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紅萬點愁如海 一篇短文看明白 詩詞創作如何用好明喻隱喻和借喻

2020-12-05 老街味道

前言

比喻也叫"譬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簡單來說,就是用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要求這個乙事物必須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

比喻這一修辭手法在詩經中就被廣泛應用了,」取譬「這個詞,在《詩·大雅·抑》中也已經出現:"取譬不遠,昊天不忒。"

比喻的形式非常多,南宋陳騤在《文則》將比喻方式分為十種:明喻、隱喻、類喻、話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 陳騤的分類比較複雜,我們一般把比喻分為簡單的三大類:明喻、隱喻、借喻。下面先看看比喻的三個組成部分。

一、比喻的構成三要素

秦少遊《千秋歲》最後一句是標準的比喻手法: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飛紅萬點愁如海,這種比喻是最常見的」明喻「。可以看出,明喻是本體、喻體和比喻詞都出現的一類。

愁,主題;如,比喻詞;海,喻體。在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凡》中,把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稱之為:正文、譬喻和譬喻詞。

一個比喻句子中,本體、喻體和比喻詞這三種要素並不一定同時出現,根據比喻的這三個要素是否出現可以分為三大類:明喻、隱喻、借喻。

二、比喻的三大類:明喻、隱喻、借喻

1、 明喻

明喻是非常明顯的用其他事物(喻體)來比擬想要描述事物(主題)的比喻,明喻也分為兩種,詳式和略式

1)詳式的明喻三個要素都出現,形式上:主體+比喻詞+喻體。

上文提到的秦少遊」飛紅萬點愁如海「相對簡單些,愁+如+海。相同點是容量」多「,我的愁就像海水一樣多。

李煜《虞美人》用兩句組成一個比喻: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用」東流水「比喻」愁「:愁+恰似+水。 之所以用兩者相比,是因為有一個共同點:綿綿不斷無窮無盡。愁如春水流不盡的意思。

還有一種相互比較的比喻, 寇準七絕《長安春日》:

淡淡秦雲薄似羅,灞橋楊柳拂煙波。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愁春一倍多。

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愁春一倍多。山+未抵(不如)+愁,重重疊疊的山,也比不上愁那麼多。這種比喻和南宋陳騤在《文則》中」對喻」不同:

先比後證,上下相符。《莊子》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荀子》曰:「流丸止於甄臾,流言止於智者。,此類是也。《文則》

2)略式的明喻省略了一個要素,看不到如、似、像等等譬喻詞。但是這種形式在詩中很難分辨,和隱喻很難分的清楚。

唐代詩人無可寫過一首五言律詩《秋寄從兄賈島》:

暝蟲喧暮色,默思坐西林。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昔因京邑病,並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遲回共至今。

宋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評價頷聯說:

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謂之象外句,如無可上人詩曰'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是落葉比雨聲也。

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主體是落葉上,喻體是雨聲,晚上以為聽到的是雨聲,造成起來才知道是落葉的聲音,通過視覺判斷昨天的聽覺,魏慶之說無可作詩的時候把落葉聲比作了下雨的聲音。 落葉的聲音就如同下雨一樣,開門一開,秋葉已經深深地鋪滿了西林。

這首詩的比喻因為有主體、喻體,所以不是借喻,但是和隱喻比較難區別。

2、 隱喻

隱喻更進一層,為什麼這樣說呢?隱喻與明喻有兩個明顯區別,可以看出隱喻的特點。

第一,明喻用「如、似、像、同、猶」等譬喻詞,即甲像乙;而隱喻用的是「是、成、變為等譬喻詞,甲家就是乙。

第二,明喻用」 像「,隱喻用」是「,可以看出隱喻的主體和喻體更加密切,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為:明喻相類、隱喻相合。

1)詳式 出現譬喻詞語的隱喻

如晚唐五代詩人韓偓的《浣溪沙》

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骨香腰細更沉檀。

雪肌仍是玉琅,不說肌膚像玉石一般,而說肌膚就是玉石,可以體會下」雪肌仍【似】玉琅「與」雪肌仍【是】玉琅「的區別。

雍陶的七言絕句《題君山》

風波不動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應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不說」【恰似】水仙梳洗處」,而是說」【應是】水仙梳洗處「。感情色彩不同,所以說隱喻比起」如、似乎「這種明喻更進一層。

好比評價朋友的友誼,三句話明顯親近程度不同:你很像我的兄弟,咱們幹了這杯酒; 你就是我的親兄弟,咱們幹了這杯酒 ; 兄弟咱們幹了這杯酒。

2)略式 隱藏譬喻詞語的隱喻

辛棄疾的《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剗地東風欺客夢,一枕雲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經別。樓空人去,舊遊飛燕能說。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裡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

陳望道先生講解隱喻的時候,把辛棄疾的這兩句作為的例證: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過去的恨【就是】流不盡的春江水,今天的恨【就是】重疊的雲山。

前一句用了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典,李煜是明喻。辛棄疾隱藏了譬喻詞,解釋為明喻【如】春江也可,解釋為隱喻【是】春江可以。和上面的兄弟說一樣,感情色彩不同,【如】春江感情淡一些,【是】春江則激蕩澎湃。

3、 借喻

陳騤在《文則》中也講到了隱喻,但是他的隱喻更像今天的借喻:

二曰隱喻:其文雖晦,義則可尋。《禮記》曰:「諸侯不下漁色。」《國語》曰:「沒平公軍無札政。」又曰:「雖蠍臀焉遵之。」《左氏傳》曰:「是豢吳也夫。」(若人養棲牲)《公羊傳》曰:「其諸為其雙雙而俱至者與。」此類是也。

諸侯不下漁色。孔穎達解釋說:"漁色,謂漁人取魚,中網者皆取之,譬如取美色,中意者皆取之,若漁人求魚,故云漁色。" 漁色是一種借喻,讀者一看就明白是什麼意思。

借喻比隱喻又進了一層,借喻是比喻中的最高級形式,本體與喻體的關係比隱喻更加密切,在特定的語境中,由喻體就可以直接領會到本體。從形式上看,借喻與明喻隱喻最大的區別是:

借喻的本體與譬喻詞都隱藏,只有喻體出現;而隱喻和明喻的本體必須出現。容易混淆的是,譬喻詞在三種比喻中都可能隱藏,區別需要細細體會。

關於借喻的詩例我們看一首王安石的木末詩:

木末北山煙冉冉,草根南澗水泠泠。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

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這兩句不見主體,不見譬喻詞,只有兩個喻體,白雪比喻絲,黃雲比喻麥子。雖然沒有主體,但是讀者「可以直接領會到本體。」

三、比喻與借代

看完了三種比喻,還需要注意借喻和借代的區別。有的比喻也是借代的一種,有的則不是。

1、比喻也是借代

《木末詩》中的「白雪、黃雲」是借喻也可以看作借代的一種,又如白居易的《玉真張觀主下小女冠阿容》

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姑山半峰雪,瑤水一枝蓮。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回眸雖欲語,阿母在傍邊。

瑤水一支蓮。用蓮花來比喻美女,這也是一種隱喻式的借代,主體是「綽約小天仙」,省略了譬喻詞,喻體是:姑山半峰雪,瑤水一枝蓮。

2、這種借代不是比喻

韋莊的《江上題所居》用「青州從事」來代替酒,「泉布先生」代替錢,這是借代不是比喻。

故人相別盡朝天,苦竹江頭獨閉關。落日亂蟬蕭帝寺,碧雲歸鳥謝家山。青州從事來偏熟,泉布先生老漸慳。不是對花長酩酊,永嘉時代不如閒。

四、特殊的形式 博喻與比喻不同形式的混用

1、比喻不同形式的混用

詩中的比喻和文中的比喻不同,詩家語更加自由多變,一句話或者一段話如果隱喻和明喻混用,在文章裡可能會有不協調的感覺,但是在詩中卻很常見:

杜鵑啼處血成花,梅子黃時雨如霧。寇準

出句用」成「,對句用」如「,按照修辭的解釋,上句是隱喻,下句是明喻。

在五七律中,因為對仗的原因,出句有明喻譬喻詞」如「,對句常常用同為明喻譬喻詞的」似「

當然也有用隱喻詞對明喻詞的,例如」成「」是「等,白居易這首七律《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員外鄭二侍御同年四人遊龍門有感而作》:

一曲悲歌酒一尊,同年零落幾人存。世如閱水應堪嘆,名是浮雲豈足論。各從仕祿休明代,共感平生知己恩。今日與君重上處,龍門不是舊龍門。

世【如】閱水應堪嘆,名【是】浮雲豈足論。名【似】浮雲豈足論,似,還有一點猜度的意思,名【是】浮雲豈足論;是,變為一種判斷和下定論,名聲就是浮雲,不值得。人間不值得,名利不值得。

2、博喻 博喻中的混用

說比喻不能不講博喻,數量比較多而且連用的比喻稱之為博喻, 例如蘇軾的《百步洪》第一首描寫水波衝洩的一段:

長洪鬥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 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第二句是明喻,輕舟南下如投梭。第5-8句用一串博喻形容一個「快」字。因為第5句有一個譬喻詞「如」,所以這4句都可以看作明喻。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段博喻就複雜了: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這一串都是比喻主體【聲】,其中有出現譬喻詞的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四弦一聲如裂帛。更多的是隱藏譬喻詞的句子: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明喻和隱喻,都有隱藏譬喻詞的形式,借喻沒有譬喻詞,區分起來就比較難了。首先看作者表達的是否清楚,還要看讀者自己的理解。例如上面講的辛棄疾詞,舊恨【如】春江流不斷;舊恨【是】春江流不斷。

結束語

從上面三種比喻的闡述來看,從明喻、隱喻到借喻是一層層遞進的,主體和喻體越來愈密切。所以我們在欣賞古人詩作的時候,站在詩詞創作的角度看分析會清晰許多。

在自己創作時,是用隱喻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呢,還是用明喻就足夠了?例如我們自己詩的話,用如還是用是?

雪肌仍【似】玉琅;雪肌仍【是】玉琅 。

什麼情況下使用借喻不會讓人誤解,還能更好的表達主體?這就看個人的學力了,詞彙量不夠,詩作就會顯得單薄。

@老街味道

唐詩宋詞中清明時節的雨有個專業名字 大多數人沒有聽說過

蘇軾、王安石、辛棄疾的這三首豪放詞代表作 您最喜歡哪一首呢?

從香稻啄餘鸚鵡粒與黃犬奔馬的故事 了解古人詩詞句法的奧秘

唐詩宋詞就是田園有宅男 邊塞多憤青 詠古傷不起這麼簡單嗎?

相關焦點

  • 借酒澆愁愁更縱,柔情縷縷何時共;念念心隨,從此相思種
    無言有淚啼紅處,念念心隨相思種。經歷歲月變遷,心也會隨之改變 。曾經純淨的性格,也會染上各種顏色。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成熟吧 !望著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有誰能擁有一顆真誠純淨的心靈而超然物外呢 ?借酒澆愁愁更縱,柔情縷縷何時共。想灑脫點吧!卻擺脫不了世俗的枷鎖 。太世故了,自己還接受不了 。
  • 平行篇 相邀毛主席 詩詞欣賞 第1部分
    「天地正氣派」詩詞欣賞平行篇在原詩詞或其他經典的基礎上,參照原著作的形式和格式,再創作一篇新的作品,與之平行!藍色字體為 毛主席 的作品黑色字體為「長雲天上」的原創作品。長空月,直照蒼天冬寒夜。迎梅秀罩千裡雪,執筆朝天闕。蓄勢矣,才華蒸日月,自有千秋。不負此身來,一笑天下開。
  • 何雲春:用詩詞藝術為時代楷模和德藝雙馨人物點讚的幾點體會(摘編)
    積極組織動員全國近百個詩詞組織和近萬名詩人,創作歌頌楷模詩詞作品,為建黨、建國、建軍、抗戰、新春、清明等特別節日舉行全國詩詞大賽並創作主題作品;為中國革命時期和建設時期的英烈和優秀黨員創作詩詞。並將這些活動中徵選的詩詞作品在中央各大媒體開闢詩詞專欄進行展示。這一系列詩詞活動和欄目受到楷模人物和廣大觀眾(讀者)一致好評,尤其催生了央視主辦《詩詞大會》等節目,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產生了很大的宣傳效果。
  • 《現代詩詞750首大全集》(1—450篇)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蹠莊蹻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現代:毛澤東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 為什麼有很多唐詩讀起來明白如話、意蘊無窮?後人的詩詞卻難解?
    而離我們更近的一些詩詞讀起來卻令人費解,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用過一個說法:「隔與不隔」,有的作品讓人感覺到」隔「,有的」不隔「。說的意思和這個差不多,簡單講就是看不明白。
  • 語文學習,讓語言形象生動的必殺器,如何把比喻用好
    這麼好的句子,形象又生動,妙在何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形象而又具體,效果因何而達到?從傳播的角度來說,比喻可以降低與受眾溝通的成本,提高溝通的效率,它能用人們所熟知的事物,來展現或描繪人們所陌生的事物和概念。
  • 曹長河詩詞精選——清平樂十一首
    何必蜂圍蝶陣,含愁本自無香。清平樂 柏森先生贈《遂初集》擁書自重,不遜封侯夢。老去才人何所用,丟與三唐兩宋。杏壇佔卻頹牆,安排短枕匡床。酒海潮升潮落,推移筆下滄桑。清平樂 自津之穗機上作排空馭氣,一展摶風翅。久住塵寰難稱意,來試遊仙滋味。瓊樓玉宇何存,眼前亂絮紛紛。太息人間天上,生涯等是浮雲。
  • 節氣詩詞·夏至: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所經途,好風光,京新高速美如畫。原創詩詞【四】思親恩陝壩養護所 段小雨尊親訓孝育子生,報德慈心點眾人。綠葉不解雅枝節,同向深紅各自愁。樹蔭翳翳鳥飛鳴,笑看草原野花香。原創詩詞【十七】夏釣青山收費所 李璐梅雨和煙色,荷風雜水聲。濁湖人獨鈞,倚柳醉蛙鳴。
  • 二十首最經典的閨怨詩,如泣如訴,如怨如慕,讀之無不令人斷腸
    在古代,「閨怨」是最常見的文學創作題材,閨怨詩在歷代文人筆下堪稱汗牛充棟,愈是習見的題材愈難出新意,從而所貴也尤在能別具心裁。而從五代以來,閨怨詩卻不乏好的作品。以下二十首閨怨詩詞,堪稱其中的巔峰之作,每一首都寫得纏綿悱惻,哀婉悽絕,每一首都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力量,給人以無限的審美享受。下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
  • 詩詞大會選手遭遇滑鐵盧,這些題目才是最經典最有意義的
    詩詞大會第四季更側重傳統文化和人文知識的傳播,將詩詞知識與人文山川、國畫文物等結合起來,拓展了詩詞的內涵,也使詩詞大會在品味上明顯提升了一個層次。然而,這樣的題目對一些選手來說,顯然知識面不夠豐富,準備不夠充分,因而連一些號稱詩詞達人的選手也遭遇滑鐵盧,紛紛在這些題目面前止步。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最有知識含金量,卻不幸成為選手夢魘的題目。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何意?詩詞大會41人答錯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首詩是如今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也是唐代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其中的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很多人小學就會背了。按道理來說,它這麼通俗易懂,理解起來應該不難,但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它卻難住了百人團41人,這是為何?
  • 白居易將「想和你把酒言歡」,用短短20個字,寫成千古傳頌的名句
    開門見山點出新酒,由於酒是新近釀好的,未經過濾,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顏色微綠,細小如蟻,故稱「綠蟻」。次句「紅泥小火爐」,粗拙小巧的火爐樸素溫馨,爐火正燒得通紅,詩人圍爐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臨的屋子,照亮了浮動著綠色泡沫的酒。
  • 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把大自然裝點得五彩繽紛,煥發出無窮魅力和生動氣韻。詩詞中的色彩讓語言文字充滿形象感,使抽象的情感具體化、物態化,表達著詩人的精神意念。「人面桃花相映紅」之「紅」令人遐想,「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令人神往,「黑雲壓城城欲摧」之「黑」令人恐怖。獨領風騷的毛澤東妙手著詩詞,神筆繪畫卷。
  • 《黎明拾穗28期》詩詞26首,細雨如絲洗玉湖,一泓清沁半塵無
    祝大家創作愉快,清涼一夏!淨瓶捕捉飛燈影,一段情緣追昔年。無情一夜風吹雨,片片殘紅又伴君。山鄉巨變新年畫,五穀豐登歲月紅。#中華好詩詞
  • 中秋詩詞96首 | 人道秋中明月好,一年今日最分明
    陪友人中秋夕賞月王安石海霧看如洗,秋陽望卻昏。光明疑不夜,清瑩欲無坤。掃掠風前坐,留連露下尊。苦吟應到曉,況有我思存。他年幾處與君看。長是成愁成恨、不成歡。水調歌頭(中秋)京鏜明月四時好,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鑑,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鬥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 從詩論中的羚羊掛角說起,漫談中華詩詞的含蓄之美
    傳說中羚羊晚上睡覺的時候,跟普通的牲口野獸不同,它會尋找一棵樹,看準了位置就奮力一跳,用它的角掛在樹杈上,這樣可以保證整個身體是懸空的,別的野獸夠不著,當然就無法傷害它了。;再有《景德傳燈錄》卷十七載道膺禪師示眾語謂:「如好獵狗,只解尋得有蹤跡底。忽遇羚羊掛角,莫道跡,氣亦不識。」後來,人們便將其理解為禪宗用語,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語」。引申開去,就是用「羚羊掛角」來比喻意境超脫、不著形跡。
  • 用唐詩三百首解讀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 重 到底什麼意思
    前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有一首《春夜喜雨》,其中的「花重錦官城」中的「 重」這個字讀作什麼對於會寫詩的人應該沒有問題,但是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就很讓人犯狐疑。
  • 這個奇怪的詩詞創作手法有什麼特點?
    問題:詩詞中,什麼叫做白戰體?這個奇怪的詩詞創作手法有什麼特點?......前言白戰,顧名思義,是指赤手空拳戰鬥的意思,類似於指武林高手空手奪白刃本事。有人說,這不就是只讓牛耕田不讓牛吃草嗎?不是不讓牛吃草,是不讓牛吃平時喜歡吃的草。好比吃慣了西餐的人讓你該吃中餐,看看您放下刀叉用筷子表現怎麼樣?
  • 「詩詞年鑑」宋彩霞 庚子年詩詞刪餘
    不是田田看不夠,紅三千又白三千。詩詞流光雕塑中心夜未央,詩旗百萬仗誰航。浙東高士豪吟地,定有新歌勝大唐。「雲」中漁浦網上相思會有時,月中皎潔欲誰期?從茲按下雷霆鍵,雲上花開浩蕩詩。鄆城南湖荷花畔書所見含羞朵朵向人紅,心事何人了與同?
  • 20首經典詩詞,都是在船上寫的,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古人愛在船上寫詩,除了舟船上的風景很好,更重要的是,詩人在船上,更易引發情思,或是思念家鄉,或是感慨飄泊…… 今天推薦20首經典詩詞,這些詩詞都是在船上寫就的,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值得大家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