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沒有突破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立場

2020-12-03 王東德的音樂

黑格爾說:「這種知識的普遍性,一方面,既不帶有普遍常識所有的那種常見的不確定性和貧乏性,而是形成了的和完滿的知識,另一方面,又不是因天才的懶惰和自負而趨於敗壞的理性天賦所具有的那種不常見的普遍性,而是已經發展到本來形式的真理,這種真理能夠成為一切自覺的理性的財產。」

可見,這種知識的普遍性,實際上就是理性的普遍性。雖然黑格爾由於把哲學本身看作存在的活動,而在許多方面對近代西方哲學的困境有所突破,如在主客體關係問題上;但他並沒有突破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立場;相反,通過將理性與存在同一(思有同一),最大程度地加強了這種立場,因而也就將近代西方哲學的內在矛盾極端化了。

現代西方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社會生活的理性化,而這又是與自然科學對西方社會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分不開的。與此同時,人是「理性動物」的傳統想法通過啟蒙運動,通過近代哲學,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揚。理性既是進步的標杆,也是真理的保證。

一切不合理性的東西都是應該否定的不合理的東西。黑格爾的哲學雖然在許多別的方面超越了它的時代,但在這個問題上恰恰是這個時代忠實的代言人。理性在黑格爾的哲學中具有絕對的意義,它既是存在的本質形式,也是絕對精神的根本內容。思有同一,主客同一,實際上只是理性與自身的同一。

當然,黑格爾的理性不是近代流行的工具理性,也不是康德的認識理性或理論理性,而是存在理性,但仍與古希臘的邏各斯概念有所不同,後者更多宇宙論的成分,而前者有明顯的近代主體性的因素。普遍性是追求的目標,而個體性與特殊性則是應該加以揚棄的東西。感性的偶然性和非理性因素更是沒有什麼地位。

相關焦點

  • 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之間並沒有隔著一道萬裡長城
    雖然他受過經院哲學的教育,也受到它的影響,但他和培根一樣,認為經院哲學無法提供可靠的知識。在笛卡爾看來,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為知識找到一個確定可靠的基礎或基點。如果不能的話,我們將陷於無窮的荒謬和懷疑之中而無法自拔。笛卡爾自信他通過「我思故我在」的命題找到了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基礎或基點,這就是「我」,或主體。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美麗的心形曲線
    笛卡爾,西方近代哲學之父,解析幾何之父,理性分析方法的奠基人,是一位深受西方人尊敬的科學家、思想家。笛卡爾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如著名的笛卡爾坐標系。除了哲學和科學成就外,笛卡爾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話題,即美麗的心形曲線。笛卡爾生活在17世紀前半葉。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的理性人生
    笛卡爾,在數學領域因為解析幾何而出名,而他更大的成就則是奠定了整個近代哲學的基礎,是「理性主義」的奠基人,被黑格爾稱為「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的人生,也被賦予了各種傳奇色彩,跟公主的通信,晚年由於給女王上課而得病去世,尤其近年來某個礦泉水廣告,深諳營銷之道地說這是源自笛卡爾和公主的故事,又給這位大哲學家增添了浪漫的一筆。
  • 理性主義哲學的開創者-笛卡爾
    笛卡爾在這種時代的浪潮下,自覺且純粹地走向哲學沉思之路,這種開創性的思路是前無古人的,這也使得他當之無愧地被譽為「近代哲學之父」。我有時候在想,跟笛卡爾同一個時代的科學家和思想精英有很多,為什麼卻沒有任何人產生笛卡爾這種思想?是什麼原因讓笛卡爾走在思想的先鋒道路上!在我看來。
  • 近代西方哲學的巔峰:維也納學派思想來源於康德
    在科學方法論史上,康德是從近代自然科學到現代自然科學承前啟後的人物,其方法論思想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康德被稱為西方哲學史上的「哥白尼革命」。邏輯實證主義即邏輯經驗主義系現代西方哲學流派之一。二十世紀初為維也納學派所倡導,因其學說的核心是邏輯分析的可證性而得名。該學派的一些觀點對現代科學方法論亦有重要影響。
  • 被曲解的「理性」,為什麼不能預設立場?
    在西方,「理性」一詞被提及最多的是哲學家。而我們正相反,所有的人,現在幾乎到了」言必稱理性「的地步。按照這個標準,不少國人的理性就是一種假理性。無論是討論文化,還是討論科學,只要是基於某種辯護目的,那麼這樣的討論就不是理性的。要想說楚科學是如何誕生的,就不能繞開西方的科學哲學史。從古希臘時期起,哲學和科學在『理性思考』這一點上說,根本就沒有卻別。例如,泰勒斯不僅是哲學的鼻祖,同時他也是科學家,他是第一位成功預測月食的人。
  • 西方哲學33:中世紀哲學
    他明確主張哲學服務於神學,反對阿拉伯先進哲學家提出的"二重真理"說;他區分了理性和信仰,但又力圖加以調和;他認為啟示高於理性,哲學以理性解釋上帝,不能與宗教信仰相矛盾。對於普遍與個別的問題,託馬斯·阿奎那採取了溫和的實在論立場。
  • 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西方主流經濟學初期以實證主義為自己的哲學基礎有其內在的原因。首先,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有血緣關係。實證主義也可稱為經驗主義在現代的表現形式。
  • 齊格蒙特·鮑曼的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
    初到英國時,西歐思想界正處在反思近代理性主義的浪潮之中,「入鄉隨俗」的他改變了研究方向。1980年代開始,他陸續出版了幾部有關理性主義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現代性與大屠殺》。 作為一名經歷過二戰和冷戰的思想家,鮑曼的主要學術經歷都在反思現代理性主義及其產物。
  • 克爾凱郭爾:哲學只能是理性的嗎?不,它應該更多關注個體存在
    1841年,克爾凱郭爾前往柏林進修,1846年他受到了《海盜報》的人身攻擊,1855年病逝。克爾凱郭爾的一生是短暫的,孤獨與絕望同他如影隨形,他也走出了一條與西方理性主義哲學完全不同的道路。他另闢蹊徑,將人作為研究對象,反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西方近代理性主義哲學,提出了以非理性主義為基本特徵的哲學,這對西方的人本主義哲學,尤其是存在主義哲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 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
    阿圖爾·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叔本華的哲學有效汲取了西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東方中國《道德經》《周易》等。古代「先哲」的思想營養,同時汲取了古老印度哲學的一些思想,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具有開創性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對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人的哲學產生深遠影響。
  • 王陽明心學與中國近代哲學
    在這裡,自然哲學構成了政治哲學的理論前提:植根於近代社會之中的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張,在形式上直接表現為心物一體、物我相通等準泛神論的邏輯引申。正如在心與電(以太)之間劃上等號可以看作是溝通傳統哲學與西方近代科學的一種嘗試一樣,從心物相通引出人人「平等」表現了將傳統思想與西方近代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加以會融的思維特點。
  • 張允熠|「兩極相聯」與中西之間——論歐洲近代哲學...
    從《大學》和《中庸》等書的譯文中可以發現:中國哲學的「理性」從傳入歐洲起,就納入了歐洲化思維的進程,成為歐洲近代哲學「理性」概念的重要源頭之一。實際上,利瑪竇等人在16世紀就把中國哲學的「理」與「道」譯成了西文的reason(理性)。隨著中國哲學的傳入,中世紀「理性」(神性)發生了質變,出現了取代上帝的一種「純粹理性」,而中國卻很早就達到了這個境界。
  • 6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
    原標題:6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哲學史展現的是高尚心靈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較量。雖然沒有一個西方哲學史家的結論能夠經受歷史的檢驗,沒有一種直到現在還被普遍認可的哲學真理,但是,哲學家們為解決哲學問題而提出的論辯至今仍給人以啟發,成為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從哲學史的觀點看問題,問題的提出比答案更有意義,解決問題的過程比達到的結論更有價值。哲學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方式,也是啟迪批判性思維的試驗過程。哲學史可以幫助那些已經形成思維定勢的人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能夠提出和解決問題。
  • 解構主義哲學家德希達的哲學故事!
    雅克·德希達是20世紀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國思想家之一,西方解構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著名的哲學家,解構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他的思想在上世紀60年代以後掀起了巨大波瀾,成為歐美知識界最有爭議性的人物。德希達的理論動搖了整個傳統人文科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後現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論源泉之一。
  • 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齊格蒙·鮑曼的「社會學之思」
    初到英國時,西歐思想界正處在反思近代理性主義的浪潮之中,「入鄉隨俗「的他改變了研究方向。1980年代開始,他陸續出版了幾部有關理性主義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現代性與大屠殺》。有意思的是,雖然價值理性主義是內生於西方世界的意識形態,但到了二十世紀,它的主張卻成為了大量後發國家尋求發展的實驗性綱領,而在西方世界內部,它在反理性主義的思潮下遭遇了「汙名化」。
  • 他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卻因感冒採用放血治療而死!
    哲學上,他是二元論者,崇拜理性主義,反對封建經院哲學,開拓了近代唯物理論,並提出「普遍懷疑」的主張,對西方哲學發展影響深遠,被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稱為「現代哲學之父」,可謂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科學上,他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被後世視為解析幾何之父,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笛卡爾在多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 海德格爾:西方存在主義哲學之父
    海德格爾(1889—1976年)海德格爾(1889—1976年),全名馬丁·海德格爾,20世紀德國最有創見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存在主義哲學之父。次年退伍返鄉後成為胡塞爾的助教,33歲時成為德國馬爾堡大學最年輕的哲學教授。期間撰寫出版了重要哲學著作《存在與時間》,從此聲名鵲起。
  • 什麼時候用經驗主義,什麼時候用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在近代的爭論既然不完全的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都可能靠不住,那麼我們能依靠的是什麼呢?還是經驗。經驗主義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洛克就認為,人生下來就如同一張白紙,全部知識都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經驗,從而在心靈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觀念和知識。和經驗主義對立的是以笛卡爾所代表的理性主義。關於笛卡爾,可以講,笛卡爾總結出一整套通過理性思考獲得新知的方法。
  • 楊建華:理性的困境與理性精神的重塑
    西方的理性主義傳統悠久,對理性的推崇始於蘇格拉底對倫理道德普遍定義的追求,亞里斯多德則把人定義為「理性的動物」,在他看來,理性思維的規則是人類獲得對客觀世界的真知,即知事物之所以然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經過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等大哲的發展,確立了理性主義的崇高地位。古希臘人這種運用理性思維分析問題的傳統後來被整個西方文化所繼承,近代笛卡爾倡導唯理論,系統闡述了理性認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