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術情報
點二維碼關注進專家群
2月14日,《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總決賽落幕,最後一場對決,是兩位理工科博士的「神仙打架」,最終,陳更以5比2的比分毫無爭議地戰勝了來自中科院的在讀博士生孫曉婧。
看完這兩位的對戰,才讓人明白了什麼是真博士。
陳更在北大攻讀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博士學位,她說,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能順利畢業。
孫曉婧是中科院空間環境專業學生,她曾說,不愛詩詞的理科生不是優秀航天人。
據了解,本季詩詞大會還融入了古畫、民樂等元素,讓詩詞變得多元立體,不是考記憶,而是交流理解感悟、文化元素、生活方式。
高手過招!難度「上天」的成語飛花令來了
昨晚的總決賽很多人都為陳更捏一把汗,在之前的第九場擂主爭霸賽環節就是陳更與孫曉婧的對決,孫曉婧守擂,陳更攻擂,最終孫曉婧勝出。
來看最後的決戰時刻!
更在獲獎感言中表示:「如果自己在傳播傳統文化的路上多做了那麼一點點事情,能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對我來說就是值得的」!
冠軍後她還感慨,很多詩友因為看到我在詩詞大會的樣子,也想要來詩詞大會;很多小朋友、青少年說因為看到我念詩的樣子,發現中國詩詞的美好,也開始念詩。「我覺得,為了傳播中國古典詩詞,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網友:簡直是「神仙打架」
看完這場「成語」對決,
不少人說簡直是「神仙打架」!
也有人覺得漲知識了……
很多人發來也祝賀,
恭喜陳更
看完這場「神仙打架」
你有什麼想說的?
冠軍陳更:工科博士的詩詞生活
陳更,出生於1992年,北京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的博士生,關於這個專業,陳更又解釋了一番:"是設計控制器的,解決讓穿戴式機器人穿在人身上,怎樣能更舒服更省力的問題。"
作為工科博士,陳更的日常是這樣的:每天早上7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白天大部分就在實驗室;實驗室門口的小巷子裡有個煎餅攤,午飯常常就買個煎餅解決,早飯是一杯檸檬糖水,晚飯常是一碗麥片,學詩的時間,是從吃飯時間裡省下來的。
本來抽空學詩只是愛好,卻沒料到因為參加《中國詩詞大會》,陳更成了"網紅"。在她擔任助教的一門課上,學生說:"我簡直傻了,沒想到高數的助教姐姐詩詞這麼棒!"
詩詞啟蒙始於21歲,假期讀物是舊語文課本
首先,對很多看完詩詞大會後悔自己小時候沒有好好學詩詞的觀眾來說,有一個大大的好消息,陳更說:"說來慚愧,我的詩詞啟蒙發生在21歲。"
陳更從小就被爸媽帶著去書店。但往往她想買《腦筋急轉彎》,爸爸遞過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陳更拿起一本《故事會》,媽媽換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謎》……總之和詩詞歌賦沒有什麼關係。不過,在這樣的你來我往之間,陳更慢慢愛上了閱讀。"那種『文字從紙張上嫋嫋升起,給看字人帶來慷慨的氣息與畫面』的感受令人著迷,看文字會帶來自由而神奇的大腦反應,真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陳更的曾祖父是一個書生,做過鹹陽城裡幾所高中的校長,家人也都愛看書。陳更的爺爺在家中不大的空間中特闢了一塊地方,把幾個孩子從小讀的課本和課外書一本不落地存放了起來。後來,這些"家族遺產"都傳到了陳更手中,每年寒暑假回到老家,時光便在這些舊語文課本和《浮躁》等上世紀80年代的小說中度過。
由於學業繁重,陳更中學時一心一意努力考大學,本科時一心一意努力保研,都沒有涉獵詩詞。直到研究生第一年,她才有時間開始"大規模"看詩詞,啟蒙讀物是《蔣勳說唐詩》。
陳更說:"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詩詞不僅照進歷史與美學,還照進生活,能讓讀者看到詩人的人格與靈魂對自己的引導。比如,那些神秘的,『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讓人在似懂非懂之間感受到美;那些細膩的,『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讓你發現在季節流轉中的妙趣。"
就這樣,從研一到研四,從《唐詩三百首》到一些詩人的全集,陳更一直在讀詩詞。而且是"寒暑假讀,吃飯讀,坐地鐵、坐火車讀,睡前讀,晨讀",填補了沒有從小開始積累的遺憾。
亞軍孫曉婧:以詩心遙感天地
孫曉婧是地道的萊陽姑娘,在父親工作的新華書店長大,也因此與詩詞結緣。幼時,爸爸指著天上的月亮教她背「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使她看到月亮就會想裡面是不是真的有吳剛和桂花酒。
詩詞拓展了她的想像,打開了她宇宙概念的啟蒙。最終,她決心探索宇宙奧秘,用一生來仰望星空,在夜空中尋找「鷓鴣天」和「鵲橋仙」。
2013年從萊陽一中高中畢業後,她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7年本科畢業後考入中科院,空間科學和技術專業碩博連讀。
理工科的女孩不可怕,可怕的是她還沉迷於詩詞,這就是學霸中的戰鬥霸。孫曉婧在比賽中不急不緩沉著冷靜,展現出豐富的詩詞素養和沉穩的心理素質。
央視影音微博這樣評價孫曉婧——以詩心遙感天地。
作為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研究生,夜觀天象是孫曉婧的必修課。在曉婧心裡夜空裡既有「鷓鴣天」,也有「鵲橋仙」。
如今詩詞經成為孫曉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不僅詩詞儲備豐富,而且能夠發散思維。
2017年在浙江衛視《向上吧!詩詞》中,一個"花朝節"的選項,讓曉婧脫口而出"那是林黛玉的生日",讓首次坐鎮"向上名師團"的蒙曼老師很是驚喜。
雖然是詩詞的比拼,但也能看出曉婧古典文學功底深厚,綜合實力不容小覷。
她的詩詞儲備深度還受到了劉震雲的表揚,當劉震雲從曉婧的專業聊到"嫦娥奔月",
曉婧立刻順勢分析起嫦娥號探測器,令剛打開電視的觀眾誤以為進入了一檔科學探索節目。到理科生的腦袋果然還是理性大於感性。
本文由整理自中國青年報、@CCTV中國詩詞大會、央視新聞、煙臺日報、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募格學術
———————end———————
明天有好消息,別忘了關注哦。
更多重要優質信息,敬請關注:
本站分平臺:人民網-人民號「中外學術情報」;新浪微博「學術與高校」。
碩博就業出國
高薪機會監控(點二維碼關注)
學術公開課
高知成長基地(點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