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一個美麗宜居的地方
中國江蘇網訊 千百年前,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讓楓橋蜚聲海內外。千百年後,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的成名,已不僅僅因為這首詩,還源於它「工業大鎮」的底氣。
11月27日、28日,在「我眼中的全面小康——走進蘇州楓橋」大型全媒體視覺採風活動中,30多位來自國家、省、市黨報都市報的攝影名家走進楓橋街道,實地感受這座詩意古鎮、工業大鎮的小康實景。
楓橋街道轄區內有1700餘家工業企業入駐,世界500強企業10餘家,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鎮
創新論英雄——
「工業大鎮」加速邁向「工業強鎮」
楓橋街道地處蘇州古城西部,憑藉毗鄰中心城區的優勢,楓橋地區工業發展起步早,工業經濟底色鮮明。轄區目前有1700餘家工業企業入駐,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27家,世界500強企業1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175家,上市掛牌企業17家。連續多年,楓橋街道工業企業的稅收貢獻率穩定在80%左右。
當前,楓橋街道下大力氣推動轄區工業轉型升級,推動「存量」轉型,以創新論英雄。由日本礙子株式會社投資、2001年底落戶楓橋的NGK(蘇州)環保陶瓷有限公司是典型代表。落戶以來,NGK已在楓橋進行了10次投資增產。去年10月,投資20億元的NGK第二工廠竣工,目前已正式投產。廠房內,自動化產線火熱運作,全自動叉車有序流轉於廠房間。新項目實現年產汽車汽油尾氣微粒子陶瓷濾清器GPF1000萬個,年產值6億元。
泰山路2號的和楓產業園也是縮影之一。目前,楓橋街道投資12億元,正對和楓產業園改造升級,改造一期項目擬打造以數字經濟、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為主導產業的高水平新型工業園區。新入駐企業巴恩斯注塑工業(江蘇)有限公司是航空、精密注塑模具、工業零件等領域的全球供應商和服務商,響應街道「退二優二」號召,巴恩斯楓橋工廠去年11月整體搬遷至此,即將引進先進熱流道產品線,建立智能製造和維修中心。
今年前三季度,楓橋街道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6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575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繼續保持「一平方公裡超過一億元」,全口徑稅收實現「一平方公裡近兩億元」。
曬幸福「帳單」——
老百姓累計共享近10億元股份分紅
工業化迅猛推進,催生了城市化的率先突破。楓橋街道率先撤村建居,在這過程中探索形成了享譽全國的「政經分開」經驗,被納入國務院《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
木橋公寓是楓橋街道民發富民合作社打造的富民載體,2007年,楓橋街道引導失地農民自願入股成立民發富民合作社,吸納1萬戶農民現金入股,開發建設11.9萬㎡的「景山公寓」與9.2萬㎡的「木橋公寓」集宿區。位於中心城區的木橋公寓,外觀與周邊商品房無差異,卻有著遠遠低於市場價的租金。每間宿舍衛生間、空調、WiFi等一應俱全,每棟樓設有交誼室、烹飪間、電視房等共享空間,配套服務中心、健身房、圖書館、撞球廳、醫務室等,還引入銀行、超市、藥店、飯店等商業配套。當前,近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在這裡安居樂業,同時公寓已連續十年實現8%的保底分紅。
數據顯示,楓橋街道24個村農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及民發富民合作社,到去年底分別累計實現股紅分配5.33億元和4.32億元,總計9.65億元。到今年底,將累計有超10億元股紅進入楓橋人「口袋」。2019年,楓橋街道「進城」居民人均純收入達43770元,實現戶均分紅約9000元。
傍晚時分,位於馬澗路98號的馬澗新天地燈光璀璨,來往居民在各個店鋪間駐足、購物,成為了楓橋夜經濟的一道靚麗景致。這座佔地19畝的配套便民載體由楓橋街道投資2.4億元建成,旨在為周邊居民提供「家門口」的便利生活。馬澗新天地還新開了一處面積2022.86平米的大型農貿市場,目前已經開業,為楓橋西部地區10萬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產城人融合——
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重塑工業區顏值
蘇州楓橋,有《楓橋夜泊》的詩意美,有白馬澗地區的生態美,還有「工業強鎮」的產業美。
蘇州生命健康小鎮是楓橋街道產城融合發展的樣板區域。小鎮依託白馬澗地區的原生態環境資源,極力推動產業繁榮、生態優良、生活美好「三生融合」協同發展。籌建三年來,蘇州生命健康小鎮立足做強做大健康產業,引進安酷生物技術、坤力生物製藥、普瑞基準生物醫藥、蘇州達仁生物技術、締因安生物科技等前端龍頭企業,成功入圍第三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眼下,小鎮以蘇州市委市政府將生物醫藥作為蘇州「一號產業」的契機,正更大力度、更高標準、更具成效推動特色小鎮創建工作。
白馬澗生態園位于楓橋街道西部,佔地1.5平方公裡,是一片原生態「綠肺」。白馬澗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戰國時乃吳王的養馬之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處,如今尚有飲馬池、謝越嶺等遺址。來到初冬時節的白馬澗生態園,但見綠意依舊裹挾著奇巧的峰石,偶有幾處被清冽的風吹褪了顏色,沾染上柔和的黃或明媚的紅,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光景。大人們挽著小孩,漫步穿梭於木道、石階,一張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高景山生態綠地位於華山路以北,目前高景山風景區宕口綜合整治已完成,啟動高景山生態綠地改造項目建設。項目利用現有自然山地資源,對現有的高景山綠地進行改造,將成為服務周邊居民的一大型生態綠地,設有籠式足球場、籠式籃球場、健身步道等設施設備供居民健身使用。法制廣場、表演舞臺、觀演草坪、兒童活動區……未來,將有更多形態豐富的功能區供居民健身使用。
文明樹新風——
動遷小區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達98%
富康新村建成於1993年,是楓橋最早的動遷安置和商住混合型小區,是曾經出了名的管理「老大難」。如今走進小區,整潔漂亮、井然有序的小區環境讓人眼前一亮,清潔屋前,居民自發排隊一一上前,熟練地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近年來,楓橋街道將富康新村作為試點,通過「中心+社區」「一核多元」網格化治理、「N+X」社區治理機制、「三三制」小區治理模式等社會治理創新,形成管治方融合共建的格局,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去年,富康新村在蘇州率先試點推行定時定點清潔屋,現在該小區的垃圾分類參與率已達99%,準確率高達98%。
從農民到居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楓橋街道是評彈麗調創始人徐麗仙的故鄉,書場在楓橋有很好群眾基礎。楓橋街道以此為切入點,打造了中東西三大書場。「付一元錢茶水費聽一下午,我是老粉絲了!」在馬澗為民服務中心的麗仙書場,臺上一首《賞中秋》婉轉悠揚,臺下67歲的譚偉民悠閒愜意聽著。
康佳社區是一個純動遷社區,文化進社區,該社區打造起蘇州市圖書館康佳分館,館內藏書8000餘冊,包括6000餘冊成人圖書以及2000餘冊少兒圖書,另有音像資料近千片,報刊100種,以及可供讀者免費上網的電腦10臺,成為社區內讀書愛好者的熱門打卡地。
文明從娃娃抓起。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始建於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坐落於高新區楓橋街道津橋街699號,毗鄰千年古剎寒山寺,是一所有著百年歷史的江蘇省實驗小學。周五下午走進校園,各個社團教室內,足球、跆拳道、竹笛、書法等特色社團活動精彩紛呈。該校開設了一批特色項目,打造了跆拳道、足球等省級特色項目,還基于楓橋地域文化開設竹笛社團、書法課程、崑曲表演等,已先後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江蘇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體育特色學校等。
NGK(蘇州)環保陶瓷有限公司產品的主要客戶為福特、沃爾沃、寶馬等一線廠商
巴恩斯注塑工業(江蘇)有限公司是航空、精密注塑模具、工業零件等領域的全球供應商和服務商
初冬的白馬澗生態園,色彩斑斕,景色宜人
楓橋街道富康新村在蘇州市率先試點推行定時定點清潔屋模式,讓垃圾分類的準確率達到98%
楓橋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內的麗仙書場每天一場演出,吸引著當地市民
高景山生態綠地 實現原有裸露山體復綠,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觀光之地
馬澗新天地商業廣場成為家門口的鄰裡生活空間
市民在休閒廣場裡跳起幸福歡快的舞蹈
蘇州生命健康小鎮會客廳成為楓橋街道產城融合發展的樣板區域
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一位學生正在表演崑曲
記者(陳雨薇 陳悅勤 陸潔晴/文肖勇趙亞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