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閒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2020-12-05 談藝錄

《楓橋夜泊》跟《春江花月夜》一樣,也是詩人「孤篇橫絕」的作品,詩人張繼最終能以詩人的名義流傳後世,靠的只是這一首詩,因為《全唐詩》裡也僅收了他的這一首詩,獨佔一卷。先讓我們看一下這首詩:

(詩意圖)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我們對這一首詩的內容與詩意可以稱得上熟悉,就是詩人在「安史之亂」後,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準確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全詩有景有情有聲有色。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甚至前幾天寫唐詩第一名的時候,有的詩友也提到這一首,認為這首詩才算得上是唐詩的第一名,我們不去爭論這個第一句名,原詩的賞析在上中學時早已被語文老師講盡,但我們卻可以關注跟這首詩相關的幾則小故事:

1、這首詩原名並不叫《楓橋夜泊》,寒山寺本身也不叫寒山寺

張繼寫這首詩時,並沒有楓橋,當然也就無所謂《楓橋夜泊》了,在唐人高仲武編選的《中興間氣集》中,這首詩的原題寫作《夜泊松江》,就算到了後來《全唐詩》也只是改名叫《夜泊楓江》,並不是現在的詩名。但因為這首詩的藝術水平極高,在後世的傳播之中,為了應詩中之景,蘇州閶門外的封橋改名為楓橋,附近的一個小鎮子也改名為楓橋鎮,遂後楓橋的地名也就叫了起來,地名叫響之後,又反過來影響詩題,詩最終就變成了現在的《楓橋夜泊》。《唐詩三百首》選入這一首詩之後,《楓橋夜泊》的名字就流傳更廣了。

寒山寺原名叫妙利普明塔院,修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後來因為有一名著名的僧人寒山從天台山的國清寺來到這裡修行,當了一段時間的的住持,因為寒山太有名,到了唐代貞觀年間,這裡就改名為寒山寺了。

2、歐陽修的懷疑

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曾經在《六一詩話》(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裡曾經寫道:「唐人有云:姑蘇臺下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意思就是說,這兩句詩很不錯,但顯然違背了常理,三更的時候,怎麼可能敲鐘呢?

(詩意圖)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懷疑當然影響大,不僅宋當代,後來的元、明、清歷代都有人來與歐陽修辯論,舉例極多,紛紛證明姑蘇一帶的寺廟每到三鼓盡四鼓之初的時候,晚上都會打鐘,甚至推斷出,唐代夜半鳴鐘是通行的慣例。後來又有人考證說蘇州一帶本來就有三更時分打半夜鐘的風俗,當地人稱為「無常鍾」,歐陽修可能因為來蘇州少,因此不知此事,這一懷疑,《楓橋夜泊》的名聲更大了。

3、誰用這首詩刻碑誰就會死的傳說

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書法家俞樾有一天突然接到江蘇巡撫陳夔龍的一個邀請,因為重修寒山寺,請他為寒山寺寫一塊《楓橋夜泊》的詩碑,俞樾本來是非常喜歡這首詩的,寫字也是常事,但這個請求卻讓他猶豫了,因為他這次要寫的《楓橋夜泊》詩碑,其實這是第四塊同內容的詩碑,前幾塊都出事了。

(俞樾像)

第一塊詩碑來自唐武宗,當年唐武宗深愛此詩,於是命京城石匠精心刻制一塊《楓橋夜泊》詩碑,詩碑完成之後不久,唐武宗就病死了,臨死之前,唐武宗留下遺言:《楓橋夜泊》詩碑只有他可賞析,後人不可與之齊福。遂後第一塊詩碑就進了唐武宗的地宮之中。記住:唐武宗寫碑,於是唐武宗很快死了。

宋代翰林院大學士王珪寫了第二塊《楓橋夜泊》石碑,寫後不久,王珪家中即連遭變故,王本人也很快暴病而死。記住:王珪寫碑,於是王珪很快就死了。

明代蘇州有個大文學家、書法家叫文徵明,他寫了第三塊《楓橋夜泊》石碑,寫完之後不久,文徵明身患重病迅疾辭世。記住:文徵明寫碑,於是文徵明很快死了。

回到本節開頭,俞樾當然是知道這些典故,於是他猶豫了,《楓橋夜泊》詩碑,像是帶著一個千年的詛咒,誰寫這個碑,誰就暴病而死。猶豫歸猶豫,俞樾還是寫了,沒過多久,俞樾也死掉了。

4、與詩碑有關的抗日故事

日本人喜歡詩僧寒山,因為在鑑真東渡日本時,曾帶寒山的三百多首詩到日本,因為寒山在日本的名氣非常大,寒山寺的得名即來自寒山,因此等到《楓橋夜泊》傳到日本,日本人痴迷這首詩,在東京也仿照蘇州寒山寺建了一個東京寒山寺,東京寒山寺裡,也比照俞樾的詩碑,刻了一塊《楓橋夜泊》的詩碑。

(俞樾的《楓橋夜泊》詩碑)

抗戰年間,日本軍隊攻佔南京之後,松井石根帶領手下來到蘇州寒山寺,在俞樾《楓橋夜泊》詩碑前合影拍照寄給天皇,天皇回復松井石根想看一下真跡。俞樾的詩碑太有名,不敢明著來,於是松井石根對寒山寺的住持靜如法師說,要在大阪召開一次東亞建設博覽會,要運走俞樾的詩碑。

靜如法師當然明白,詩碑這一去,肯定就回不來了,就算能回來,也應該是掉包過的假貨了。松井石根就是這樣打算的,他們為此專門計劃了一個「天衣行動」。

靜如法師只好設計先行調包,給日本一個假碑,請石刻大師錢榮初刻碑瞞敵,錢榮初問明緣由,慨然應允,只用兩天即仿刻完成,但被大漢奸梁鴻志發現,梁派人劫下假碑運回南京,並且準備很快要對蘇州的真碑下手。

但1939年3月20日清晨,蘇州突然傳來一個消息,石刻大師錢榮初暴亡於寒山寺的山門之外,身上有鮮血寫有一份遺書:「刻碑,褻碑者死!吾忘祖訓,合遭橫事!」消息傳來,松井石根大懼,放下軍務,查找《楓橋夜泊》詩碑典故,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趕緊回報天皇,日本天皇被千年詛咒嚇倒,「天衣行動」作罷。

錢榮初真死了嗎?沒有,死去的是錢榮初的好友錢達飛。錢達飛與錢榮初面貌相像,聞聽瞞敵之計失敗,於是聲稱自己癆病纏身,願捨生取義,以行將就木之軀,以身護寶。這一死,重如泰山,鑄就傳奇。

關於這一首詩,可以說的還有很多,先列這麼多,哪天閒了,再說。

(【唐詩閒讀】之30,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代詩人唯美詩篇,千古流傳
    在八十年代的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濤聲依舊》,曾傳唱大街小巷,「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這句歌詞是根據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詩改編的。至今讓人印象深刻,情不自禁就唱上一句。張繼在唐朝是一個名不見驚傳的小詩人,他是湖北襄陽人。天寶十二年,張繼考中進士。
  • 10句最美楓葉詩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10句最美楓葉詩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1. 林暗交楓葉,園香覆橘花。——宋之問《過蠻洞》宋之問詩多為粉飾太平的浮華空泛之作,另有少量寫景詠物之作,詩風清新坦蕩。本句出自其一詩,這是作者在其被貶途中所作。
  •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的《楓橋夜泊》,為什麼就這麼美?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一首仄起平收押平水韻「一先」部的七絕。格律就不分析了,沒有出律。而七絕的文法我們也講過,首句、承句一般寫景交代環境狀況事由,第三句轉換,第四句繼續發散。
  • 《楓橋夜泊》首句「月落烏啼霜滿天」寫得不合理,為何能成經典?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隨性之作,詩名《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論起這首七言絕句的妙處,其實不用筆者多說,入選小學課本多年。此詩無論是意境之美,還是遣詞用字,都是唐詩中的精品,被今人奉為神作。
  •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這首詩犯了個致命錯誤,為何還能千年流傳?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落月、啼烏、霜、江楓、漁火,還有作者這個不眠之人,共同構成了一幅幽寂清冷的江南秋夜圖。 在這孤冷的氛圍中,流露出了詩人羈旅天涯的愁苦之情,正如王國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眼中所見正是他心中所感。
  • 【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2020-12-13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詩解|《楓橋夜泊》:經常被後人點金成鐵的兩句——月落烏啼...
    唐代詩人張繼有一首風華千古的名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用現代漢語準確的翻譯過來是這樣的:月亮落下去了,烏鴉悲戚地啼叫著,深秋的黑夜裡充滿了肅殺的嚴寒,令人感覺到整個天空都瀰漫著霜華,我面對著岸上的楓樹和江邊的漁火愁苦難眠。
  • 玄武門前的烏桕樹,帶著「江楓漁火」,依然是「烏桕葉紅秋可憐」
    這就樣,羈旅之人因為思念親人而輾轉不寐,直到窗外漸白、雞鳴馬嘶,到底是徹夜不眠。這孤獨而冷清的況味,不止是此時此刻,更是我們一生中獨自前行的寫照。相遇,無處不在,因為開門即烏桕。在宋代敖陶孫的《送袁度這挈家之任》中的門前烏桕花,頗怪烏來頻。
  • 考「月落烏啼霜滿天」難住北大博士,專家:語文書也不對?
    2、一道題難倒北大博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他「愁」的原因最可能是:A旅費不足,寄宿遊船。B國家動亂,自己漂泊。
  • 為什麼有很多唐詩讀起來明白如話、意蘊無窮?後人的詩詞卻難解?
    問題:為什麼很多唐詩如《楓橋夜泊》、《出塞》等明白如話、意蘊無窮?後人的詩卻令人費解? 另外蘇軾的詞讀起來輕鬆簡單,而辛棄疾的詞讀起來就很燒腦?前言網友提的這個問題還是很普遍的現象。雖然唐朝離我們較遠,但是很多唐詩卻非常容易理解,例如李白的《靜夜思》、例如王昌齡的《出塞》、張繼的《楓橋夜泊》。而離我們更近的一些詩詞讀起來卻令人費解,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用過一個說法:「隔與不隔」,有的作品讓人感覺到」隔「,有的」不隔「。說的意思和這個差不多,簡單講就是看不明白。
  • 小說中最好聽的名字,除了《魔道祖師》的江楓眠,還有他們!
    小說中最好聽的名字,除了《魔道祖師》的江楓眠,還有他們!在言情或耽美小說中,有不少角色的名字,起的特別好聽,有些帶著古風古韻,那種浸潤的文字,如春風扶柳,一時暖化人心。《魔道祖師》~江楓眠《魔道祖師》,墨香銅臭的古風耽美小說,以其虐心、掙扎的愛戀,吸引了不少讀者。除了引人入勝的劇情,有血有肉、飽滿有餘的人物形象外,這部耽美小說連書中取得人物名字,也是非常考究。在這部書中,名字最有意境的,莫過於江楓眠了,巧用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詩句。
  • 《魔道祖師》江澄的萌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澄與狗對愁眠!
    《魔道祖師》江澄的萌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澄與狗對愁眠!然而,反轉很快就來了,在魏無羨被江澄抓到之後,他們兄弟之間的各種萌點也出來。《魔道祖師》中,江澄的萌點你記得多少呢?一起盤點一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澄與狗對愁眠江澄在魏無羨初來雲夢之時,因為魏無羨怕狗,所以將江澄的狗給拿走,也是因為如此,江澄一開始並不喜歡魏無羨,而且還在第一天夜裡,將魏無羨趕出房門,魏無羨後來在外面睡覺,被師姐找到,世界跟他說:「是阿澄讓我來找你的,阿澄啊,並沒有討厭你......」
  • 唐詩中寫的那些自然景物究竟是啥意圖!
    在論述「作為客觀關聯物的自然」時,作者所舉的例子是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農人們為何期待一場濃霜?與「舌尖」有關
    霜趕走了秋的浪漫,帶來了冬的冷峻。可農人們為什麼還如此期待一場濃霜?主要是舌尖待見霜的緣故。因為「霜」這種白色的細小晶體,既含「鈣」的功能,又有「鹽」和「糖」的成分。秋熟的蔬果經霜與不經霜,味道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