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詩28首

2021-01-21 星期一詩社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德國作家,詩人。出生在德國,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獲多種文學榮譽,比較重要的有:馮泰納獎、諾貝爾獎、歌德獎。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於瑞士家中去世,享壽85歲。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為題材,表現對過去時代的留戀,也反映了同時期人們的一些絕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旅》、《玻璃球遊戲》等。




早到的秋


已嗅到枯葉氣息,

田地空空,再見不到穀物,

我們知道:夏已疲倦,

接下來的雷電,會將它脖頸折斷。


金雀花豆莢發出裂開的聲響,突然

我們自以為今日在握的,

都變得遙遠,好像傳奇一般,

花兒也都奇妙地逃走不見。


受驚的心中一個願望在小心滋生:

不要過於執著自身之在,

也要經歷樹木一樣的凋謝,

心之秋日不可缺少色彩與慶典。




文學家與他的時代


你忠實無限畫面,保持對世界的察看,

時刻準備行動,願意服務奉獻。

然而在此無所敬重的時代,

你既無講臺與職務,亦無尊重與信賴。


儘管崗位失去,可是以你對天職之理解,

放棄榮耀,放棄日間樂趣,

要護衛不生鏽的寶藏,

對世界以嘲笑,這已足矣。


市場嘲諷不應對你構成危害,

只要你能聽到神聖聲音;

如果此聲絕望消音,你就會像個傻子

站在塵世上,受儘自己心靈嘲弄。

較好的是,致力於完美未來,

儘管痛苦,也要奉獻,

不要辱沒你的使命,

不要背叛自己去做大人物,去做國王。




鄉村夜晚2


窗明鏡亮,

各色鮮花立在窗臺上,

窗外朦朧,

但見女孩髮辮柔美閃光。


燕子低飛教堂上,

迅急而過如電光閃亮,

到處響起鐘聲,

夜晚在將白日取代。


讓我們再站到玻窗面前,

細心聽聞這平和時光,

然後上床去睡,

讓白日換成夢鄉。




悼念一幼孩


孩子,你就這麼離去了,

對生活尚無任何體驗,

可我們這等老者,

還被自己枯萎的歲月囚得緊緊。


眨一下眼睛,喘上一口氣,

去感受一絲光,嘗一口大地氣息,

這一切對你都已多餘;

你睡了,不會再甦醒。


也許這一瞥一吸,

會讓所有生活的表情、遊戲

呈現於你面前,

你會深深受驚,退縮回去。


可是孩子,也許有一天,

當我們閉上眼,我們會感到,

如果所見的一切,

並不多於你的所見,那該有多好。




對青春身影說


青春年華,傳奇一般,

早年的身影向我詢問,將我察看,

那曾有的輝光,

是否還存在,是否還有亮閃。


那時的道路又呈現於面前,

它給過我多少黑夜,多少磨難,

有過多少苦澀的轉變;

我不想再走到它上邊。


我還是忠誠地走了自己的路,

對它的回憶也很珍貴。

有過許多缺點,許多錯誤,

可我還是不懊悔走過。



聞友噩耗


會消逝的萎蔫得很快。

枯焦的歲月會很快逝然。

貌似永恆的星星,嘲笑著朝這邊觀望。


在我們心中,精神將這遊戲

無動於衷地獨自觀看。

沒有嘲笑,沒有苦痛,

無論永恆,還是短暫,

在它都同等輕重貴賤。


可是心卻要抗爭,

要在愛中燃燒,

然後在不盡的死之呼喚中

在不盡的愛之呼喚裡

屈從,如花朵萎蔫。




老了


老了就是這樣:曾輕鬆愉快的

變為艱辛,清泉變得渾濁,

連疼痛也變得不再強勁——

人們寬慰自己:很快都會過去。


那些我們曾強烈抵抗過的:

應負的責任、義務,還有人際聯繫,

都變為庇護與慰藉,

一天裡,人人還想完成一些日間活計。


不過負有責任感也幫不了什麼忙,

心靈渴望輕盈飛翔,

它能預感,我與時代後面的死亡,

深深呼吸,要貪婪地將之吸入。




搬入新居


出自母親的軀體,

卻註定爛於地下,

人類對此困惑不已,

對眾神的美麗記憶只短現於他的晨夢裡。


於是人類轉身,離開神帝,離開諸神,

忙碌著,勞作著,對不停歇的生活目標,

及他的身世,既羞愧又恐懼。


他建造房子,裝扮一新,

裝滿櫃櫥,粉刷牆壁,

從此可邀請友人來歡聚,

還要在門前種花,花兒朵朵含笑美麗。




春的語言


每個孩子都知道,春天說什麼:

生活吧,成長吧,開花吧,希望吧,愛吧,

歡歡喜喜長出新枝丫吧,

努力去做吧,不要怕生活!


每個老者也知道,春天說什麼:

老人家,聽任安葬吧,

把位置讓給活蹦亂跳的孩童,

努力為之吧,不要怕死亡。




只是我們還暗暗渴望……


我們的生活好似天仙,

優雅、聰慧,嫋娜如阿拉伯圖案,

輕緩舞蹈,圍著虛無旋轉,

為了虛無我們把在與當前奉獻。


夢境姣好,遊戲可愛,

你們輕盈飄逸,純正安然,

而此快活表面下,

卻閃著渴望之光,嚮往著黑夜、流血、野蠻。


我們的生活在空洞中旋轉,

沒有強制與必須,永遠準備戲玩,

只是我們還暗暗渴望真實生命,

渴望生育與誕生,渴望死亡與受難。




園丁之夢


夢仙子的神盒裡都藏了什麼?

首先有堆積如山的糞堆,那是最好的肥料!

然後是不生雜草的小路,

還有一對乖貓,從不吃鳥。


還應有粉末,用來灑揚,

讓蚜蟲葉片即刻變成薔薇花簇,

讓刺槐變成片片棕櫚林,

這樣的收成定讓我們利潤豐足。


哦,仙子,請讓我們水流不斷,

將我們插枝播種的地方澆灌;

請賜予我們菠菜,讓它永不開花,

還有一輛手推車,它會自動輪轉!


此外還有:較安全的毒鼠藥,

能抗冰雹的天氣法術,

能在穀倉和住房間裝上的小纜車,

還有每晚都可換新的脊柱。



回首


山坡上石楠花兒吐豔,

枯枝中金雀花瞠著黃眼,

誰還知道五月間

樹林曾怎樣蔥綠一片?


誰還知道,烏鶇、布穀

曾怎樣啾鳴,

那迷人的鳴囀

早已絕聲,被忘卻。


那個夏夜慶典,

山上掛著圓月,

誰沒忘記它們,將它們記在心間?

而今一切都已消散。

你和我也很快

被人忘卻,不再被掛在嘴邊。

那裡將換上他人,

沒人再將我們思念。


我們總將

金星、晨霧期盼。

上帝的大花園裡,

我們開放又凋謝,心甘情願。




夏末蝴蝶


又是蝶蛾紛飛的時節,

天藍繡球花的遲香中,蝴蝶舞姿翩躚。

它們悄無聲響,飄自蔚藍,

它們是紅蛺蝶、狐棕蝶、黃鳳蝶,

還有豹斑蝶、銀斑蝶,

有機敏的小豆長喙天蛾,紅色的豹燈蛾,

還有孝衣蝶、姬紅蛺蝶。


它們飄來蕩去,色彩鮮豔,

不乏皮毛絨須,一身珠寶亮閃,

它們來自消亡的童話世界,

華麗、憂傷、沉默、茫然,

它們是這裡的陌生客,

曾受天堂純美牧場的露水滋潤,

它們來自東方,生命短暫,

而東方是我們夢中打量的失落家園,

我們願將這精神信使,

當做高貴生命的美好憑證。


它們象徵著所有美麗及生命短暫,

代表過於細柔體、一切過分物,

它們做客於夏季老國王的慶典,

猶疑憂鬱,金色裝扮。




枯葉


每朵花都要結果,

每個清晨都會成傍晚,

地球上沒有永恆,

除了逝去,除了變遷。


即使最美的夏,

也想感受枯萎與秋天,

風兒吹來,

葉兒耐心堅守,默然靜候。


玩你的遊戲,不要違抗,

讓一切靜靜出現,

讓風吹吧,將你吹落,

讓你把家還。




沉思


精神是神聖和永恆的,

我們是它的工具與畫像,

我們的路朝著它的方向,我們心底的願望是:

像它一樣,在它照耀下發光。


可我們屬於塵土,又會死亡,

重擔在我們眾生身上,舉步維艱。

大自然可愛,給我們母親般關懷,

育我們以大地,置我們以墳墓與搖籃。

可是她不令我們滿足,

精神不滅之火花

會將這母親般的魅力擊穿,

會像父親,將孩童變為男子漢,

祛除天真,喚我們去奮戰,面對良知考驗。


就這樣在父與母、

靈與肉之間,

造物之最脆弱的孩童,猶疑向前,

人類靈魂不停顫抖,它有能力承受苦難,

沒哪個造物與人相似,能夠接受高尚理念:

具有信仰,擁有愛。


人的道路艱辛萬難,罪孽與死——家常便飯,

人類常迷失於黑暗,他若不被造物主造就,

似乎會更好些。

可永遠照在他上方的是他的渴望,

他的使命,那是精神與光。

我們能感受,他險境重重,

可永恆精神尤其對他厚愛。


由此我們這些有錯的弟兄,

儘管有分歧,但仍然有愛,

讓我們更接近神聖目標的

不是審判,不是仇恨,

而是富有耐心的愛,

是愛的忍耐。





沒有誰賦予我們在,

我們只是流水,自願流入所有形態:

流入白日、黑夜,流入洞穴、塔樓,

我們流入,驅使我們的是對在的渴求。


從不停歇,我們填滿一個個模式,

沒哪個會是家園,是幸福,是必需,

我們一直在路上,永遠是客,

沒有呼喚我們的田、犁,沒有為我們生長的糧食。


我們不知,上帝如何打算,

他玩弄我們,我們是他手上的土塊,

土塊可變形,不哭不笑,也不言,

它被捏成形,卻從未被燒、被燃。


我們要變成石頭!永在不變!

這是我們的渴望,會渴望到永遠,

可這渴望永遠是可怕的想像,

我們的路上,這渴望永不會停歇。




為詩集獻辭


1

已經不再激情洋溢,

圈舞樂曲也帶著秋意,

後來唱的,為從前所唱,

這個我們不能閉口不語。

2

多少詩行我已寫出,

留下的卻寥寥無幾,

而它們依然是我的夢與遊戲


秋風吹動樹枝,

生命之樹上

樹葉繽紛,搖曳在收穫的慶典裡。

3

樹葉落自樹木,

生命之夢的歌兒

遊戲著飄走失落;

那些輕柔旋律,

自我們當年唱起,

許多許多都已失去。

歌兒也會死去,

沒有什麼不絕耳際,

一切都由風吹逝:

比如花朵,比如蝴蝶,

它們是消逝性的

永不消逝的象徵體。




花的一生


由綠萼圍裹著,花蕾忐忑不安,

像個幼孩四下掃視,不敢細看,

她能感受陽光的沐浴,

能感受夏日不可想像之蔚藍。


光啊,風啊,蝶啊,對她爭相殷勤討好,

她獻出第一個微笑,將心懷向生活謹然綻放,

還要盡心盡力

將自己奉獻給短暫生命的夢之順序。


於是她敞開大笑,色彩光豔,

花蕊上,金色花粉脹得滿滿,

午時,她得體驗日頭悶熱高照,

晚上,她精疲力竭倚向綠葉睡覺。


當她預感衰老,花瓣邊緣如成熟女性的雙唇,

開始微微顫抖,

她笑得朗朗,因為

她已滿足,已將苦澀終結嗅到。


萎蔫時刻,她變成纖維吊懸著,

子房上,萼片倦落。

花色蒼白,幽靈一般:

死亡的奧秘終將瀕死者包卷。




妥協


永遠的天真,永遠的堅定不移,

它們決不容忍我們質疑。

它們的解說如此簡單:世界平和寬坦,

深厚的說法純屬胡言。


這兩個維度古老而可靠,

如果除此兩項還有別的存在,

如何能讓人生活無憂?

如何能讓人有居住安全,


因而為實現和平穩固,

讓我們清除別的維度!

因堅定不移者誠心一片,

探究深處又如此危險,

因而這第三維度可以去除。




致韋澤伯爵


不讓自己隨大流,

找自己的路,不理會嘲弄,

只忠實於使命,為真理服務,

即便官方將我們輕蔑,

即便同僚也會表現反感,

不走既定軌道,而要靠自己的足——

此點我們有類似追求,

因而彼此認了朋友。

你給了我很多,我卻很少能給你,

這一輩子我都有欠於你,

只是希望相信,下輩子

我們還會走上類似的路。




讀一位老哲人


千百年來的思想成果,

昨天還優秀高貴,魅力無窮,

今日卻會忽然變得毫無意義,慘澹、萎枯,

就像音樂簡譜,令五線譜的


升音符、高音譜號統統遭到清除;

一個建構的神奇重心消失了;曾經

和諧的,轟然塌陷,潰敗腐爛,

只留下永恆回聲。


由此,一張智慧老臉也會變形變皺,

他曾為我們愛戴推崇,

他的思想光芒也會壽終正寢,

在茫然的皺紋遊戲中哀怨抖落。


由此,我們適才感到歡欣鼓舞,

又會馬上皺眉不悅,

就像心中早擁有一個認知:

一切都會枯萎、消亡、腐爛。


即便這屍谷令人嘔吐,

精神仍在它上方將火炬高舉,

儘管痛苦,卻滿懷渴望,

要向死亡開戰,讓自己成為不朽。




中國式


乳白色雲間露出月光,

它細數竹影尖尖,

還將拱橋一座畫入水中,

拱橋如貓弓背,敦實,曲彎。


這是我們喜愛的畫面,

無光的背景是黑夜與世界,

畫面奇妙畫就,奇妙飄遊,

旋即又被下一時刻抹走。


一位詩人醉酒桑樹下邊,

運筆、把酒都自如熟練,

夜色令他感動,他要將它書寫,

要寫出影的搖曳,光的柔閃。


他的筆鋒運走迅疾,

他寫下雲,寫下月,還有所有

能消逝的物件,

他頌揚一切過眼雲煙,

體驗那些柔情,

給它們以精神,以持續不斷。

於是它們將永不消散。




十二月的清晨


細雨迷濛,

雪花緩落,像被織入灰色緯紗,

它們落上電線,掛上樹枝,

或貼上玻璃窗片,

雪花浮融於溼冷之間,

給予潮溼大地

又薄又虛無的模糊氣息,

給那水滴溪流

以猶疑表情,對日光送以

病弱不悅的蒼白無力。


一排窗戶沒有晨光,

一扇窗上孤零零

通夜閃著溫暖紅光。

一位護士走出,用雪

溼潤眼睛,站了一會兒,

看了一會兒,然後走回房屋。

蠟燭光消失了,蒼茫晨光中

灰牆在變長。




吹笛


灌木林間,房屋靜立夜幕中,

窗上微光閃動,

屋內朦朧模糊,

那裡站著一個人,在將笛子吹奏。


這是一支熟悉的老歌,

夜間它尤其悅耳生動,

好似每條路都已走過,

好似每塊土地都是歸宿。


他的呼吸間,

宣告著世界的神秘意義,

心兒熱誠投入,

所有時代都成了當前。




救世主


他總作為人出生於世,

既對虔誠者說話,也對充耳不聞者述言,

有時離我們很近,有時又離我們很遠。


他總是孤峰獨秀,卓越突出,

要承擔所有兄弟的渴望與痛苦,

又總被釘到十字架處。


上帝總要一次次宣稱,

要將天光照入罪孽之谷,

要讓永恆之精神將肉體注入。


甚至在這樣的時日,他也總

走在祈福路上,

用沉默的雙目,

迎上我們的恐懼、眼淚、困頓與冤訴,

我們不敢將它回望,

只有孩子的眼睛可以將它承受。




人生臺階


就像每朵花都會凋謝,青年會

變成老年,每個人生臺階上都會有花兒盛開,

每種智慧,每種美德,

它們適時開放,又不能長盛不衰。

面對每次人生召喚,心要準備好告別,

還要準備,迎接新開端,

與他人勇敢而不哀傷地

建起新締聯。

每個開端都住有一個神奇力,

它將我們護衛,助我們生活向前。


我們應該高興,從一個時空將另一個跨入,

在哪兒都不要像在家鄉被緊緊牽住,

世界靈魂不想將我們束縛,

它將我們階階舉起,讓我們梯梯拾步。

往往,我們剛在一個階圈入定,

舒適住下,鬆懈便來侵擾,

誰想突破這般困擾,就去旅行,

那樣會消除這疲軟惰性。


也許還會有死亡時刻

送給我們新的體驗,

對我們,生之呼喚永不中斷……

心啊,要告別過去,保持康健!




墓旁


離世前他嚮往黑夜與安寧,

我們只知道,他疲倦了,

且隱忍著苦衷。我們將他帶到

一個寧靜之處,為棺柩裡的他祈福。


深深的墓穴將他掩埋,將他保護,

世界與時代不會再將他擾動,

平和的地下,疲倦男人應忘記痛苦,

離開這苦難世道,他多麼有福!


我們還留在世界的喧囂與戰爭中,

對死的恐懼讓我們無法解脫,

苦難是我們的麵包,

直到不再有噩夢讓我們恐慌。


我們相信,到那時,世界之

平衡、之價值、之意義又會重現光彩,

人類形象會再復光芒,

天父的容顏又會永恆安詳。




致詩集朋友


青春年華,傳奇一般,

自那時起,有過多少歡愉、多少感動,

多少求索、祈禱、抱怨,

有過多少逃遁,多少多彩的混沌,

所有這些,你都會在這裡體驗。

它們是否受用,是否受歡迎,

問得不要太細太多——

接受它們吧——這些舊日詩篇!

只是我們,人已老矣,

沉浸在舊日時光,仍會得以慰藉,

那千萬詩行的後面,

是花開一樣的生活,它曾怎樣美妙無比。

若因醉心這不值錢的玩意,

我們應承擔什麼責難,

那比起昨夜飛過的炸彈,

比起可憐軍人、烏合之眾的血腥,比起

地球上所有大人和帝王,

我們之負債要輕得多。

郭 力 譯




我理解裡黑塞的長篇是這樣的一個狀態:他關心、而且只關心精神成長和精神寄託。這不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在完成社會角色,在安置生活後去探索精神,而是將這種追尋作為存在的第一,物質、社會、環境是作為他理解精神、追求真理的對象。而且他觀察的事物、討論的東西是抽象的。呃,表達有點奇怪。這麼說,就是正常人結婚生子、努力工作,把生活過好了,然後去追求上帝;黑塞的主人公沒有生活煩擾(所以主角一般是修道士,貴族這種不忙生計的),整個生命的全部時間都在追隨上帝。將上帝換成全部人類精神(當然宗教也是黑塞追求的精神中極其重要的部分,他是把宗教的含義擴大了),差不多是這個意思。所以與前面答主伊丹十三的感受不同,我覺得黑塞不中二,他不是在自己嚇自己,《荒原狼》中主人公的恐懼顫慄來自於他對內心的極致探索,顫慄是表像,表達的是探索。而且這部是他感情最充沛、與世俗聯繫最緊的一部,他在這裡討論個人精神與市民生活的矛盾,個人信仰與社會普遍觀念的矛盾。他嚮往高貴的、本質的精神、與社會保持距離而且享受這份孤獨,然而他也被爵士樂、精美餐食、漂亮的姑娘所吸引。他文明而野蠻,精神和原始情感的衝突,秩序和毀滅的衝動之間的衝突,這讓他痛苦、迷茫,而這份迷茫是跨越時代的。他跟陀妥也非常不同,陀妥討論一個人的精神,常常伴著宗教議題,是真實且蠻世情的痛苦。他對社會現實非常關注,也花了很多篇幅去討論社會、時代對一個人的影響(《少年》、《群魔》),即便是《白痴》這種多愁善感的愛情故事裡,陀妥還強塞了幾個年輕角色討論革命觀點。黑塞則完全不,他愛在修道院裡遠離塵囂、一心求道,他討論的精神幾乎沒有情感傾向。風格上,黑塞擅長思辨、探索精神,以及優美的敘述和描寫,對劇情和結構沒有關注。前面答主伊丹十三提到他認為黑塞寫文章很累,投機取巧(我沒理解這個說法@伊丹十三)我的感覺恰恰相反,他更可能是選擇了一個基本的環境,然後就愉快地寫了出來。我覺得不能從劇情、結構、核心的表達內容這種方面來解讀他的作品。串起小說的線是主人公追尋、探索心中目標的過程,是思考層層推進,去解決疑問,在自我懷疑、與好友交流辯論、從生活體驗中,不斷選擇追尋的方向,去將深度推向極致的過程。(感覺個人思考問題的模式很像黑塞筆下的主人公,所以讀起來節奏特別順,特別有共鳴~)所以黑塞不在乎也不需要關於劇情的任何潤色,平淡的劇情結構反而很好地突出了思考的過程。《在輪下》、《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各自刻畫了兩個性格各異的青年,表面對立,卻有內在共鳴。《在輪下》漢斯守序、乖巧,赫爾曼離經叛道、追求自由。考慮到黑塞本人的經歷,簡直是把自己的兩面分裂了一下。這本主要狂黑僵化死板的教育體制(不禁對照起我國的中學教育,真是相似),秩序限制自由,摧殘孩子們的活力、生命。《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則討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這是追求真理的兩種方式。納爾齊斯沉在書籍、知識中,用思辨、邏輯理解上帝,歌爾德蒙則流浪,直接體驗、享受藝術。納爾齊斯鼓勵歌爾德蒙走出修道院,又在最後救了他,引導他追求藝術;歌爾德蒙的激情則不斷感染著納爾齊斯,促使他反省出世的修行。感覺這其實也是黑塞在表達自己的兩面:詩人的感性+思考者的理性,去探尋世界的本質,又完全沉浸入表象之中獲得最直觀的體驗,一種深刻又詩意的認識。《玻璃球遊戲》,與自傳性質短篇《東方之旅》放在一起討論。讀過一篇論文:《From West to East and Back Again: Faith, Doubt and Education in Hermann Hesse’s Later Work》,裡面提到黑塞的東方是一種象徵,不是地點,而且是站在西方的視角上理解東方的。他對現代西方文明持否定態度,這促使他將目光轉向東方和西方的中世紀歷史之中,於是這兩本小說裡融合了修道院、朝聖、東方的觀念。《東方之旅》的節選,借主人公H.H之口,敘述東方的含義,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論文中提到黑塞對信仰、懷疑、教育的討論,黑塞本身並不追尋任何一個特定的組織,他非常珍視個體的完整性。《東方之旅》中H.H通過將自己完全融入集體之中,去追尋真理,這與黑塞本身的理念是相異的。H.H陷入懷疑、焦慮,將希望投入集體;希望組織的理念能夠終結他內心的掙扎;並完全依賴於領頭人裡歐。而到了《玻璃球遊戲》中,克乃西特作為一個等級體系的頂端,一個開掛的天選之人(極高的天賦、領悟力,學習能力和幾乎完美的品德)對這個體系是持懷疑態度的;沒有為了信仰去放棄思辨,不斷地懷疑、思考;並與導師、同學保持著理性、尊重、互相辯論提高的關係。個人覺得《玻璃球遊戲》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克乃西特對對宗教和歷史等問題、對這個體系(與大眾、世俗隔絕,過分高端自閉)的反覆思考。我覺得這不是在否定自己,而是個不斷推進,不斷擴大內涵、條件,不斷升華的思維過程。原來的語系下一個事情成立,而換種情況可能就不對了,於是產生了懷疑,產生了自辯,黑塞一直忠實、連續、完整地記錄著這個過程。《玻璃球遊戲》承載了作家一生所思,除了整理、解答部分前面提出的問題,還將一直刻意忽視和疏遠的大眾、世俗世界拉入討論的範圍。作家以前在現實世界中,以詩人的身份,用藝術的方式體驗、汲取營養,現在他希望將全部精神所得反饋於社會,去彌合高尚、抽象、絕對的真理與大眾間的裂痕,因為脫離了生存土壤,這顆凝結著智慧的果實終會變異、腐爛。對於這個問題,從文後兩個短篇中可以看出,黑塞是持悲觀態度的(黑塞本來想寫史詩,寫多個跨越各個地理、時間的大師合集,無奈精力有限,就把其中幾個大綱改成了主人公的作品,放在文末)。他明白這顆人類精神果實的脆弱性,他覺得廣泛的大眾沒法理解、沒法包容這種過分抽象難解的存在。相比於讓克乃西特在無法實現理想的痛苦中鬱鬱而終,作家讓他在學生的愛戴中意外死亡,所以主人公的人生在純粹的理想追尋中,達到了知識的頂峰,然後在完成另一個更艱巨的任務的希望中死亡,一個完美的傳奇。這麼看來,按年代排序,《在輪下》《悉達多》《荒原狼》《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東方之旅》《玻璃球遊戲》這些長(中)篇,主人公都是反叛的,離世俗越來越遠,個體的獨立性越來越強,不斷深入地表達對自我、對真理永無止境的追求。因為先接觸到他的長篇,對他「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的稱呼深表不解,後來才意識到可能是用來評價他的詩歌/短篇的。黑塞作為生長在傳教士家庭的孩子,從小博覽群書,熱愛詩歌,且接受東方文化的薰陶(父親在印度傳教)。學生時代對僵硬的教育體制非常不滿(然而人家天賦異稟,天天逃課照樣考第一,感受下這種學神的霸氣,作為一名不作詩人就去死的炫酷少年,他果斷輟學,然後當工匠學徒、作詩,浪浪浪,還真是,挺浪漫的。所以他的短篇多有這種活潑、浪漫,對小城市風光的描繪,對勞動者的熱愛,對流浪、自由生活的嚮往,跟長篇氣質迥異。短篇主要以人物經歷為主,注重表達情感、小鎮風情,幾乎沒有對人物進行道德判斷,是非常輕快的閱讀體驗。《克諾爾普》主人公無所事事,四處流浪,靠著漂亮的臉蛋與農場姑娘睡覺,換吃的,睡在草垛裡,向人們傳遞快樂,浪浪浪!其中用了大量筆墨寫鄉鎮的人們勞作、生活、跳舞場景,是卷很美的風情畫。最後主人公年老色衰,死後看到上帝開始懺悔自己無用的一生,上帝卻說他是自己最棒的孩子……呃,講道理其實蠻浪漫的,黑塞本人非常喜歡這篇,他覺得社會文明應該為這種純粹的善良快樂留下生存空間。《桑榆晚景》這是我最愛的短篇,寫鄉下一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他們沒什麼文化,也沒有子女看護,一起住在老人院裡,兇狠而驕傲。黑塞沒有對這個群體進行評價,也沒有揭示什麼社會問題,只是非常寫實、非常認真地描繪這個群體生活的不同狀態(工作、爭吵、出走、離世),將德國小鎮平靜地發展擴大、生命時間的流失,生活、存在的永恆隱匿在文後。極短的《城市》,寫一個城市從無到有,從繁華到消逝,簡練、乾脆,用詩人的視角去梳理一個龐大社會產物的時間線。還有《南方的一座外國城市》專門描繪市民生活,感覺黑塞對生活的容器還是蠻感興趣的。學校裡城規老師推薦學生看《看不見的城市》,可能是希望學生能從人文角度理解城市,發掘城市的氣質。我覺得黑塞的短篇也可以用來輔助理解人們的活動是如何點滴匯聚起來,投射在城市這個集體,左右其興衰的。《蓋特露德》寫一個(樸實真誠、才華橫溢的)作曲家、作曲家(不羈的)好友、(美麗迷人,擁有天籟之音的)蓋特露德的謎樣三角關係。(劇情發展蠻像電影《祖與佔》)這些短篇會偏精神探索一些,去描述個人心理變化,如《狼》(《荒原狼》的母題?)《卡薩諾瓦的轉變》(從良失敗了23333)。《拉丁語學校的學生》寫一個小男生青澀、無疾而終的戀情。這種工匠、學徒、學生的無果戀情、友情在黑塞的短篇裡很常見。這些短篇比較輕快,沒有過多對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挖掘,基本著重寫情感,如《童年軼事》《豔遇》《婚約》《埃米爾科爾布》等等。黑塞寫人之間的聯繫、寫情感算不上細膩糾纏,但有種恰到好處的、淡淡的情緒,或憂傷、或喜悅、或遺憾。作家在大部分短篇裡,對待生活的主調是積極、熱愛的,親情的溫暖、愛情的憂傷眷戀、友情的回憶,沒什麼起伏激烈的劇情轉折,幾乎像是散文。對於背景人物的描繪,可能是由於作家的學徒經歷,他對勞動者充滿了愛。在他眼裡,他們善良、純真、高尚,不吝用最美的詞句去讚美他們。黑塞很少寫醜惡、寫黑暗,幾乎沒有對社會的控訴,他的關注點在個體、本性的光明面,就連憂傷的情緒也是來源命運無常,氣質不和,無關個人的善惡。




推薦閱讀:

赫爾曼·黑塞詩34首

黑塞詩4首

黑塞《霧中》

馬克西莫維奇詩6首

愛斯基摩詩2首

阿米亥《人的一生》

博爾赫斯《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

茨維塔耶娃《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塞內亞《致燕子》

馬蒂詩10首

埃雷迪亞《流亡者之歌》

謝甫琴科詩3首

弗蘭科詩3首

洛爾迦《夢遊人謠》

詹姆斯·賴特《開始》

索德格朗《星星》

西·西索科詩2首

夏巴尼詩2首

沙比詩2首

阿·邁·賈倫《大海》

費多裡《非洲的聲音》

溫德爾·貝裡詩20首

聶魯達《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聶魯達《我記得你去秋的神情》

斯萊塞詩4首

斯圖爾特《蕈》

斯特歐《當他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瑪麗·貝瑟爾詩2首

坎貝爾夫人詩6首

波德萊爾《秋歌》

魏爾倫《秋歌》

馬拉美《嘆》

羅賓·海蒂詩4首

曼斯菲爾德詩2首

費爾伯恩詩4首

勞麗絲·愛德蒙《捕捉》

梅森《忠貞之歌》

雨之詩

聶魯達《馬克丘·畢克丘之巔》

裡爾克一詩兩譯

約翰·多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安德裡奇詩6首

普列舍倫詩7首

瓦斯科·波帕詩10首

茲馬伊詩2首

艾略特《空心人》

君特·格拉斯詩25首

荷爾德林《塔樓之詩》

葉芝《十字路口》

託馬斯·特蘭斯特羅默詩61首

馬雅可夫斯基詩7首

克塞尼婭·馬列尼科娃詩11首

特拉特卡岑詩4首

R·S·託馬斯《秋日》

R·S·託馬斯詩14首

R·S·託馬斯詩10首

愛德華·託馬斯詩23首

魯勃佐夫詩5首

庫茲明詩35首

克雷洛夫寓言詩6首

羅日傑斯特文斯基詩2首

《詩藝》三章

葉芝《當你老了》

惠特曼《自我之歌》

馮.唐譯泰戈爾《飛鳥集》38首

約翰·貝裡曼詩17首


相關焦點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首詩也是關於孤獨的,寫於詩人被放鴿子後,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這首詩名為《約客》,入選教中學課本,作者是南宋詩人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四靈」中翁卷的山水田園詩很出名,「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便是他的代表作。南宋詞人劉克莊不怎麼看得上「永嘉四靈」,卻對翁卷讚譽有加,「非止擅唐風,尤於選體工。」。
  • 專訪|譯者姜乙:我如何翻譯茨威格和黑塞
    黑塞《悉達多》因其充滿哲學和宗教隱喻,是其作品中最晦澀難解的,姜乙翻譯的首部作品即選中了《悉達多》,而她的譯本在豆瓣評分中以9.4分成為評分最高的譯作。在豆瓣短評中,姜乙的名字被不斷提及,很多讀者稱其翻譯「如歌如詩」「流光溢彩」。
  • 近代牛人高考數學0分,語文只寫28字被錄取,寫首詩年年入選課本
    這還不算什麼,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在高考時語文只寫了28個字就被錄取了。其實臧克家的家境還算不錯,在8、9歲時就在家裡上起了私塾,不過14歲才考入縣裡的高等小學(相當於現在的初中),26歲才參加高考。由於臧克家從小念的私塾學的知識多是古文,所以他對數學一竅不通,高考的數學成績還是0分。
  • 夏天就應該讀這首詩,短短28字,每一個字都在說夏天的清爽美妙
    本期安久就和大家一起欣賞這一首短短的小詩,僅有28字,卻展現了夏天最美的樣子。《山亭夏日》唐·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本是一位武將,但是一生熱愛文學,而這首詩更是他的代表作。備受文人的喜愛,水平很高。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到底好在哪裡?詩中寫:綠樹蔥鬱濃陰,夏日如此漫長。亭臺樓閣的影子,都倒映在池塘裡。
  • 李商隱這首絕句只有28個字,標題卻有45個字,會是最長的詩名嗎?
    李商隱曾經做過這麼一首詩,七言絕句,七言四句,詩文總共才28個字,但是,詩的標題卻多達45個字,下面,先請閱讀該詩:《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 黑塞《荒原狼》中的精神分析治療
    ,會產生黑塞這樣的浪漫騎士——既溫文爾雅,柔情萬種,但精神背景裡又有奇特的勇氣、堅韌,日月星辰。 黑塞一生中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在這樣變動的大時代下,像黑塞這樣有獨立思想,精神和情感高度敏感的人最容易受到更強烈的衝擊。 戰爭期間,許多德國作家都在鼓吹法西斯主義,黑塞因發表反戰文章不被他的祖國認可,遭到攻訐,在二戰期間流亡到國外,作品全面被禁。但是這一黑暗的時代中,他卻生存了下來,並創作了一系列作品。
  • 《詩的秘密:給孩子的28堂詩詞課》:上好28堂詩詞課,就能培養出...
    語文教育專家陳正治教授最新出版的這本《詩的秘密:給孩子的28堂詩詞課》(後稱《詩的秘密》)就是一本很好的寫給孩子的古詩詞啟蒙書,更是一本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古詩詞閱讀方法書!  陳正治是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修辭學、語文教學研究者,小學古詩詞教學改革的重要推手。曾任金鼎獎、「好書大家讀」、時報文學獎評審。
  •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生活中,我們身邊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時話不多,做任何事時永遠從容鎮定。和這種人相處時,我們總會覺得特別心安,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發現一種從容的力量。而與他們相反,我們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總會因為各種煩心事,耐不住性子,靜不下來。
  • 蔣方舟:黑塞的《荒原狼》對我影響最大
    蔣方舟曾透露自己的閱讀經歷,坦言黑塞的《荒原狼》對她影響最大。蔣方舟:黑塞的《荒原狼》對我影響最大蔣方舟曾為讀者推薦波德利亞的《冷記憶》系列,她認為:「波德利亞的《冷記憶》系列相當不錯,一共5本,全是偉大的波德利亞思維的一些邊角料和雜碎,但是智慧得讓人瞠目結舌。」而在談到有沒有過一本書對她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重大影響時,蔣方舟說:「黑塞的《荒原狼》。
  • 關于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15個事實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關于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15個事實的歷史往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風光俄羅斯一位人士,對關于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15個事實,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位於巴爾幹半島,1992年從南斯拉夫分立。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譬如,14歲的王勃寫下了《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16歲的白居易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8歲的李賀寫下了《雁門太守行》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17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旅遊: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參觀的熱門地點
    【旅遊: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參觀的熱門地點】導語:旅行和體驗大自然的最佳可能性一直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的共同選擇。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可以被稱為靠近巴爾幹半島的國家。它主要位於歐洲東南部附近。特拉夫尼克,這是一個小而迷人的小鎮,位於Lasva河附近,流經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它有一個有趣的過去,迎合現代類型的戶外遊戲。過去建造了許多紀念碑,並且仍然作為證據。Jahorina,它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最受歡迎的地方之一,不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這是滑冰和享受涼爽氣候的最佳家園。雪地愛好者和登山者肯定會發現這個地方很有吸引力。
  • 赫爾曼·黑塞《荒原狼》:願我們都能與自己和解
    作者 l 古道漫漫赫爾曼·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創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創作生涯的裡程碑。該小說一經問世,就被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出版。
  • 杜牧很「帥氣」的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28字瀟灑俊爽
    文/顧無 【引觴漫談】 李白不僅詩寫得好,詞也同樣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不過受時代及文體的影響,他所寫的詞大多數也是婉約柔情之作,就中最豪邁壯闊的,該數《秦娥月》中的最後一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國家概況
    國旗  (最近更新時間:2020年4月)  【國 名】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Bosnia and Herzegovina, Bosna i Hercegovina),簡稱波赫。  【面 積】 5.12萬平方公裡。  【人 口】 353萬(2013年)。
  • 蔣方舟:在最孤獨迷茫時看黑塞的《荒原狼》
    上中學的時候看赫爾曼·黑塞的《荒原狼》和《悉達多》。」談及自己的書單,蔣方舟如是說。 在最孤獨迷茫的時候看赫爾曼·黑塞的《荒原狼》 蔣方舟與赫爾曼·黑塞的書有著特殊的緣分。「對於赫爾曼·黑塞的書,我是在自己最孤獨、迷茫和痛苦的時候看的。」蔣方舟說,「上中學的時候,對於寫作這件事很懷疑,人際關係也很糟糕。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這首詩寫於王昌齡的青年時代。 724年,有志青年王昌齡響應國家號召,和當時許多投筆從戎的年輕文人一樣來到邊疆從軍。他在邊疆兩三年的時間裡,寫下了《從軍行》組詩7首,這是其四。 詩中首先描寫的是青海湖邊雲霧升騰、遮暗連綿雪山的景象,孤城佇立在荒漠之中,與玉門關遙遙相望。
  •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做為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千古第一才女之名可不是蓋的。曾經有人排了個宋代詞人排行榜,做為唯一上榜的女性,她力壓秦觀和晏殊,排名第五。前五分別是蘇軾,辛棄疾,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的詞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卻總是能於平淡中見濃烈,於細微處見真情,與男性詞人相比,別有一番味道。
  • 託馬斯·納什詩2首
    — Reid Barbour,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推薦閱讀:奈莉·薩克斯詩15首安娜·斯沃爾詩16首傑克·吉爾伯特詩選18首曼德爾施塔姆詩12首簡·凱尼恩詩18首勒內·夏爾詩14首勒內·夏爾《三十三個片斷中》勒內·夏爾詩8首勒內·夏爾詩4首勒內·夏爾詩8首埃德溫·阿靈頓·羅賓遜詩4首簡·凱尼恩詩10首朱迪絲·賴特詩10首曼德爾施塔姆詩3首曼德爾施塔姆《列寧格勒》茨維塔耶娃詩2首普希金詩6首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