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孟郊的詩,勸學,勸友,贈農人等,看到誰都想即興賦詩一首,不止是眼觀,自己的事情也是這樣,生病了來一首,喝酒了來一首,吃飯不對胃口了來一首。後世所收集詩集幾乎都是圍繞著自己身邊的事情在寫作。
孟郊何許人?孟郊生於湖州武康,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是當地的一個縣尉,家中清貧,而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但是生性孤僻並不代表他沒有遠大的前程,他也是一心想要為國出力之人,十六歲那年應其母安排參加科舉考試,無奈第一次進士不第,那麼對於一個總是將個人情感寄託去詩詞當中的人,孟郊怎麼可能不賦詩一首呢:
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誰言春物榮,獨見葉上霜。鵰鶚失勢病,鷦鷯假翼翔。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
什麼意思呢?」曉月難為光「,月亮再怎麼亮你始終是在晚上才出來 ,而古人晚間休息的比較早,更不用說孟郊這麼個孤僻的孩子了,這就是在抱怨,自己就像天上的明月一般,亮有什麼用,大家需要的還是白天的太陽,自己就算再有文學造詣,但是月亮就是月亮,改變不了的,這是多麼的自卑啊。
過了幾年,朝廷又開科舉,這次還是在他母親的勸說下才去考試,但依舊是進士不第,那我得再來一首啊: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
看完成績單,沒考上,遭了,很難過,怎麼辦,有的人呢,性格外向一點的,就是約個三五好友的喝個酒,感慨一番,下次再戰,他不是,他看了成績單後悶悶不樂地回旅館去,關上門,一個人再屋子裡發呆,難過,可能還哭了起來,等到天黑,人家都睡覺了,他睡不著了,心裡這個難過啊,曾有幾次夢到回家時的場景,但內心難過還沒夢到家裡,就又醒了,一晚上醒來好幾次,來了長安兩次,沒有一次考中的,怎麼有臉面對父老鄉親?怎麼去面對父母?沒辦法,只好哭著對自己說,加油吧。
兩次的落榜,讓孟郊有了不想再去考試的想法,那接下來怎麼辦呢?要說以前的文人墨客,那腰杆是真值,不為五鬥米折腰,你要考不中你就去種地經商啥的,得混口飯吃啊,孟郊就不,他不去做這些,而是跑去河南嵩山隱居起來,順便結婚生子,但是平常也是偶爾看看當地人種菜,去寫首詩送人家,看到打架的也不去勸架而是寫首詩送給人家,這要是現在估計早挨揍咯。偶爾在附近村子裡看到想郎君的婦女也送首詩安慰一下:
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好像自己就是造物主一般,總是冷眼旁觀再配上解說,最後在送人一首詩,孟郊是過得自在了,可老人家心裡難受啊,自己兒子這樣,成天遊手好閒啥事不幹,以後怎麼辦?都四十幾歲的人了,沒辦法,再一次去勸孟郊進京考試。
孟郊雖然比較孤僻,但是對於孝道還是做得非常好的,而且也最聽他母親的話,也就因為這有了後來傳世佳作: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或許幾次的挫折,也或許在隱居生活中有了感悟,也或許是不忍其母,這次考試他竟然及第登科,中了進士,要說這人啊,一旦成功那世俗的脾性就直接暴露了,看看中了進士後孟郊是怎麼寫詩的: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以前的邋遢生活就不要再說了,現在功成名就啦,內心的舒服沒辦法形容啊,人就像春風拂面一樣舒爽,就連馬兒的腳步也輕快了不少,繁華的長安城想必一天也就能全部看個夠啊,你看他是有多開心。你這時要說他孤僻他都能跟你急。
或許老天也在跟孟郊開玩笑,好不容易中了進士,得到了提拔,剛上任沒幾天他的三個兒子卻相繼暴斃,因為公務繁忙,且又是剛上任,好不容易得來的仕途使他不能回去送自己的孩子最後一程,便寫下了 這首《悼幼子》:
一閉黃蒿門,不聞白日事。生氣散成風,枯骸化為地。負我十年恩,欠爾千行淚。灑之北原上,不待秋風至。
而不久後其母也病逝,這連番的打擊使其無心煩勞公事,再者也要回家為其母服喪,無奈只能辭去官職,回到老家,
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又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
惡詩皆得官,好詩空抱山。抱山冷殑殑,終日悲顏顏。好詩更相嫉,劍戟生牙關。前賢死已久,猶在咀嚼間。以我殘杪身,清峭養高閒。求閒未得閒,眾誚瞋虤虤。
最終於元和九年(814年),因朋友舉薦,與妻子舉家奔向洛陽任命時,由於走得太快暴斃而亡,終年六十四歲。而一生清貧的他甚至買棺材的錢都沒有,最後還是舉薦他的人幫他出的,不可謂唏噓。
後世人稱孟郊為」詩囚「,如此看來,確實如此,一個天天以詩寄情的孤僻男子,除了在詩集方面能追尋到他的蹤跡,其他並沒有什麼可寫的,而這不正是像囚犯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