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

2021-01-09 歷史知心人

阿圖爾·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叔本華的哲學有效汲取了西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東方中國《道德經》《周易》等。

古代「先哲」的思想營養,同時汲取了古老印度哲學的一些思想,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具有開創性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對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人的哲學產生深遠影響。

叔本華的主要著作有《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論視覺與顏色》《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自然中的意志》《論意志的自由》《論道德的基礎》《倫理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附錄與補遺》等。

在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同時成為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以往,人們普遍認為人類是理性的,因此大部分哲學均屬於理性主義哲學的範疇。但是叔本華卻提出,人的行為並不是理性的,以此為根據和基礎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體系。

2017年,美國經濟學家理察·賽勒提出「非理性經濟行為」,認為經濟人是「非理性」的,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理察·賽勒所提出的理論,其始祖實際就是叔本華。

這個經濟學家認為,人們的經濟行為,並不是理性的,也就是「非理性經濟行為」。其實這點是很好理解的,只要我們想一想眾多女性瘋狂購物、網絡購物,這些女性們購買了大量的自己並不需要的物件,甚至有許多網絡購物的商品,連包裝都沒打開,一直就堆積在家裡,我們就知道,這些女性的購物行為,並不是理性的。

而叔本華則認為,包括人們的經濟行為在內的所有行為,都是非理性的,我們雖然宣稱自己的行為是理性的,但是往往受到非理性的支配。

叔本華的哲學之所以能夠風靡全球,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他的《附錄與補遺》的「人生的智慧」部分,在該部分提出了他的「幸福論」,他的「幸福哲學」目前已經廣為世人所知。

因為這部分哲學文字,寫得比較通俗易懂,讓人們看後一目了然。而之前他所創作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則比較難懂,需要一定的哲學基礎理論和知識,並且花費較大的精力認真閱讀之後才能看懂。

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出版之後,叔本華本來以為他的著作會在全球範圍內廣為流行,他自己也會坐擁哲學王座,但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堆積在書店的倉庫,根本就無人問津。

叔本華年老的時候,出版了《附錄與補遺》,也就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的補充部分。想不到,叔本華就是因為他的《附錄與補遺》而成為哲學名人,他的「幸福哲學」迅速傳開來。

在《附錄與補遺》的《人生的智慧》中,叔本華認為,決定凡人命運。

欣賞一段摘自:《人生的智慧:如何才能幸福度過一生》

比起從沒真正體驗過貧窮的人來,那些經歷過匱乏的害怕貧窮,也更容易鋪張浪費。

出身良好的人通常比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對未來更加慎重,生活上更加節制。

乍看之下貧窮似乎並不是太可怕。生來就富有的人們將財富看成是沒有它就不能活的東西如同空氣他們有條不紊、精打細算,並且勤儉節約,終其一生都在守護自己的財產。

叔本華

世代受窮的人家,對貧窮早已習以為常。倘若偶然的機會讓他發了財,他會將之視為巨大的盈餘,就該用來享受或浪費。

即使錢花光了,他最多不過是打回原形跟以前一樣,還省事了呢!就像莎士比亞在他的《亨利六世》中所說,「乞兒得馬,騎死方罷—是否屬實,有待查證。」

可以說這一類人,對命運也好對自己的能力也罷,都有著全身心的略顯過度的信任。

與那些天生有錢的人不一樣,他們並不認為貧窮是個怎麼都爬不出來的無底洞。就算再次陷入貧困,他們只會認為那就從頭開始,打場翻身仗就好。

人類天性中的這種特性,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婚前出身貧寒的女性比起那些給丈夫帶了一大筆嫁妝的女性,通常有著更多欲求,更容易揮霍浪費。

富家千金帶給丈夫的,不僅是一筆財產,還有血液中那股比貧窮女孩兒更強烈的想要去守護這筆財產的熱望。

如果有人懷疑這點,並認為結論應該是相反的,那麼他可以在阿里奧斯託的第一篇諷刺作品中找到權威的支持。

但是,詹森博士則同意我的觀點。他說:「一個富有的女人,習慣運用金錢,會明智而審慎地花錢;但一個在婚禮上才首次掌握經濟大權的女人卻渴望花錢,常常一擲千金導致揮霍浪費。」(《詹森的一生》)

以防萬一,我奉勸那些娶了貧窮女孩兒的人們,不要把本金留給她們,只給她們一份年金即可,還要特別注意不要把孩子該繼承的財產交給她們打理。

無論如何,當我在建議人們謹慎守住他們已經掙得的或繼承來的財產時,並不認為自己是在浪費時間說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

生活初始,擁有的越多,就越容易保持個人的獨立性,也就是說可以不必辛苦勞作而舒服地生活著。

就算擁有的只夠自己這樣生活,並不能顧及全家人,這也是一項不可小覷的優勢,這意味著對貧窮這項慢性疾病免疫,意味著從普羅大眾天然的命運也就是從事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了。

唯有得到上天如此眷顧的人,才可以說是生來自由的人,是他自己的時間和力量的主人,能夠在每一個清晨對自己說,「今天只屬於我自己。」

收入一百塊的人和收入一幹塊的人之間的差別,比收入一百塊的人和身無分文的人之間的差別要小得多。

當具有高度精神賦的人繼承了大筆家產,那麼這筆財產將發揮出它最大的價值:

這種人可以說是得到了命運的雙倍眷顧,無須操勞,可以只為他的才智而活;

他可以創造出既能服務普通大眾,又能提增自己榮譽的作品,取得別人達不到的成就,百倍償還他所欠下的俗世的帳;

或是使用其財富來開展慈善事業,更好地為同胞們服務。

如果一個人什麼事都不做,也不打算嘗試去做,甚至沒想過要學習一下,提升自己——如果是這樣一個人,即便他生來就富有,那麼他也只是一個懶漢、一個時間的小偷,只是一個可恥的遊手好閒的人。

像他這樣是不會感覺幸福的,即使被豁免於貧窮,也會被推到了人類痛苦的另外一個極端,無聊,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一種折磨——如果貧窮讓他不得不奔波,可能還會好過點。

當這種人無聊的時候,他更容易揮霍浪費,並最終失去這種他認為對自己而言沒有價值的優勢。數不勝數的有錢人最後一貧如洗,就是因為他們有錢就揮霍,花錢只是為了獲得瞬間的解脫,以逃離壓迫他們的無聊感而已。

說起來很遺憾,現在如此知名的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前半段卻無人問津。

直到他63歲,出版了一本《人生的智慧》,也正是靠了這本書,才讓他從歐洲火遍全世界。

《人生的智慧》的精選集,它以格言體形式,闡述了叔本華對於人生諸多問題的看法。由於內容接地氣,再加上見解深刻,一百多年來,這本書一直被奉為哲學經典。

《人生的智慧》這本書闡述了叔本華對人生諸多問題的看法,包括幸福、為人、處事、修身、財富。

很多內容,聽起來或許會很難受,因為直戳戳的說到你心裡去了,但卻又無力反駁,因為說的太準確了。

這樣接地氣,見解又深刻的內容,使得這本書在近百年來,一直被奉為哲學經典。

今天分享的句子,都來自於這本書。

我讀了這本書,感覺像給自己的心靈洗了個澡,智慧變得通體透亮了。

尼採看到他的書,說:「我仿佛馬上長出了一對翅膀」

人生的智慧,無論你在哪個年齡段,都是必須要去了解的事情。

現在這本書也非常便宜,僅需73元,一頓飯的錢,便能讀到宗師級大哲學家叔本華的這本通俗易懂、充滿哲理的書,讀完之後,你在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問題,或許都能被解決。

相關焦點

  • 德國非理性主義哲學大師叔本華
    叔本華(1788—1860年)叔本華(1788-1860年),全名亞瑟·叔本華,德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 哲學世界中存在一個「物自體」,看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怎麼說
    叔本華受到了康德哲學的巨大影響,甚至認為他的整個哲學都是解決康德物自體的問題的,他認為意志就是自在之物,即物自體。 本文試著從康德哲學中的物自體問題,叔本華對物自體的批判和發展三方面來探究叔本華對物自體的新認識及康德批判哲學對叔本華哲學的影響。
  • 愛因斯坦:叔本華的一句名言啟發了我,幫助我度過人生的艱難時刻
    叔本華叔本華是現代哲學史上一個豐碑式、宗師級的大哲學家,他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開創了他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哲學體系,叔本華的哲學對尼採、馮特、維根斯坦的哲學影響巨大,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亦具有重大影響,對中國的魯迅、郭沫若、王國維等人產生深遠影響,叔本華被尼採稱之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被王國維稱之為「曠世天才
  • 叔本華為何終身批判黑格爾?他的悲觀主義與家庭有關麼?值得了解
    叔本華簡介亞瑟·叔本華,畢業於哥廷根大學,德國著名哲學家、作家、學者,唯意志論的創始人。他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他是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唯意志論的創始人,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之一。他的哲學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有深遠影響,創作了《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等作品。他曾以《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獲得了博士學位。
  • 二十位世界哲學大師對生命的觀點
    他是二元論唯心主義和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物,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歐陸理性主義(理性主義)哲學。康德哲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認為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即「範疇」)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他的這個理論結合了英國經驗主義與歐陸的理性主義,對德國唯心主義與浪漫主義影響深遠。康德的道德哲學理論也十分著名。此外他還曾針對太陽系的形成提出第一個現代的理論解釋,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設。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歐洲哲學史上最龐大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全面、系統地闡明了辯證法。1807年,他發表第一部重要著作《精神現象學》,闡述了他的哲學體系的基本輪廓。它將人類意識的發展劃分為意識、自我意識、理性主觀精神)精神(客觀精神)、絕對精神等五個階段。
  • 阿圖爾·叔本華的「悲觀論」和「唯意志論」,有何開創意義?
    阿圖爾·叔本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在現代哲學史上,叔本華有兩個開創,即「現代悲觀主義」和「唯意志論」。在唯意志論方面,幾乎所有的哲學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理性主義哲學,認為人的行為是具有理性的,人根據理性、根據自己的目的採取行動。但是,叔本華卻不這麼認為。在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提出了「非理性」的哲學觀點,認為人根據自己本性而非理性採取行動,一個人的行為,往往充滿了非理性的地方。叔本華的哲學思想,集中體現在其《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
  • 外國史:19世紀的哲學轉向,出現了非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想
    百家原創作者:啾啾歷史品鑑黑格爾哲學將古典哲學推向了高峰,但西方哲學也由此產生了轉向。西方哲學中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反對傳統哲學,特別是反對從笛卡兒到黑格爾的思辨形上學的浪潮。19世紀出現了實證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想,成為現代西方哲學的思想源頭,20世紀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哲學流派都同這兩個哲學派別有著直接和間接的淵源關係。實證主義反對作為世界觀意義的形上學,強調哲學應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和典範,追求知識的可靠性和確定性。實證主義開創了現代西方哲學中的科學主義思潮。
  • 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
    其表現形式主要有四種:意志主義、直覺主義、存在主義和精神分析理論意志主義,也稱唯意志主義,其創始人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17881860)他認為主體和客體是不可分的,「世界就是我的意志」,世界的本質就是意志,而意志就是人的本能和欲望:人對世界的認識,無論是直觀的認識還是理性的認識,均由意志產生,但唯有直觀的認識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
  • 理性主義哲學的開創者-笛卡爾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賦予當時歐洲的思想精英,在對哲學玄而無用的社會批判同時,也要為人類理解自然和人自身提供堅實可靠的思想武器。笛卡爾在這種時代的浪潮下,自覺且純粹地走向哲學沉思之路,這種開創性的思路是前無古人的,這也使得他當之無愧地被譽為「近代哲學之父」。我有時候在想,跟笛卡爾同一個時代的科學家和思想精英有很多,為什麼卻沒有任何人產生笛卡爾這種思想?
  • 叔本華哲學:人活著那股勁兒可怕也可悲,明白了心裡就有希望了
    如果將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照此分類的話,它是屬於唯心主義範疇。雖然他的先輩們的哲學思想也以人為主體,從人的角度出發去解釋這個世界的,比如理性主義哲學。但是理性主義太強調人的理性了,把人塑造得不像一個人了,沒有了感情,一堆冠冕堂皇的道理充斥著,所以筆者認為理性主義的擁護者還是沒有真正重視到人的全面性。到了叔本華,他將人的真正本能拿到了第一位,強調人的生命意志。
  • 【大燕推薦·書籍篇】世界十大哲學名著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華最為著名的作品,出版於1819年。叔本華是唯意志論哲學的創始人,他拋棄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辨傳統,力圖從非理性方面來尋求新的出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奠定了他的哲學體系,他在書中提出了生存意志。
  • 他並沒有突破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立場
    黑格爾說:「這種知識的普遍性,一方面,既不帶有普遍常識所有的那種常見的不確定性和貧乏性,而是形成了的和完滿的知識,另一方面,又不是因天才的懶惰和自負而趨於敗壞的理性天賦所具有的那種不常見的普遍性,而是已經發展到本來形式的真理,這種真理能夠成為一切自覺的理性的財產。」
  • 克爾凱郭爾:哲學只能是理性的嗎?不,它應該更多關注個體存在
    克爾凱郭爾的一生是短暫的,孤獨與絕望同他如影隨形,他也走出了一條與西方理性主義哲學完全不同的道路。他另闢蹊徑,將人作為研究對象,反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西方近代理性主義哲學,提出了以非理性主義為基本特徵的哲學,這對西方的人本主義哲學,尤其是存在主義哲學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哲學思想,直到一個世紀以後,才逐漸被人們接受,被學術界公認為存在主義哲學的先驅。
  • 為什麼說康德哲學是西方哲學史上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
    在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場劃時代意義的革命,被稱為「哥白尼式革命」,它顛覆了傳統的哲學思想,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哲學思路。這場就是偉大哲學家康德的貢獻,他引領了哲學發展的新方向,影響了一大批後來的哲學家,在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一、康德哲學是如何產生的?
  • 世界歷史:20世紀哲學的新思考,開創的道路發展
    該派同樣反對形上學問題,而主張引入數理邏輯。認為無論思維與存在還是世界的本原等傳統命題都是超出人的能力的超驗存在、都是無法解決和認識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原則上不可證實的陳述,都是應當排除的形上學的陳述。
  • 叔本華: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在說謊,我們要假裝相信他
    叔本華: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在說謊,我們要假裝相信他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其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錄與補遺》等。叔本華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提出了唯意志論,他的這些理論和哲學思想被其後繼者尼採所繼承、發揚。叔本華還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認為人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就會痛苦,而人的欲望一旦得到了滿足他就會變得無聊,人生就如「擺鐘」,在無聊和痛苦之間搖擺。
  • 西方哲學33:中世紀哲學
    他明確主張哲學服務於神學,反對阿拉伯先進哲學家提出的"二重真理"說;他區分了理性和信仰,但又力圖加以調和;他認為啟示高於理性,哲學以理性解釋上帝,不能與宗教信仰相矛盾。對於普遍與個別的問題,託馬斯·阿奎那採取了溫和的實在論立場。
  • 哲學中的20個主義,一起感悟哲學智慧,學習哲學思維
    6 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一種關於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於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建構主義的提出有著深刻的思想淵源,它具有迥異於傳統的學習理論和教學思想,對教學設計具有重要指導價值。