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天上飛,杜甫在地上追——同一個時代,不同的詩意人生

2021-01-09 美詩美文

我們都知道杜甫和李白是忘年交,尤其是杜甫,曾經給李白寫過很多詩。李白的姿態要高一些,但還是有許多頗具真情的詩作贈答杜甫。兩位雖是詩史上有名的摯友,但詩風卻大不相同,浪漫恢弘恣肆的李白都像在天上飛,而樸實真切的杜甫則在地上苦苦奔跑。

李白的詩詞汪洋恣肆,常常用連續的感嘆詞,重複的驚嘆句,結構上盤旋反覆。甚至到了李白晚年,一首《早發白帝城》仍然給人一種鋒稜挺拔、空靈飛動之感: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杜甫呢似乎要質樸地多,比如這首《登高》鏗鏘有力的詩中充滿著動人心魄的、熾熱的力量: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兩位同時代的詩人,一位詩仙,一位詩聖,李白年長杜甫十一歲。李白長在盛唐,杜甫長在唐由盛轉衰的年代,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自然會有不同的詩風。除此之外,讓二人詩風不同的原因,還有那天下地下的人生境遇。

李白出生商人之家,在那個年代,商人的地位並不高。但他是幸運的,他生得風流又有才華,發跡的時候正是盛唐奢靡享樂之風盛行的年代。華麗的詩文受到了熱烈追捧,生活中他也娶了幾房生世不錯的妻妾,這讓他一生都衣食無憂。雖如此,李白卻沒有停止對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終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與高蹈之間。他熱愛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務,卻對不合理現象毫無顧忌的投之以輕蔑。

與李白的功成名就相比,杜甫是一位死後才受到世人待見的詩人。他出生於家道中落的身官宦世家,本打算考個功名繼承祖業,卻因李林甫嫉賢妒無法高中,一生都過著靠朋友接濟的生活。內心苦悶的他,只能隱居山野,遠離朝堂。這樣的日子對於他來說雖是一場苦難,但對於中國詩史,卻是一場幸事。就是在這樣生活洗禮下,他寫下了《春望》、《北徵》、《三吏》、《三別》。再沒有任何一位詩人,能像杜甫一樣始終以嚴肅而悲憫的心情關注普通人的命運,這種悲天憫人之心讓人肅然起敬。

李白是謫居的仙人,桃花潭裡映出他不羈的醉態;杜甫是詩中的聖者,草堂之中是他瘦骨嶙峋的背影。他醉後發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振臂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仙人的灑脫滋養我們的血脈;「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聖者的悲憫樹立我們的靈魂。他把酒臨風邀月飲,用生命追尋浪漫;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用詩歌記錄歷史。他狂笑高呼「我本楚狂」,對天長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肅立長嘆「天地沙鷗」,濁酒獨飲「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他天馬行空,他豪放飄逸,他傲岸不羈,他用眾人不能理解的方式,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他感時憂國,他緒密思深,他沉鬱頓挫,他道盡人間悲歡離合,堅持苦身利人的道義。他的激情澎湃,他的浪漫飛揚,他的詩歌燃燒起我的血;他的苦難動人,他的現實滄桑,叩擊著國人的心。

李白在天上飛,杜甫在地上追——同一個時代,不同的詩意人生。無論哪一種人生,都給中國古詩史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焦點

  • 杜甫送別李白,寫下人生第一首七絕,讀之催人淚下,成為千古絕唱
    唐代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杜甫和李白就是如此。對此,「五四」時期著名詩人聞一多曾說:「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就像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走到了一起,我們應該敲三通鑼,打三通鼓,來慶祝他們的相逢」。聞一多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在唐代文壇,杜甫和李白堪稱真正的天才。
  • 杜甫最詩意的牢騷語: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面對人生諸般失意,人人都免不了要發發牢騷。然而,一味地發牢騷並不能解決問題,多不過是滿足了一時的快活。牢騷發完了,問題依然還在。訴苦的人依然煩惱,傾聽的人也增傷懷。怎麼辦?無他,各自調整心態。古人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唯有調整心態才是最好的直面人生坎坷的方法。今日,就和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的《曲江》,願大家能從中獲得一些感悟,擁有一個好心態。
  • 唐詩天空的日和月:李白與杜甫真正意義上地會面
    少年時代的李白不僅喜歡道家的仙遊生活,而且作賦的水平更不可小覷。他20歲時所作《大獵賦》,其中豪俠與浩然之氣縱橫奔突,文氣、詩意水平之高已非同尋常。公元725年秋天,25歲的李白出蜀,過起了幹謁諸侯、仙遊、飲酒、寫詩的豪放生活。   這期間,他去過一次長安,大詩人賀知章一邊讀他的《蜀道難》,一邊驚呼李白是「太白星謫仙人」,從此「謫仙人」成了世人對李白的稱號。
  • 真實歷史上的李白和杜甫,原來不過君子之交淡如水
    李白和杜甫的塑料兄弟情,已經不是秘密。杜甫的詩作中充斥著對李白的讚美。春天想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秋天想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冬天想李白,「寂寞書齋裡,終朝獨而思」;做夢想李白,「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合著遇到李白之後,杜甫沒幹別的事,天天想李白了,可是李白卻不怎麼想。
  • 唐詩裡的鳥,李白是大鵬,杜甫是沙鷗
    如崔顥只一首《黃鶴樓》,就寫出了神話傳說中黃鶴的神奇景象,連大詩人李白都自愧不如。再比如鷓鴣、燕子、大雁等這些普通的鳥,寫入唐詩的那就更多了。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意象。我們今天只說李白和杜甫。如果說李白是大鵬,那麼杜甫就是沙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李白總想成功一番事業,心中的形象就是搏擊的大鵬。而杜甫四處漂泊,無家可歸,就像沙鷗那樣飄蕩。
  • 李白生的傳奇死的浪漫,杜甫對李白之死的評價卻催人淚下
    據《上安州裴長史書》記載:李白自稱「五歲誦六甲(道家典籍),十歲觀百家(諸子百家)」,「十五好劍術」二十五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南窮蒼梧,東涉漢海,曾遊遍祖國的名山大川,留下許多壯麗詩篇。但是談及李白的死因,卻和他浪漫而傳奇的人生一樣,至今仍是一個謎。李白之死,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沒有定論。《舊唐書》中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認為李白為醉死。
  • 李白和杜甫各寫了一首詠月名詩,千百年來難分高下,蘇軾力捧杜甫
    眾所周知,李白和杜甫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兩座高峰。一個是浪漫主義流派的扛把子,一個是現實主義流派的掌門人。千百年來兩人在詩壇的地位究竟誰高誰低,人們爭論不休。但是我們看文學史家給兩人的歷史定位,介紹李白的時候,不忘說一句與杜甫並稱為「李杜」,介紹杜甫的時候,也少不了來一句,與李白合稱「李杜」。可見,在文學史家的眼裡,兩人是「千載難分伯仲間」的存在。
  • 在重慶夔州,李白杜甫名句多出於此
    剛經歷了人生的驚濤駭浪與大起大落,歸心似箭的他暢快淋漓地寫下一首千古絕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他叫李白,大唐才華橫溢的「詩仙」。詩中的白帝城位於今天的重慶奉節縣,古稱「夔州」。
  • 負能量的人有多可怕:我是李白,我也不和杜甫做朋友
    公元744年,李白、杜甫相見洛城。詩仙、詩聖志趣相投、一見鍾情,那句粘膩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不僅讓人腦補出二人床前踢被子,舉頭望明月的浪漫畫面,從此讓「李杜情」成為中國文化圈的一段佳話。不過很多人在說到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時,多半會為杜甫鳴不平,感覺是兩個人一生在上演一個虐、一個追的劇情。證據就是杜甫一生不斷地給李白寫詩,可考證的就有15首。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考證的只有4首。當然還有人說是在李白被流放後戰亂不斷,可能是李白寫了,但是被遺失了。其實算起來,自杜甫《夢李白二首》後,確實李杜之間互動就少了,可是原因真的就是車馬很慢、世道很亂嗎?
  •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
    詩,是文字舞蹈;詩,是音樂建築;詩,是社會良心;詩,是道德救贖;詩,是旅途感恩;詩,是宗教頓悟;詩,是精神錦瑟;詩,是靈魂歌哭…… 時事情動處,當為之歌與哭……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 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文/秦緒林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唐朝詩人的名和字有何來歷與含義?
    誠然,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誕生了無數影響深遠的偉大詩人: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王維、白居易等。那麼,這些最有文化的文化人,他們的名字又分別有何來歷和含義呢?以下,筆者將一一為大家揭曉。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古人名、字、號的區別。
  • 李白寫了首詠雪詞,千年來備受推崇,近年卻被一首打油詩搶了風頭
    文壇中,一直有這樣一種觀點:學杜甫易,學李白難。當然這不是說詩聖的水平不如詩仙,而是說兩人的詩作風格不一樣。杜甫的詩作勝在工整和講究,後世不少文人認為只要自己夠努力,字字斟酌,總歸是能寫出一兩首類似的作品,這就是為何晚唐後,宋元等文人都愛學杜甫的原因。
  • 李白:酒仙醉成章,劍客舞劍狂——等一個李白要多久?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意氣風發時大笑幾聲:「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惆悵落寞也不曾彷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失意落魄也只是笑談兩聲:「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愁緒紛飛不過寥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甚至在暮年流放之際聽聞赦免的喜訊,猶能作《早發白帝城》,借「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來表現出自己不服老而歸心似箭的朝氣蓬勃……誰又能想到,這是詩人在世最後的兩三年裡的詩作呢
  • 讀詩像是講段子,網紅教授戴建業魔性解讀李白杜甫,帶你重返盛唐
    如果你看過戴建業教授的解讀,你會知道盛唐時代的詩人們,是狂的可愛,都是非常爺們的。一起來看看戴教授是怎樣用幽默的語言魔性解讀李白和杜甫的。先說杜甫的偶像——李白盛唐時代的詩人,個個自我感覺良好,都覺得自己是最牛的,李白的自戀遠在他們之上——不僅覺得是天下第一,還覺得自帶仙氣。
  • 如果杜甫有手機,他的詩歌會變成朋友圈曬圖嗎
    李敬澤、葛劍雄、阿來、唐家三少等作家學者圍談新媒體時代科技與人文的深度跨界融合   如果杜甫有手機,他的詩歌會變成朋友圈曬圖嗎   ■本報記者 許暘   「如果唐代詩人杜甫有手機,他的經典詩作起碼少寫四分之一!」
  • 幾道簡陋的菜在杜甫口中變得這麼美,果然是生活中處處有詩意
    有一天,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詩人岑參恰好也到了成都,於是就去拜訪杜甫。好友相逢,自是高興,杜甫想著一定要好好招待岑參。但都知道,杜甫並不是一個很有錢的主,甚至很貧困,不然也不會住在草堂裡。他的妻子翻遍了家中所有的柜子,只找到了兩個雞蛋和一棵蔥,看著如此簡陋的食材,怕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正當妻子發難時,杜甫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不一會兒,就上來了第一道菜:只有兩個蛋黃,蛋黃中間放著一根蔥,杜甫笑著說:「這道菜名叫做『兩個黃鸝鳴翠柳』。」
  • 李白最寂寞的一場酒
    李白有「詩仙」之譽,是一個天才的詩人,是一個天才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贊他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同時,李白生性孤傲,嫉惡如仇。他從不肯與當朝的權奸同流合汙,因此,在官場便受到汙濁勢力的排斥和打擊。這也使得李白在政治上有深深的孤獨感,常常以酒澆愁,沉飲市井。有「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中酒家眠。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燕子,黃鶯,畫眉,布穀……叫得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鳥兒,都飛了回來。遠近高低,參差錯落,鳴著叫著,啼著笑著。「以鳥鳴春」,鳥鳴叫響了春天,春天的聲音就是鳥鳴。眾鳥之中,最近人者莫過燕子。這些小生靈,把它們的家安在人類的屋簷下。銜泥築巢,捉蟲哺雛,飛進飛出,唧唧啾啾。
  • 「白雲蒼狗」這麼文藝,但你可知杜甫原詩有多現實嗎?男人不容易
    同樣的,李白的「樹深時見鹿」,也經常被很多人用來表白,還寫成了「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但事實上這話出自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李白訪道時所寫,和愛情也沒有任何關係。與以上兩句類似,「白雲蒼狗」這4個字近幾年也被不少文藝青年頻頻使用,「人生一夢,白雲蒼狗」,等優美的句子都問世了。
  • 「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讀了原詩,才知杜甫有多悲傷
    古代對於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稱呼,例如七八歲的小孩就是「始齔」,十三四歲的女孩稱為「豆蔻」,男子二十為「弱冠之年」,女子十五「及笄」。所以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這句詩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這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但是讀了原詩,才知當時的杜甫是有多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