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很多唐詩讀起來明白如話、意蘊無窮?後人的詩詞卻難解?

2020-12-05 老街味道

問題:為什麼很多唐詩如《楓橋夜泊》、《出塞》等明白如話、意蘊無窮?後人的詩卻令人費解? 另外蘇軾的詞讀起來輕鬆簡單,而辛棄疾的詞讀起來就很燒腦?

前言

網友提的這個問題還是很普遍的現象。雖然唐朝離我們較遠,但是很多唐詩卻非常容易理解,例如李白的《靜夜思》、例如王昌齡的《出塞》、張繼的《楓橋夜泊》。而離我們更近的一些詩詞讀起來卻令人費解,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用過一個說法:「隔與不隔」,有的作品讓人感覺到」隔「,有的」不隔「。說的意思和這個差不多,簡單講就是看不明白。

一、王國維的「隔與不隔」

1、第一種隔

第一種隔與不隔是指寫景是否自然生動,第二段」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在眼前,王國維說這就是」不隔「;

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此,方為不隔。《人間詞話》

下面姜夔(白石)的「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等句雕刻痕跡過濃,讀起來雖有深曲之美,但是不太好理解,沒有剛才陶淵明詩與《敕勒歌》直觀而自然。

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風流,渡江遂絕。抑真有運會存乎其間耶?《人間詞話》

2、第二種隔

另一種隔與不隔出現在用典上,例如謝靈運的名句「池塘生春草」不隔,大家一聽就明白。但是「謝家池上,江淹浦畔」讀起來就「隔」。

謝家池:據《南史·惠連傳》載,族兄靈運激賞惠連之才思,嘗於永嘉西堂思詩競不成,忽夢見惠連,即得句云:「池塘生春草。」如果不知道謝靈運的典故就不清楚「謝家池上「的意思。

同理,」江淹浦畔」典出江淹的《別賦》,其中有「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謝家池上,江淹浦畔「都是用典故來表達相思,因此後面會有」吟魄與離魂「之句。

這是用典造成的「隔」,沒有一定文學素養的人讀得似是而非,很難理解作者的本意。

附:歐陽修《少年遊·欄幹十二獨憑春》

欄幹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裡萬裡,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二、蘇東坡與辛棄疾

王國維還說過」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我們不說詩黃庭堅和蘇軾的詩,這裡用更熟悉的蘇軾詞和辛棄疾詞做一下比較。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娟。

為什麼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讀起來比較輕鬆而且流傳更廣呢,比較一下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就知道了: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詞裡說了好多人物和事跡,除了孫仲謀、廉頗外,其他人就不太容易了解了。寄奴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佛狸是魏太武帝拓跋燾;元嘉草草說的是劉裕子劉義隆北伐失敗。

封狼居胥又有兩重意思,第一層是漢朝霍去病遠徵匈奴大勝,於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第二層是劉義隆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相比較而言,蘇軾的詞可以放在小學課本裡學習,辛棄疾的詞應該放在高中課本裡,學習《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必須具有相當的歷史知識的修養才能讀懂。

三、唐詩如何做到明白如話

並不是所有的唐詩都明白如話,但是題主舉例的詩確實如此,第一首《楓橋夜泊》,作者張繼 (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第二首《出塞》,作者王昌齡(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首詩很明顯沒有生僻字,而且詩中沒有用高深的典故,小學生都能閱讀下來。「江楓」似乎含有暗典:《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裡兮傷春心。」但是不知道這個典故也不影響閱讀。知道的話更能體會」愁眠「二字。龍城飛將說的是衛青、李廣還是霍去病,都不影響讀者理解這首詩。

第一首較難解的是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江楓漁火相伴遊人難以入睡。第二首注意的是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這兩首詩不用生僻字,不用僻典或者用典如水中著鹽,而且詩的句法和章法也都比較簡單,所以很好理解。

四、關於意蘊

意蘊就是指詩詞中包含的意思,有的在詩中說了出來,有的沒有說出 ,如同水墨畫的留白。

例如《楓橋夜泊》,詩中描寫了羈旅遊人難以入睡,此時夜半鐘聲入耳。詩到此結束,但是言外之意令人產生遐想,是鐘聲令遊人難以入眠嗎?還是因為睡不著所以更清楚的聽到鐘聲?

這之後呢?詩人在想什麼,是否會一夜無眠呢?據說張繼是唐朝安史之亂後,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想必時逢國難,前途未卜,或是詩人難以入睡的原因。不知道這個心事重重而失眠的詩人明天會是怎樣呢?

結語

白居易作詩要求達到」老嫗能解「,因此他的詩歌流傳很廣。我們觀察一下自己熟悉的詩歌,一定具有這幾個特點:沒有生僻字,較少用典甚至不用典,句法與章法簡單。

另外,我們接觸最多的唐詩是絕句,因為篇幅的原因,絕句文字精煉也沒有太多的空間用典。唐人常用意象說話少發議論,多有深遠的意蘊。

@老街味道

關於詩詞創作 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魯迅的自謙中隱藏著自負

用「月滿西樓」寫首詩 不限形式看看您能寫幾首?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寫石榴隱喻愛情並無新意,這首唐詩以手法取勝,之前沒注意
    李商隱的詩詞風格是多樣化的。在他的詩歌當中我們能夠看得到「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簡單,也能夠看得到「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意蘊豐厚。而且對於李商隱的詩詞創作來說,詠物詩是其中很有特點的一種。
  • 十首夕陽詩詞:夕陽美如畫,清風醉晚霞!
    疏林斜暉,殘照當樓,如血的殘陽伴隨著古人們走過了數千年,也在他們的詩詞中流傳了數千年。全詩少有的明白如話,毫無雕飾,卻感喟深沉,意蘊無窮。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 詩詞大會總決賽上演超難成語「飛花令」,...
    詩詞啟蒙始於21歲,假期讀物是舊語文課本首先,對很多看完詩詞大會後悔自己小時候沒有好好學詩詞的觀眾來說,有一個大大的好消息,陳更說:"說來慚愧,我的詩詞啟蒙發生在21歲。"陳更從小就被爸媽帶著去書店。但往往她想買《腦筋急轉彎》,爸爸遞過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陳更拿起一本《故事會》,媽媽換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謎》……總之和詩詞歌賦沒有什麼關係。
  • I have a dream 向著唐詩奔跑
    當然閒暇之餘呢總要放鬆一下,然後就聽了一個叫六神磊磊讀唐詩的專欄,當然人家確實也出了一本書,不過呢,我沒買,還是比較喜歡語音。說起詩詞可能離自己有一定的距離了,畢竟記得從學校出來後,就在也沒有原來那麼喜歡背誦詩詞了,也不怎麼用像原來那麼裝了。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有點好笑,感覺上學的時候背誦詩詞,都是為了課堂上裝那麼一把,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心思。
  • 唐詩宋詞女孩起名,有詩意寓意好的女寶寶名字
    唐詩宋詞是我們讀書以來學習的比較多的詩集,因為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文化意蘊,因此,很多父母也會從古詩宋詞中給女兒選取名字。宋詞的風格很多樣,有婉約淡雅的類型,也有壯志難酬的豪放類型。以下是五行閣分享的好聽、有詩意、寓意好的女寶寶名字,可供大家作為寶寶取名的參考。
  • 康震,中國詩詞大會的嘉賓評委,有人說他是徒有其表,你怎麼看?
    殊不知有多少孩子因為康老師的電視節目而愛上了古詩詞,這樣的功績也是值得點讚的。詩乃隨心而發,方有詩之靈性,意為詩之魂,境為詩之魄,音為詩之修飾,律為詩之網規之用,不以附而輕其主也,唐詩宋詞之前非格律,卻不乏佳作之巔峰,無後人創新,何來音律、格律之出現!其唐詩宋詞豈不是胎死腹中?人世間有完人嗎?有高大全嗎?
  • 六神磊磊給孩子說唐詩:和流行文化競爭,讓孩子自願讀詩
    唐代詩壇的第一個「男子天團」有誰呢?李白杜甫在當時就是「天王巨星」嗎?以說讀金庸行走江湖的六神磊磊現在投入大量時間說讀唐詩,特別是給小朋友們說唐詩。9月21日,自媒體人六神磊磊攜新作《給孩子的唐詩課》做客中信書店上海仲盛店,還與「混子曰」創始人陳磊(二混子)展開對談。
  • 八首描寫黃昏的詩詞,第一首實至名歸
    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古人常常喜歡借景抒情,而黃昏時分之景又十分受古人青睞,因此,今天我們聊的詩詞便與黃昏有關。
  • 一首千年經典,華羅庚曾質疑,詩詞大會教授幾句話解網友多年困惑
    結果他看到江上突然有一團火升了起來,火焰如炬,這讓他十分不解,於是回到家怎麼也睡不著,便寫了這首《遊金山寺》。詩中「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14字,至今是詩壇難解之謎,甚至有網友戲稱:東坡大概是看到了UFO。無獨有偶,在唐代也曾有首千年經典,曾令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連華羅庚都曾寫詩質疑,這是怎麼回事呢?
  • 古詩文已佔浙江高中語文新教材半壁江山 六神磊磊在杭州講詩詞
    唐詩也是一樣,你一定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愛上唐詩,剩下的他們自己會去探索,攔也攔不住。」六神磊磊說,「關於古詩詞,我們都要有一個競爭意識,給孩子講詩詞,那是和娛樂、和遊戲、和時尚、和流行文化在競爭,當孩子對詩詞的興趣和這些事物一樣了,那麼,你根本不用引導,孩子也是會去找詩讀的。」六神磊磊想做的,就是把孩子的目光從遊戲、娛樂引到詩詞上。
  • 老話「墳頭塌陷,後人有難,宅前樹枯,家中無主」啥意思?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家就有這樣一個寶貝 我的奶奶今年89歲了,她可是我家的寶貝 。我和奶奶的感情最好 。小時候,父母總是忙這忙那,我每天跟著奶奶在她家, 奶奶幹什麼,我就跟在她後面看著,看到 不明白的事情就問奶奶,奶奶總是耐心地向我解答。 小孩子總是有問不完的為什麼 ,奶奶懂得很多農村俗語,那時候我很小,並不知道奶奶所說的那些話就是俗語 ,但是,我覺得那些話容易記住 ,所以都默默地記在心裡,當我漸漸長大的時候,才明白那些俗語的意思 。
  • 飛紅萬點愁如海 一篇短文看明白 詩詞創作如何用好明喻隱喻和借喻
    主體是落葉上,喻體是雨聲,晚上以為聽到的是雨聲,造成起來才知道是落葉的聲音,通過視覺判斷昨天的聽覺,魏慶之說無可作詩的時候把落葉聲比作了下雨的聲音。 落葉的聲音就如同下雨一樣,開門一開,秋葉已經深深地鋪滿了西林。這首詩的比喻因為有主體、喻體,所以不是借喻,但是和隱喻比較難區別。
  • 用唐詩三百首解讀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 重 到底什麼意思
    老街前邊寫了幾篇關於《唐詩三百首》的文章,主要是從詩體上談了一下自己的淺薄認識,學習詩詞格律的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下篇律詩與絕句》、《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上篇樂府與古體詩》、《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詩三百首》裡的12種奇怪的律詩
  • 央視詩詞大會兩理工科女博士「神仙打架」
    冠軍後她還感慨,很多詩友因為看到我在詩詞大會的樣子,也想要來詩詞大會;很多小朋友、青少年說因為看到我念詩的樣子,發現中國詩詞的美好,也開始念詩。「我覺得,為了傳播中國古典詩詞,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3首關於思念的詩詞,有一種情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掀開唐詩的寶典,那滿紙菸霞讓人目不暇接;翻閱宋詞的古籍,那跌宕的韻律如同浪漫繁花。唐詩宋詞是古典文學的兩座高峰,雖歷經千年的時光,仍雄奇絕豔,光芒萬丈。其實唐詩宋詞的魅力,不僅在於辭藻的華麗,更在於能讓人找到情感上的共鳴。
  • 這可能是史上最孤獨的一首唐詩,只有20個字,卻響徹千古
    99%的人都會下意識的吟出這首唐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留給後人的曠世之作。 即使是不懂詩詞的人,讀到這首詩時,也會被它打動,那無處可逃的巨大的孤獨感,那倔強垂釣的漁翁,都可以被映射到每個人的某一個孤獨的時刻。
  • 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精選唐詩中的美名,韻秀美好!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長時間被詩詞薰陶,怎麼能不受詩詞的影響呢?很多家長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從小讓寶寶熟讀唐詩、宋詞的佳作,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希望寶寶長大以後漂亮有涵養。在這裡江南易林想要說的是,唐詩中千古絕句很多,不妨為孩子取一個出自唐詩、寓意豐富、如詩如畫的好名字。
  • 古體詩詞在當代:如何寫出古意和新意
    《詩刊》社副主編王冰談及詩詞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的問題,認為文化有一個積澱的過程,真正的創新需要把握時代的脈搏,只有把握了時代的核心體系、整體架構、思維方式後才能去寫,不能僅憑几個新鮮的詞彙。看張珂的詩不像讀現代詩人的作品,倒有唐詩、宋詞的感覺,他的詩具有傳統文化的底色。
  • 高中總覺得這首唐詩難背,今天來看,似乎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年少的時候我們曾經學過很多的唐詩,也曾經被送過很多的詩篇。雖然當時的我們覺得這些古詩、古文好難背,感覺是一種學習壓力。但是等到今天重新回味那一段歷史的時候,豐富的知識儲備讓我們感覺到當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古典詩詞當中有很多這樣的詩句,很容易讓我們望文生義。
  • 李商隱最難解的一首詩,短短56個字卻運用了四個典故!
    李商隱是唐文宗時的進士,因為出生於中晚唐,當時宦官弄權、藩鎮割據,他雖然有報國之心但卻不被重用,這從他的詩詞《賈生》中可以看出端倪,從文學作品上來看,他的詩篇構思新奇,風格穠麗,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解其意,而他所有的詩中最難解的應該就是這一首《錦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