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和尚都吃齋戒葷,為什麼和尚胖道士瘦?並非因為佛教香火更盛

2020-12-05 秦漢歷史講堂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宗教大國,數千年之間我們主要盛行兩種宗教,一是本土的道教,二是外來的佛教。至於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因為入中國時間較晚,這裡暫且不提。

就道、佛兩教來說,似乎佛教更為盛行一些,至於原因有很多。首先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大家對不熟悉的事物總抱有較高的熱情,所以佛教更容易傳播。

其次統治者的大力宣傳,引領了廣大民眾的選擇方向。佛教宣揚的思想很符合統治階級管理民眾的需要,所以他們總是帶頭做表率,積極宣揚佛教教義,對平民的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經過千百年的文化傳承,現代人漸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和尚似乎總比道士圓潤,胖和尚隨處可見,但胖道士似乎寥寥無幾,只是為什麼呢?有人開玩笑說,大概是佛教香火比道教更盛一些的緣故吧。

同樣是吃素,和尚為何會比道士胖?其實這是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原因,給我們造成的印象。首先,和尚和道士的生活方式不一樣。

眾所周知,佛教徒修煉的方式,主要是修心,尋求的是心靈上的頓悟和升華,所以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必要的簡單勞作外,剩餘的時間都在打坐參禪,兩腿一盤一整天就過去了,然後周而復始,日日如此。雖說和尚都食素,但久坐不動也會囤積脂肪,時間長了自然會有富態的體型。

相比之下,道士們追求的是身心合一,想要得道飛升,除了要有悟性之外,武藝也得跟得上。所以道士們是閒不住坐不住的,每日都要堅持鍛鍊,不論是打太極也好,還是練習其他武藝也罷,基本鮮少有長時間坐著不動的時候。

除了在道觀裡參悟修行之外,他們還喜歡四處雲遊,這種程度的運動量,想胖起來也不大容易。更何況道士們還時常研習「辟穀」之術,連正經的五穀雜糧都不吃了,怎麼會長胖呢?

其次,兩者對外形的要求也不一樣。在佛教道義中,圓潤富態才更具有佛像,譬如像如來佛祖和彌勒佛那樣,這樣的佛看起來更加的親切可人,與平凡的眾生距離更近。鑑於這樣的觀念,和尚們也就不會刻意去維持纖瘦的身形,因為胖起來才是標準像。

而道教講究的是身輕體纖,這樣才能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所以道士們都很注重體態,鮮少見到有胖乎乎的道士,畢竟那會顯得很違和。

當然,凡事都沒有絕對,胖和尚和瘦道士只是大家的普遍印象,現實生活中也有瘦和尚和胖道士,只不過這類人佔比不大,所以被人們忽視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和尚吃卻素體還很胖,而道士卻很瘦,原因都在這裡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國內,信仰宗教的人比較多,許多少數民族都信仰宗教。通常情況下,人們信仰的宗教主要為佛家、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中,佛教對人們的影響力最廣,尤其是藏民聚居地,幾乎人人都信仰佛教。平時,在生活中和影視劇中,想必很多人都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和尚吃素還很胖,而道士卻很瘦,這是為什麼呢?原因都在這裡。和尚比較胖的原因有兩點。
  • 為什麼大多道士都是瘦子,而和尚都是胖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為什麼大多道士都是瘦子,而和尚都是胖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說到宗教,不得不說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信仰的宗教,其實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面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現如今世界各國也有各種各樣的宗教,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國外也有伊斯蘭教、天主教等等。
  • 古代的和尚與道士鬥法,最終勝負如何
    比如一部《西遊記》,裡面有儒釋道三教,佛教與道教的爭鬥隨處可見,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僧師徒與羊力大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之間的那場比試,其實就是和尚與道士鬥法的一個縮影,在唐僧沒來之前,先是道士贏了。正如文中這樣寫道:孫悟空(當時假扮成道士打探消息)道:僧道之輩都是出家人,為何他替我們做活,伏我們點卯?」
  • 為何和尚偏多,道士偏少?那基督信徒呢?
    為何和尚偏多,道士偏少?那基督信徒呢?文|飛魚講壇從古時候開始,我國就有三大宗教,分別為:儒教、道教和佛教。這三大宗教都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因為,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使儒教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極大的上升。其中,科舉制度作為我國歷代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重要借鑑,從隋朝開始,到清末廢除,一共延續了一千多年。不過,經果歷史長河的洗滌,現如今,儒教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迄今為止,我國依然還是有著三大宗教的,不過除了儒教不在了之外,佛教和道教都依然在傳承著,還多了一個外來宗教——基督教。
  • 同樣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清瘦而和尚大多發福?並非你想的那樣
    中國最早期的佛教是開始於東漢明帝時期,在南北朝時期,佛教已經進入了興盛階段,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洛陽城中寺廟鼎盛時達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長安僧尼過萬,南方的建業(今南京)也有佛寺數百座。道教和佛教,在歷史上都留下了輝煌的一筆,不過歷經千年的發展,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道教和佛教的人都是禁止吃葷腥的,雖然同樣是吃素,但道士為什麼大多都十分清瘦,而僧人卻大多發福呢?
  • 為何中國的和尚與道士能心平氣和,坐在一起彼此論道?
    世界各地宗教繁多,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信仰。這些信仰各不相同,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東正教,神道教,道教,猶太教。這些繁多的宗教派別大多彼此之間難以相容,互相攻訐。這在世界各地並不鮮見,然而,在中國,卻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場面。
  • 為什麼佛教比道教興旺和有錢?網友: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為道士!
    其實在中國沒有傳入基督教的時候,我們民間流傳的基本上就是道教與佛教,其中道教是我們土生土長的宗教,但是佛教卻是從印度傳播而來。這兩大宗教在數千年的時間裡,無論是對於人們的生活還是信仰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什麼佛教比道教興旺和有錢?網友: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為道士!
  • 鏡頭下的世外高人:晚清民國的和尚道士,背負雙手霸氣外露!
    在那個沒有美顏,沒有濾鏡,沒有PS的年代,人人都是以素顏出鏡,看起來有點小激動呢。在圖中的那人,背著手,一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他是在一所寺廟的山路上行走,要知道,無論在什麼時代,人的口袋可以空,但是腦袋一定不能空,所以在晚清這個特殊的時代,人們即使生活窘迫,一樣要有著自己的信仰。
  • 為啥同為佛教,日本地區僧人能吃肉,而中國和尚只吃素食齋?
    在大眾的眼中,信佛之人是不能夠吃肉的,但也有人了解到,日本的佛教是允許和尚吃肉的,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佛家弟子到底能不能吃肉?如果之前能。那麼又是因為什麼,不吃肉成為了中國和尚的一種標籤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扒一扒事實的真相。
  • 和尚打敗了道士,《西遊記》車遲國鬥法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故事一開始,唐僧師徒首先看到的是炎炎烈日下眾多和尚衣衫襤褸,揮汗如雨的在做著苦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監管的少年道士,個個星冠耀耀,衣著光鮮且悠閒自得!經過詢問得知,由於和尚屢次求雨未果,惹怒國王!而新來的三位道人(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卻法術無邊,一求即中,由此三人攛掇國王毀佛興道,眾多和尚被折磨之死!
  • 老和尚化緣被員外所拒,投胎轉世成他的兒子,長大必定禍及父母
    只要是張老爺一靠近那孩子,孩子就哭鬧個不停,別說是抱一抱,稍微靠近一點都不行。這可愁壞了張老爺。這天鎮子上來了一個雲遊四方的道士,正巧打張家路過與出門的張員外相遇。道士撇一眼張員外掐指一算說到:施主貧道看你似乎有煩心事,不如讓我給你算你卦。張員外本就不信這些,轉身剛要離去,只聽那道士不緊不慢的嘀咕一句,哎呀呀,施主您這是父子相剋的命啊。
  • 和尚可以吃雞蛋嗎?為什麼到了中國,原本吃肉的和尚就改吃素了?
    託缽時,齋主供養什麼就吃什麼,並無分別心。現在泰國、錫蘭這些小乘佛教國家,依舊保持託缽制度。大乘佛教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區的出家人,已不再託缽了。佛教在全世界,唯獨中國提倡素食。現代交通便捷,觀光旅遊非常發達,佛門四眾弟子已經不像從前終身常住深山,不出山門。現代的出家人往往也是到處雲遊,足跡遍及全球。
  • 佛教:「大慧禪師」一行和尚
    一行和尚,既是傳承唐密的僧人,也是中國著名的天文學家。一行俗姓張,名遂,原籍魏州昌樂縣,是唐初功臣張公謹的後裔。一行少年時,家道中落,常依賴他人接濟度日。一行從小天資聰慧,記性過人。據說他讀完一篇數千字的文章後,可以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
  • 道教、佛教的千年鬥爭
    北魏歷代皇帝都允許民間修寺院,寺院可以有自己的財產和武裝。一些生活不下去的人,就出家當和尚,既能混得一口飯吃,還能得到寺院的保護,從此成為「有組織的人」,腰杆硬多了。北魏時期佛教盛行,為後世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
  • 鎮江的茅山道士,就是影視劇中驅鬼捉妖道士的原型
    上世紀九十年代,港劇鬼片,屢有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的茅山道士,這茅山道士與鎮江句容的茅山有何關聯呢?茅山道士,來源道教的「茅山宗」一派。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其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茅山宗之弟子,稱為茅山道士。
  • 佛教飲食符號:素食與齋戒,漫談唐代佛教文化中的特殊元素
    之所以如此,與佛教在唐代的巨大影響是分不開的。唐代的人們,無論是最高的統治者皇帝,還是普通的百姓,都常常食用素食和進行齋戒。佛教中的許多習俗也進入到人們的日常飲食之中,直到今日,我們的飲食中都還可以找到佛教影響的影子,這實際上也是源於唐代時的影響。
  •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三清觀,難道僅為搶幾個果子吃?可沒那麼簡單
    悟空飛在空中,看見遠處有個小城,城外一片空地上,看到許多和尚在幹活,一起喊著口號,旁邊的車上都是蓋房子的材料。和尚們都穿得非常爛,看起來就是在當苦力。正在疑惑中,城中出來了兩個道士。和尚們見了道士,表現得非常害怕,趕緊低下頭用力拉車。悟空一個機靈化成了個道士,迎面走去,向那道士施禮問:「這裡那裡好化齋飯啊。」道人說:「你是外地來的不知道。
  • 一組百年前道士的實拍老照片:道骨仙風,圖七道士正打坐「入定」
    道教是我國唯一的本土宗教,在其千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對中國的政治、文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今天我們很多人對於道教的認識大多來源於影視劇,不過真實的道士與影視劇中表現的想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今天我們就通過這組老照片帶著大家看看百年前的道士長什麼樣。這張照片就是清末民初的道士。
  • 民間的野和尚到底有多強?
    野和尚就從來不玩這一套,該吃吃該喝喝,隔三差五去鋪子剁兩斤滷豬頭,也算得上是證了羅漢金身。 我們縣上有個野和尚,就因為談了對象而參悟佛法,前幾天去北京當活佛了,人稱彪子仁波切。如果都不靈,那就是對方沒救了,沒救還有十八相送的業務,僧人道士兩邊開道送別,一律90度鞠躬,上西天還是入南天門,由您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