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生活狀態應該是無憂無慮,做自己所想,想自己所做。就如鳥兒飛向藍天,就如風兒無比自由,到能到之地,看能看之人。
人不存在絕對自由,受絆於世俗及各種瑣事,當你放手一搏做個真我時,你發現事情並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很多事要處理,很多人要掛念。擔心這些日常裡的人和事便成了阻礙你放飛自我的決心。
放不開,逃不掉,人生就這樣被死死按在固定生活軌跡中。
我羨慕那些活得灑脫之人,羨慕那些一個背包走天涯的勇士,他們或許放棄了那些我們認為不該放棄的東西,但卻是我嚮往的生活狀態。
浪跡天涯,訪名山大川,閱江河湖海。行萬裡路,讀萬卷書,一路走來,也自由流浪也體驗滄桑。
基於人終歸走向死亡這一結局,你無法判斷那種生活方式更好,我們所有人都在路上,有些行走生活的路上,有些是真的在路上。
只要你喜歡,路你挑,而挑來挑去我們大多數人選擇在生活的路上,不是喜歡,是選擇妥協,與生存妥協與責任妥協。
最終我們活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你怎麼樣,生活就怎麼樣,生活就這樣,我們也就這樣!
小時候可能是人最無憂無慮的時光,所以我們懷念童年並想回到童年。童年的好是玩好就好,沒有操心的事,與鳥兒的區別只是是一雙翅膀。
長大之後開始操心學業,父母叮囑及自我監督下好好學習,爭取考個好學校,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漫長的學習階段讓那個從童年慢慢長大的孩子有了煩惱與焦慮,如籠中鳥,滅了銳氣有了耐心。
成長要付出代價,學習無疑是,不過這代價對於人生至關重要。
在漫長的學涯結束後,開始找工作,至此,人生算是正式開啟,意味著你將以成年人的身份與生活競爭,你的對手是無數為了生存為了生活的人,都想過成別人羨慕的樣子,那麼註定通往辛福的路上會擁擠不堪。
此時,你可能會想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畢竟擁擠的路充滿噁心與汗臭,但事與願違,詩和遠方需要盤纏,於是,只好死心般的一頭扎進生活的奮鬥裡。
等事業穩定,有了積蓄,年齡也不小了,也面臨人生的第二個轉折,組建家庭,結婚生子。
至此,人生便定格,心裡那份自由也越來越遠,剩下就是無盡的責任,撫養孩子的責任,贍養父母的責任。而這些責任一個都甩不掉掙不脫,如骨血般嵌入人生成為一部分。
人本該活得多姿多彩,活著活著都活成一個模樣,低下的頭顱和灰色的面容,不容易讓我們沒了笑容,曾經嚮往的自由早已在童年結束後被風吹散,風中有自由的味道,聞聞就知足,不敢奢望。
#人文清華#當某些另類之人以我們追求的生活方式出現時,我們視為英雄,也視為異類,英雄是因為敢於做自己所做,異類是因為做了我們不敢做的。
他們活成了自己,我們為他人而活,哪一個更適合人生?我想,有的選沒得選和敢於選擇,你選擇哪個,那麼就是適合你的那個。
人生的選擇題,沒有對錯,選擇不同,結局不同,到最後你都得接受。
「像風一樣自由,像鳥兒一樣飛翔」,我們羨慕的生活狀態到此畫上句號。
生活繼續,做不了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偶爾來個詩和遠方不為過。
我想,理想的生活狀態應該怎麼樣?沒人能給出答案。生活因由自己選擇,但選擇的餘地很小。誰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看自己喜歡的人。詩和遠方,心靈深處理想生活的嚮往以及生存的蠅營狗苟,只能選擇一個。你選?
我們接受現實,不意味著目前的生活狀態不好,好與不好你都得過下去,苦中作樂或樂上加樂,不然這輩子會很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