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不靠海不臨湖的北方人,螃蟹是小時候難得一見的稀罕物件。在課本中,讀到這一段的時候,不免思索和好奇,這蟹和尚到底是怎麼一般的存在?及至長大,接觸螃蟹的機會也漸漸多了起來,我也曾幾次嘗試按照魯迅先生給的步驟試圖去尋一個蟹和尚出來,看看在裡面避難的法海到底是怎麼一副模樣。很遺憾,似乎效果都不理想,逼真的蟹和尚始終也沒有尋到。我想這可能跟螃蟹的品種有關,當年法海避難的時候大抵選擇的是吳越間的螃蟹,要想尋見可能也需要機緣的。
再後來,趙雅芝版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風靡大陸,對白娘子以及法海禪師的認識開始從文字轉換成了影像,但在電視劇中始終也沒有看到法海躲進螃蟹避禍的情節。電視劇的整體情節還是傾向於指責法海多事以致荼毒生靈的,以致看電視劇時還往往對法海憤憤不平。貌似後來又有幾步《青蛇》《白蛇傳說》的電影被搬上了大熒幕,只是沒有細看。若干年後大約是在2006年左右,博士階段,去杭州出差兼遊玩,去看了新修的雷峰塔。看過舊塔的斷壁殘垣,遊過咫尺西天的靈隱寺,傍晚時分在西湖上蕩舟的時候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法海禪師到底是怎麼一個存在?他真的是多事甚至是懷著嫉妒嗎?那大概幾乎是不可能的吧!後來我想,法海大抵是一個極重規矩而又極守規則的人,在他的理念裡,人是人、妖是妖,是不能逾界的,因為那是規矩;法海也大抵是一個極敬業而又極專注的人,他認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而且一直要堅持到成功,誰說和尚就該只管念經不能捉妖呢;法海也大抵是一個極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認定佛法,就要去執行,不猶豫、不糾結。從這個幾個方面看,我反倒覺得法海禪師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只不過在田夫野老和蠶婦村氓眼裡,他的確打破了人家甜蜜的愛情故事,弄得人家妻離子散,製造了人世間這一最為悲痛的事情。這樣被人侮為多事,也就不難理解了。我想,以禪師的修為,他是不屑於為自己辯護的,更是不屑於與田夫野老和蠶婦村氓辯論的。至於後來所說的,他逃來逃去,狼狽躲在蟹殼裡避禍,我想更應該是世人基於對他的憤懣而添油加醋的杜撰吧。至少,從大部分人來看,順風打旗總不會錯,你踩他一腳,大家都踩了他一腳,我也順勢踩他一腳,想來該不會錯,可能還會得到同道人的喝彩,何樂而不為呢?這可能也是魯迅先生不待見雷鋒塔,雷峰塔倒掉後他有點暢快甚至有點幸災樂禍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居然倒掉了,則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為何如?他的欣喜知情,明顯溢於言表。而我在魯迅先生眼中,則應該屬於那幾個腦髓裡有點貴恙的人吧。後記:臨近國慶假期,難得閒暇,擇機寫寫小散文,記錄下生活中的平淡,舒緩下情緒。感受原創思想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