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告訴我,我現在已經不可能換肝了。只能保守治療,我知道我身體裡的癌細胞已經侵蝕了我的全身,每天疼痛加劇,如萬千螞蟻般的蝕骨。」
「我不甘心,為什麼28年前,我在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出生,醫院明明知道我生母是B肝患者,卻沒有給我注射最為寶貴生命第一針-B肝疫苗?」
「我只想在我生命最後之際,得到一個答案,得到一份公平的裁決……」
今天(25日)上午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從「錯換人生28年」當事人姚策家屬處獲知
姚策寫了一封給河南大學淮河醫院院長
1700餘字的絕筆信
姚策的律師周兆成也證實了上述消息
據了解
這封信已由姚策家人寄往河南
姚策絕筆信。周兆成供圖
提及姚策寫下這封絕筆信的初衷
其生母杜新枝回應稱
「之前還抱有一絲希望,通過各種檢查,姚策已經知道不能換肝。而且一家人都圍著他轉,沒有經濟來源,他心理壓力很大。最重要是他的疼痛不能緩解,每天要吃兩次止疼藥,晚上還要打嗎啡。姚策希望在他生命的最後能看到醫院的態度。」
今年2月
28歲的江西九江青年姚策被查出患有肝癌
母親許女士欲「割肝救子」
卻發現兒子並非血親
而是河南鄭州的杜女士所生
杜女士的兒子郭威則是許女士的親生兒子
28年前的兩個嬰兒在淮河醫院被抱錯的
7月23日
「錯換人生28年案」正式立案
9月11日
「錯換人生28年」案
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原告姚策及其親生父母要求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公開道歉
起訴請求金額總計270萬餘元
9月25日
該案再次開庭
罹患肝癌的當事人姚策坐在輪椅上出席庭審
被告河南大學淮河醫院
當庭先行給予姚策10萬元執行款項支票
截至目前
該案尚未宣判
姚策也仍在杭州一家腫瘤醫院接受治療
姚策躺在病床上疼痛難耐。 周兆成供圖
親生母親:
能還回一個健康的孩子,我們一分錢不要
由於癌細胞擴散,姚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疼痛愈加強烈。「究竟姚策還能不能挺過這個新年。」這是全家人懸在心頭的一把刀。
「現在是多發性轉移了,他吃飯也疼、喝水也疼、疼得下不了床。」這幾日,姚策生母杜新枝因家中的事務從杭州趕回了河南老家,每次想看姚策的時候,她就給兒媳婦熊磊撥通視頻電話。從前兩人分隔兩地接通電話時,姚策還能用正常音量喊一聲「媽」,現在杜女士只能心疼地看著屏幕另一端沉默的兒子。
杜新枝接受上觀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看到姚策寫給淮河醫院院長的絕筆信前,就已經了解到兒子的想法,「他看不到希望了。現在一整天也不說一句話,除了疼,心情也不好。」
對於半個月前,法院反饋來的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最多不超過60萬賠償的調解意見,姚策和家人都難以接受。
「如果醫院沒有抱錯,如果你給我們孩子打了防禦針,什麼事情都做到位了,我們幹嘛要找你呢?2020年都要過去了,不給我們一個說法,也不說賠,也不說不賠,給我們晾在這。」面對事件進展,姚策的生母杜新枝既氣憤又無奈。
目前,姚策的治療費用多來自於公益平臺捐款,妻子熊磊則全職照顧姚策,家中沒有經濟收入,日常開銷多通過刷信用卡和花唄維繫。在杜新枝看來,獲得來自醫院的賠償能讓姚策增加生活的信心,看到希望。「他會覺得自己沒給家裡帶來太多的壓力,心裡不是也得到了安慰嗎?如果孩子沒了,我要的錢幹啥。姚策出生的病歷上所有檢查都是健康,你能還我一個健康的孩子,我們一分錢不要。」
代理律師:
2個月前他還勸家人諒解醫院,現在是真的失望了
11月25日早上,姚策的代理律師周兆成得知了姚策寫下絕筆信的消息,「我仔細看了信的內容,真的感覺心痛。」
周兆成說尤其是讀到姚策對張禕捷寫下:我知道您是1991年7月畢業後就來到了淮河醫院,一直工作至今。而我是1992年6月出生在淮河醫院,而後被你們「錯換」!今天,您在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培養下,已經成為醫院院長;而我卻在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的「錯換」下,已經肝癌晚期,只能等死……他感受到了姚策字裡行間對命運不公的悲憤。
看完信後周兆成和姚策通了微信語音,電話那頭的姚策聲音已經很虛弱了。姚策告訴他,自己之所以寫下這封信,是想要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找到一個答案、一個交代,另一方面他的確因為後續醫藥費倍感焦慮:此前姚策的不少治療費用都來自一個公益平臺,後來一家人對於這筆治療費用的花費方式一度遭到網絡質疑。儘管家裡人後來在網絡上公開了這些善款的使用明細,但是也增加了他們對這些不確定因素的不安。
開庭以後,周兆成就沒再見過姚策,但一次次語音交流,他都感受到姚策的病情的確是在走下坡路。「這兩個月,他從上海的醫院轉到杭州的醫院繼續治療。由於其體內的癌細胞已經擴散,醫生告訴他已經無法換肝了。以前我和他溝通,他幾乎是秒回。現在發消息沒有任何回應,偶爾回過來,聲音已經極度虛弱。」但是話語之間,周兆成依舊能夠感受到姚策想要活下去的願望,他也會提及如何配合醫生治療。
周兆成沒有料到,一起事故責任劃分十分明確的訴訟案件的進展會如此艱難:「當時我們提出200多萬元的賠償款,完全是按照法律條款得出的嚴謹訴訟請求,現在對方回應最多賠償不超過60萬的回應讓我們很震驚。」
9月開庭時淮河醫院方面承諾姚策要為他的後續治療儘可能提供幫助,但是2個月後,姚策卻等來這個出人意料的回覆。
9月在開封的庭審現場,姚策並未見到他絕筆信中的主人公張禕捷。姚策對她一直有所期待,因為在事情發生後,張禕捷曾經很堅決承諾要徹查這件事,給當事人一個交代。庭審結束當天,姚策堅持到淮河醫院去看看,等了張禕捷一下午,依舊沒有見到本人,但當時接待姚策的工作人員都在言語間表達了醫院會負起自己的責任。
姚策是情緒十分平和地結束那次在醫院的探訪的,他甚至在回來的路上一直對親生父母和養父母叮囑不要怨恨醫院,他們也不容易,自己的身體已經這樣,還是選擇諒解吧。
這是姚策最後的妥協和希望,現在也被打碎了。「這麼年輕的生命一點點的在我眼前消逝,我也無比揪心。現在姚策的病情如此危急,我希望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能夠早日宣判;也希望河南大學淮河醫院能夠積極踐行『早前的承諾』,利用自身醫療機構的優勢資源對姚策進行後續的幫助。在法院判決之後,如果姚策治療費用不足,也請早日啟動醫院公益基金進行幫扶。」周兆成說。
但這位代理律師唯一的擔心是,姚策是不是還能等到法院公正的判決結果;而他在生命最後時刻期待的人性和善意,還能如期到來嗎?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王倩 楊書源
微信編輯:佳思敏
校對:胡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