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及李白,仿佛眼前就浮現出一幅狂人縱酒豪歌圖。李白給人的印象,總是曠達、縱逸、瀟灑、樂觀、恣肆的。李白一生都很嚮往一種神話中的大鳥,那就是大鵬。李白的詩作中多次出現了大鵬鳥的意象,如《上李邕》詩中:「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甚至他的絕命詩《臨終歌》也以大鵬自比:「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催兮力不濟。」
那李白為什麼會那麼嚮往喜歡大鵬鳥呢?今天筆者就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1、道家思想影響
李白十五歲時便已有詩賦多篇,並且得到了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和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同時也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眾所周知,先秦道家莊周《逍遙遊》中有句:「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則為李白接觸大鵬的起因。另外,受道家思想的影響,李白也好劍術,喜任俠。
2、志向原因
李白自小便有了令譽聲名,也因此樹立了相當之遠大的理想。他二十四歲離開故鄉出門遠遊,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李白曾經給唐玄宗上過一篇《大獵賦》,其中有「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句,《行路難》中亦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句,由此也可見李白志向之宏大,頗有澄清天下的意向。但志向如此,難道就能輕易地踐行實現嗎?顯然不是。李白一生多躓踣,常悲世路崎嶇,因此作《行路難》,因此作《蜀道難》,感慨「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激憤「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而那動輒扶搖直上九萬裡青天的大鵬不正是輕易就將自己的抱負實現的理想化身嗎?那九萬裡的青天不也正是李白一生遠大志向的代表嗎?因此李白在《大鵬賦》中以大鵬自比,其動輒「鬥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的宏力不也正是詩人所渴望的嗎?因此,大鵬正適合作為李白宏偉志向的寄託,自然讓李白愛而不已。
3、嚮往自由的傲岸性格
李白一生傲岸不羈,傲視權貴,猶喜無拘無束,嚮往自由。正如其詩:「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等,都是其放蕩不羈、天性自由的顯明。而那動輒扶搖青天的大鵬,是那般的無拘無礙,自由自在,自然讓李白這樣疏狂的人羨慕不已,因此李白如此喜歡大鵬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結語:
以上皆為筆者陋見。
歡迎各位看官指正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