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唐詩的寶典,那滿紙菸霞讓人目不暇接;翻閱宋詞的古籍,那跌宕的韻律如同浪漫繁花。唐詩宋詞是古典文學的兩座高峰,雖歷經千年的時光,仍雄奇絕豔,光芒萬丈。
其實唐詩宋詞的魅力,不僅在於辭藻的華麗,更在於能讓人找到情感上的共鳴。喜悅了,讀詩詞;傷心了,讀詩詞;暢快了,讀詩詞;思念了,還是讀詩詞。
假如你是唐詩宋詞的忠實愛好者,請一定來品味3首關於思念的詩詞。
對於思念這個詞彙,我想在唐宋詩詞圈中,感觸最深的應該是李商隱了,那一首《夜雨寄北》不知曾打動了多少人…
夜雨寄北
唐 .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一位著名的晚唐詩人,卻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困頓了半生。
後來,他輾轉到巴蜀,在節度使柳仲郢的麾下做了幕僚,而妻兒家小卻遠在長安。
他鄉客,夜漫漫,雨綿綿,心思念,他思念妻子,《夜雨寄北》正是他的心語。
詩中作者如同喃喃自語:
你詢問我何時歸來,我卻定不下歸期。今晚夜雨纏綿,漲滿了秋池。不知何時能一起西窗剪燭長談,敘說今夜的巴山細雨?
28個字皆化思念,可後來李商隱能否與妻子共話「巴山夜雨」,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知道了有一種幸福叫做思念。
還是李商隱,還是他的妻子。
不過,這次妻子王氏卻撒手人寰,更令人淚目的是李商隱飄蓬萬裡,沒能見最後一面,於是思念逆流成河,終成這首《暮秋獨遊曲江》。
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荷葉初生時,與你兩地分居,淡淡的春恨油然而生;荷葉乾枯時,你與世長辭,濃濃的秋恨又成。
前二句點出了與妻子聚少離多的狀況;後二句表達存者的思念:雖說身在世間,情意也會永在。但多少惆悵,卻隨江水聲綿延不已……
看過了李商隱的唐詩,品過了李義山的思念,再讀一首李之儀筆下的宋詞。
公元1103年,對於李之儀而言是終生難忘的一年,先是經歷了貶官,後又女、兒、妻相繼去世,此時他的人生只剩下一片灰色。
也是這年,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與李之儀不期而遇,沒料想他們之間上演了一場忘年之戀。此女子名叫楊姝,是當地一位德藝雙馨的歌伎。
一來二往,楊姝的溫柔,安撫了李之儀內心的傷痛,讓他重拾信心。
那年某一天,李、楊二人攜手來到長江邊,李之儀將相思化成一首千古名作。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宋 .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3首關於思念的詩詞,力透紙背,感人至深。相信有一種情感,時光老去依然溫存;相信有一種思念,「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求關注!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