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絕筆詩:看透人生,死又何懼!

2020-12-06 古典文學與詩詞

古語有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們在行將就木之際,終於可以擺脫人世間一切喜怒哀樂的羈絆,再也不用擔心坦露真言的後果,盡可以一吐為快。這些詩人的絕筆詩,不正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最後想說的話嗎?

《輓歌詩三首·其一》

【晉】陶淵明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陶淵明一生自在,把生死看的格外透徹,這從他不慕功名,歸園田居就可以看出來,絕筆詩中「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是他一貫淡然的風格。

《臨路歌》

【唐】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這首詩一如既往的豪邁、大氣,卻透著份悲傷,不是因為即將死去,只是壯志未酬,徒留遺憾。大家可以從詩中感受:「大鵬奮飛啊振動八極,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濟。雖被摧折,其餘風啊仍可激揚萬世,遊於扶桑啊又掛住左翼;力雖不濟,後人得此餘風而可傳此事跡,然而世無孔子,誰能為我的摧折而哭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被困之際,寫下了很多思國懷鄉的詞作,感情真摯動人。據說這首《虞美人》寫成沒多久,李煜就被宋太宗下令毒死了。在政治上,李煜是失敗的,但在文學上,李煜卻無疑是成功的,佳作頻出,不愧為「千古詞帝」。

《示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是著名的愛國詩人,從這首詩中可窺一斑。詩人在臨死前,告訴兒子,我死去知道什麼結束了,最為悲痛的是不見國家統一。如果有一天,朝廷收復了失地,你來祭拜我的時候別忘了告訴我。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的這首詩廣為人知,很多人都沒想到「婉約詞宗」最後留下的竟是如此大氣的一首絕句吧!李清照不僅關注自身的命運,更關心整個國家的命運,是一個有大格局的女子,這首詩是她對偏安一隅的南宋統治者最後的譏諷。

《絕筆》

【明】唐伯虎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在科舉上幾經失利,遂不再科考,從此「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生性灑脫的唐伯虎一如陶淵明一樣看淡生死,一句「死歸地府又何妨」,何等灑脫,死亡似乎也不怎麼可怕了。

《辭世詩》

【明】于謙

成之與敗久相依,豈肯容人辨是非。

奸黨只知讒得計,忠臣卻視死如歸。

先天預定皆由數,突地加來儘是機。

忍過一時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于謙是明朝名臣,性剛直,一生為國奔波,最後死於英宗刀下,成為皇權鬥爭的犧牲品。《明史》稱讚他:「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這首詩慷慨激昂,作為忠臣的于謙視死如歸,讓人動容。據《明史》記載:「京郊婦孺無不灑泣」,「行路嗟嘆,天下冤之」。京城百姓聞于謙冤死,老幼皆泣,合門私祭。

古語有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們在行將就木之際,終於可以擺脫人世間一切喜怒哀樂的羈絆,再也不用擔心坦露真言的後果,盡可以一吐為快。這些詩人的絕筆詩,不正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最後想說的話嗎?

《輓歌詩三首·其一》

【晉】陶淵明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陶淵明一生自在,把生死看的格外透徹,這從他不慕功名,歸園田居就可以看出來,絕筆詩中「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是他一貫淡然的風格。

《臨路歌》

【唐】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這首詩一如既往的豪邁、大氣,卻透著份悲傷,不是因為即將死去,只是壯志未酬,徒留遺憾。大家可以從詩中感受:「大鵬奮飛啊振動八極,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濟。雖被摧折,其餘風啊仍可激揚萬世,遊於扶桑啊又掛住左翼;力雖不濟,後人得此餘風而可傳此事跡,然而世無孔子,誰能為我的摧折而哭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被困之際,寫下了很多思國懷鄉的詞作,感情真摯動人。據說這首《虞美人》寫成沒多久,李煜就被宋太宗下令毒死了。在政治上,李煜是失敗的,但在文學上,李煜卻無疑是成功的,佳作頻出,不愧為「千古詞帝」。

《示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是著名的愛國詩人,從這首詩中可窺一斑。詩人在臨死前,告訴兒子,我死去知道什麼結束了,最為悲痛的是不見國家統一。如果有一天,朝廷收復了失地,你來祭拜我的時候別忘了告訴我。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的這首詩廣為人知,很多人都沒想到「婉約詞宗」最後留下的竟是如此大氣的一首絕句吧!李清照不僅關注自身的命運,更關心整個國家的命運,是一個有大格局的女子,這首詩是她對偏安一隅的南宋統治者最後的譏諷。

《絕筆》

【明】唐伯虎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在科舉上幾經失利,遂不再科考,從此「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生性灑脫的唐伯虎一如陶淵明一樣看淡生死,一句「死歸地府又何妨」,何等灑脫,死亡似乎也不怎麼可怕了。

《辭世詩》

【明】于謙

成之與敗久相依,豈肯容人辨是非。

奸黨只知讒得計,忠臣卻視死如歸。

先天預定皆由數,突地加來儘是機。

忍過一時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于謙是明朝名臣,性剛直,一生為國奔波,最後死於英宗刀下,成為皇權鬥爭的犧牲品。《明史》稱讚他:「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這首詩慷慨激昂,作為忠臣的于謙視死如歸,讓人動容。據《明史》記載:「京郊婦孺無不灑泣」,「行路嗟嘆,天下冤之」。京城百姓聞于謙冤死,老幼皆泣,合門私祭。

《獄中題壁》

【近代】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在清末時,一批愛國士子不願看到國家被列強欺侮,勸光緒帝變法自強,卻遭到以慈禧為首的舊勢力的反對。變法失敗,譚嗣同決定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在獄中寫下了這首詩,譚嗣同和維新變法人士失敗了,但世間卻有了「戊戌六君子」。

《獄中題壁》

【近代】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在清末時,一批愛國士子不願看到國家被列強欺侮,勸光緒帝變法自強,卻遭到以慈禧為首的舊勢力的反對。變法失敗,譚嗣同決定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在獄中寫下了這首詩,譚嗣同和維新變法人士失敗了,但世間卻有了「戊戌六君子」。

相關焦點

  • 海子的絕筆詩不是《面朝大海》,而是這首絕望之作,讀完很壓抑
    一個詩人死了,原本徹夜通明的蒼穹突然燈火闌珊;一個年輕人消亡了,原本健壯的現代詩壇一下子衰老了半個世紀。那些乾燥的詩行,瞬間盈滿淚水,那些空蕩的座椅,落滿了悲傷的哀悼者。這首詩是海子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很多人也是從這首詩認識海子的,但可惜的是,事情往往僅限於此。提起海子,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能說出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並將這首詩認定為海子的絕筆詩,是海子寫下的幸福之篇,是一個詩人在生命的最後留給世界的溫暖。《春天,十個海子》才是最後一首。
  • 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向死而生,活到淋漓
    向死而生,活到淋漓!這才是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很多人對中庸是有誤解的,其實中庸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選擇最有效的方式處理問題。屬於人類最為激進的生存理念,在明白一點說,中庸就是最徹底的實用主義。在中國,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一體兩面。道家文化這樣的解讀向死而生!
  • 心若向陽,何懼悲傷,是什麼意思?
    心若向陽,何懼悲傷,是什麼意思?「心若向陽,何懼悲傷」這句話所表達的是一種心理狀態!從字面意思理解說的是:人在現實生活中,要有樂觀的心態,如果保持樂觀心態,就不會畏懼害怕憂傷!人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打擊,不論失敗了多少次,都不應該害怕和氣餒,一定要相信生活對每個人是公平的,你人生中遇到的任何事都是命中注定,是生命對自己的磨礪!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面對和戰勝一切,就算有暫時的失敗,也要從中積累經驗吸取教訓,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成熟!
  • 「視頻」癌細胞擴散,錯換人生28年案當事人寫下「絕筆信」
    「我是錯換人生28年患癌青年姚策,我現在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眼睛絕望地盯著天花板,感覺空氣裡瀰漫著死亡的氣息。」近日,紫牛新聞一直關注的「錯換人生28年」當事人姚策病情惡化,醫生曾告知他換肝的可能性極小,在得知此案的調解結果後,他寫下這封「絕筆信」。
  • 看透人生醒悟的句子,句句經典睿智!
    一、人生需要看透,但不能看破。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你就明白該如何相處;人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點心,其餘只是接受。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二、親愛的自己,別人對你好,你要加倍對別人好,別人對你不好,你還是應該對別人好,因為那說明你還不夠好。親愛的自己,不管那現實有多慘不忍睹你都要固執地相信這只是黎明前短暫的黑暗而已。
  • 保持獨立思考 何懼假「哈佛校訓」
    保持獨立思考 何懼假「哈佛校訓」 「莎士比亞說,第一次見一個人,體溫在38.6攝氏度,就叫一見鍾情」,眾所周知,攝氏度的概念是由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提出的,其時莎翁早於1616年去世;再如「倉央嘉措說,你見或不見我,情都在那裡,不增不減」證實為扎西拉姆·多多的詩。從魯迅語錄、胡適日記到白巖松點評時事、李開復推薦書單,網絡流行的名人名言到底有多少是人工杜撰的高仿品?
  • 一個人過於敏感,過早的看透人生的壞處是什麼?
    居然會有"過於敏感,過早看透人生"者。真有這種情況嗎?真有此種情況的話,「過早看透了人生」什麼呢?怎麼又不繼續全部徹底說出來、說透呢?要是說不全面、說不透,就不算"看透了"。依愚見,人生還真不是可以「過早看透的」。常言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又有古人云「吃一塹長一智」,你怎麼能還不曾經歷一事就"長了一智"、「過早看透」呢?不會吧!
  • 「江湖險惡,人心叵測」,3句話,帶你看透人生真相
    就在昨天,一個年輕人問我,什麼是人生,人生又是什麼?呵呵,竟然有年輕人跟我談人生了,其實,每個人對人生的看法都不同,你理解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而我理解的人生就是,一場毫無意義的邂逅,是的,是你的生命和時間,還有靈魂和這一生,在世間存在幾十年短暫的邂逅,毫無意義。為什麼沒意義?
  • 高倉健不能與妻合葬 《八甲田山》成絕筆
    日本《文藝春秋》月刊10日提前出版的2015年1月號刊登了一篇已故著名影星高倉健的絕筆,題目為《高倉健的臨終手記》。    據悉,高倉健臨終前接受《文藝春秋》二戰結束70周年專題報導約稿後,在病榻上寫作,11月6日成稿。4天后,高倉健辭世,這篇手稿成為絕筆。
  • 從一首詩看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人物,他的詩詞書畫堪稱四絕;蘇東坡是中國人生哲學史上的標誌性人物,他是打不死的小強,他越挫愈勇的性格,是中國人的偶像;在蘇東坡身上,有儒家的積極進取;有道家的順應自然;有佛家的放下和解脫;蘇東坡的人生態度,用他自己的話說
  • 「錯換人生28年」涉事醫院同意賠償不超過60萬 姚策癌症擴散寫絕筆信
    此案代理律師周兆成向記者證實了此事,並透露就目前姚策身體狀況,醫生曾告知姚策換肝可能性很小,得知調解結果後,姚策寫了《絕筆信》。「但是,現在過了兩個月,醫院不僅無動於衷,而且拋出這個刻薄的方案,所以,姚策感覺自己再次被醫院愚弄,所以才寫了這封《絕筆信》。」周兆成律師說。
  • 過早看透人生並不幸福;做個俗人,貪財好色也可以
    果然,他的回答是:人生還沒有看透。我的回答是:不需要,看透了人生就失去了樂趣。什麼是看透在我看來,看透分為兩種:不在乎和不期待。能達到這種程度的看透,就能做到「不在乎」。不在乎生死、不在乎金錢、不在乎地位、不在乎愛與被愛;因為在他們看來,金錢如糞土,美女是皮相。敲黑板劃重點:這樣的人生會更幸福嗎?答案是:不會。
  • 教師節:八首最美的詩詞,致敬老師
    今天小編便整理出八首詩,獻給天下所有的老師!無題唐 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 28年前在醫院被抱錯,如今患肝癌病危,他給醫院寫下絕筆信:不甘心!
    「我只想在我生命最後之際,得到一個答案,得到一份公平的裁決……」 今天(25日)上午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從「錯換人生28年」當事人姚策家屬處獲知
  •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董壽平 黃山煙雲 《跋百之詩畫 》
  • 人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宇宙維度中,人生無意義;歷史的維度中,少數人有意義;家庭的維度中,少數人人生無意義。談這個意義在社會中你的人生在道德上、責任上是否有意義呢。中國人一般的人生哲學就是有用哲學,人生的意義就是是否有用。人活著就是為了死,所以向死而生如果人生一定要追出點意義,那麼肯定是在認識了沒意義之後。因為幾乎絕大多數說了人生沒意義的人,並不是轉身跳樓結束生命。而是一切照舊。不管是普通人還是英雄豪傑,不管能呼風喚雨,還是能扭轉乾坤,不管多麼轟轟烈烈,風起雲湧,到最後都被淹沒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就象詩中所道是非成敗轉頭空。
  • 年紀不大,卻早已看透人生的星座,心智成熟度甩了同齡人幾條街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一個人是否成熟,與年齡無關,只和人生閱歷相關。其實,洞察力敏銳的他們早已看透人生,只是看破不說破,不想得罪人,這也算得上是一種自保方式。年紀輕輕,卻早已看透世俗冷暖的牛牛,會不斷努力成長,學會獨立,只有如此,才會離成功更進一步,並且,他們的閱歷會隨著年齡不斷增長。
  • 淺析:唐代詠史詩折射的開明意識
    摘 要:唐代詠史詩是時代精神的載體。詩歌中無論是對儒家孔子的非議、對起義領袖的讚美,還是對個性女性的理解肯定,無不體現出創作群體的開明意識,閃爍著迷人的時代色彩。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清明和思想解放的時代。
  • 莫西子詩《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喜歡一個人明明知道不可能
    莫西子詩出生於四川省涼山州,彝族音樂人、歌手,從照片看,淳樸的一家人。莫西子詩在演唱這首歌的時候,他的日本女友也在現場,讓這首歌聽上去更加感人了,蔡健雅也不禁動情落淚。不得不說這首歌動人,除了莫西子詩曲譜的好,這首歌nubility的歌詞絕對佔了一半功勞。除了詩寫的好,他的畫畫的也挺好,大家欣賞一下。
  • 葉落無心新作《既然情深,何懼緣淺》即日上市
    影響力作家葉落無心的作品《既然情深,何懼緣淺》已在近日上市,這是葉落無心又一口碑力作,由魅麗文化策劃,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而即將上市的《既然情深,何懼緣淺》,則是葉落無心又一口碑力作,蘊含「商戰」「失孤」等元素,通過主人公景安言和景漠宇多年的糾纏與守護,詮釋了愛情的四味:酸、甜、苦、辣。除了愛情的百轉千回,本書還有一大亮點,即景父對女兒景安言的寵愛與支持、對養子景漠宇不求回報的培育。一家人互相依賴、互相扶持,展示了親情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