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說過:「漢字有三美,一曰意美,以感心;二曰音美,以感耳;三曰形美,以感目。」而詩詞,更是將漢字的美發揮到了極致,將風景與人事賦予和諧的音韻與形式,形成漢詩獨特的意境之美,不同的意境有不同的美感,總能深入我們的心靈,見之不忘,遂成經典。意境有優美與壯美之別,有一些古詩詞,意境優美至極,卻少有人讀過,今天便帶大家領略一番冷門古詩中的意境之美。
1.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臨江仙》
(宋)秦觀
千裡瀟湘(ruó)藍浦,蘭橈(raó)昔日曾經。
月高風定露華清。
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
獨倚危檣情悄悄,遙聞妃瑟泠泠。
新聲含盡古今情。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經楚辭文化渲染過的湘江,如詩如畫而富有迷人的神話色彩。詩人站在渡口遠望,千裡瀟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此時一輪明月靜默地掛在深邃的夜空,清風漸漸停息了,玉露清瑩,微波不興,仿佛萬物都然不動,漫天星鬥映著寒水,一派好景。詩人獨自倚著高高的桅杆,風光寂寂,情思幽幽,忽而遠方傳來彈奏錦瑟之聲,弦音悽清,低低訴說著千古的幽情,將詩人的思緒也帶得悠遠了。「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如此苦調清音,使得詩人想起了瀟湘二妃的動人愛戀,便直接引用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二句作結尾,一曲終了,人已不見,淼淼寒江之上,唯有青峰孤聳,意境清冷而悠長,無人之境而景色,令人回味無窮。
2.何時杖爾看南雪,我與梅花兩白頭
《清稗類鈔 · 詠羅浮藤杖所作》
(清)查辛香
朝鬥壇前山月幽,師雄有夢生清愁。
何時杖爾看南雪,我與梅花兩白頭。
這首詩出自清朝徐珂所編撰的《清稗類鈔》中記載的一個故事。羅浮山素有蓬萊仙境之稱,羅浮藤杖即由產於羅浮山的藤條所制。據說清道光年間,落魄秀才查辛香來到廣東,偶然得到了一根羅浮藤手杖,心生感慨,吟詠了這首詩,詩人拄著手杖,立於朝鬥壇前,眼前山川巍峨,懸掛著一輪幽幽冷月,叫人心生豪情,可想到如今自己的境遇,又憂愁暗生,想著,什麼時候我也要拄著手杖散步看這南國的雪景,到時我將與梅花一同白頭。
梅花白頭,自是因雪的緣故,而詩人白頭又究竟是因著雪呢,還是那半生歷盡的風霜呢?「何時杖爾看南雪,我與梅花兩白頭」兩句有畫面,有情感,恍然讓人猶如身臨其境。
3.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桂苓《吹滅讀書燈》 孫玉石作序文
這句詩出自北大教授孫玉石為桂苓的新書《吹滅讀書燈》所寫的序文。試想這樣一個場景,夜色深沉,在昏暗典雅的書房內,一人專注地夜讀,一燈燭火搖曳,安坐在桌前讀書的人,忽然抬起頭,摘下眼鏡,揉揉乾澀的雙眼,將燭火吹滅,這時,驚訝地發現窗外的月色透過窗欞,溫柔地灑落全身。讀到這忽想起張九齡的詩,「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夜深露重,當萬物沉睡,唯月色溫柔,那該是怎樣一種美好的境界!大概只有深夜讀書的人,才能知曉了。#最美詩詞#
【本文由「詩經情話」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散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