讚。原來,這是安慶師範大學五名大學生用真菌創作的作品,畫出松鶴長城取名《國魂》,展示了微觀世界之美。據參與製作的學生介紹,畫中用了嬌紅酵母菌、白酵母和青黴菌等,按照時間順序接種培養出綿延萬裡的長城、呼之欲出的仙鶴、連綿不絕的山巒……國魂(照片)松鶴和青松意取「松青四季屹山崗,鶴舞藍天社稷祥」;長城意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山巒意取「萬裡連雲際,長城鎖千山」;《國魂》整幅作品中的元素共同表達的則是「江山千古秀
  • 假如江南文脈能用一種顏色來描繪——
    由此,關於江南文脈他所想到的詞,就是交融。「交融的不僅是文學,還有從文化思想所吸取的營養。長三角地區的社會生活很活躍,這對寫作者來說是很好的融合背景和條件。過去江南文脈因為融合取得了長足發展,將來要好的發展還是要通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