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多開放?女道士愛上和尚,還有一首詩流傳千古

2021-01-09 怪力瓦舍

唐朝究竟有多開放?恐怕無法用一兩句話說完,今天我們就從大唐四位女詩人之一的李冶開始講起吧。

李冶是古代為數不多的女詩人,才華橫溢,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

也正是因為如此,她的人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話說李冶在六歲那年,看到外面的生物,觸景生情,突然寫了一首情詩。

詩中描述了女子嫁娶的心情,情感之細膩真摯,恐怕年方二八的小姑娘想起來都會臉紅,竟然出自一個六歲的小姑娘之手。

你見過誰家的六歲小孩能寫出這麼好的情詩嗎?即使放到今天,也很不可思議。

他的父親一看此詩,頓感大事不妙,心說這個妮子性格輕浮,將來會給家裡招來不好的名聲,於是把她送進了道院,期望她能面壁思過,重新做人。

然而事與願違,進入道院的李冶如魚得水,沒有了父親的管束,她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與現在不同,唐朝的道院經常有各種風流人士,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去道院玩耍過。

其中最有名氣的當屬茶聖陸羽,他和李冶聊得很投機。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並沒有在一起。

到了大約三十來歲的時候,李冶還沒有結婚,眼看容顏易老,青春不再,她終於想起來該找個愛慕自己的老實人嫁了。

在老朋友陸羽的介紹下,李冶遇到了一位著名的和尚。

這位和尚名叫「皎然」,儀表堂堂,才華橫溢,而且出身名門。

皎然出家之前原本姓謝,是詩人謝靈運的後代,別的不說,至少在詩詞歌賦這方面,皎然很有才華。

很快,李冶被皎然的才華所折服,寫了一首情詩表白。

正是這首詩,流傳一千多年。

然而,不幸的是,皎然一心向佛,並無世俗之情,毅然回絕了李冶。

從此之後,兩人不再往來。

與李冶齊名的還有三位大詩人,分別是薛濤、魚玄機和劉採春。

其他朝代,很難湊齊四位赫赫有名的女子,唐朝就能做到。

皎然和尚的故事大家可能沒聽說過,但是唐三藏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唐三藏有個徒弟——汴機和尚,竟然跟高陽公主相愛,這在其他朝代幾乎見不到。

由此可見,在盛世大唐,女子的地位並不低,不但可以改嫁,甚至還可以稱帝。

武則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妃子,李世民死後被送到了尼姑庵。

還俗之後,不但嫁給了下一位皇帝,後來自己還能稱帝,想想就不可思議。

這就是唐朝,開放到你無法想像。

相關焦點

  • 唐朝女道士飽受相思之苦,無聊時寫下一首詩,流傳至今成千古名篇
    唐朝是我國古代的一個鼎盛時期,這段時期內,出現了很多名傳千古的文人才子,在當時,女人的社會地位也要高於其他朝代。其中,女道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與大家想像中的道士不同,她們的存在,不是為了遁出紅塵,而是為了解放自己的天性。
  •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宋代有一位老和尚,一天,老和尚騎著驢子穿過橋,但是不小心掉下來掉進了水裡。碰巧的是,就是這一跌讓他明白了佛教的真正含義,隨後寫了寫了一首著名的禪詩,全文如下:《啟蒙詩》我有一顆珍珠,被困在塵土中很久了;目前,塵土充滿了光線,穿過山脈和河流。全篇只有24個字,卻流傳了近千年。首句中的「明珠」指的是一個人的佛性,後人也經常將其引申為才華。次句「久被塵勞關鎖」是指這個佛性被世界耗盡,眾生無法擺脫,所以珍珠被覆蓋。
  • 此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卻包含了1個千古名句和2個成語,萬世傳誦
    文/加塵此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卻包含了1個千古名句和2個成語,萬世傳誦中國以往的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的文化象徵,中國本來就有唐詩唐詩並不是說明只有唐朝有詩,而是在唐朝詩的發展達到巔峰,今天我們就講一下有關古詩的。還記得李白嗎?還記得李商隱嗎?還記得劉禹錫嗎?唐朝的一位又一位詩人的作品共同構成了絢麗的唐詩文化。
  • 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下一首詩悼念他,千古罕見
    在我國眾多詩詞中,悼亡是一個常見的主題,期間更是有許多佳作,譬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陸遊的《沈園二首》、元稹的《遣悲懷三首》、白居易的《夢微之》……每一首都堪稱經典之作,其中更不乏眾多千古名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誠知此恨人人有
  • 為什麼和尚吃卻素體還很胖,而道士卻很瘦,原因都在這裡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國內,信仰宗教的人比較多,許多少數民族都信仰宗教。平時,在生活中和影視劇中,想必很多人都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和尚吃素還很胖,而道士卻很瘦,這是為什麼呢?原因都在這裡。和尚比較胖的原因有兩點。歷史原因:唐朝是我國佛教文化的盛行時期,當時,唐玄裝西赴印度取經的舉動一直流傳至今,甚至還被改編為《西遊記》。
  • 王維懷念友人,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
    縱觀我國古典詩詞史,因懷念某人而作的相思詩詞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有流傳千古的名作。如李白《三五七言》中的「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中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等。
  • 一首26字的詩,含混而虛幻的感情,解決不了千古的難題
    白居易詩流傳廣泛,廣,影響很大,稱為「詩魔」,「詩王」。白詩通俗易懂,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在中國古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受到後人的高度讚揚!直到今天他還有很多粉絲!然而,有一首26字的短詩,在他的詩歌中有著獨特的風格。明白曉暢的風格相當模糊,含蓄,含蓄。其中的情感和思想難以理解和解決,成為千古的謎團。那是那首《花非花》的白居易。
  • 三首流傳千古的小詩,四個膾炙人口的成語,孟郊憑此成就名傳千古
    孟郊一生寫詩500餘首,其中《遊子吟》和《烈女操》兩首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還有一首雖未進入《唐詩三百首》,但知名度卻絲毫不低於這兩首,那就是著名的《登科後》。這三首詩加在一起一共十六句,但卻創造了四個膾炙人口的成語,以此見出孟郊真可謂創造成語的高手。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 李賀的這首《秋來》,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同樣也是一首「鬼詩」
    李賀作為一位天才詩人,他在唐朝眾多的詩人中絕對是一個另類的存在,尤其是他那一系列的「鬼詩」,更是寫得無比的悽美,雖然表面看似在寫鬼,但所折射的正是現實中的人與事,這也正是他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他流傳下來的那些經典名篇,更是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特別是他的一首《金銅仙人辭漢歌》,更是唐詩裡的經典,裡面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被後世無數的詩人所化用。
  • 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古代讀書人,大多都有一腔壯志想要實現,當然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處揮灑的情況也並不鮮見。就像杜甫一生都想要在唐朝由盛轉衰之際做點什麼,但是最終卻是一生的漂泊,發出「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慨嘆。而在宋朝也有陸遊一生致力於收復中原,至死還告誡後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為何中國的和尚與道士能心平氣和,坐在一起彼此論道?
    曾經網上流傳著一張圖,一個身著道家服飾的人,在人來人往的街頭,和一個和尚坐在一起,圖片顯示,道士正在向和尚詢問一些事情,似乎是在交流著什麼問題。這張圖片出現在了某些國外的帖子上,帖子的題目是「有哪些是只會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外國網友對於這張圖片寫下了這樣的說明:「一個道士正在向和尚詢問一些哲學問題,這種情況只有在中國會出現」。這種情況在中國並不少見。
  • 高僧被藝妓各種調戲撩撥,他即興回敬一首詩,卻狂成了千古名作
    古代僧徒的概念與今時大有不同,他們無不認真履行著修行的意義,如果說佛祖是信仰鑄就的寰宇高樓,那麼戒條就是恪守信仰的風臺圍牆,嚴守戒律是作為一位僧人的入門級標準。然而繁華世界形形色色,僧人所面臨的誘惑極為嚴峻,貪嗔痴疑、妻妾女色、口腹之慾,多少佛門弟子因此而難以自持,破了清規。
  • 孟浩然人生低谷時寫下一首詩,斷送了前程,卻成千古名作
    唐朝有很多詩人雖滿腹才華,卻屢屢在科舉考試中受挫,也因此誕生了很多千古名作。例如羅隱的《自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原是他在多次落第後寫的一首牢騷詩,卻安慰了世人一千多年。還有黃巢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同樣是在落榜後所寫,讀來令人熱血沸騰。今天要講的這首詩是孟浩然落第後所寫,入選《唐詩三百首》。
  • 為何和尚偏多,道士偏少?那基督信徒呢?
    為何和尚偏多,道士偏少?那基督信徒呢?文|飛魚講壇從古時候開始,我國就有三大宗教,分別為:儒教、道教和佛教。這三大宗教都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這就奇怪了,同是中國從古至今的宗教,為何佛教的和尚偏多,道教的道士偏少?那在中國存在時間更少的基督信徒呢?其實,關於道教和佛教,自古以來就有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認為,佛道不分家,佛教和道教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二者不應是對立的關係;也有的人認為,佛教都是抄襲的道教,佛教對古代人民是一種摧殘。
  • 李商隱十首詩,一首一個千古名句,纏綿悱惻,細膩動人!
    夜晚讀詩,整理出十首經典作品,一首一個流傳千古的名句。每次讀之,沁入心腸。《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和尚半夜釣不到魚,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
    幾千年的詩壇文化中,有一種禪詩最為有趣,也最有意境,作者雖都是修行僧人,但他們的詩句中少了一絲功利心,更多的是豁達和通透。高僧對世間萬物的看法也別有洞天,與文人墨客大不相同,很多看似平常的事,在他們筆下,都會幻化成不一樣的韻味。
  • 李清照最有氣勢的一首詩,短短28字豪氣沖天,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眾所周知,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更是婉約詞派的代表。她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在詞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身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自然也善作詩,只是留存不多。李清照直承柳永開拓的婉約之風,在南宋詞壇發揚光大,呈現出一種情思婉約、幽咽悲愴的氣象。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唐朝無名詩人很霸氣的一首詩: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貫休是唐朝末年的名僧,能詩善畫,博學多才。唐朝滅亡後,曾流亡蜀中,被前蜀國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他自小出家,天生一副菩薩心腸,關心民生疾苦,憎惡權貴,曾作詩揭露諷刺貪官汙吏欺壓百姓的暴行,是個如詩聖杜甫一樣憂國憂民的詩僧。
  •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這首詩犯了個致命錯誤,為何還能千年流傳?
    一直覺得唐朝名垂千古的一流大詩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佳作頻出,留下幾百上千首詩歌的大佬,還有一種是作品不多,但卻影響力極大的隱形高手。 例如張若虛,只留下了兩首作品,但是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卻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