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螃蟹不僅味道鮮美,還屬於優質蛋白質,其肌肉中含有十餘種游離胺基酸,有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維生素A含量也比其它水產品高,可達每百克389微克。
而且,礦物質含量非常豐富,尤其是銅和硒的含量可達每百克2.97毫克和56.72微克。
原來,螃蟹有這麼高的營養價值,那怎樣才能吃「好」螃蟹呢?今天就來說說。
螃蟹死後,蟹體很快僵硬和自溶,體內細菌會迅速繁殖、擴散到蟹肉中去。
在弱酸環境下,細菌會分解胺基酸,所以,螃蟹的死亡時間越長,體內的組胺、類組胺物質就越多。如果食用死蟹,前者會引起過敏性食物中毒,後者造成嘔吐、腹痛、腹瀉等。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螃蟹都一定要吃活的。許多海水蟹被捕撈後,離開海水很容易就死了,特別是一些遠洋捕撈的。
但如果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螃蟹都是橫著走的。
短指和尚蟹是直著走路的,寄居蟹與蜘蛛蟹也可以向前行走。生活方式的不同可能會導致螃蟹的行走方式不同。
關於吃螃蟹,往往有一些和文化、傳說相關的趣事。比如,魯迅先生說的「蟹和尚」,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指的是什麼。
秋天是吃螃蟹的好季節
九月吃母蟹
十月吃公蟹
儘量不要吃死蟹
現吃現做
製作時要熟透
避免吃入病菌或寄生蟲
信息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