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比道教興旺和有錢?網友: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為道士!

2020-12-05 人生就像一場旅途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宗教信仰,就算是如今,也有很多人在外出旅遊的時候前往這些著名的具有宗教色彩的旅遊景點,無論是參觀還是參拜祈福這些景點都受到了是人的歡迎。其實在中國沒有傳入基督教的時候,我們民間流傳的基本上就是道教與佛教,其中道教是我們土生土長的宗教,但是佛教卻是從印度傳播而來。這兩大宗教在數千年的時間裡,無論是對於人們的生活還是信仰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為什麼佛教比道教興旺和有錢?網友: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為道士!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佛教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興旺,但是作為我們的本土道教卻並沒有如此名氣,當然也有很多網友爭論佛教與道教到底誰強誰弱這個問題,其實這就如同我們討論如來佛祖與玉皇大帝誰更厲害一樣。很多的學者專家都認為,佛教作為三大宗教之一,無論是從心中人數還是時間都要比道教影響大一些。雖然到教室本土道教,與佛教相比確實存在的一些劣勢。

佛教在唐朝的時候是最為興盛的時期,就算是如今佛教對於世人的影響也非常的深遠,特別是在唐朝的時候大力提倡佛教,廣建廟宇。佛教發展至今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也已經成為了我們本土的一種宗教。特別現在一些寺廟的景區年收入更是達到了十萬百萬,一些出名的和尚手串都是一兩百萬元。這也讓很多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憑什麼佛教比道教興盛和有錢?憑什麼到時就過得這麼貧苦呢?很多網友對此也紛紛的表示: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夠成為道士!

無論是全真教還是正一教如果想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道士,第一步就是要皈依,從嚴格意義上講皈依之後僅僅只是信徒。這一派皈依之後如果想要成為道士必須還要傳度,傳度之後才能夠真正的成為一名道士,這個時候才能夠教化世人,宣傳道教教義。全真教育這一派也有所不同,皈依之後就需要冠巾,冠軍之後過了戒律才能成為真正的道士。從而我們也能夠得知成為真正的道士入門是非常嚴苛的,所以說道教對於普通人而言並不普及。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現如今倒是的發展並不是很興旺,無論如何信仰只是讓我們得到一個心理安慰。其實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只要不忘初心,就能夠讓我們更好的享受生活。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大家的相關評論去留言。

相關焦點

  • 訪談︱程樂松:道教為什麼鬥不過佛教?
    我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考慮:第一,道教的基本信仰觀念的緣起是什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第二,以我們看到的道教基本觀念所形成的文本(text)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第三,利用這些觀念去進行有組織的宗教和信仰活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學界一般將張陵創立的五鬥米道(又稱天師道)作為最早的道教信仰組織。為什麼把五鬥米道視為道教的一個起源?
  • 道士和尚都吃齋戒葷,為什麼和尚胖道士瘦?並非因為佛教香火更盛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宗教大國,數千年之間我們主要盛行兩種宗教,一是本土的道教,二是外來的佛教。至於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因為入中國時間較晚,這裡暫且不提。就道、佛兩教來說,似乎佛教更為盛行一些,至於原因有很多。
  • 道教、佛教的千年鬥爭
    北魏歷代皇帝都允許民間修寺院,寺院可以有自己的財產和武裝。一些生活不下去的人,就出家當和尚,既能混得一口飯吃,還能得到寺院的保護,從此成為「有組織的人」,腰杆硬多了。北魏時期佛教盛行,為後世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
  • 道教常識:道士的稱謂都有哪些?
    道士,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一群神秘的存在。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道士要麼都是像電影裡的那樣會掐訣念咒、畫符做法,要麼就是在大殿門口為遊客解籤打卦。每個人對於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麼說,在現代化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身著道袍,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
  • 《道士下山》被指侮辱道教 要不金庸先道個歉?
    最近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和民族自尊心保持了十足的玻璃心,除了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對賈玲惡搞木蘭的驚人批判措辭,現在連道士們也坐不住了,只不過這次目標是陳凱歌。望各大道教平臺團結一致,為了我們道教界共同的權益和中華民族的尊嚴,請持續轉發此文,不要讓它沉沒!」動輒就上升到「民族尊嚴」「肆意醜化」,那網友們怎麼看孟道長的表態呢?nj29zx:怎麼趕腳跟花木蘭研究會是一個路子啊?!thaiou1937:道教是否應該向老百姓道歉,這麼多年了都沒成仙。
  • 為什麼歷史上皇帝大多信奉道教,而平民大多信奉佛教
    因為皇帝沉迷道教,自然上行下效,大臣們為了討好他,紛紛專心撰寫青詞,很多人也因此得到提拔,受到重用。當時的內閣首輔嚴嵩,更是被人們譏諷為「青詞宰相」。  嘉靖皇帝渴望長生不老,他寵信的道士告訴他,每天喝早晨的新鮮露水,有助於延年益壽。於是,嘉靖命令宮女們每天凌晨採集露水。這讓宮女們苦不堪言,最後爆發了壬寅宮變,嘉靖差點被殺死。
  • 「道士下山」背後 是在成仙和紅塵間糾葛的民間道教
    充滿著多神崇拜的道教長期流傳於中國社會。而比起其他宗教(如佛教和基督教),民間的道教顯得更加「實用」,無論是驅鬼闢邪還是祈福求安,「服務項目」都更加全面。手拿桃木劍,捻符做法的民間道士雖然看上去不過是荒誕不經的迷信,卻深刻體現了民眾對道教的集體想像與功利的宗教渴望,其背後更彰顯著道教發展過程中關於「出世」和「入世」的掙扎。
  • 為什麼大多道士都是瘦子,而和尚都是胖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為什麼大多道士都是瘦子,而和尚都是胖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說到宗教,不得不說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信仰的宗教,其實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面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現如今世界各國也有各種各樣的宗教,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國外也有伊斯蘭教、天主教等等。
  • 為何中國的和尚與道士能心平氣和,坐在一起彼此論道?
    世界各地宗教繁多,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信仰。這些信仰各不相同,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東正教,神道教,道教,猶太教。這些繁多的宗教派別大多彼此之間難以相容,互相攻訐。這在世界各地並不鮮見,然而,在中國,卻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場面。
  • 同樣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清瘦而和尚大多發福?並非你想的那樣
    相對於我國本地宗教道教來說,知名度並不如佛教,道教最早源起與春秋戰國的方仙道,這是一個崇拜多神教的原生宗教,宗教宗旨主要追求得道成仙,濟世救人,道教雖在戰國時期為諸子百家,但在漢朝之後才有基本的團體。道教和佛教,在歷史上都留下了輝煌的一筆,不過歷經千年的發展,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道教和佛教的人都是禁止吃葷腥的,雖然同樣是吃素,但道士為什麼大多都十分清瘦,而僧人卻大多發福呢?
  • 終南山的道士為什麼越來越多,難道真的是看透塵世了嗎?
    嗨小夥伴們,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薦的是來自我們國家的最神秘的一座山,終南山一直都是我們國家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在這裡聚集了很多道士,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道士出現在這裡,讓我們不免有些疑惑,這些人都是真道士嗎,怎麼判斷是不是真的呢?
  • 漢朝皇帝做一夢,從印度傳來佛教,和道教在皇宮鬥法
    行走在中印之間的人們絡繹不絕,傳教的、經商的和出使的來來往往。這幾條路上,雖然沒有神話故事中出沒的妖魔鬼怪,但是沙漠戈壁、叢林峻岭和茫茫大海上到處都是危機和困難。死在路途上的中國人和印度人,比到達目的地的人還要多。據說,在求神、拜佛的香客中,死亡率竟然高達九成,出去的人中,十個人裡面能回來一個就算不錯了。
  • 古代的和尚與道士鬥法,最終勝負如何
    說起道教與佛教,同時與儒家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源流。道教主張出世,佛教主張超世。道教是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宗教,以黃老之術和道家思想為根底。佛教從印度傳過來,後來逐漸被中國化了。道教與佛教,各有山頭和淵源,本來你修你的道,我念我的經,兩家相安無事,各不相爭。
  • 涇渭分明的道教與佛教,為何在素食文化上達成統一的意見
    道教追求自由修行得到「成仙」,道徒們相信萬事萬物皆有生命,都是有靈的個體不能受到殺害和侵犯,修道者要愛護花草樹木、不能傷害動物、有憐憫之心,在修行中積善成德心懷善意、不隨意殺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道」這些準則在道士的遵守下成為了道士修煉的信條,在信條的指引下道教的道徒飲食逐漸變得清淡並且不見葷腥。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修行但是提起道教本身,大家印象更多的是英叔演的茅山道士吧,動不動就跟殭屍鬥。也有的人印象是劍仙,能夠御劍飛行,斬妖伏魔。這個劍仙的原型其實就是呂祖呂洞賓。其實道教的寶貝真的不少,單說這太極拳,先不說過去的實戰效果,但是作為導引養生,效果確實非常的好;而且醫易同源,於是道教就把易和醫都吸收到了,很多遊方道士又能治病還能給人測吉兇。
  • 道教常識:道士戴的帽子叫什麼?你知道都有哪幾種嗎?
    「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作為道教的神職人員,道士以修行為主,並以追求長生久視為修道的目標。幾千年以來,由於玄之又玄的道教思想理論,再加上修道者們大多都選擇避世修行,這就造成了普通人對道士這一群體所知甚少。
  • 為何和尚偏多,道士偏少?那基督信徒呢?
    為何和尚偏多,道士偏少?那基督信徒呢?文|飛魚講壇從古時候開始,我國就有三大宗教,分別為:儒教、道教和佛教。這三大宗教都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迄今為止,我國依然還是有著三大宗教的,不過除了儒教不在了之外,佛教和道教都依然在傳承著,還多了一個外來宗教——基督教。要說起現如今,我國國內宗教發展狀況,那麼佛教無疑是最受追捧的,也是發展的最好的。相對於外來佛教,同樣是從古至今都在中國的本土道教,發展的就有點太不盡人意了。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能見到道士的身影,也很少聽到關於道教的事。
  • 道教講「承負」,佛教講「因果」,儒教講什麼?
    ,道教講「承負」即佛教中的「因果」,但又不同於「因果」。可見道教的「無為」,並非消極避世,而是應該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所以說「無為」並非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慾的境界。
  • 為什麼和尚吃卻素體還很胖,而道士卻很瘦,原因都在這裡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國內,信仰宗教的人比較多,許多少數民族都信仰宗教。通常情況下,人們信仰的宗教主要為佛家、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中,佛教對人們的影響力最廣,尤其是藏民聚居地,幾乎人人都信仰佛教。平時,在生活中和影視劇中,想必很多人都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和尚吃素還很胖,而道士卻很瘦,這是為什麼呢?原因都在這裡。和尚比較胖的原因有兩點。
  • 一組百年前道士的實拍老照片:道骨仙風,圖七道士正打坐「入定」
    道教是我國唯一的本土宗教,在其千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對中國的政治、文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今天我們很多人對於道教的認識大多來源於影視劇,不過真實的道士與影視劇中表現的想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今天我們就通過這組老照片帶著大家看看百年前的道士長什麼樣。這張照片就是清末民初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