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發酵工程、基因工程、基因組研究;環境...

2020-12-06 生物谷

導師姓名:楊謙         導師類別:博士生導師  

  • 姓名: 楊謙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 所在院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       所在院系: 環境工程
  •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環境工程
  • 研究領域: 植物病原菌對殺菌劑抗藥性的分子生物學;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發酵工程、基因工程、基因組研究;環境微生物發酵工程、基因工程、基因組研究
  • 聯繫方式

  • E-Mail:       電話: 0451*******       郵編: 0
  • 地址:
  • 個人簡介

      中國教育部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工程雜誌專業評委、理事,中國植物病理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哈爾濱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專業學科帶頭人。
      1982年 畢業於東農學院農學系並留校任助教
      1986年 赴英國裡丁大學(Reading University)深造,先後攻讀碩士、副博士、博士學位並做博士後研究
      1991年 獲博士學位並做了8個月博士後研究後回東北農學院任講師
      1992年 晉升副教授
      1993年 到東北林業大學任副教授
      1994年 開始任泰國蒙格克特王家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1995年 在國家教委(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39400087)的資助下(共計12萬元),進行對殺菌劑抗藥性基因轉化利用的研究(1995-1997)
      1995年晉升教授
      1998年至今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授
      繼續任泰國蒙格克特王家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1999年 晉升博士生導師

    著作及論文

      在國內外發表文章130多篇。出版如下8部專著:
      《核盤菌》,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994
      《植物病原菌抗藥性概論》,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995
      《植物病理學研究及新技術應用》, 中國科技出版社, 1997 (第一主編)
      Yang Qian,《Advanced Study on Plant Pest Biological Control》,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0
      Yang Qian,《Biological Control and Bio-technology》,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3
      楊謙 《植物病原菌抗藥性分子生物學》, 科學出版社, 2003
      Yang Qian & Yu Ziniu,《Study on Plant Pest and Diseases Biological Control and Bio-technology》,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5
      楊謙等《微生物教學與科研新進展》,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2005

    承擔項目

      2000年 主持省科技攻關項目(G00C1801,10萬元,2000-2001)、主持市科技攻關項目(0012211020,10萬元,2000-2002),繼續進行城鄉固體廢棄物生物工程處理技術的研究
      2001年 完成省科技攻關項目(G00C1801,生物工程降解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菌群),通過黑龍江省科委組織的技術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02年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開始主持微生物的基因轉化和固體廢棄物處理(50178021,7萬元,2002年1-12月)
      完成市科委科技攻關項目(0012211020,秸稈生物工程處理技術研究),通過哈爾濱市科委組織的技術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
      完成毛殼菌菌絲生長期EST測序,在國際GENBANK率先註冊毛殼菌EST基因序列1381條,科學新聞對此項研究成果在顯著位置進行了報導
      2003年 獲國家863項目資助,開始主持新型微生物農藥創製與發酵工程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2003AA241140,150萬元,2003-2005)
      2004年 獲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開始主持生物防治菌EST測定及生物防治基因表達的研究(,18萬元,2004-2006)
      完成哈茨木黴菌菌絲生長期EST測序,在國際GENBANK率先註冊木黴菌EST基因序列1740條
      獲中泰兩國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資助,從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基因組方面的合作研究
      2005年 完成角毛殼菌菌絲生長期和幾丁酶誘導EST測序,在國際GENBANK率先註冊角毛殼菌EST基因序列4490條。完成哈茨木黴菌幾丁酶誘導EST測序,在國際GENBANK率先註冊EST基因序列1386條。

    相關焦點

    • 基因工程微生物的環境監測及生物防禦體系研究進展
      , CAS & CSM, All rights reserved李琴1, 2, 伍一軍1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分子毒理學實驗室, 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1012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摘 要: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 研究人員構建出了大量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工程微生物
    • 酶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基因工程,這些生物技術在飼料生產中的應用
      隨著美國和歐洲法律規定了「天然」香料只能由物理過程(從天然原料中萃取)或酶工程、微生物發酵工程來製備後,用天然物質發酵、酶處理生產香料的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利用酶的特殊反應合成旋光性香料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酯類化合物大都具有花香、果香、酒香或蜜甜香氣。
    • 生物晶片在環境微生物研究中的應用
      三 生物晶片在環境微生物研究中的應用(1)基因表達分析基因表達分析可以用於了解微生物在生態環境中的功能活動,mRNA 是轉錄基因表達的中間產物,基因晶片可以通過對mRNA 的檢測來分析基因的表達情況。研究者用基因晶片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孢子形成、生物合成和厭氧生長進行了基因表達分析,這些研究說明了晶片技術可以為研究微生物對生態環境和其他生物的反應提供獨特的方法和信息。
    • 生物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研究領域相似嗎
      生物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研究領域相似嗎?有些學生確實比較喜歡生物學科哈!家長們在給孩子進行志願填報的時候,看見和生物相關的專業就報,但是您是否知道生物學領域大學專業有三個二級專業類:生物科學、生物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就不怕專業之間有區別嗎?
    •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新型微生物獲成功
    •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新型微生物獲得成功
      得益於對酵母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的多年研究,科學家們已能利用這些基因工具進行更為複雜的基因改造,如更換整個化學路徑製作出可執行更複雜任務或更有效地生產物質的微生物。但是,很多業界關注的微生物,如那些具有生產化學物這種獨特能力的微生物並不容易製成。科學家們希望能夠設計像光合微生物這樣的目標有機物,以更有效地將光轉換為燃料。
    • 《發酵工程》複習資料
      (選擇)生物材料包括來自自然界的微生物、基因重組微生物,各種來源的動植物細胞。2. (概念)初級代謝產物:是指微生物產生的,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質。如蛋白質、核酸等。3. (判斷/選擇/概念)次級代謝產物:是指微生物產生的,與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無關的一類物質。
    • 包子講述基因工程
      現在的時代,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把一個東西加上工程兩個字,例如生物工程、種子工程、醫學工程、計算機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環境工程。當然,也有我們今天要說的基因工程。我們首先說下基因是什麼,基因工程就是改基因的工程,基因這個東西我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有2~3萬個基因,而每個人大約有40-60萬億個細胞,每個細胞都有全部基因。我們每呼吸一口氣都有無數的微生物被我們呼吸到體內,而這些微生物也有他們自己的基因,所以傳染性致病微生物的基因在我們體內表達,我們就可能得傳染病啦。
    • 2020生物工程行業市場前景及現狀分析
      不久的將來,光生物反應器和生物燃料將會變為實現,像木質素纖維素這類結構複雜但能再生的底物會變成為發酵工業的原料,也很可能會為塑料工業和聚合物工業提供起始成分。可以說,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基礎,重組DNA 技術和酶固定化技術是生物工程的兩個最富有特色和潛力的技術,而發酵工程與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是較為成熟和廣泛應用的技術。
    • 發酵實驗室需要哪些設備 微生物發酵實驗室儀器一覽
      發酵工程在生物工程中的位置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發酵工程等5個部分。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的研究結果,大多需要通過發酵工程和酶工程來實現產業化。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發酵工程中所需要的酶,往往是通過酶工程來獲得;酶工程中酶的生產,一般要通過微生物發酵的方法來進行。
    • 中科院微生物所蟲媒微生物團隊受邀綜述植物蟲媒病原抗性機制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蟲媒病害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周家熾先生是我國第一個病毒研究室的創始人,他早期通過研究線蟲傳小麥蜜穗病的發生規律,在1946年發表研究論文,提出通過土壤線蟲媒介的控制來實現對病害細菌的防治策略(1),最終我國成功的消滅了這種病害。
    • 中國優質工程建設發展計劃-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基因工程技術為基因結構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為人類提供了大量優質的發酵產品,還在環境治理、金屬提取、臨床診斷、基因治療和改良農作物方面有了突出成就。基因工程的出現,為臨床醫學和提高農作物產量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基因研究不僅能夠為篩選和研製新藥提供基礎數據,也為利用基因進行檢測、預防和治療疾病提供了可能。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推動了基因工程的迅速發展。
    • 生物選修3-「基因工程」提問內容
      >PCR技術的發明9.基因工程的別名----DNA重組技術或基因拼接技術操作環境---生物體外操作對象----基因或DNA分子操作水平-----分子水平特點-----定向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1) 將某種生物全部DNA提取出來,選用適當的限制酶,將DNA切成一定範圍大小的DNA片段,分別與載體連接,導入受體菌的群體中儲存,各個受體菌分別含有這種生物的不同基因,稱為基因文庫(2) 基因組文庫:受體菌群體包含了這種生物的所有基因,稱為基因組文庫。
    • 微生物所撰寫植物蟲媒病原抗性機制綜述文章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蟲媒病害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近現代植物病毒學家周家熾是我國第一個病毒研究室創始人,他早期通過研究線蟲傳小麥蜜穗病的發生規律,在1946年發表研究論文,提出通過土壤線蟲媒介的控制來實現對病害細菌的防治策略(1),最終我國成功消滅了這種病害。
    • 國際首例大菱鮃鰻弧菌基因工程活疫苗誕生—新聞—科學網
    • 生物科學、生物工程專業點評和就業前景薪資揭秘
      這裡所說的生物科學是多門生物學科的總稱,包羅萬象,與人的關係極為密切,比如基因改良過的品種,是解決糧食匱乏的良方;生物製藥和組織工程技術,是健康的保障;國家生態環境的改善,要求教於生態學家。生物科學偏重於理科,要求學習者對它有很強的興趣和動手能力。
    • 國際首例大菱鮃鰻弧菌基因工程活疫苗誕生
      近日,針對弧菌病研發的大菱鮃(俗稱多寶魚)鰻弧菌基因工程活疫苗(MVAV6203株)正式獲批國家一類新獸藥證書。該疫苗與2017年誕生的針對腹水病的大菱鮃遲鈍愛德華氏菌活疫苗聯用後,多寶魚的養殖死亡率有望被控制在10%以內,並有效降低養殖用抗生素的使用。 這一成果是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張元興教授團隊歷時18年探索取得的。
    • 基因組工程 | INTEGRATE可快速實現高效 多路細菌基因組工程
      Sternberg團隊在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了題為「CRISPR RNA-guided integrases for high-efficiency, multiplexed bacterial genome engineering」的文章,CRISPR RNA引導的整合酶用於高效、多路細菌基因組工程。
    • 「終極保險」打造更安全的基因工程生物
      這種通用的編碼系統構成了生物工程得以實現的基石,使人類能夠用大腸桿菌生產人的胰島素,或是在菸草中合成對抗伊波拉病毒的抗體。然而,正是「生命編碼」的通用性,讓不少人對生物工程的安全性產生了懷疑。儘管目前在研發和生產上有著極為嚴格的管理措施,人們還是擔心一旦這些人工改造過的生物體釋放到環境中,它們的基因會被野生個體獲得,或是獲得野生個體的基因,從而造成生態問題.??
    • 什麼是「基因工程」?-虎嗅網
      隨著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到了1956年,Arthur Kornberg發現DNA聚合酶,1966年發現胺基酸密碼子,1970年發現了限制性內切酶,1975年研究出單克隆抗體,1982年第一個基因工程的藥物——重組的人胰島素被FDA批准上市,到了1983年發明PCR技術以後,我們今天的生命科學和生物產業發生突飛猛進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