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瑋在節目中。
李姝瑋一家三口合影。
最近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上,一對「博士夫妻」火了。日前,重慶晨報記者獲悉,「博士夫婦」中的妻子李姝瑋來自重慶雲陽,現年35歲,愛情與事業雙豐收,理科與文學並駕齊驅,可謂人生贏家。
「人生贏家」有什麼教育秘訣?父親李忠共回憶起李姝瑋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他說,薰陶是最好的教育,尊重孩子的個性、發現孩子的興趣也很重要。
理科博士玩轉詩詞大會
8月17日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上,一對「博士夫妻」受邀參賽,而且有著不錯的表現,其中妻子李姝瑋是個雲陽妹子。
李姝瑋的家人告訴記者,李姝瑋今年35歲,初高中就讀於雲陽中學,大學本科、研究生分別就讀於四川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獲得了美國萊斯大學全額獎學金,前往美國攻讀博士。
李姝瑋的研究方向為生物基因工程,畢業後,成為了一名首席工程師。她還是美國科協學會會員,已在國際刊物上發表文章20餘篇,在各類國際會議上交流論文40餘篇……
一個理科生能有如此深厚的詩詞功底,一定是個「超級學霸」。對此,李姝瑋的父親李忠共(現已退休的數學老師)卻予以否認。「孩子現在的成就,我很驕傲。但她不是那種超級學霸型的,各方麵條件都比較普通,但是自己很有主見,能吃苦,而且個性執著專注!」
李忠共說,詩詞大會後,曾有媒體聯繫採訪報導,女兒都婉拒了,女兒比較低調,參賽就是一段特殊的體驗、一場詩歌之旅,不摻雜其他功利性的東西。李姝瑋甚至婉言勸父親,慎重接受媒體採訪,以免被誤解。
會說話時就開始讀詩
李姝瑋出身於「教師世家」,父親和爺爺都是數學老師。在李忠共的印象中,爺爺才是李姝瑋的文學啟蒙老師,「從她會說話就開始教她讀詩、背詩。」
李忠共告訴記者,他和父親注重對孩子的引導,給她買了很多書,有詩詞的,也有科學雜誌。
在眾多童年讀本中,《中華詩詞六千首》是她的枕邊書,每晚臨睡前都要長輩講詩詞裡面的故事,並跟著長輩一起背誦。小學畢業時,李姝瑋已能流利背誦很多古詩詞,是個頗有功底的文藝女青年。
讀書甚至影響了李姝瑋的人生選擇。李忠共說,女兒走上生物基因工程的科研之路,緣於他為女兒訂的一本科學雜誌,「裡面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最新學術成就,她一直看,高考時很堅定地選報了相關專業。」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長久的,應該重視。」李忠共覺得,是父親和他的教育影響到了孩子,給她營造了一種環境,「薰陶」了她。
看書是不需要太多功利性的,只要是健康、正面的都可以看,多看。李忠共回憶,李姝瑋小時候曾創造一周讀幾十本書(兒童讀本)的紀錄。
高考前三天還在「啃」小說
愛讀書,不等於讀死書。找到樂趣是最重要的,再從其中找到自己以後發展的養分就更好了。
李忠共分享了李姝瑋中學時代的一些小故事。
高考的時候,李姝瑋很淡定。在高考前三天,她還在「啃」一本小說。「具體是什麼書、哪方面的小說,忘了,總之跟高考沒得關係。」這個細節,在李忠共的記憶裡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考考得不太好,不太理想,當然這是父母的想法,也許她本人的感受又不同。」李忠共說,他也沒想到女兒會走這麼遠、這麼成功。
三次報名參加詩詞大會
女兒參加詩詞大會的事,李忠共早有思想準備。2016年,李姝瑋就報了名,在網上答題環節,她是第二名。2017年,李姝瑋又報了名,她已經在國外生活、發展,工作繁忙,報名電話留的是李忠共的,欄目編導聯繫李姝瑋,電話是李忠共接的。
李姝瑋已在國外發展了10年,成了家,有了小孩。因為學業及工作繁忙,她很少有機會回重慶雲陽,李忠共和妻子每年只好過去看她。
2018年7月中旬,第三次報名參加詩詞大會的李姝瑋接到欄目組電話,喊他們火速回國錄製節目。行程很緊,只有幾天時間。
「回國前、下飛機後,女兒都給我們發了簡訊。」李忠共說,他和老伴想要趁機過去跟女兒、女婿團聚,結果被女兒婉拒了,一是出於節目保密的需要,二是女兒、女婿都抽不出時間來。
「女兒給我說過,參加《中國詩詞大會》不在於獲得名次,而在於體驗參賽的過程,感受中國詩詞的魅力。」李忠共說,他相信女兒、女婿在比賽中已得償所願。
本報記者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