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的和尚與道士能心平氣和,坐在一起彼此論道?

2020-12-05 劍客文史館

世界各地宗教繁多,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信仰。這些信仰各不相同,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東正教,神道教,道教,猶太教。這些繁多的宗教派別大多彼此之間難以相容,互相攻訐。這在世界各地並不鮮見,然而,在中國,卻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場面。

曾經網上流傳著一張圖,一個身著道家服飾的人,在人來人往的街頭,和一個和尚坐在一起,圖片顯示,道士正在向和尚詢問一些事情,似乎是在交流著什麼問題。這張圖片出現在了某些國外的帖子上,帖子的題目是「有哪些是只會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外國網友對於這張圖片寫下了這樣的說明:「一個道士正在向和尚詢問一些哲學問題,這種情況只有在中國會出現」。

這種情況在中國並不少見。曾經有過一個報導,這個報導大概是這樣的意思,中國各種宗教的代表人在一起參加了一個大會之後,出門在某個地方和平地一起吃飯。這個事情被爆料出來之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不少網友表示,這種畫面真是令人難以想像,並且附上大笑的表情。

小編表示,對於這種事情,網友表現出這樣的看法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但這也確實令人感到開心。在今天其他地方,人們因為宗教問題而彼此起爭執的時候,在我們的國家,各種宗教之間卻能和諧相處,這又何嘗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呢?畢竟,大部分人,還是希望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而不是整日為了一些無聊的宗教問題鬧得彼此不和。

那麼,我們國家今天為何會有如此寬容的宗教態度,和諧的社會環境?我們不妨去深入了解一下,為什麼中國的不同宗教之間,能如此和諧,彼此之間沒有爭鬥地和平生活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偉大的朝代——唐代。

唐代,這個偉大的朝代,除了擁有巨大的國土面積,強大的軍事力量,發達的農業商業之外,還有著非常寬鬆的宗教態度。唐朝建立之後,李淵李世民父子雖然奉本土宗教道教為國教,卻又在各地修建了很多的寺院,佛教同樣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另一方面,從其他地方傳過來的景教,即基督教也在唐朝獲得了自己的發展。

唐玄宗時期,為了更進一步消除不同宗教之間的紛爭,玄宗下令「會三歸一」,儒佛道三家在國家中擁有著相同的地位。這種當時的社會風潮也很好地體現在了當時的社會文學之中,李白,白居易,杜甫,王維,這些當時首屈一指的文學家們無一不是同時兼有著兩至三種思想。

唐代這種兼容並蓄的思想並沒有因為唐代的滅亡而消失。宋代的蘇軾,明代的王陽明,也是這種思想非常好的繼承者。在他們的手上,這種思想並沒有消亡,反而成為了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並一直到今天,使得中國社會不同宗教之間一直保持著彼此之間較為和諧的一種狀態。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和尚與道士鬥法,最終勝負如何
    說起道教與佛教,同時與儒家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源流。道教主張出世,佛教主張超世。道教是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宗教,以黃老之術和道家思想為根底。佛教從印度傳過來,後來逐漸被中國化了。道教與佛教,各有山頭和淵源,本來你修你的道,我念我的經,兩家相安無事,各不相爭。
  • 道士和尚都吃齋戒葷,為什麼和尚胖道士瘦?並非因為佛教香火更盛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宗教大國,數千年之間我們主要盛行兩種宗教,一是本土的道教,二是外來的佛教。至於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因為入中國時間較晚,這裡暫且不提。就道、佛兩教來說,似乎佛教更為盛行一些,至於原因有很多。
  • 為何和尚偏多,道士偏少?那基督信徒呢?
    為何和尚偏多,道士偏少?那基督信徒呢?文|飛魚講壇從古時候開始,我國就有三大宗教,分別為:儒教、道教和佛教。這三大宗教都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相對於外來佛教,同樣是從古至今都在中國的本土道教,發展的就有點太不盡人意了。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能見到道士的身影,也很少聽到關於道教的事。這就奇怪了,同是中國從古至今的宗教,為何佛教的和尚偏多,道教的道士偏少?那在中國存在時間更少的基督信徒呢?其實,關於道教和佛教,自古以來就有很大的爭議。
  • 魯迅「人往往憎和尚,而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啥意思?
    這句話出自魯迅的《而已集·小雜感》: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先有《狂人日記》,而後有《小雜感》,一脈相承,了解了背景,再來分析魯迅的這句「憎和尚,不憎道士」,就相對容易多了!中國人為何憎和尚呢?因為在世人看來,和尚個個肥頭大耳、油光滿面、好逸惡勞,從不從事農業生產,也不創造社會價值,只靠著別人供養著。
  • 為什麼和尚吃卻素體還很胖,而道士卻很瘦,原因都在這裡
    平時,在生活中和影視劇中,想必很多人都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和尚吃素還很胖,而道士卻很瘦,這是為什麼呢?原因都在這裡。和尚比較胖的原因有兩點。歷史原因:唐朝是我國佛教文化的盛行時期,當時,唐玄裝西赴印度取經的舉動一直流傳至今,甚至還被改編為《西遊記》。
  • 為什麼大多道士都是瘦子,而和尚都是胖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為什麼大多道士都是瘦子,而和尚都是胖子?說到佛教道教很多人也總是分不清楚,信奉道教的一般叫道士,道士總是以仙風道骨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看電視的時候也經常覺得道士非常厲害,精通各種仙道,而信奉佛教的叫和尚,胖胖的和尚看起來也是足夠憨厚老實。那麼為什麼大多道士都是瘦子,而和尚都是胖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 和尚打敗了道士,《西遊記》車遲國鬥法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故事一開始,唐僧師徒首先看到的是炎炎烈日下眾多和尚衣衫襤褸,揮汗如雨的在做著苦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監管的少年道士,個個星冠耀耀,衣著光鮮且悠閒自得!經過詢問得知,由於和尚屢次求雨未果,惹怒國王!而新來的三位道人(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卻法術無邊,一求即中,由此三人攛掇國王毀佛興道,眾多和尚被折磨之死!
  • 鏡頭下的世外高人:晚清民國的和尚道士,背負雙手霸氣外露!
    這位一樣背著手的人,是當時的一位道士,雖然跟我們在電影上看的不太一樣,但是請相信我,這真是當時的道士的裝束。作為另外一種信仰,人們希望來生能做個有錢的人,畢竟人還是需要夢想的,不修今世修來世嗎。所以無論什麼時代,什麼職業都可能消失,只要人們還有迷茫,寺廟就不會消失圖中是一個清末的高僧,他的裝束跟電視裡的就很像了,因為和尚在人們的信仰裡是最受歡迎的,而且也能接受到信徒們更多的饋贈,也就香火錢。所以和尚的日子一般都是很好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 中國妖物志:山和尚 | 鴆鳥
    山和尚,正是兇殘的食人妖怪代表,根據描述,山和尚是一種黑、短、胖的人形東西,光頭是可想而知的,另外它的身體表面附有一層特殊構造,酷似僧人的袈裟,匆匆一瞥,確然像是個行腳的頭陀。山和尚多在夜間出現,悄然接近孤身棲居的山中行旅,啃食他們的頭顱,此妖極其機警,遇有大股人群相集,會立即退去。 杭州府於潛縣境內多山,清朝時,有個叫譚升的村民翻山進城探親。
  • 網友: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為道士!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宗教信仰,就算是如今,也有很多人在外出旅遊的時候前往這些著名的具有宗教色彩的旅遊景點,無論是參觀還是參拜祈福這些景點都受到了是人的歡迎。其實在中國沒有傳入基督教的時候,我們民間流傳的基本上就是道教與佛教,其中道教是我們土生土長的宗教,但是佛教卻是從印度傳播而來。這兩大宗教在數千年的時間裡,無論是對於人們的生活還是信仰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什麼佛教比道教興旺和有錢?網友: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為道士!
  • 女道士放話說9月9日飛升,時間到了卻沒死,為保面子選擇自盡
    我們應該都聽說過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的《牡丹亭》,湯顯祖在裡面把杜麗娘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但很多人都想不到,杜麗娘的形象是官家千金,原型卻參考了一位女道士,這位女道士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只不過她的追求和杜麗娘完全不同。
  • 一組百年前道士的實拍老照片:道骨仙風,圖七道士正打坐「入定」
    道教是我國唯一的本土宗教,在其千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對中國的政治、文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今天我們很多人對於道教的認識大多來源於影視劇,不過真實的道士與影視劇中表現的想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今天我們就通過這組老照片帶著大家看看百年前的道士長什麼樣。這張照片就是清末民初的道士。
  • 那天,一起目睹了深海「黑暗食物鏈」 | 格致論道灣區·第五期回顧
    6月14日,格致論道•灣區講壇第5期「復甦」活動在百度APP、嗶哩嗶哩等平臺進行首播。
  • 三生三世:胭脂與子闌明明深愛彼此,為何卻不能在一起呢?
    三生三世:胭脂與子闌明明深愛彼此,為何卻不能在一起呢?胭脂是翼族少有的善良之人,她雖然是翼族的公主,卻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人,一直都比較善良,但善良的人也不一定會有好下場,她便是那個因善良過度所以沒有好下場的。
  • 民間的野和尚到底有多強?
    菩薩也得伏魔,該動手時就要動手,畢竟勸人向善的前提是你能揍得過對方,千萬不要期待對方會主動放下屠刀,當著你的面表演立地成佛。 市面上的野和尚沒有一個是好惹的,要是起了衝突,立馬拿出少林十八銅人的辣手,對你實行物理超度。
  • 同樣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清瘦而和尚大多發福?並非你想的那樣
    中國最早期的佛教是開始於東漢明帝時期,在南北朝時期,佛教已經進入了興盛階段,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洛陽城中寺廟鼎盛時達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長安僧尼過萬,南方的建業(今南京)也有佛寺數百座。道教和佛教,在歷史上都留下了輝煌的一筆,不過歷經千年的發展,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道教和佛教的人都是禁止吃葷腥的,雖然同樣是吃素,但道士為什麼大多都十分清瘦,而僧人卻大多發福呢?
  • 為啥同為佛教,日本地區僧人能吃肉,而中國和尚只吃素食齋?
    在大眾的眼中,信佛之人是不能夠吃肉的,但也有人了解到,日本的佛教是允許和尚吃肉的,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佛家弟子到底能不能吃肉?如果之前能。那麼又是因為什麼,不吃肉成為了中國和尚的一種標籤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扒一扒事實的真相。
  • 蟹和尚
    這個時節,每看到或提到螃蟹,我總會想到魯迅先生《論雷峰塔的倒掉》裡面的「蟹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