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京山市被譽為「觀鳥之鄉」,這裡不僅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鳥資源豐富,而且這裡的人們熱愛觀鳥,早已把觀鳥作為一種時尚戶外運動。「愛鳥愛自然,做個環保人」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人生有些遭逢,很多有如被歲月覆蓋的鮮花,雖絢爛無比卻也十分短暫,或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成為一片空白,終被記憶抹去。但那些曾經給你驚喜、感動、震撼的人和事,卻總被我們存封在記憶深處,如遠方詩意夢中,一不經意就會讓我們喚醒記憶中的那些溫馨回味,點點滴滴、絲絲縷縷,逼真再現,恍如昨天。
幾年前,在張玉老師的安排下,我驅車和周興傑、張書安一道前往京山市楊集鎮參加鳥調(鳥類調查)。天蒙蒙亮我們便出發了,到達楊集鎮完成各種準備工作,正式進入生境線,開始調查時,還只是晨曦初露。兩山之間的一條山路蜿蜒曲折一直向遠方延伸,山路的右側是倚靠山腳綿延不絕的山脈,左側是一條淙淙流淌的溪流,緊挨溪流的是一條狹長地帶的田野,田野上零星散落著一些小村莊。山路兩旁的樹木和叢林長勢茂盛,郁郁青青,被晨霧浸潤的樹葉愈發顯得碧綠。楊集小學的趙瑞元、晏化祥引領我們一路前行。
經過一夜酣眠的鳥兒仿佛此刻全部甦醒,各種叫聲紛繁蕪雜、不絕於耳,枝頭上、叢林中更是活躍著鳥兒的身影。楊集的鳥資源真是豐富呀!我們一行人一面凝視傾聽、認真辨析,一面用肉眼或望遠鏡謹慎觀察、仔細搜尋,一面細心統計、詳實記載。趙瑞元、晏化祥如數家珍地引導我們觀看楊集地區的「特有」鳥種。啊!這裡黃臀鵯真多,枝頭上、電線上比比皆是!呀!這裡的山麻雀數不勝數,有的還在我們前面進行特技表演呢!哎!樹叢中黑臉噪鶥成群結隊,無法統計!它們在樹叢中翻飛跳躍,既像在做「健身運動」,更像是同我們「捉迷藏」。
這次「鳥調」真是收穫滿滿....正當我們感慨不已,沉浸在喜悅之中滿心歡喜時,一道黑影像風一樣倏地從我們頭上掠過,讓我們猝不及防。老練的晏化祥早已猜到八、九分,我們紛紛拿出望遠鏡,在前方細緻追尋。快看,十點鐘方向,是一隻成年的黑冠鵑隼,我們順著指示的方向,在不遠處的樹枝頂端看到了它,久久凝視,不忍離去。
做完生境線的調查,我們興致很高,意猶未盡,一定要趙瑞元、晏化祥帶我們去看期待已久的三寶鳥,趙、晏二人也很是爽快,帶領我們穿過集鎮,來到一片人工種植林前,告知我們三寶鳥的巢穴就在附近,我們停下腳步,用望遠鏡四處尋覓它的蹤影,好久,一無所獲。
幾分遺憾,幾許惆悵在我們心頭襲來,晏化祥提議到前面走走看看,忽然,晏化祥停下腳步,用手示意我們向右前方的電線上望去,我們舉起望遠鏡還來不及欣賞它的芳姿,它一下子就從電線上飛到對面山林藏匿其中、不見影跡。等,靜靜地等,耐心地等!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有兩隻小鳥從對面山林中一前一後飛過來了,停棲在我們頭頂的高壓線上,緊接著又有兩隻並行飛來也停棲在高壓線上,四隻鳥兒一字排開,眼望遠方,一動不動在此歇棲。快看,那就是三寶鳥!不知誰壓低聲音輕輕地說了一聲,我們當即拿起望遠鏡觀看,只見此鳥通體綠藍,嘴腳鮮紅,在朝陽的映射下光彩奪目、鮮豔無比,據說此鳥與佛頗有淵源,三寶即寓意為佛寶、法寶、僧寶,據說日本高僧弘法大師在中國學成歸去後,一日聽見鳥叫,以為它在弘揚佛法,吟詩以記,留下一首膾灸人口的七絕:閒林獨坐草堂曉,三寶之聲聞一鳥,一鳥有聲人有心,聲心雲水俱了了。三寶鳥也由此得名,我們仔細觀察這種神秘小鳥,內心充滿幾分崇敬。三寶鳥也似乎深通人性,停滯不前讓我們看個夠。
返回時偶遇一戶單獨的農戶小院掩映在萬綠叢中,炊煙嫋嫋,富有詩情畫意,正在瑕想之時,一位妙齡村姑,穿著時尚,面容姣好,端著黃瓜、青椒等時令蔬菜去到溪邊清洗,見到我們主動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我質疑道:你是本地人嗎?生活在這習慣嗎?她發出銀鈴般爽朗的笑聲,然後一本正經地告訴我們:她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十分習慣現在生活,還給我們找出「空氣清新、綠色食品、隨心如意」等一大堆理由,言語中透露出誠實和清澈,充滿自豪和愜意。我不覺為自己的狹隘想法心生愧意。是啊,這裡的鳥...山裡的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悠然自在,寫意乾坤,只要找到生命的願望,生命的方向,保持一顆平常心,生活的美好就會撲面而來。而我為之堅持不懈的觀鳥,不正是我的精神和力量,不正是我追求的詩與遠方嗎?
詩情有意,遠方如夢!
監製:邢彪 文:程本勝 編輯: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