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忽略的佳作,縛雞行你讀過麼,有趣又深沉,包含儒家大胸懷

2021-01-14 六不和尚

杜甫為何被尊稱為「詩聖」?

杜甫在顛沛流落之中,仍然堅持著「修齊治平」的儒家信念,蘇軾曾經說他「(雖然)流落饑寒,終生不用,(但)一飯未嘗忘君」。杜甫在詩中曾寫道「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他以天下為己任,視百姓疾苦為自己切身的痛楚。杜甫的志向是「竊比稷與契」,而稷與契是舜帝時代的兩個大臣,也是儒家尊崇的兩位聖賢。

唐朝立國之初,佛家和道家思想成為風尚,漢魏以來的黃老之學和玄學,也在唐初文人思想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而杜甫,則直承周代儒學,並且將儒家思想實踐在立身行事上,他自稱「奉儒守官」,對國家飽含忠愛,對百姓則充滿著悲憫和摯誠。

△王和尚讀詩:杜甫為何如此矛盾?

唐代宗大曆元年冬天,55歲的杜甫寫了一首非常有趣的詩,這首詩以小見大,充滿故事性和趣味性,但細讀之下,卻能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悲憫之心和純正的儒家思想。這就是有名的《縛雞行》。

原詩如下: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01.案情分析:一隻雞為何引發杜甫無限感慨?

杜甫此時居住在夔州西閣,此時的杜甫身體已經衰老,各種疾病不斷地纏繞著他,相比之前的漂泊動蕩,杜甫的生活總算安定了下來。但是故國之思和憂民之心卻愈老愈烈。簡單一件小事,就能引發他無限的傷懷感慨。

△王和尚讀詩:杜甫筆下的雞充滿內涵

家裡養了幾隻雞,這幾隻雞每日捕食蟲蟻,杜甫因憐憫屢被「獵殺」的蟲蟻而決定要賣掉這幾隻雞。家中小童子把雞抓在竹籠裡要去市集上賣掉,這幾隻雞好像知道自己要「大禍臨頭」就拼命地掙扎喧鬧。

杜甫突然想到,蟲蟻被雞啄食顯得可憐,難道被宰殺的雞就不值得憐憫了麼?雞與蟲都要難逃死亡的命運,這對於人而言,不一樣都是生命麼?

想到此處,杜甫趕緊讓小童解開雞身上的繩索。但是,雞與蟲蟻本是天敵,在狹小的天地裡,孰輕孰重?杜甫一時難以分辨,回想起唐朝動亂的現實,在血與火中哀哀求告的百姓,杜甫百感交集,只好注視著滔滔江水,不發一言。

由此可見,這首詩未必是實事,而是杜甫根據生活片段編造的一個巧妙的寓言。這個寓言看似簡單,其實卻蘊含著深沉的內涵。

△王和尚讀詩:杜甫面對大江,無限心傷

02.儒家信念,分析杜甫為何如此悲憫和傷感?

儒家經典《孟子》中記載一個故事:齊宣王要「釁鐘」,但是卻不忍心看到因將要被殺而發抖的牛,就用羊來代替了牛。孟子卻反問齊宣王:同樣是鮮活的生命,牛和羊又有何區別呢?以羊代替牛釁鐘,羊就不值得憐憫麼?

但孟子卻從這件事看出齊宣王可以成為「仁君」。他說,這就是仁,君子對於禽獸,總是樂見其生,而不願意見其死,願意聽到鳥獸鳴叫,而不願以吃其肉。

因此,杜甫《縛雞行》的故事,和孟子「牛羊何擇」的含義如出一轍,其意皆是表達對弱小鳥獸的慈悲之心。因慈悲,他既不忍心蟲蟻被雞啄食,也不忍心雞被烹殺。

《論語》曾說:「泛愛眾,而親仁」,泛愛眾即廣施愛心,對周圍的人都抱有善意,如此行事,即是「任」。孔子更是曾說「仁者愛人」,更是點出了悲憫與寬容對儒家修養的重要性。

△王和尚讀詩:孔子的博愛讓人敬佩

杜甫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去做的。

他曾有詩說「盜賊本王臣」,即看似窮兇極惡燒殺搶掠的盜寇,其實本身也是樸實百姓,只是因為君王失德,官吏殘暴,才鋌而走險成為了盜賊。杜甫在詩中諄諄告誡統治者要「行儉德」,施行德政,如此自然百姓安樂,不再會有盜賊了。

由此可見,《縛雞行》中的「雞蟲」各有其內在的含義,「蟲蟻」自然是指普通百姓,他們渺小但是勤奮,樸實而又低微,在角落苟且偷生,綿延著生命。而「雞」則是盜賊,他們搶掠百姓,欺壓良善,看似兇暴殘忍,其實也不過是被逼急了的百姓而已,面對力量強大的「主人」他們一樣顯得渺小,輕易就被烹殺。

因此,怎麼對待盜寇和百姓呢?要絞殺賊寇,就要耗費民力,加重百姓的負擔;如果珍惜民力,放任不管,而盜賊勢必就會坐大,以至於不可收拾。面對這個問題,杜甫陷入兩難,故而只有好「注目寒江倚山閣」。

△王和尚讀詩:面對戰亂,杜甫糾結難過

03.史實聚焦:杜甫飽經憂患,內心無奈而悲傷

杜甫的這種感慨絕非空穴來風。

杜甫一生飽經憂患,見證了「盛唐之盛」如流星般的衰落,硝煙四起,徵伐不斷,在兵戈和哀吟中,杜甫更感受到國家的危機和百姓的苦難。杜甫在秦州寓居之時就擔憂吐蕃會趁機入侵中原,暗流湧動,鼓角聲聲,杜甫寫道「古來無人境,今代橫戈矛。」

等到杜甫避亂在四川寓居時,他看到了四川軍閥割據,兇暴跋扈的混亂場面。公元761年,梓州刺史段子璋發動叛亂趕走東川節度使李奐,自稱梁王。四川牙將花敬定率軍斬殺段子璋,縱兵搶掠。

△王和尚讀詩:大唐盛世一去不返

杜甫的朋友嚴武離開四川成都後,徐知道自稱「劍南節度使」,他聯絡西南少數民族,作亂四川,徐知道死後,李忠厚更是在成都燒殺搶掠,使得「天府之國」變成民生多艱的混亂之地。

杜甫正是經歷了如此之多的叛亂,更深切知道在叛亂中百姓生活的悽慘絕望,因此他更加同情和無奈。從四川移居到夔州之後,回想這些驚心動魄的遭遇,怎能不讓他陷入深深的思考和無奈!

04.詩法探討:杜甫這首詩為何有趣又深沉?

這首詩從寫法上也非常值得稱道。

其一,這首詩乃是歌行體,講究敘事和鋪排,因此杜甫特意選取了生活的一個片段加以煉化,使得整首詩像一則寓言,更像一個難以開解的難題。以小見大,故而讀起來言簡而意深,而「開放式結局」的收尾,更給全詩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王和尚讀詩:杜甫的悲憫

其二、從鋪排上看,這首詩寫得跌宕起伏,波瀾疊起。作者起句先寫要縛雞向市賣,而雞在苦苦掙扎。這就是引起了懸念:作者為何要縛雞?而在第二句,作者才交代出縛雞的原因,並且將雞食蟲蟻和雞賣遭烹對比而寫,寫出對「雞蟲」同一命運的悲憫之情。接下來作者出場,引入自己的思考,但是思考終究不能決斷,故而在尾句以景寫情,表達出深深的糾結和矛盾之情。

這種寫法步步緊逼,波瀾叢生,故而顯得文辭雖簡煉而詩意卻非常豐富,不知不覺被作者引入深深的思考。想必讀者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做出抉擇吧?

第三,這首詩除了表達作者儒家思想的糾結之外,從莊子的「齊物論」觀點來看,也會顯得很有趣。莊子認為「物無非彼,物無非是」,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人與動物也並無本質差別,「齊物」即齊同萬物之意。古人有云「螻蟻何親,魚鱉何仇」,即是此意。

而杜甫對「雞蟲何擇」的糾結矛盾,也是立足於雞蟲同為生命,傷害誰都心有不忍,故而他只好「注目寒江倚山閣」,這也反映出杜甫平等寬容的思想。

△莊子的齊物論,對杜甫也有影響

但是,無論杜甫怎樣糾結,蟲蟻和雞,都免不了被戕害的命運,弱小的生命總是被操控擺布,雖然杜甫心中抱有仁者之光,但他依然無法拯救,更無力改變,或許,這才是這首詩結尾的悲傷之處吧。

相關焦點

  • 甘道夫用「莎翁腔」讀杜甫詩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魔幻又...
    (《唐宋詩舉要》卷八)言下之意,除了《贈花卿》、《江南逢李龜年》等少數篇什外,杜甫的七絕還是比王、李"有愧色"的。其實《贈花卿》等二首雖為佳作,但不能代表杜甫七絕的主要風格,而杜甫七絕的代表作正是那些聲調拗峭、多用俗語、質重直截,從而與王、李絕句大異其趣的《夔州歌十絕句》之類。黃庭堅曾說:"劉夢得《竹枝》九章,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以獨步。
  • 唐詩天空的日和月:李白與杜甫真正意義上地會面
    這期間,他去過一次長安,大詩人賀知章一邊讀他的《蜀道難》,一邊驚呼李白是「太白星謫仙人」,從此「謫仙人」成了世人對李白的稱號。李白試圖得到朝廷的賞識,但絕望後重歸江湖,寫下諸如《將進酒》這樣的名作,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與散淡情懷,不知安慰過多少沉淪與失意者孤寂的內心。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本周「周末讀詩」,我們在《絕句漫興九首·其三》《燕子來舟中作》兩首詩中,走進杜甫和燕子,看杜甫憨厚純真的樸質,如何與燕子的靈動可愛相遇,他們又如何在彼此的命運中相互見證,相互慰藉。撰文 | 三書鳥鳴是春天的好聽,尤其在春分以後。
  • 讀詩像是講段子,網紅教授戴建業魔性解讀李白杜甫,帶你重返盛唐
    過年期間英國BBC推出了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講述了杜甫波瀾壯闊的一生。但畢竟中西文化存在著差異,紀錄片最大的意義反倒是讓我們看到西方視野裡的杜甫,以及他背後的盛唐詩壇。紀錄片中的杜甫是非常悲慘落魄沉重的,沉重到我們難以產生共鳴。真實的杜甫並非只看到腳下大地,每日哀嘆命運,從未抬頭仰望過星空。
  • BBC播出《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引起轟動 用英語來讀唐詩是什麼...
    麥克萊恩曾出演眾多莎士比亞劇作,這一次,他用深沉優雅的莎劇腔詮釋了《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杜詩。麥克萊恩的扮相看起來十分入戲,然而用莎劇腔朗誦,能在多大程度上重現杜甫沉鬱頓挫的氣韻?抑或碰撞出新的火花?片中還邀請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祥波、牛津大學劉陶陶博士,帶來多重視角的專業解讀。
  • 如何用英語講「詩聖」杜甫的故事?BBC教你用地道表達俘獲聽眾
    截圖來自:telegraph.co.ukTwitter上也是一片自來水:「我曾在火車上花了29小時讀了杜甫的詩翻譯版,給我感覺像是中國的紛紛過往都在車窗外駛過。你問我杜甫的意義?想想荷馬,喬叟,莎士比亞。真是深刻的詩。」
  • 清朝詩人高鼎這首《村居》,也是難得的佳作,通篇寫得生動有趣!
    那麼除了小說之外,還有詩歌同樣也是有所突破,當時一些著名的詩人,他們借鑑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加以創新,創作出來的作品,那也是別具一格,特別是一些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同樣達到了很高的水準,譬如高鼎的這首《村居》,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生動有趣,把村居普通的風景,還普通的事物描寫得充滿了詩情畫意。
  • 盤點童年時期被忽略的國漫佳作|哐哐日記|魔角偵探|動漫|國漫|童年...
    不過在我們的童年時期也不乏有很多被我們所忽略甚至遺忘的國漫,那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童年時期被我們所忽略的國漫佳作。1.魔角偵探這部動漫大家應該多多少少有些印象,其主要講述了天才少年齊樂天與夥伴們一同破案,擊敗邪惡的故事。本作最大的亮點應該就是其獨特的美術風格和荒誕不經的故事,其中也不乏有對人性的探討,社會現象的諷刺。
  • 杜甫送別李白,寫下人生第一首七絕,讀之催人淚下,成為千古絕唱
    在遊歷到洛陽時,李白與杜甫相遇,一見如故。於是,二人便相約同遊梁宋。在共同遊歷了一個多月後,這一年的秋天,杜甫與李白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別。臨別之際,杜甫為送別李白,寫下人生第一首七絕,讀之催人淚下,成為千古絕唱。這首贈別詩也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絕句。
  • 杜甫叫Jimmy?哈哈哈,古人的英文名太野了吧!
    16世紀,西方傳教士想到中國傳播天主教,來了之後發現,大家都在學習儒家思想。了解到實際情況後,以利瑪竇為首的傳教士先深入了解「敵情」,研究好儒家思想,再找好角度傳播天主教。然而傳教士們學著學著就被儒家思想深深吸引了。
  • 中國古代的7大「聖人」:亞聖孟子,詩聖杜甫,文聖孔子,酒聖…
    不得不提的就是有著亞聖之稱的孟子了,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位偉大思想家。1.亞聖:他在是時期同孔子的夢想一樣,那就是把自己的政治理論推送到各國而得到各國君主的重用,不過結果也是和孔子差不多都是生前思想並沒有得到各國的實施,而在其後的幾千年中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中國人的觀念。
  • 古代最詭異的一首詩:正著讀倒著讀都很優美,意思卻完全相反
    其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時期,就已經有了詩的雛形,《詩經》裡的很多佳作足以證明,只不過是在唐朝達到頂峰,李太白、杜甫及白居易等大批詩人很空出世。由於詩人的性格不同,寫詩的風格千差萬別,李白的瀟灑飄逸,杜甫的憂國憂民,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接地氣)。才子張若虛的那首《春江花月夜》,受到歷代文人的推崇,甚至給出「孤篇蓋全唐」的高度評價,堪稱唐詩中的精品。
  • 杜甫一生去過很多地方,其詩歌藝術和仁愛思想也存在於香港
    杜甫在香港。洋人也來遊覽「豆腐」草堂有「詩史」「詩聖」之稱的杜甫,一生去過很多地方,其一是成都,那裡有草堂。杜甫在草堂住過四五年,這杜工部之屋,千多年來有過多次修葺和擴建工程;現在的草堂規模宏大,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我們瞻仰偉大詩人的聖地,我曾多次造訪。
  • 潘向黎: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由此,潘向黎的先生又突然想起,她曾經寫過一篇《梅花消息》。潘向黎眼前一亮,「梅邊」比「梅花」想像的餘地更大,於是《梅邊消息》就這樣定了——「古詩詞就是我心目中的一片古老的梅花,梅樹雖老,花卻長新;歷代人讀詩猶如賞梅,那些激勵、感觸、思考、發現,就是源源不斷的梅邊消息。」
  • 杜甫的家國情懷——這兩首詞讓你知道什麼叫做心懷天下
    杜甫一生心懷國家,國破之際,生似浮萍,四處漂泊。然而他的詩篇,卻給了後人無窮盡的愛國力量。什麼叫做心懷天下,什麼叫做家國情懷,在杜甫的詩中,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國家民族命運同步,國就是家。而心懷天下,更應該心懷那些不得志的寒士,讓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生有所依。
  • 杜甫1個字難壞宋朝一眾詩人 領悟詩聖練字之妙
    歐陽修和詩聖杜甫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老杜也堪稱為一字師也。後來又得到另外一個完整的詩集,發現這個字是」過「。於是陳從易大衛欽佩,認為雖然僅僅一個字,可以看出杜甫的高明。 北宋僧人惠洪(1071-1128)把這個故事安到了歐陽修和梅聖俞的頭上: 老杜詩云:「身輕一鳥過。」文忠公、梅聖俞初得一本而失「過」字,諸公續之曰「一鳥疾」、「一鳥落」、「一鳥去」,及得善本,乃「過」字。
  • 杜甫寫三國的詩篇,看似歌頌諸葛亮,實則映射自己,讀完令人感慨
    這首詩也是出自唐朝著名詩人杜甫的手中,可想而知一個偉大的詩人能夠歌頌一個前朝的丞相,我們應該就能夠知道諸葛亮給後人留下的深刻印象。這首詩是詩人初次來到夔州時寫下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篇,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這首詩為什麼會用八陣圖為名,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最為我們熟知的便是這八卦陣,其中的八幅圖片包含了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等八種陣勢,這也是軍事操練和作戰陣圖,這個八陣圖也是充分的體現出了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技能,也正是這一優秀的特點使得詩人對他肅然起敬。
  • 讀杜甫《月夜憶舍弟》,戰亂詩人與親人分散,抒發思念與擔憂之情
    這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杜甫題下的一首詩,全詩語言凝練,結構精巧,層次井然,當時所蘊含的感情悲傷沉重,所渲染的氛圍悲涼悽婉,寄託了詩人心中濃烈的思念與擔憂之情。全詩情真意切,悲痛之情溢於言表,讀之令人不禁潸然淚下,極具藝術感染力。在該詩當中,詩人首先描寫了當時自身的所見所聞,點明當中戰亂的環境,渲染了悲涼沉重的氛圍,奠定了全詩沉痛的情感基調。
  • 首部《杜甫詩》英語全譯本出版 花費8年時間翻譯
    花費8年時間翻譯  「如果你不得不被某個人纏身八年,你會希望這個人是你喜歡的,能夠使你保持興趣的。」哈佛大學教授宇文所安接受採訪時說道。他的確沒為杜甫少花功夫,因為即使是形式最簡單的詩,翻譯起來也絕非易事。
  • 感到很無聊的人,不妨讀下居裡夫人的語錄,餘生會過得很有趣!
    很多人如是就醒悟了,想要找到人生的新起點,才發現自己已經年齡不小了,跟著一些剛出來的實習生競爭都競爭不過,更感嘆無能為力,如是很多人就放棄掙扎,就過上了過一天算一天的日子,活得如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一般,而手機也就成了他日常無聊發洩的場所。說到這裡,如果你也是感到很無聊的人,不妨讀下居裡夫人的語錄,餘生會過得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